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电话的故事

电话的故事

博客

电话的故事

 

电话是通过电信号双向传输话音的设备。“电话”一词是日本人生造的汉语,用来意译英文的telephone。当初中国人对这个英文词采取了音译,译作“德律风”。在一段时期内,“电话”和“德律风”两种叫法通用。留学日本的鲁迅先生曾在一封信中说到“电话” 时特意注释道:“以电器传达言语,中国人译为‘德律风’,不如电话之切。” 后来,“德律风”这种叫法消失,大家就都叫“电话”了。

历史上对电话的改进和发明包括:碳粉话筒,人工交换板,拨号盘,自动电话交换机,程控电话交换机,双音多频拨号,语音数字采样等。近年来的新技术包括,ISDN,DSL,网络电话,模拟移动电话和数字移动电话等。

公认的说法是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发明了电话,他是在1876年2月14日在美国专利局申请了电话专利权的。然而历史上关于电话的真正发明者是存在争议的,它涉及到三个相关人物:贝尔、格雷还有梅乌奇。一个叫伊莱沙·格雷(Elisha Gray,1835年8月2日 - 1901年6月21日)的美国人就曾与贝尔展开过关于电话专利权的法律诉讼。格雷与贝尔在同一天申报了专利,但由于在具体时间上只比贝尔晚了2个小时左右,最终败诉。

其实,关于电话的发明还有另一个默默无闻的意大利人。1845年移居美国的安东尼奥·梅乌奇。梅乌奇(Antonio Meucci,1808年4月13日 – 1889年10月18日)痴迷于电生理学研究,他在不经意间发现电波可以传输声音。1850年至1862年,梅乌奇制作了几种不同形式的声音传送仪器,称作“远距离传话筒”。可惜的是,梅乌奇生活潦倒,无力保护他的发明。当时申报专利需要交纳250美元的申报费用,而长时间的研究工作已经耗尽了他所有的积蓄。梅乌奇的英语水平不高,这也使他无法了解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发明。随后,命运又给了梅乌奇一个更大的打击。1870年,梅乌奇患上了重病,不得不以区区6美元的低价卖掉了自己发明的通话设备。为了保护自己的发明,梅乌奇试图获取一份被称作“保护发明特许权请求书”的文件。为此他每年需要交纳10美元的费用,并且每年需要更新一次。3年之后,梅乌奇沦落到靠领取社会救济金度日,付不起手续费,请求书也随之失效。1874年,梅乌奇寄了几个“远距离传话筒”给美国西联电报公司。希望能将这项发明卖给他们,但是他始终没有得到答复。当请求归还原件时,他被告知这些机器不翼而飞了!两年之后,贝尔的发明面世,并与西联电报公司签订了巨额合同。梅乌奇为此提起诉讼,最高法院也同意审理。但是,梅乌奇1889年过世,诉讼也就不了了之了。

2002年6月15日,美国议会通过议案认定安东尼奥·梅乌奇为电话的发明者。 如今在梅乌奇的出生地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有一块纪念碑,上面写着“这里安息着电话的发明者——安东尼奥·梅乌奇”。但加拿大国会则在6天之后的21日通过决议,重申贝尔是电话的发明者。

最初,贝尔用电磁开关来形成一开一闭的脉冲信号,但是这对于声波这样高的频率,这个方法显然是行不通的。最后的成功源于一个偶然的发现,1875年6月2日,在一次试验中,他把金属片连接在电磁开关上,没想到在这种状态下,声音奇妙地变成了电流。原理是由于金属片因声音而振动,在其相连的电磁开关线圈中感生了电流。这原理就是现在一个学过初中物理的学生都知道的,但是那个时候这却无疑是个非常重要的发现。

当年国内电话很不普及。公用电话遍及街道、公共场所、居民住宅区以及乡镇和公路沿线等地。北京的收费:市内一次5分钱/3分钟,公用电话个体户(见下图)应运而生。1982年,中国第一批22个投币式公用电话亭在北京市东、西长安街等繁华街道出现,轰动一时。我在北大荒的年代,整个连队只有一部电话,还是那种手摇式的。连部配备专人守着,晚上也不能例外,美其名曰:战备值班。上大学后,记得在我们宿舍的每层楼尽头配备一个,但我很少甚至从未用过。毕业分配到国家机关,单位里好像司局级以上的干部家里才由公家配备电话,也即你有钱也装不上电话。但北京对外商则比较照顾,我哥哥因是外商驻京办首代,较早就自费装上了一部电话。我的一个美国客户为了讨好我的上司,谎称上司是她的亲戚,居然也申请到一个电话,记得安装费是5,000元。我那时要给外地的老丈人/丈母娘打电话,晚上就得花费20 分钟左右,陪着老婆骑着自行车从汽车局(现在已没有这个地名了)到复兴门的电报大楼。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电话逐步普及到了千家万户。再随着手机的流行,家中的固定电话现已成了摆饰。

闲暇无事,偶尔“淘宝“的我,最近淘到了与老家伙年纪相当的老电话 - 实木的盒子,实木的话筒的手柄和听筒,编织的皮线。。。好事的我把它装到了饭厅的墙上,增添了家中复古和怀旧的气氛。

淘宝乐                                   北京的公用电话

人老了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开始怀旧了,收藏老电话就是俺的明证。咳,咋不知不觉咱就到了怀旧的年纪了呢?据说,年龄越大就越容易怀旧,咱凡人一个,当不能脱俗。

有人说,怀旧是回避现实,是对社会持有偏见。中老年的您,同意吗?

 

二零二零年十一月三日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谦谦美君子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