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餐,小资家常VS高级料理(I)--- “礼拜天的鸡”
不久前,博友菲儿的一篇博文提到电视剧《好先生》, 当时我刚追完孙红雷的《征服》, 于是跟着追了下去;它的英文剧名是“To Be A Better Man”,感觉似乎更贴近剧情一些,另外小女孩的角色设计和演绎都有些过了,因为一个在国外长大的ABC,举止不会是那样的...)。尽管这部戏的编剧和出演有缺憾,但孙红雷饰演的主厨和其他演员的演技还是让人看入了迷。戏追完了, 主厨和他的厨房让我从西餐想到当今西餐中的佼佼者法餐。
说到法餐,人们就会联想到精致、高雅、浪漫、奢侈这些字眼,难道这只是因为它的菜式精美吗?显然不太准确;我们殿堂级的中餐,无伦在烹饪方法,颜色和味道上的追求和西餐比起来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细想来,法餐之所以出类拔萃应该还在于它独一无二之处,那就是它的情调,餐酒的搭配,气氛的讲究,以及它那套仍保留贵族气息的 Service à la Francoise (法式上菜法)。
不过,对于法餐的全面认识也不应该只限于此,需知道,它并不尽是 Haut Cuisine (高级料理), 它还有Cuisine Bourgeoise (小资家常菜) ;这是此文想聊的。法国人平常饮食其实挺简单随意的, 比如这道来自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尼斯的地中海菜肴,Ratatouille(地三鲜),用橄榄油和刺山柑炒和炖后又香又软还带点酸味,大人小孩都爱吃,在家做轻而易举,超市里也能买到冷冻的半成品。
Ratatouille(地三鲜)
Cuisine Bourgeoise在法国美食中,多指富裕城镇居民的当地美食,18世纪才出现,到19世纪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食谱,烹饪技术是通过烹调书、杂志和烹调学校传授给城市资产阶级女性的... 如果知道法国饮食的文明史仅在17世纪才开始,对此就不难理解了;法餐的崛起其实比我们的中餐迟了很多很多,而且还排在意大利餐之后。不过,后来者居上,法式烹调如今雄踞在世界饮食的顶尖。
最近在边境不远的法国小镇上用过两次餐,一次是安锡湖上的Talloires小镇, 一次是雷蒙湖和汝拉山之间的Divonne小镇。在Divonne小镇上吃过的这顿午餐,比较贴近 Cuisine Bourgeoise。
八月上旬法国开始实行疫苗护照政策,进入餐馆得先出示电子Pass。疫情后还是头一次来这里用餐,店内空无一人,因为天气好,就餐的人都聚集在了后花园,一边享受阳光,一边享用美食。
前菜,奶油+鱼汁烘焗小海鲜
这道菜很好吃,做起来不太难,好奇心驱使下,回家后就试了一次,还算成功。
主菜:铁板蔬菜煎鳟鱼,小锅盖子里配的是奶酪焗土豆 (Gratin dauphinois)
奶酪:像广东早茶那样用小推车推上来的,任凭选用。奶酪是正宗法餐中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排在主菜之后。
甜点:夹心巧克力Macaron (刚才发现这个流行的法式小圆饼的中文被译成了马卡龙,一字之差,差点和法国总统Macronc撞上名,诶,马克龙会介意吗?:)
这间法国餐馆算比较传统,这顿午餐看着也比平常午餐要正式一些,可能是周末午餐的缘故,但也可能是传统所致;因为在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那时午餐才是一天中的正餐,以肉类、海鲜为主,比较丰富;大革命之后,人们需要工作到傍晚,因此正餐才被挪到了晚上;而且下班后晚餐前,在咖啡馆坐下来歇会儿,喝一杯开胃酒也成为欧洲的时尚,一直延续到今,代表着一天忙碌后晚间休闲放松时刻开始,开胃酒常见的有茴香Pastis、金巴利Campari、雪利酒Sherry、味美思Wermut. 另外,法国人很重视吃,有一个现象很有趣,那就是中午行车于法国高速时,车辆会少很多,因为法国人这时都回家或在餐馆就餐了:)这也让午饭变得重要。
相比之下,与法国一步之遥,瑞士的菜肴就出了名的简单,朴实无华,平时除了琢磨瑞士人为何不肯在吃上下功夫外,我也尽量把自家的饭菜做好;一边尝试意大利风味的饭菜,一边自然学做了一些法式家常菜。
这道Le pullet de dimonche “礼拜天的鸡”,是法国一个古老的饮食传统,可以追溯到亨利四世的时代,流行在法国许多地区,也包括瑞士的法语区;把肉鸡和蔬菜一起烤,礼拜日这一天 ,家庭成员聚在一块吃这样一道简单的菜,其乐融融。这个传统至今普遍存在。
这么多年吃下来,我家的“礼拜天的鸡”已经被我改良了,公婆尝过说好吃,一位朋友的父亲从桂林来,在朋友聚餐上偶然尝到我烘炖的鸡,还要走了菜谱。
我的新菜不按传统方法烘烤,而是用白葡萄酒外加黄油,盖上盖子放进烤箱焖焗。传统的“礼拜天的鸡”用土豆,洋葱,月桂叶和百里香,我换成了洋葱,竹笋,胡萝卜等蔬菜;事先用盐、手磨胡椒和超市买来普罗旺斯香料 (Les herbes de Provence)把鸡腌好,让它带上法南的味道;放烘箱焗过后的鸡,肉质又软又香,肉汁变成了乳白色,伴着大白米饭吃味道极鲜,略带一点酸味,是葡萄酒的功效。有时加入番茄,又增添了新的味道。
有趣的是这道菜竟还有一首老歌,说唱交织,娓娓道来,飞扬的思绪在歌词中,流露出浓浓的生活味儿和法国人诙谐自由的天性,把烤鸡吃鸡的境界描绘到了极致。一边译,忍不住一边笑出声来。
地球上所有鱼子酱(指富人)都可以改头换面了
没有钞票的味道更显高贵
你我谈论分享,就像在露台上喝着啤酒
也就是说,不论年龄,不划地域,不分阶层
待到好天气来临时,大家同享一片片美味的鸡肉
礼拜天的鸡,就像一个没有冲突的宗教,就像一场只有一个政党的选举
唯一的争抢也许就是鸡翅或鸡臂
就像乘飞机选座位,要过道还是去窗边;就如同饮开胃酒,是选Ricard还是要Pastis
人们踌躇,翘首以待,一触即发,摩拳擦掌。。。
礼拜天的鸡,不仅是一道让人想能起家人的带汁的菜 ---
席间通常为了点小事而语气升高,三人分一块鸡背肉,二人分一块鸡胸肉
好像一张“国王的饼”(一种法式糕点),每个人都会赢得一份
即使是素食者也不会让良机错失,没人能抵御它的诱惑
礼拜天的鸡,每个人都见过,每个人都尝过,相信就连社保都想为它报销
关于它的社交美德,我可以花上好几个小时来叙述
可我现在得走了,哦不,不是我饿了,而是肉食店要打烊了
我不想看到自己手足无措的样子,过一个没有鸡的礼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