闲话人生(98)语文实验教材试教的必读书
闲话人生(98)语文实验教材试教的必读书
1945年,我出生在武昌通湘门外李家花园。李家花园是我的祖父创建并经营的私家花园,专供当时汉口茶行生产香茶用的茉莉花、珠兰花和白兰花。我的父亲在家排行老大,从小就跟着祖父种花。从我记事起,就知道,我们家只有一套书,那就是供在神龛上的《李氏家谱》。我还来不及翻阅,就在文化大革命开始那一年,被我的大姐夫回家“破四旧”,一把火给烧了。从此,家里唯一一点点“书香”也烟消云散了。
李家花园的花香后来也没有了,因为公私合营,所有的香花被公有了,搬到国营青山公园去了。
于是,家里只剩下还有一点书香的课本,和房前屋后的野花了。
高二时,我因侵润型肺结核休学一年。每天早上,去武昌小东门结核病防治所,打一针链霉素后,就到武珞路首义路口,蛇山脚下的湖北省图书馆阅览室,去看报纸和杂志。那里一位和蔼可亲的中年女管理员张老师,见我每天都去阅览室,就问我为什么不上学。当她得知我因肺病休学一年,呆在家里无所事事,没有书可读时,就非常热情地帮我办了一张借书证,也没有要我到居委会、派出所去开什么身份证明。那个年代,湖北省图书馆和阅览室都是免费的。而且,一张借书证每次可以借两本自己喜欢看的书。
真没有想到,我因病得福,从没有一点点书香的家,一下子走进了当时湖北省最大的书香之家。
自从有了借书证,虽然也常去阅览室,但已经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每隔两三天去还书再借书时,一定要去看看张老师。
每次去阅览室,张老师都要问我这两天看了什么书呀?好不好看呀?你最喜欢看什么书呀?
刚开始还真不知道借什么书,张老师就说,你看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没有?如果没有看过,借回家好好看看吧!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我看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正值青春年少时的我,把保尔·柯察金的那段名言抄录下来了:“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当时就想着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现在一定要把身体搞好,将来才能去解放全人类。
当然,小说中保尔·柯察金与冬妮娅的爱情描写,也激荡了我年轻的心,原来人生还有那么美好的事情,憧憬自己的未来更美好!虽然身体正在病中,精神却格外地好。
后来还借了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对他说的“凡是让人幸福的东西,往往又会成为他不幸的源泉。”百思不得其解。等到感同身受时,终于明白了,人生的经历是自己教育自己“解惑”的良师。
一年时间,我在省图书馆借阅了一百多本书看了。主要是古今中外的小说,还有一些人物传记。喜欢看的书就认真看一看,不怎么喜欢看的,就走马观花浏览一下,说是囫囵吞枣也未尝不可。那一段时间,深刻感受到,初中语文一篇文言文《黄生借书说》中的,随园主人对黄生说的:“ 书非借不能读也。”
1967年被分配到武汉市水厂路中学教语文,连语文书都没有,师生靠读报混日子。虽然有工资,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书了,但那时书店只有一本浩然的小说《金光大道》,还不如看地下流传的手抄本小说,只好买一本《围棋定式》满足自己的喜好!不能与我的大女儿比呀!她大学毕业工作后,领了第一个月的工资,当天就跑到新华书店,买了一纸箱全套金庸的武打小说。她从小就喜欢看武打小说,自己有钱了,买了一套自己喜欢的书。她自豪地说:“虽然以前我都看过,但都是借来的,现在我已经拥有一整套金庸的武打小说,慢慢享受,想看哪一本就看那一本,也不着急还书了!”
殊不知,借书来读,最大的好处是提高阅读能力,尤其是阅读速度。
自从我调回母校华师一附中以后,住两室一厅的公寓楼,工资加奖金,收入也比以前多多了,又请木匠做了一个书柜。每个月,我都要带两个女儿去民主路和解放路新华书店逛一逛,各人买自己喜欢的书,很快就让小小的书柜丰满起来。
那几年,我先后买了中国四大名著、《儒林外史》、《古文观止》等,还有王力的《古代汉语》、《教育学》、人大哲学系编的《逻辑学》等,还有《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常用字典》、《辞海》、《康熙字典》等常用工具书。平时都是一本一本买,不觉得有多少书了,十年后调到海南农垦中学时,居然有几大箱子书要托运。农垦中学帮我搬家的学生们,看到客厅里摆了满地的书,惊叹不已。就像我小时候走进老师的房间,看到满屋子的书一样,除了惊叹,还羡慕不已!
自恢复高考以来,1979年,北京《中学语文教学》和上海《语文学习》相继创刊后,我一直是忠实读者,长期订阅。我的处女作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1980年第8期。《语文学习》1985年第1期发表了我给学生作文的评论《反弹琵琶出新意》。
后来还订了《人民文学》、《新观察》、《随笔》、《文汇月刊》等刊物。还给两个女儿分别订了《儿童时代》和《少年文艺》。还有《中学生阅读》、《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等杂志编辑部按月寄赠的语文刊物。
我深知自己先天不足,后天又不幸,未能上大学,精神营养极度贫乏。只能靠后天强力补给,才能满足不断成长的需要。为了改变李家花园没有文化的历史基因,必须从孩子抓起,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开阔眼界,提高阅读能力。现在,可以告慰先辈,李家花园的第四代凭着自己的实力,已经自立于强手如林、自由幸福的北美了!虽然没有接祖辈的班去种花,但还是传承了爱花养花的基因,在家的前庭后院都种了一些非常漂亮的花,值此春暖时节,含苞欲放。
1982年开始执教语文教改实验班,我陆陆续续买了《叶圣陶语文论集》、吕叔湘的《语文常谈》、张中行的《作文杂谈》、钱学森编著的《关于思维科学》、(美)林格伦著、章志光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周昌忠编译的《创造心理学》,还有章熊先生赠送的专著《语言和思维的训练》、译著《提高写作技能》等。
我自知,实验教材试教任务那么繁重,学生、家长、校长都期待出成绩出成果,时间于我又那么吝啬,每天必须做的事情那么多,而这些大部头著作那么厚重,买的那些专业书籍,又是我试教必读的,怎么读呢?
感谢林彪元帅当年说的“要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的学习原则和方法,好好读书,努力实践。
《叶圣陶语文论集》好办,叶老每一篇论著的针对性都非常强,在教学中遇到什么问题就“活学活用”“急用先学”。比如,作文评改到底是按学校规定“精批细改”,还是指导学生自己改、学生互相改呢?我按叶老说的去做,让学生自改和互改,朝着“自能作文”的方向努力。
钱学森编著的《关于思维科学》,汇集了当今各学科的科学家的论著,怎么办?还是要“活学活用”“急用先学”。我浏览全书之后,结合我们试教的实际,选择了两位科学家的文章,而且取其精华,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篇是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高士其为钱学森这本书写的前言;另一篇是钱老的学生张光鉴的《相似论》。
例如,语文实验教材是由单元、层次排列组合起来的,因此,语文能力训练体系也应该是有层次的。“所谓层次,是指事物内部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最为紧密的那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层次在微观上讲是结构、运动、时空的统一的表现形式,一般复杂的事物具有多层次的结构形式”(引自钱学森先生主编的《关于思维科学》中张光鉴先生著《相似论》一文,见该书第386页)语文教学是当今最复杂的事物之一,具有多层次的结构形式。在长达六年的教改实验过程中,我试着把语文能力训练体系从纵向分为心理素质、技能、能力三个层次;在每一个层次中,又尽可能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基本同步,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络。这个网络的中枢神经是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所以,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实现语文能力三步训练的根本方法。
其他放在手边的几部著作,都是这样去学习的。“活学活用”非常管用!
这些试教必读的书,学校图书室也可以借阅,但必须自己拥有才管用。借来的书是一定不可乱涂乱画的,只有自己的书,才可以随心所欲圈点勾画,才可以在文章的天头地尾及旁边的空白处及时留下读后感,以免瞬间出现在大脑中的灵感稍纵即逝。
例如,搞活课堂教学,尤其要注意自始至终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有时学生的想法或说法看来有点幼稚,甚至完全错了,也不可训斥,更不能嘲讽。要尽可能创造有利于学生思维产生“开窍反应”的教学环境。“开窍反应是在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去寻找尽可能多的不同解答或答案时所使用的许多教与学的方法之一。”(引自[美]林格伦著、章志光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第426页)因此,课堂教学形式,必须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领导讨论是一种困难的艺术,但也是很值得发展的艺术。教师必须经历过一段时间,有时要若干年的实验,才能发展起既有效又舒适的方法。”(引文同上书428页)。
总之,试教必读,“要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