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UP是卖啥的?
以前,很多人对爱国生意有偏见,有抵触情绪,总觉着拿爱国来做生意不是正经人的行当。而做爱国生意的行家,也忌讳别人说他做生意,发爱国财,他得摆出一副为情所困的样子,图情不图利,为爱操碎了心,是赔本赚吆喝。
其实,做爱国生意不丢人。如果把爱国做成一个大产业,容纳众多就业者,就离不开市场化这条路。毕竟在体制内奉命造爱国舆论的是少数人的职业,没有市场化激励,靠计划机制运营也无法持久。前段时间相同文案“我身后就是国境线……我是中国人我自豪”,就透着体制内计划通稿的迂腐颟顸。把爱国做成生意势在必行,只有市场化才能提供更多的灵活就业的机会,才能让爱国题材多样化,满足消费者各种隐秘的需求。
做爱国生意的大V隐瞒自己是生意人的真实身份,是爱国言论市场化的瓶颈。本来一种堂堂正正的生意,被从业者刻意神秘化了,甚至还自涂神圣油漆迷惑消费者。长此以往,会毁掉一个朝阳行业,有沦为电信诈骗行当的趋势。
关键时刻,总有业内良心人士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扶生意于将倾。前几天,一个年入百万的爱国生意大V现身说法,揭示了爱国言论市场化运营规则,把台面下的东西亮到台面上,扯去了爱国生意的神秘外衣,有助于爱国市场的健康发展。该大V以平静的语调讲述行业的运营内幕,让人感到一种市场化的朴实与自信:不过是门生意,不必过于激动。
爱国生意没有核心技术门槛,但需要创意、对热点的敏感和眼力见儿。缅北吃电信饭的从业者都在等顶层创意者的灵感,从“富婆重金求子”、“猜猜我是谁”到“涉嫌贩毒账户”都凝结着智囊团创意创新的心血。爱国生意的团队收益,也离不开顶尖创意者的引导,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看看那些做爱国生意的顶部大V,比如周带鱼的标签就是“干翻x国”,满足了底层消费者勃起的欲望,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捞大钱哦。
人们有个思维误区,想当然地认为爱国与卖国是对立的。其实,骂人“卖国”是个口头语,就像与对方的八辈祖宗发生性关系一样,没有现实的可操作性。说一个普通人卖国,就像说奴隶要卖主人的庄园一样滑稽——谁能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卖自己的器官都很难成交,谁人敢起卖国心?在大清时,国是爱新觉罗家的,想把哪块土地割出去或卖掉,是人家爱新觉罗自己家的事儿,不劳草民操心。老百姓连自家的宅基地都没永久产权,荒年时除了卖儿卖女还能卖什么?
但做爱国生意就得有买有卖才成生意呀,难道做爱国生意就是“卖国”者?从逻辑上看确实如此,爱国生意不是卖国家土地资源啥的不动产,而是营销对国家的感情,满足消费者精神上的情欲。爱上一件东西才肯出价购买,爱得越深出价越高,这在经济学上叫需求偏好。爱国生意必须渲染国的可爱,勾起消费者偏好才卖出好价,爱与卖是相辅相成的,有爱才有买。当然,爱国生意是对内卖的,只内循环卖给国人,不算卖国贼吧?让外国人爱上中国也没啥,只是一种情愫,只要没引起外人因爱觊觎就没风险。南宋爱国诗人夸祖国美丽的话让外人听到了,差点酿成大祸——南宋爱国诗人陈德武作《水龙吟·西湖怀古》,歌颂祖国大好河山: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睛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不承想却被敌对势力金国国主完颜亮读到了,如此美景,激起了金主的觊觎之心,遂对南宋发起了侵略战争。现在做爱国生意的都接受了这个教训,只对国人燃情拱火。
爱国生意本质上是“拉纤”“对缝”的扩大化,是“说媒”的宏观化,“王婆”的规模化。与王婆理论一样,爱国生意也离不开“潘驴邓小闲”五字诀——祖国山美水美人更美,此为潘安之貌;以后次序是大国崛起;钱多人爽快;暖心说小话儿,“情为民所系”啥的;闲棋向往大棋局。
人的欲望是多样化的,每种欲望有商机。过去小姐拜政治家管仲为祖师爷,因为管仲把色情纳入国家产业规划,扩大市场规模,也夯实了税基。从此齐国人娱乐就是纳税,色情爱国两不误,打通了色欲与爱国情。管仲居功至伟。
如果爱国生意要拜祖师爷,我猜测可能也会拜管仲,高大上还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