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欧洲各国文化的中国情结----概论-------门外看欧洲

欧洲各国文化的中国情结----概论-------门外看欧洲

博客

 欧洲各国文化

   概论

准确地说,应该是欧洲各族文化。

一、中世纪的欧洲概况。
自从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在古罗马帝国受到人类有史以来的瘟疫——鼠疫的打击下,不费吹灰之力地摧毁已经成为废墟的古罗马帝国。整个欧洲大地,天主教教会逐渐成为欧洲的半个统治者。直到公元十六世纪的宗教革命。
公元八世纪,日耳曼族群的法兰克大帝,建立统一欧洲的大帝国,称为“神圣罗马帝国”。但是这个大帝国仅仅存在几十年就解体了,在公元九世纪时,帝国被法兰克大帝的子孙后代和麾下将领一再分封,“神圣罗马帝国”很快就名存实亡。
因此从公元五世纪,到公元十八、十九世纪,欧洲大地实际上是处于封建割据的时代,由千百个大大小小的王公贵族等诸侯国统治。例如十六世纪中叶,仅中欧地区就分布有三百多个王国和封邑。现代国家如: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荷兰等,都仅仅是地理上的称谓,或语系方言上的称呼,并不能以现在那个国家概念等同。
而且,欧洲一直处于不断的“封国”、武力兼并、政治联姻等种种变异的状态之中。翻开欧洲的历史地图,几乎每年每月欧洲的王公贵族的地图都处于变迁之中。直到十七、十八世纪,这些诸侯国作为国家机器的功能都一直没有完备,它们没有确立过中央集权的建制,不存在文官管理和税收系统,缺乏有效的权力转移和继承制度。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没有明显的管辖范围,而只有中心据点,这些中心据点就是建有城堡的都市。都市的四周就是山野、森林、沼泽、农庄,能够控制四周多大的地域,就取决于这个诸侯国有多强的实力。
人们各自生活在都市的市墙内、农庄、山谷或森林里。他们能看到最远的是比邻的部落,或者是诸侯“国家”,但是通常又是彼此为敌或有纠葛。各个族群之间或诸侯国之间,千方百计地相互伤害,将对方的牲畜赶离牧场,甚至放火烧毁对方的农庄,部落或诸侯国之间不断地抢夺、复仇和争斗……如果一支几千人的队伍进入这样一个部落或诸侯国,那是很难对付的。邻近的部落或诸侯国会为军队杀戮他们的敌人,而幸灾乐祸,但是没有想到灾难很快就可能落到自己的身上……
而且诸侯国或城邦又各自拥有不同的建制和管理方式,例如威尼斯,称为“独立的城邦共和国”,其市民在都市内享有自治权,都市不属于任何领主,而是由都市商团及手工业行会,推选代表组成“市参事会”,以行使审判和征收关税等权利。这种权利有的是上报皇帝、国王、领主由他们名义上颁授;有的直接由市民运动确定。

二、近代欧洲的“中国热”。
在十五、十六世纪,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欧洲南部拉丁语系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罗马教廷的支持下崛起,成为欧洲的海上两大霸主,世界各地都出现了两大霸权的殖民地。随后是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和法国、德国的先后兴起。
大航海的到来,打通了东西方的海上交流,东方儒家文化传入欧洲,在十八世纪的欧洲掀起了一股全方位的“中国热”,数十年间,中国的道德思想、政治制度、社会风俗、艺术趣味等,都被追逐模仿、或被引用发挥,影响和改变整个欧洲世界的启蒙运动的方向。例如:中国的儒家道德哲学就引起欧洲启蒙思想家莱布尼茨、伏尔泰等的纵情欢呼。伏尔泰的《风俗论》中说:“哲学家在中国发现了一个新的道德与哲学的世界。”他写的《历史哲学》干脆弃用基督纪年,而采用中国帝王的纪年,他对中国文化非常推崇:“欧洲基督教文化属于迷信,中国儒家文化出于理性……”
尤其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国家最高权力继承方式,和国家管理体系,很受欧洲各王国统治者的青睐。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无情地冲击传统的天主教教皇的权力体系,世俗政权的权力得到加强。欧洲各个诸侯国的统治者,便打破传统对每个后代平均分配权力和财富的继承方式:以中国帝王神权继承方式的“长子为主”的继承方式,以确保他们各自的诸侯国不再分裂而被削弱。而且在各个诸侯国内,进行近似于中国儒家封建神权崇拜的“教化治国、礼仪兴邦”的治国理念,来提高世俗王权在底层民众的思想意识中的地位,妄图永久维护帝王神权统治。法王路易十四就是这种治国理念的代表。他在位七十余年,把法兰西构建成为中央集权、由国王独裁统治的新国家,是当时欧洲国家极权文明理念发展的先驱。
然而,儒家封建神权崇拜的治国理念,与以“平等、博爱”为基石的基督教文化格格不入,欧洲社会的帝王统治阶层,与底层百姓的矛盾尖锐对立,欧洲社会先后爆发资本主义宪章运动,或资本主义民主革命运动。欧洲各国的帝王权力被削弱,实行君主立宪政治制度;或实行民主共和制度,取消帝王统治。其中法王路易十四的统治结局,与中国历代儒家封建帝王家族的统治结局一样——“天街踏尽公卿骨”,路易十四的孙子——路易十六,被受到残酷剥削和压迫的法国人民送上断头台。
在十八、十九世纪,现代欧洲各国的雏形才逐渐形成。

三、欧洲语言。
古希腊时代是使用的古希腊语言文字。古罗马时代就开始使用拉丁语,是古罗马帝国使用的官方语言文字。当古罗马帝国被日耳曼、斯拉夫等未开化的民族灭亡后,然而这些民族在当时还没有自己的文字,在基督教传教士的努力下,让这些未开化的民族信仰基督教,拉丁语理所当然成为欧洲各国的基督教的专用语与书写文字,和各民族、各诸侯王国的官方用语与书写文字。直到公元十世纪左右,欧洲各民族才以拉丁文字母(Alphabet)为基础,创造形成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古文。由于各民族有不计其数的方言,每一种方言所创造的古文也不一样。例如:日耳曼语,当时就有许多种方言文字。
直到十七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宗教改革运动,罗马天主教教廷的权力被削弱,诸侯国的国王的世俗权力被加强,欧洲各国逐渐撇弃拉丁文作为自己的官方语言文字,改用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作为自己国家的官方正式用语。拉丁文日渐势微,到1953年,天主教教廷决定,拉丁文不再是教会专用语,在弥撒仪式中,可以使用各种语言文字。

四、欧洲各民族的财富观念。
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宗教信仰、政治制度等历史原因,形成欧洲各民族不同的理财观念。在南欧地区,特殊的地中海式气候,一年四季都有出产,主要从事农耕为主、畜牧业为辅的传统农业经济。在夏季不必为冬季储存,冬季也不必为夏季储存。因此形成南欧地区的民族,散漫花钱、不必储蓄的传统思想观念。而北欧地区,因为冬季酷寒,一年中有七个月没有土地出产,主要从事以畜牧业为主、农耕为辅的传统农业经济。在短暂的夏季,必须为漫长的冬季储存足够的生活资料。因此形成了北欧民族喜欢储存的传统思想观念。
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后,基督教新教、英国圣公会与天主教分裂。当时社会慈善体系是由教会来承担,基督教新教和英国的圣公会没有足够的财力,来承担全社会的救助责任;而天主教却有足够的财力,来承担全社会的救助义务。当天灾、战争、瘟疫等制造的贫穷、疾病、伤害等,在传统的天主教社会里,都能得到比较完善的救助,人们从出生到死亡,都会得到天主教教会的一条龙的慈善救助,甚至棺材都会由天主教教会提供;而基督教新教和英国的圣公会却不可能完成,只能由民众相互自助。因此,在几百年来形成的西欧天主教社会里,各族群对未来没有担忧,不会为未来储存财富,以备未来需要;而且,当民众想要慈善捐赠时,首先想到的是天主教教会。然而在基督教新教和英国的圣公会,各民族必然会为不可预测的事件而担忧,而为未来储存财富,以备不时之需;而且,当民众想要慈善捐赠时,首先想到民间的慈善机构,或自己成立慈善机构,然后才会想到为教会捐款。例如,美国的富豪,如比尔·盖茨等,他们自己成立慈善机构。

五、欧洲各民族的性格。
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宗教信仰、政治制度等历史原因,形成欧洲各民族不同的民族性格。在南欧地区,主要从事农耕为主、畜牧业为辅的传统农业经济。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不需要大规模的集体合作,因此南欧人比较散漫、不合作,更注重个体行为和个体自由,表现个人英雄主义。北欧地区,在漫长的冬季里,主要靠畜牧业和狩猎,来获取生存物资,而原始的畜牧业和狩猎,需要众多的人精诚合作,才可能完成。这就逐渐形成北欧人更注重团体合作,具有无条件服从和协作的精神。

六、欧洲人的勤劳。
总体而言,欧洲各民族是都属于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欧洲各民族的勤劳,源于基督教信仰。当亚当和夏娃犯下人类的原罪后,受到耶和华的咀咒和惩罚:你要终身辛劳,才能生产足够的粮食;要汗流满面,才能吃得饱;要工作到死,终归于尘土……《圣经·旧约·创世记》
因此,欧洲人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族群之一。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独啸天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