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 亲

博客

         母     

 

人世间最神圣最伟大的人,莫过于母亲。她养育了整个人类,她布洒了人间温暖与慈爱,她蕴藏和播发了人类全部文明和全部文化。

小孙孙是怎麽长起来的?小孙孙是怎麽会说话的?小孙孙又是怎麽董起事、弹起琴、读起书?这每一天、每一事、每一节,我都看见了,教我明白了,做个妈妈多麽不容易,又多麽神圣伟大。 

年青人贪睡,包括年青父亲,他们可在孩子哭闹不已里齁齁酣睡;而年青母亲却不可以,因为她不能,孩子一咳,或者一个翻身,她都能警觉,马上应对。有几位心理专家都那麽形容,说妈妈身上有小儿感应器。这话好像有些玄。一些年轻妈妈对我说过,许多老妇人也讲过,孩子妈妈可在雷声滚滚里沉睡,婴儿一声啼叫却能唤她觉醒。母子连心哪!感应器,连着心。正是这种连心,才使襁褓长成壮汉,叱咤风云,走遍天涯;正是这种连心,才使人类从远古走到今天,造成了尼罗河文明、两河文明和中华文明等等人类文明;正是这种连心,才走出了人类精英,如华盛顿、如爱因斯坦、如达.芬奇、如霍金……谁能不说,母亲伟大啊!

如果说婴啼母醒多少还有些人类本能的话,那麽另外一些事却非本能,而是出于心甘情愿。

长途旅行中,满车人都被颠簸得昏昏欲睡,只有几位抱着娃娃的年轻母亲还精神着哪,即使偶尔也眯眯眼,但双手却拢得挺紧。娃娃睡在妈妈怀里,既温暖又轻摇,妈妈承担了全部车摇车颠……餐桌上,人们在享用热汤佳肴,慢悠悠地品,仔细细地嚼,但年轻母亲却不一样,她好忙哩。吃饭,往往三口并作两口,凉了热了也不甚在乎,她在乎的是坐在她身旁的孩子。她偶尔要把合适的大人们的饭菜塞给孩儿口中,还时不时扯着孩儿的衣襟襖袖,防止他做出过于超越规范的举动,比如用筷子敲打桌椅、爬上桌子等类不雅;嘴呢,还常常叨念着和手上相呼应的词语,什麽“豆豆”、“肉肉”啦,“敲桌不好”啦,等等。有时还要几起离座,为孩子取些特用物,像水瓶、玩具啦。可想而知,年轻妈妈这饭是怎麽吃的。其实,稍早时,年轻妈妈是一勺一口地喂了小儿正餐,现在是特为让孩子加入家人们的行列,让小小人儿体验家的温馨,也给家人尤其是长辈们增添些少长咸集的幸福感。年轻妈妈这用心不谓不良苦,然而却苦了自己。不过,这都是心甘情愿………就是在这种心甘情愿里,孩子学会了母语,学会了走路,长起来了,上学了。上学出门前,妈妈还要给粗心的孩子整整衣襟,再扣好扣子,或者正正衣领、帽檐,嘴里还唠叨着:衣冠要整………上下学,妈妈要陪路;学琴去,妈妈要陪学,而且还要跟着学,回家正好当助教作辅导。这种陪与练,竟然数年如一日,直到孩子懂事、学练入境………

十几年里,孙孙长高了,是年轻妈妈把自己的美好青春融进了儿子的成长。我从年轻母亲对儿子们的慈心关爱、甘心奉献,又想起了我老妻年轻时候的两件事。

一件事,每每想起,都叫我寒慄。那是要人受折磨的文革年月。三十斤粮、三两油,已令生活过于清苦,却得白天苦干、晚上开会。午间一小时休息,还得回家整灶升火,热饭温汤,人已经活得跟头把式。1974年深秋,我正外差。妻子归家却迎来儿子哭闹,左晎右劝闹不停,只得抱向商店,买些饼干之类的零食。但儿子不要,却指玩具大吵。那玩具几元钱,够全家一天生活费,太奢侈了。这更引起儿子大哭不止,归家来已过午后一点。无奈下,扔下儿子,她空腹登车去上班,很怕迟到过晚。紧踏脚踏中,迎面飞来一骑单车莽撞青年,他逆向直冲,竟把妻子撞倒,妻子摔进缓速行驶的拖拉机后斗下。司机闻声急刹车。猛然间,左前轮即刻碾腹而过………不知是老天赐福,还是阎罗开恩,妻子轮下得余生………后来我察看妻子下腹,竟然一道紫青印痕……我对她说,谢天谢地呀,没吃午饭………

另件事,是一封寄儿书。儿子应考困顿,精神负担过重,我送他农村故地调养,托付亲友照看。她放心不下,曾只身探望,归后写了这封信。她悬心未下,语中含忧,情中无泪,让儿宽心少燥,而且还劝他,归家日顺便探望身居异地的老祖母。言辞可谓用心入微啊………可想而知,母与子的倾心对话情脉相通,对深山孤灯下的儿子,能产生甚麽样的心头净化力和人生拼搏的冲击力;更可想而知,与老祖母隔代人的相互慰藉与贴心,无论对老者或少儿,该有多么潜入肌肤、激越神经!母亲的心,母亲的情,母亲的思,母亲的智,深深似海啊。这封家书到底在儿子心头激起多大风浪,送去多少春日和暖,能如诗圣杜甫所言:“家书万金”,我无从知晓。但从儿子谨心慎意地珍藏无失,且能保留到今天以及而后的断然抉择,我敢断定,是母亲的智慧和母子之情,驱散了儿子心头的阴云,产生了自我超越,走出了精神峡谷。而后,在她的引导下、支持下,和全天候陪伴下,转择门类,一心拼读,儿子终于考上理想大学。是母亲的苦心和操劳,成就了儿子前程;更深一点说,是母亲的不懈努力改变了一个家庭的命运走向。从此不再只吃窝边草,走上天涯创业路。

从几位年轻母亲那里,有想起了我自己的母亲。

我想,我的母亲养育我,大概也能像她们那个样子。但是,那个时候,母亲所面对的同今天却很不一样,穷啊。缺衣少食,不得不节衣缩食、勤苦劳作。那时候穷农村没牛奶,没炼乳,需要嚼“奶布子”喂婴儿。就是把煮得半生不熟的高粮米嚼烂,用生布挤出浆汁,再上锅煮开,而后喂儿。这档事儿,既麻烦又费牙口。我的妈妈就因为年轻时嚼这种“奶布子”,磨坏了食牙,过早地衰老了。

那时候工人农民都很苦,年入过低,更显得女人帮衬家庭经济拮据的不可或缺。母亲为了给家里减轻压力,四十多岁后,竟然扛起镐板,走进老山开荒种地。灾荒年月,她用深山沟里的孤独寂寞和挥汗如雨,为儿子们换来了粮丰菜足,儿子才得以学业有成。后来,母亲已近五十岁了,还给人家食堂挑水做饭,为的是带出嘴去又挣回几个零用钱。

母亲以她的母性辉煌,承担了农夫和杂役的差使,帮助爸爸支撑起穷苦黑暗的矮屋脊,让我们三兄弟活下来,读起书。母亲,在我家族改变命运的长程中,是重要功臣。

母亲的婆婆在四十岁时守了寡。兵荒马乱年月,领着两个儿子艰难度日。有人劝老夫人另嫁,她心如死灰,穿上宽衣袍,素衣着,挽起婆婆纠,一心守着两个儿。靠家中薄田、赖手上针黹,在省城里供养儿子读书。一儿读了师范,一儿念了矿业。新国家里,一儿为农村商业建设贡献终生,他所执掌、主管的成本会计,受到政府表彰;他所主持的小小企业,竟年年成为省级先进。另一儿为国家建材业的发展做出卓越成绩。谁能知晓一种石墨乳生产竟然成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彩电业的拦路虎。就是老夫人当年苦心教读的这个儿子,析解了这只拦路虎,拿下了科技创新与批量生产这两重难关。谁能评说,这老母亲该有多大贡献?别人谁都难以说清楚,她这个儿子却说得清清楚楚。他说,是妈妈的苦心严教,否则,我就逃学到底了。表面上看,老夫人的一桩桩举措都是为了儿子离开土里刨食;但实际上,老夫人拼尽年华却是为社会为国家准备了人才。

所有母亲的所作所为,大概都是默默地、无私的,甚至是无闻的,不为儿知也不为人所知,因为她们从来也没有想到过要索取回报。自然,她们的言思举止,大多都不是惊天动地,多属平平常常、平平凡凡;但平凡平常里却蕴含着不平常不平凡。是他们,把自己的平常与平凡、智慧与拼搏、理想与生命,无私地融汇进儿女子孙的身心灵魂,融汇进人类的进步与发展。

向母亲们致敬! 

                                      2010.8.31.   于玉园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天海书屋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