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斗癌王(一)
在加斗癌王(一)
此文旨在记录我的抗癌历程,怀念家人陪伴与照顾我的温暖,也感谢许多帮助过我的医护朋友,助我渡劫。
同时,我也客观地反映一下加拿大的核心医疗系统状况,让大家有一个感性认识,以免需要时措手不及。如有癌症患者或家属,也可参考我在斗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心路历程,以抗癌魔。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做技术工作的。中年移民来温哥华,已有20年了。很少和医院打交道,自我感觉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不抽烟、少喝酒,经常运动,活泼开朗,兴趣广泛,没有多少不良嗜好。虽然身体偏重,BMI(28),却没有三高迹象,除了近年血尿酸偏高,但我也因此把贪嘴的毛病收敛了不少,啤酒都戒了。孩子早已成人独立出去了,让我享受无压力的幸福人生,憧憬着夕阳红似火。
没想到,天劫突然劈下,而且是个大号的,轰得我猝不及防......
下面,我就按时间次序分十二个部分展开我的斗癌过程。初次拽文,又是多年不写中文,手生笔涩望海涵。
(一)病发
【2019.3.23 ~ 4.9】
2019年是个不平静的年份,好像世界各处都在隆隆作响,似乎预示着有什么大事要发生。我在年初就感受到了和以前的不同。
进入猪年不久,我就发现在肚皮上长了一些红疹子,有点痒痒,且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想吃却吃不下多少东西。因为那时迷上了嗑瓜子看电影(一包瓜子配两部电影),以为是瓜子嗑多了,也就没有在意。(后话:我家领导后来把我没来得及吃的几十包各种味道的瓜子都给扔了,心疼啊)。【应该自律】
3月23日,刚刚度假回来,就觉得问题变得严重了。一方面特别想吃好东西,馋的紧,可同时又吃不下。眼睛好像也有点发黄,浑身无力。马上就约了家庭医生,Dr. 杨。他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医生,还在UBC医学院兼教,会说普通话,马上就要退休了(2020年果然退休)。因为我没有太重视(我大意了啊,没着急),就约到了一周后,4月1日。【应该检讨】
到了4月1日上午,杨大夫给开了一些化验单。因为主要是食欲问题,还开始伴有恶心,所以主要怀疑是胃病,幽门杆菌什么的。化验结果当天下午就出来了,发现转氨酶高,我又怀疑可能是肝炎,因为眼睛有点发黄。于是马上又打电话再约杨大夫。运气不错,约在两天后。
4月3日上午,再看杨大夫,他怀疑不是肝炎,而更像是胆管阻塞,或者更严重的什么疾病。给我开个胸透X光检查和B超(温哥华的医疗系统,B超最快也只能约到4月22日)。同时增加了血检项目。
因为胃口不好,杨医生还给我拿了几瓶蛋白补充饮料Power Shake,说可以用来补充营养。这种PS太甜,不好喝,后来自己又去买了些相同品牌但不太甜的,不过也没喝多少,适应不了那个味道。
当天就去做了胸透,没有观测到有什么问题。新加的血检也是当天就有结果了:CA19-9超标(90),这是个癌症标志。【天雷隆隆......】
【注一】在加拿大进行大型的医疗检查,如CT、MRI等,需要等很长时间。B超略好,但也要看运气。有人说是公费医疗资源的问题,可我感觉这个说法不准确:这些大型检查项目客观上为其核心医疗系统承担了bottle neck的瓶颈限流作用,以避免核心医疗系统过载,从而确保核心医疗服务质量,而不是数量。热门专业医生需要家庭医生的引荐,也是同一个道理。这与中国的医疗体系是大大的不同,与美国的市场化的医疗方式也大不一样。BC医疗是全公费的,就在前年连象征性的个人$100/月的保险费也免了。这样,医疗资源就有被滥用的风险,也更需要必要的限流措施。
【注二】在BC,大多医院外化验和心电图等检查都是由Lifelabs来承包的(Lifelabs在其他省也有,但具体运营情况我不清楚)。那些血液样本按规定要保留一个星期以上。在这个期限内,家庭医生可以直接在网上要求Lifelabs增加化验项目,而不必再去抽血。这项服务很方便,但很少有人知道。注意Lifelabs是半公半私性质的,服务质量是不错的。还有,一定要在Lifelabs注册一个账户,这样你所有的历史检验记录都可以在网上查询,而且还有分析工具可用,非常方便。对上了年纪的人,这些历史检验记录是判断身体变化的重要手段。又:在医院里做的检验不上Lifelabs,其结果也就无法保留历史记录在网上自己查询了。
【注三】加拿大的医疗服务都是公费的,管理职责和经费投入都是由省政府负责的。BC省政府偏向社会主义管理,不提倡任何私营医疗机构。虽然准许私营诊所营业,但数量很少,质量也和公营诊所差不多。BC省有5个区域卫生局,在大温哥华地区/低陆平原有两个:温哥华沿岸生局 (Vancouver Coastal Health, VCH) 和弗雷泽卫生局(Fraser Health),本地大多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都是他们的下属单位。VCH覆盖面积小/人口少,但医疗资源丰厚,大温地区医疗技术领头羊温哥华总院VGH就是这个属区的;Fraser Health覆盖面积大,但医疗资源略差,特别是核心专科医生少,我家就在这个属区。
【注四】BC省还有一个全加拿大特有的医疗监管服务机构:省卫生服务管理局 (Provincial Health Services Authority,PHSA),拥有一些特殊权力并提供一些特别的服务。PHSA与前面说的区域卫生局是同级并行的。闲话:BC省收入最高的几个大夫都是属于PHSA的,因为专业性很强。BC妇儿医院和BC癌症署(BC Cancer Agency, BCCA)就是其下属机构。因我以后会与BCCA密切关联,在此一并先行说明。BCCA在各个区域的服务机构往往和当地医院在一起,甚至是共享建筑,但他们的上级管理机关却是不同。虽然如此,它们之间的协调合作是紧密无缝,流畅自然的。
书归正传。既然检验结果浮现出了苗头,就想再约杨大夫以求快速确诊。可是诊所的前台说什么也不给我预约近期时间了——她说杨大夫太忙,近期挤不出来任何时间来(后来杨大夫说特殊情况可以打他的手机。我也没有追问,上哪儿去找他的手机号码)。特别是预约的B超还没有做,而那个CA19-9只是一个标志参数:高也不一定就是癌,还有别的可能。【开始焦虑】
这时的我特别无奈。我知道自己的麻烦来了,可是却无法进一步快速确诊。熟悉国内医疗方式的朋友都知道,诊断工作在大医院里一条龙检查下来,只要不是疑难杂症,马上就会有结果,像我这种情况应该不出一天。可在加拿大,这里人会经常骄傲地说“这儿是加拿大啊”——在这个情况下,这句台词儿可是褒义贬义的。
看到险情,却无法定位:好像观察到了一点什么,却不能进一步夯实。用一句时髦的话来形容:【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这时再换家庭医生好像也不对路:新大夫不能马上续接上我的情况,而且找新大夫本身就不容易。既然别无他法,我想就等到三个星期后做B超看结果再说吧。可是,我的身体状态开始慢慢变得失控了,体力一天不如一天。
就这样在无奈和忐忑中又等了几天。内心感觉不妙,心说不能再等了。家里领导也催我赶紧想招儿,不能拖,甚至回国治病的想法都端上了台面。被逼无奈,于是我开始研究自费诊断的路数。【英明决定】
经过一番网上浏览,才发现自费也不容易。BC省不提倡非公立医疗服务,所以选择的机会也不多,服务也和公立的一样迟缓。主要矛盾还是要“等”——可“时间就是生命”,这次我充分地认识到了这句偈语的内涵!
最后,我幸运到找到了一个新开的私人B超诊所,快闪预定了腹部B超检查。这家私人诊所在温哥华的Broadway上,距温哥华总院(VGH)不远,是华人开的,主要客户服务是孕检(估计是为没有BC医保的人准备的吧)——没办法,这是我能找到的唯一提供快速预约的地方。还是华人的服务讲究时间效率,always ready,时刻准备着!要是找老外的服务,自费也要多拖一个星期以上。据说美国很快,不过也很贵、非常贵,贵到我承受不起(加拿大医保不承担在美国的非急诊费用)。
这是我此时唯一能抓住的救命稻草了......
4月9日早上如约去做了上腹部B超。说国语的女老板(她本身也是内行)请来了一位在温哥华公立医院检验科工作的华裔大夫part-time帮忙。她的技术还是不错的,但除了确认我的胆管增粗(阻塞),找不到任何病根。她告诉我几个从肝脏出来的支线胆管都增粗,胆总管能看到的部分也增粗,但其下部插入到胰腺和十二指肠,周围B超图像看不清楚。她的言语比较谨慎客观,但语调略带惋惜。我想她一定是猜到了什么,毕竟是行医多年了。老板告诉我B超文字报告会在第二天下午email给我。
我按逻辑推测,想会不会是胆总管在胰腺处被结石堵住了,或在那附近长了什么瘤子?答案呼之欲出了!对了,当年读书时我也曾稀里糊涂地学过点医学的知识,像什么组织与胚胎、生理生化等课。所以我在人体疾病问题上不算是生瓜蛋子。
做完B超后,中午去工作的公司打了个招呼,告诉同事们我身体有恙,也算是请个长期不确定的半休假吧,反正有事也是在家里处理。然后在公司楼下吃了碗越南牛肉粉,发现那个跑堂的越南伙计Adam辞职了。我以前经常在这里吃午饭,每次都和他唠几句的。这时我还不知道,这是我在后面几个月里的最后一顿吃得下的“大餐”了。
从这天起,我就开始了一天打鱼、四天晒网的工作状态了。或者说,把我的活动重心从工作转移到看病上。
回来后我又自学复习了一下胰腺结构:
按图索骥,估计在胰腺头的部分附近发生了问题。胰腺长得位置很tricky,藏在胃的后面,一般方法不容易观察,又和肠胃都有关联,属于消化系统的零件。它生产胰腺分泌液注入小肠,与胆汁一起能打碎大型蛋白分子以助小肠吸收,同时也生产胰岛素,参与循环系统帮助回收血糖来净化血液。
教训总结
有病早治,越拖越严重、越麻烦。从我开始有病的迹象,到第一次看医生,拖了近一个月。如果我的细胞生长周期是半个月的话,这段时间够把一个恶性肿瘤培养大四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