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巴塞爾,行走在博物館之間!

巴塞爾,行走在博物館之間!

博客
巴塞爾是歐洲一顆小而明燦的珍珠,它躺臥在萊茵河邊,面對三個國度:瑞士、法國和德意志,它又是我们上海的友好城市。巴塞爾物價昂貴,人民友好,彬彬有禮;走在路上,總有人會前來詢問,是否需要幫助?只有一次例外,在萊茵河老橋邊上的一家餐館用午餐,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的冷遇,放下不論。
 
 
2022 年的歐華協會第十四屆年會在這裏召開,正值歐洲歷史上最熱的時節,七月底八月初,每天都超過 30 度。我們的年會從巴塞爾老城中心的赤腳教堂起步,那裏如今已是一家歷史博物館。從琳琅滿目的珍寶藏品身邊走過,來到會議室,小而安寧,氣場集中,只覺自己的靈魂再一次昇華。
 
Historisches Museum Basel – Wikipedia
 
巴塞爾旅遊局的 Bosshardt 先生來到我們中間,向大家介紹巴塞爾美麗風光,記得他說:小小的巴塞爾有四十家博物館。這正合我的心----最喜博物館。博物館勝過書籍,博物館裏展現實物,由對象與自我的對接,溯流而上,與先人溝通,心靈交融。
 
Unsere drei H?user – Kunstmuseum Basel
 
與會期間,有幸參觀歷史博物館和藝術博物館。此外,我還打算參觀其他博物館:古董博物館 Antikenmuseum、Fondation Beyeler、瑞士猶太博物館 juedisches Museum der Schweiz、建築博物館 SAM Schweizerisches Architekturmuseum 和設計博物館 Vitra Design Museum。對後二者,我抱有很大的期待,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看過類似的展館。
 
最後的結果是,順應命運的帶領,參觀了 Fodation Beyeler 和巴塞爾文化博物館。歷史博物館和藝術博物館,大家都參觀了,這裏就省略篇幅。談談我額外參觀的二個館。
 
一.Fodation Beyeler
 
這個館許多人向我推薦,一定得去參觀,放在首位。
 
8 月 4 日,在年會所有活動結束之後,我們又回到巴塞爾,延順了三日四晚的自助之旅。
 
8 月 5 日下午去了 Fodation Beyeler。
 
Fodation Beyeler 意為貝耶勒基金會,是一座位於裏恩的美術館,靠近巴塞爾城,地處風景秀麗的小村落,足以看出設計者的匠心:此地山清水秀,位置安寧,可全神貫注觀賞藝術作品。它由藝術品交易商恩斯特·貝耶勒(1921-2010)與其妻子海達·昆茲(1922-2008)於 1982 年創立,1997 年開放展覽。展品以貝耶勒收藏的現代藝術作品為主,在 200 多件藏品中,包含埃德加·德加、保羅·塞尚、克勞德·莫奈、文森特·梵高、瓦西裏·康定斯基、亨利·馬蒂斯、阿爾貝托·賈科梅蒂、巴勃羅·畢加索、瓊·米羅、保羅·克利、馬克斯·恩斯特、安迪·沃霍爾等人的作品,都是我所喜愛的藝術家。
 
 
展廳除了展示它的歷年藏品之外,還有一個特展《Mondrian Evolution》,Piet Mondrian(1872年 3 月 7 日-1944 年 2 月 1 日)是荷蘭的一個畫家,他的風格處於實體和抽象之間,這個展覽是為了紀念他誕生 150 周年而舉辦。他畫了許多風景畫和抽象的圖形,有些類似康定斯基的作品;他的色彩簡單含蓄而和諧,讓人心情安寧。館內的電影廳展示了一部小電影------在傍晚的一次散步中,二個 Mondrian 之間有對話,一個是實體的他,另一個是靈魂的他,二者互相交換對藝術的看法,對大自然風景之討論
 
在 Bosshardt 先生送給我們協會成員的禮物中,我找到了一張 Mondrian 的風景招貼畫
《Bauernhof bei Duivendrecht, um 1916》,將之貼在書房的門上,一抬頭就能欣賞到。
 
Piet Mondrian Ausstellung in der Fondation Beyeler Riehen - SWR2
 
二.巴塞爾文化博物館
 
8 月 6 日,我們參觀完明斯特大教堂之後,準備去老城閒逛,偶然之間見到了《巴塞爾文化博物館》,既然到了它的家門口,何不進去參觀呢?於是就有了這次的命中相遇。
 
《巴塞爾文化博物館》的藏品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葉。憑藉巴塞爾商人盧卡斯·菲(Lukas Vischer)的寶貴舊日美國藏品,使巴塞爾成為歐洲第一批可公開訪問的民族學收藏品之地。
 
1.《Erleuchtet-Die Welt der Buddhas》
這個博物館的宗旨是各民族文化對話,共分四個樓層。我們從最上面的樓層看起,那是佛的世界,主題《Leuchtet 照亮》。我是基督徒,卻也對其他的宗教想有所瞭解。沒有宗教的民族,精神不受約束,惡貫滿盈。
 
信佛的人說:沒有通往幸福的路,路本身就是幸福。而耶稣说过:我就是生命真理和道路。圣经里提到过魔鬼,佛教裏也有惡魔,被稱作“妖怪”;而佛是“照亮”的意思,所以佛像的頭上往往有一輪光環;想到西方聖人畫裏的聖徒,頭上也都有一圈光環。佛也給人以勇氣,也有保護眾人的作用。佛教裏有八種幸福,人能吃飽就是其中之一;而聖經裏提到過聖靈所結的九種果子。在佛教的藝術世界裏往往用蓮花、轉輪、繩結、陽傘、花瓶和魚等來代表八種幸福,基督教也有用魚來作象徵。佛教反對暴力,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人種什麼,就收穫什麼。我們若種下仇恨,收穫的就是戰爭。
 
佛教還認為,一個社會幸福是否,在於它和諧與否、而不在於它的物質多寡。我 2014 年年底在緬甸的時候就深有體會,這個民族對於佛是異常虔誠的,他們一生的目標就是每人要捐一座小佛塔。這個社會非常貧困,但是每個人的表情都非常平和,面露微笑。相對國內的人,賺了好多錢,心裏仍然滿是焦慮,沒有平安。
 
Museum der Kulturen | Erleuchtet
 
佛像分神性和人性二種:神性的佛像穿著華麗,戴有珠寶;人性的佛像穿著樸素。佛像還分站佛,坐佛和臥佛等等。無論哪一種佛像,他們的頭部都微低,眼目下垂,不看世界,沉於自己的默想世界中去。
 
有禪師說:該怎樣,就怎樣;所有的東西有它的位置,所有的事物有它的時間。《傳道書》第三章裏面也說過:凡事都有定期,生有時,死有時; 栽種有時,收穫有時......
 
展品裏看到有好多個 Basler Mission 的收藏品,讓我想起了盛友大哥在年會上提到的這個Mission 在中國的故事。看完這部分展覽,體會是:宗教是人尋找真相的道路和工具,即人去找神;而《聖經》是上帝對人類的啟示,即神來找人。
 
2. 《tierlisch! Keine Kultur ohne Tiere》
我們一層一層地往下繼續參觀,二樓是關於動物的展覽。
 
動物不只是人類觀察的對象,它們是有獨立意志的生物,它們應該同人類一樣,在這個世界裏,有自己的權利。人類與動物有著幾千年的依賴關係,人類與動物之間很少是生物性的關係,更多的是文化性的。所以,這個展覽叫《沒有動物,就沒有文化》。
 
tierisch!
 
人類馴養動物,有時是為了吃它們,有時是為了在馬戲團裏戲弄它們,有時又為了把它們關在籠子裏供人欣賞,還有時候讓它們互相之間爭鬥,取樂子或者賭博。比如,鬥蟋蟀、鬥雞、鬥牛等,人類很殘忍。鬥牛最後變成了一種文化傳統,帶來了經濟效益。
 
最初,動物提供給人類物質上的滿足。比如蜂蜜、牛奶、雞蛋、肉品、皮毛。動物還作為勞動工具交通工具,給人類馱物、耕地、推磨、騎乘、打仗等。為了表彰這些有功勞的動物,人類有時候會做些裝飾品,戴在它們的身上來美化它們,這就多出了一層文化的意義。還有一些地方,用動物衍化了各種儀式。比如,德國的巴伐利亞地區,在秋天有趕牛節,當他們把牛從山上趕回平原時,聲勢浩大,牛們都精裝打扮,選一個“牛王”走在頭裏,有樂隊開道,還要大吃大喝地慶祝。
 
為了控制動物,人類想盡了辦法,創造了鏈條、鐵蹄、座椅、籠頭、嘴套等等。為了誘捕動物,又設計了誘餌、釣鉤、魚網、鳥網、陷阱、籠子、毒藥、箭等等。
 
在巴塞爾,有一對動物學家兄弟,哥哥叫約翰雅各布大衛,弟弟叫亞當大衛(都是聖經人物中的名字,呵呵),他們是最早去非洲收集珍奇動物的人,尤其是弟弟亞當,將這些捕獲的動物賣給歐洲的貴族獵奇,還把自己的冒險故事,記錄成文字出版,拍了一部最早的動物紀錄片,在歐洲名聲大噪一時。
 
打獵也是一種文化行為。在歐洲,打獵的歷史悠久,貴族打獵時有一套繁複的儀式;為了炫耀,他們會把自己的獵宮用鹿角、虎皮、熊皮、鳥的羽毛來裝飾牆壁,多多益善。在沿海地區,還有人用鯨魚的牙齒來裝飾自己的門面,我在北海度假時看到過。還有一些貴族,家裏有專門的房間,收藏動物的模型。那是真的動物,通過特別的處理,就成了“永遠不死”的戰利品。
 
有些動物具有特殊的功能,讓人類望塵莫及,所以人類也會膜拜動物,給它們神性化。比如, 在埃及,貓被奉為神聖的動物;在歐洲,獅子和豹是權力的象徵;在中國,龍是皇帝的象徵。
 
慢慢地、經過馴化,人類將動物按照自己的意願,從外形到種類進行改良。他們餵養動物, 給它們做玩具、做美食,為它們編故事、拍電影、造型、製作網路遊戲;還給它們定期檢查、 打防疫針、治療、安樂死、墓葬等,全都給予人類的禮遇。老公家的一位姨媽,養了二頭大 狗,每次散步,好像領著一對雙胞胎。一次其中一只狗狗病得很厲害,需要開刀,要花幾千 歐元的費用,姨媽毫不猶豫地掏錢,狗狗就仿佛她的家庭成員一樣。動物給人以愛、忠誠、 陪伴,最後它們在生物狀態方面退化了,無法在野外生存,百分之百地依賴人類的餵養和照 顧。
 
我們再來看看,動物在我們的文化中扮演了什麼角色?比如寓言故事,都是以動物來寓意的。還有許多漫畫、電視劇是用動物來當主角的。東方文化中,有一種《三不猴子》:不說不該 說的、不看不該看的、不聽不該聽的。婆婆家裏就收藏了這樣的“三不猴子”,用諸紅色玉 石雕刻,如今放在我的寫字臺上做筆插。
 
在這個展廳裏,我也看到了一些 Basler Mission 在中國收集到的藏品,比如捕鳥的金屬絲網、 祭祖用的供品木魚木豬,還有用做殉葬品的陶馬等等。
 
 
最後,我意猶未盡,來到了《動物塗鴉角》,畫了一只彩色狗,將我的作品留在了那裏的牆 上。
 
三.博物館與建築
 
在參觀上面二個博物館的同時,那裏的建築也特別地引起了我的注意。
 
Fondation Beyeler 的展廳,外表平坦,內部空間寬大,畫與畫之間距離寬鬆,白色的牆底, 極簡的文字,讓人全然注目於作品本身,起到了理想的觀賞效果。
 

1994 年,建築師 Renzo Piano 受託為該基金會建造一座公共博物館,並於 1997 年在巴塞爾 附近 Riehen 的 Belovergut 公園開放。該建築的特點是嵌入周圍環境,近可看到草地河谷 Lange Erlen 的果園,遠可望向高低起伏的山巒。127 米的細長建築外連有一個東方色彩的荷花池。 灰紅間隔的斑岩牆面賞心悅目,灰白硬木階梯腳感踏實;一大排玻璃窗框採光明亮,讓人安 靜地在陽光房裏閱讀和休息;後院是一個噴泉和一座雕像《兔子》。品質高雅的博物館,連 衛生間的洗手盆,都不拘一格,那奶啡色的陶瓷質感、圓弧的造型,都讓人喜不自勝。這是 一處非常理想的展館,自 2021 年以來,它一直是電影拍攝的地方。

再說一下《巴塞爾文化博物館》的建築特色。
 
乍一看,這是一棟傳統木結構房子,帶有一個碩大的天井,五棵綠藤植物從屋頂瀑布似地垂 掛到地上,活脫脫一所農家大院。可是,一進入博物館的大廳,就是一座現代大樓。每層的 窗戶都指向巴塞爾老城的景色,明斯特大教堂矗立其中,周邊是高低不平的紅瓦偓頂。窗戶 的設計恰如畫框,把窗外的景色拉入框內,完成一幅幅立體風景畫。認人想起蘇州園林中的 漏窗,有異曲同工之妙。令人眼花繚亂的博物館偓頂混入民居的光影中,將現代與傳統融化一體。
 
Erleuchtet – Die Welt der Buddhas | Agenda - Museen Basel
 
在 2008 年 10 月到 2011 年 8 月間,文化博物館的場地由巴塞爾建築公司 Herzog & de Meuron 進行過重建和擴建。博物館的入口現直接位於明斯特廣場,這使得它更容易到達,又與巴塞 爾自然歷史博物館分開。從 1917 年的老庭院建築中加建了一個皺褶的閣樓,用於特別展覽, 該閣樓懸臂遠遠超出舊建築,其頂覆蓋著六角形的黑綠色瓷磚。這樣的設計和擴建,最初遭到過巴塞爾遺產協會的反對,上訴程式拖了大約三年。帶有衣帽間和博物館商店的入口被移 至地下室,而此地下室通過降低庭院水準而暴露到地面上,使其與廣場平齊,入口牆面全部 用玻璃製作。
 
 
以我現在的眼光看,這樣的擴建並沒有破壞舊建築,反而讓其煥發了新的活力,又擴充了博 物館的空間,是一件雙贏的好事。
 
四.巴塞爾的現代建築
 
既然說到了巴塞爾的博物館建築,順便也提一下它的現代建築。本來嚒,巴塞爾的建築也是 一個觀光的重要主題,只是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專注。
 
 
這次順路看到的建築有 Museum Tinguely 和 Roche Bau , 它們處於萊茵河的彼岸,尤其是 Roche Bau(2015),因其獨特的斜角造型,高而白,特別地引人注目,它的建築事務所是 Herzog & de Meuron, 這是二位建築師的聯名,他們還建造過漢堡的音樂廳和北京的鳥巢, 具有世界榮譽,亦得到過建築業的最高獎普利策大獎;還有 Messeturm,也在萊茵河的彼岸, 我們去 Fondation Beyeler 時經過它的身旁。
 
Mario Botta - Изображение Базель - Tripadvisor
 
在我們不斷地從城中穿梭的時候,有一棟圓形的建築引起了我的注意,遠看時灰色一團,近 視有灰白二色條紋,它有點像古時的圓形城堡,好比羅馬的聖天使城堡。但是其身體的中間 被挖去了一塊內臟,在這塊缺口中又存放了倒階梯形的積木結構,構思巧妙,頗具美學意義。 原來這是 BIZ 銀行總部大樓,坐落在 Aeschen 廣場。建築師的名字叫 Mario Botta,喜歡使用 天然石材,也得到過許多大獎。這座建築完工於 1995 年。這個建築師後來也設計了前面提 到過的 Museum Tinguely(1996)。
 
 
還有一座建築讓我心心惦念。在萊茵河的中橋上遠遠就能望到、從旅館出來的 Wettstein 廣 場車站上也能見到;它蔽天遮日,黑壓壓地直向我撲來,真有“黑雲壓城城欲摧”之勢。可 是我不得其名,問了筱筠,才知它叫 Claraturm,96 米高,因地處 Clara 大街而得其名,大 樓既有商業面積,也有私人住宅。文輝老會長的詩裏提到過“巴比塔”這個字眼,在我讀到 那首詩之前,“巴比塔”這個封號已被我獻給這座黑鐵塔了。网上有人称它漂亮,有人称它 为墓地,有人认为它破坏城市外观,不环保等等。对我而言,就是一种震慑,一种生理反应, 看到它就感到窒息,透不过气来。就会想起圣经里的那些人,要建立一座通天的塔,称之为巴比塔。
 
五.結束語
 
8 月 7 日上午十點,我們來到了旅館對面的教堂 Theodorskirche, 參加敬拜。該教堂的歷史可追溯到八世紀,現在是新教教堂。牧師那天身穿普通的黑色西裝,而非慣例中的教 袍,給我們講起了《白雪公主》的故事----一個有關愛與恨的故事。其實,西方人的許多童話裏,都能找到聖經的依據。聽了管風琴樂曲,唱了聖歌,領了聖餐,巴塞爾的全部行程便在這一天終結了。
 
Theodorskirche - Basel (Schweiz) - Badische Zeitung TICKET
 
從赤腳教堂起,到穿越明斯特大教堂,到西奧多教堂的終結:期間,我們參觀過四個博 物館、穿越過老城小巷、坐過小船、擺渡過萊茵河、品嘗過巴塞爾薄餅麵包霜淇淋、看 到過無數座傳統的現代的建築,巴塞爾最終在我的心裏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圈。 天下萬物都有其時,拜訪有時,告別有時,開會有時,閉幕有時......願歐華協會的精神 永存、願文友間的友情永存,願巴塞爾這顆歐洲明珠,永放異彩!
 
Basler Münster ? Aussichtspunkt ? outdooractive.com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gaobeibei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