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华丽面纱之下的爱恨情仇 -《面纱》书评

华丽面纱之下的爱恨情仇 -《面纱》书评

博客

封城宅家的好处是可以读书追剧。最近刚读完的是英国作家毛姆写于1925年的长篇小说《面纱》(The painted veil)。之前看过他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和《人生的枷锁》,相比较而言,更喜欢他的这篇《面纱》,不是因为背景发生在中国,而是因为这部书所揭示的人性更接地气。《面纱》写的是普通人的故事,《月亮与六便士》是以天才画家高更为原型,书中男主的离家出走去追求梦想可看不可复制;《面纱》故事紧凑,不像《人生的枷锁》这部毛姆的半自传体小说那么啰嗦,《人生的枷锁》中有不少篇幅都在描写男主把一个从头到尾鄙视他、低级趣味且谎话连篇的女子奉为心中的女神,并一而再再而三地接纳救济这位毫无廉耻之心的女子,不可思议地出钱让她和别人约会,最后为了这位虚荣女子把自己搞到破产且辍学的地步,但凡心智正常的人都会觉得这一行为令人费解,可毛姆把这一愚蠢行为归结为爱情,麦子看了恨不能扇这个男主一耳光,扯下他身上这一莫名其妙的爱情枷锁。当然也许这就是毛姆笔锋的厉害之处?

扯远了,还是回到《面纱》,这部小说是以女性视角而且主要围绕爱恨情仇,这也是有别于以上两部小说的地方。小说取名面纱本身也隐含了一层“新娘的面纱”之含义在内吧。

小说以悬疑开篇,屋内正在和情人缠绵悱恻的女主突然注意到卧室的门把手转动了一下,她心惊肉跳,怀疑是自己的老公回来捉奸。毛姆对细节的描写非常引入入胜,我差点就把这部小说当狗血八卦来读了,尽管心里知道这绝不可能是毛姆的本意。

小说简介

再读下去,就知道整个故事是用八卦做引子来揭示人性的残酷和女性的觉醒。

爱慕虚荣、头脑简单、一心只想嫁个有钱有势的如意郎君的漂亮英国女子凯蒂因为挑挑拣拣而眼见人老珠黄成为剩女,连长相不如她的妹妹都要嫁给白马王子了。在世俗和妈妈的压力下,只好匆匆嫁给了一直追求她的少言寡语的细菌学家沃尔特。婚后两人因为沃尔特的工作从英国搬到了香港。深爱凯蒂的沃尔特一直宠溺着凯蒂,但凯蒂没有因为婚姻就爱上沃尔特,她觉得沃尔特太严肃刻板且缺乏生活情趣,从而嫌弃沃尔特对她炽热的爱情。

之后空虚寂寞的凯蒂出轨了有妇之夫、香港的助理辅政司查理。这段婚外情被沃尔特发觉,愤怒但表现冷静的沃尔特给了凯蒂两个选择,或陪他一起去霍乱疫区,或是查理同意娶她。有妻有儿的查理前途正一片大好,自私的他表示他爱凯蒂,但绝对不可能放弃现在美好安定的生活来娶凯蒂。

心灰意冷的凯蒂无可奈何之下只好被迫跟着沃尔特去了偏远山区湄潭府 -一个霍乱正在蔓延的疫区。意外的是疫区的生活改变了凯特的内心,她看到了修女们在艰苦环境下的奉献和追求,开始鄙视过往的自己,逐渐心智成熟,她知道自己无法爱上沃尔特,但她尊重一心为疫区人民服务的沃尔特,希望和沃尔特能做朋友。这时候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尽管没有明示,但两人都很清楚这个孩子应该是查理的。正当凯蒂想和沃尔特就两人的关系和今后的生活进行认真探讨时,沃尔特突患霍乱去世了。

凯蒂只好离开疫区,计划返回在英国的父母家中。途中在香港停留,见到了查理和他的夫人。经历了与查理再一次的欲火复燃后,在肉体诱惑与灵魂挣扎的较量中,凯蒂终于痛下决心,果断离开香港,回到了英国,见到了家人。当时母亲刚刚去世,她和一直不亲近的父亲进行了和解,找到了心灵的安宁并将重启自己的人生。

        

雪莱说:别去掀开芸芸众生称之为生活的华丽面纱(Lift not the painted veil which those who live call life)。但毛姆在这部小说中却是一步一步无情地揭开了华丽的面纱 ,让读者看到了真实的人性:欲望、背叛、悔恨和矛盾。

面纱之下的沃尔特 :因为爱而迷失了自我

不善言辞的沃尔特在认识凯蒂之后就狂热地爱上了她。他不在乎凯蒂的“愚蠢、轻佻、头脑空虚”,也不在乎她的“势利、庸俗”,他清清楚楚地知道凯蒂之所以答应嫁给他是因为不想落在妹妹后面结婚,并想逃离她那强势且势利的妈妈。他不奢望凯蒂能够爱他,他只希望能够被赐予爱她的机会,他就心满意足了。

这两个人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两人情感关系的不平等,沃尔特使劲全力地爱着凯蒂,以她的欢乐作为自己的狂喜,以她的神色决定自己的行动。我觉得沃尔特还是心存幻想的,希望以诚心换来凯蒂的温存,哪怕只有一点点。但凯蒂并未因此就满足他这卑微的念想。

沃尔特在婚姻中处于弱势,让读者以为他性格懦弱且对凯蒂百依百顺,但其实面纱之下的他睿智敏感且报复心强,他对凯蒂的婚外私情洞若观火,也知道逢场作戏的查理肯定会辜负凯蒂,但他精心策划让凯蒂自己去发现这个情人的自私嘴脸,让凯蒂亲手揭开掩盖残酷现实的面纱。

夫妻俩到了霍乱肆虐的疫区之后,沃尔特天天早出晚归,一心扑在拯救人命的工作中,为人正直善良勇敢且有大爱,他的形象逐渐丰满高大起来,修女们视他为上帝派来的使者,认为凯蒂能有这么一位出色的丈夫,真是天大的福分。这就讽刺了,人人都爱他,唯有他的老婆不爱他,其实现实中不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吗?

凯蒂在沃尔特临终前期望得到他的原谅,也希望借此能让他放下长久以来的心结,他在世的最后一句话是:“死的是那条狗。” 这句话出自十八世纪英国作家奥利弗·戈德史密斯的诗《疯狗之死的挽歌》,讲的是一个好人救了一只狗,最后狗因为一己私欲咬伤这个好人,所有人都认为这只狗疯了,并认为好人会死去,但最后的结果是人痊愈了,而狗却死了。

沃尔特在弥留之际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凯蒂深感迷惑,网上也有不少讨论,但我还是觉得烧脑,这里试着解读下。沃尔特一直自以为是个大好人,本来一心一意爱着凯蒂,而且把凯蒂从她虚荣势利的妈妈手中救出,但凯蒂却为了一己之私欲伤害了好人沃尔特。凯蒂的出轨把沃尔特对她的痴情全面击碎了,好人沃尔特无法再坚持自己的善良,也无法原谅自己竟然爱上了这样的女人。他精心策划并义无反顾地带着凯蒂来到疫区是希望折磨她、让她送死或者他们双双都染疫而死。出乎意料的是凯蒂在疫区成长起来,看清了他们婚姻的本质,希望两个人能互相原谅。但沃尔特却纠结到死,他鄙视曾经爱上凯蒂的自己,也鄙视自己由爱生恨,居然会心存害凯蒂之心。临终前他终于认识到自己其实不是什么好人,他对凯蒂那低到尘埃里的爱也是自私的,并不是像他自己以为的那么崇高,他才是那死去的狗。毛姆是不是借此暗示沃尔特自我揭开了面纱,解开了心魔,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在爱情中错误的偏执,因而临死前见到惊恐的凯蒂才会说:“别大惊小怪。我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旅程,但现在我已经没事了。”由此完成了他的自我救赎?但这种救赎因为他的死亡充满了浓烈的悲剧色彩。

关于沃尔特的死再多说一句,书中通过别人之口说出了沃尔特的死也许是意外染疫,也许是他最终不忍对怀孕的凯蒂下手,但自己已生无可恋,故意染疫寻死。这是毛姆给读者留下的悬念,感觉又回到了开头悬疑的笔法,这也算是一种照应吧。

揭开面纱后的凯蒂:向死而生后的重生

凯蒂的妈妈一直希望当律师的老公能够出人头地当上大法官,在幻想破灭后,就把希望寄托在天生丽质的大女儿凯蒂身上,所以凯蒂从小就被她势利的妈妈当作社交名媛来培养。

婚后的凯蒂对沃尔特的真情实意没有任何感动,甚至还心生厌恶。她不甘心自己将就着这毫无乐趣的日子,不能苟且这无爱的婚姻,她要寻找自己的真爱。

风流倜傥的查理就是凯蒂以为的真爱,查理用甜言蜜语俘获了寂寞凯蒂的芳心。和沃尔特的笨嘴拙舌相比,查理不假思索的赞美和奉承都让凯蒂很受用,她感觉自己枯燥的生活因为查理的出现而变得阳光明媚。她以为这就是内心追求的爱情和想要的生活:风趣温柔的帅哥,时时刻刻把爱挂在嘴边的男人。

但等到凯蒂要求查理离婚和她共同生活时,帅哥退缩了,他说:“一个男人可能很爱一个女人,但并不希望跟她一道度过余生。”他不能为了所谓的爱而影响他的事业,动摇他现有的家庭。他让凯蒂求得沃尔特的原谅,跟着沃尔特去霍乱疫区。情人的面纱被揭开得有些快,深情帅哥秒变虚伪渣男,现实生活中这种例子实在是比比皆是。

凯蒂万万没想到自己追求的浪漫爱情竟如此不堪一击,绝望主妇被迫跟着沃尔特去了人间炼狱的疫区湄潭府,心想就这样死去倒也万事皆休。出乎意料的是这里竟然成为她救赎自己的起点。宅家百无聊赖的凯蒂主动提出帮助修道院做事情,她被来自法国的修女们无私的奉献感动着,被单纯的孤儿们热爱着,被因为霍乱而尸体遍地的场景震撼着,也被沃尔特全身心为阻止瘟疫蔓延而拼命工作的态度感动着,她认识到人生有多重意义,依附于男人是最不堪的,她尝试着努力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修道院的院长嬷嬷对凯蒂说:“一个人不管在尘世间还是在修道院里,无论是在工作中还在娱乐时都无法找到安宁,安宁只存在于人的灵魂中。”

书中还有她和当地海关官员瓦丁顿的大量对话。相貌平平但风趣敏锐的瓦丁顿在书中的角色就是一个智者和旁观者,冷静地看透着凯蒂和沃尔特冷淡的夫妻关系,不动神色地借用他所理解的东方文化点拨着凯蒂,让她在迷茫中找到自己的出路。书中还有一个特别的角色,就是和瓦丁顿同居的满族姑娘,她是为了报答瓦丁顿的救命之恩而至死不渝地爱上了他,而瓦丁顿为这份专一的疯狂所感动,也为了她甘心情愿地留在了异国他乡。“想要获得真心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便是以爱换爱” 。这让凯蒂看到了爱的真谛:互相扶持,互相牺牲。

凯蒂自己在向死而生的经历中慢慢地挖掘出了面纱下的自己,她不再是那个庸俗肤浅的女子,她找回了内心的善良,开始乐于助人。她明确地知道自己不爱沃尔特,但她不再鄙视他,而是敬重他。她希望沃尔特也能看到她的变化,能够对他们的过去释然,在沃尔特临死前,她喊他:亲爱的。沃尔特留下了两行泪,毛姆应该是暗示沃尔特已经感受到了凯蒂的这番巨变,所以才会说出“死的是那条狗”这句话。

毛姆的老道和犀利表现在本来读者以为经历了死亡与重生的凯蒂开始重新做人了,万万没想到她在回到香港的时候,再一次投入旧情人查理的怀抱。读到这里,可能读者都会感到绝望,以为凯蒂真的是无可救药了。但一夜风流后的凯蒂匆匆购买了回英国的船票,迅速离开了香港。沉下心来仔细想,毛姆这么写其实非常符合有血有肉的人性,凯蒂毕竟是爱着查理的,尽管他卑鄙自私,但爱情就是这样,不会因为对方高尚就爱了(比如沃尔特),也不会因为对方无耻就不爱。人总是要在重蹈覆辙的教训中才能努力挣脱自己鄙视的过去。“如果她必须打一场硬仗才能重获自尊,她就必须找到勇气去坦然面对。”

凯蒂最终通过逃离来实现自己的解脱,结尾她对父亲说了一段话:“我一直都是那么愚蠢、邪恶、可憎。我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惩罚。我决心让我的女儿远离这一切。我希望她成为一个勇敢和真诚的人。我希望她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不依靠任何人,把握自己,我希望她自由地生活,比我活得更精彩。”通过这番对即将出生的孩子的期望的表白,凯蒂实现了自我的救赎。但如果孩子真的是查理的,她会不会永远也无法摆脱他呢?他会不会影响她未来生活的每一天呢?

这部小说的文笔非常优美,感情刻画直白细腻,女主的心理活动变化通过她的生长环境、情感遭遇和疫区的经历被步步推进,使得最后的结尾顺理成章。势利的原生家庭、错误的婚姻、虚伪的上流社会把人性之愚蠢和丑陋展现到极致,但在环境险恶、连生存都成问题的疫区,经历了重重磨难的女主却挖掘到了人性的光辉,也认清了自己,从而走上通往心灵安宁的道路。这是毛姆带给读者的思考。

毛姆擅长的尖锐讽刺也在这部小说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凯蒂在她和沃尔特的婚姻关系中一直处于强势地位,但在和情人查理不可靠的情感关系中又成为了弱势一方,体会到丈夫沃尔特在他们婚姻中的无奈和愤恨;比如凯蒂那虚荣的妈妈一生都在推动并企盼着丈夫当上大法官,而当丈夫最后真的当上了大法官时,她已经撒手人寰,无法为她野心的实现而喜极而泣了;再比如,凯蒂的妹妹长相平平,妈妈把攀龙附凤的厚望都寄托在凯蒂身上,但妹妹很快找到了乘龙快婿过上了幸福生活,美人胚子的凯蒂反而情路坎坷,被妈妈冷嘲热讽。

看完小说,我才发现《面纱》据说曾三次被改编成电影,但我只能找到2006年由美国导演约翰·卡伦(John Curran)执导的同名电影,于是就看了这部片。但电影的改动比较大,编导比较理想化,电影中,沃尔特在去世之前不仅和凯蒂和解了,而且两人还碰撞出爱的火花,所以电影被改编成了一部稍显轻松的爱情片。Happy ending是观众都喜欢的,但毛姆的原著其实更加展示了人性的不可捉摸和现实的沉重残酷。

(图片来自电影画面,沃尔特由主演《一级恐惧》的Edward Norton扮演,凯蒂由主演《金刚》的Naomi Watts饰演,中国演员黄秋生、夏雨和吕燕参与了该片的演出。)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麦姐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