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 一 穷人翻身的绝招
运动了,运动了,七、八年再来一次!最近共产党又开始搞运动了,这次的主题叫“共同富裕”,听起来非常高大上。不过,在我看来,其实和当年打土豪,分田地,以及早年间的“均贫富”也没太大差别。新瓶装旧酒,也就是忽悠一把当代的老少韭菜们。
共同富裕是在天上画了个大饼子,宣传的侧重点还是在扶贫。让我们先来看看贫穷的本质是什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很多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们。是他们不努力吗?是他们的资质不够吗?还是他们没有成功所需要的启动资金?
首先是眼光的局限,我觉得贫穷不仅是一种财富状态,也是一种精神状态。其实现代社会到底还是在进步的,在当今的中国,现在的贫穷不再等同于饥饿,也就是说再贫穷的人也能挣到吃饭的钱。同样的道理,大多数人的贫穷状态,也并非是他们吃不饱穿不暖造成的。但是穷人的精神世界,相对来说更加枯燥乏味。和富人相比较,他们更渴望满足自己小小的生理或是物质欲望,来缓解身体的疲劳,发泄自己的心理压力。而他们辛苦赚来的有限资金,往往不会用于投资或是扩大规模赚更多的钱,而是用来买一些对他们来说,能够让自己放松,但是属于相对奢侈消费品的东西,比如说烟酒,音像产品,电子游戏之类。
其次,我觉得穷人对教育的理念和富人是不一样的,上不起好的学校是一方面,更多的是他们认为现有的学校教育对他们孩子的帮助不够大,因此对上学的期望值也不大。当然,这和现有公立学校的资源以及水平是有关系的,很多穷人的孩子在这样的学校里的确没有学到太多有用的东西。很多人的想法是,与其花时间在这种没有太大作用的教育体制里,不如让孩子早点去打工赚钱。很多穷人这种教育认知的局限,会导致他们的下一代也穷,成为了一个恶性循环。
还有一点就是投资的眼光和手段。我记得看过一篇文章,谈到存钱的障碍并非全都来自于外部的压力,部分的原因还在于人类的心理因素。“明天再开始存钱吧”这在穷人里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就像前面分析过的,面对一些物质和精神消费的诱惑,穷人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因为他们所能存下来的资金本来就非常有限,结果就是,存钱的吸引力对他们并不大,而走偏门,一夜致富的幻想反而更普遍。这也是为什么穷人中买彩票,热衷赌博的比例非常高。同时也因为他们投资的经验少,方式相对单一,他们对投资的理解和手段也非常有限,不够有耐心,做决定时会更加冲动。
这还不仅是投资眼光的问题。穷人对自己,对下一代的生活和规划,也不够全面和具体。他们没有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家庭氛围,知识,营养对智力、情商,才能的作用。他们往往会更加追求满足眼前的利益和刺激,而忽略了人生的长期目标,比如对精神追求,毅力和执行力的培养。
我觉得,穷人和富人在人格和精神上是平等的,他们都有自己的欲望和弱点。但是,均贫富绝对不是解决贫困问题的绝招和捷径。让我们先不谈分大户,搞平均主义对社会的巨大破坏力,仅就“共同富裕”这个口号来讨论一下。在我看来,“共同富裕”的思想,就是打击先进,鼓励后进。如果这个思潮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想,结果会是,大部分的人,即使有了创新精神和工作激情,也会三思而后行。因为谁也不愿意当出头鸟,成为被打击的典型。而从另一方面来讲,即使有些穷人靠均贫富分配到了社会财富,一夜暴富,有了启动资金,但是因为他们中大多数人的眼光和手段还是有限,而对物质享受的自律性并没有相应得到加强。结果就会和大多数中彩票的人一样,最后往往还是一场空。
均贫富的思想和运动,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早一点的如东汉末年的张角、张鲁,北宋的王小波,南宋的钟相,稍近一点的太平天国运动,以及大家都还记忆犹新的斗地主,分田地,这些都是以“等贵贱,均贫富”作为斗争纲领。这是由下而上的。
自上而下的也有。春秋时期,齐国晏婴就提出了“权有无,均贫富”的思想。孔子,管仲,商鞅都曾主张国家应通过国家法令去平衡财富的占有。认为“治国之举,贵令贫者富,富者贫”。另外,汉代董仲舒的限田法,西晋的占田制,北魏、隋、唐的均田制等,以及当代的人民公社大锅饭,都是这样的尝试。结果呢,无一例外,都是无疾而终。
现在经济出了大问题,新兴的资本权贵也是尾大不掉,中共大力宣传“共同富裕”的口号,我觉得是个一石二鸟之计。一来达到收敛财富的目的,二来可以收拾那些不太容易控制的新资本家们。不过,根据几千年历史的教训,我想这场运动的结局还是可以预测一下的,大概率还是会因为“共同贫穷”而重新回到改革开放的路子上来。毕竟,人的自由精神是不可能被完全压制的。不去从根本上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并受法律保护的自由竞争环境,同时深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光去喊一些高大上的宣传口号,是解决不了社会不公和贫困问题的。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