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54 血壮山河之武汉会战 鏖战幕府山 23
23
陈诚一看电报,“若能集中该兵团”,那那跟我没什么事儿,就转给第1兵团吧,
薛岳一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给自己出了个主意,让迫击炮、手榴弹和敢死队迅速解决战斗,可是这些已经用过了,而且人都已经打光了,凭这些已经不管用了,思量再三,12日给委员长发报,“此次敌迂回作战之企图虽遭挫折,但我集中围攻,未将敌悉数歼灭,至为痛惜……对我有利时机已过,各部苦战,伤亡过重、战力无几。”而且日军解围援军攻击极其凶猛,阻援部队伤亡极其可怕,薛岳已经有意放弃万家岭了。
此时要想解决万家岭,仅仅靠委员长说的“迫击炮及手榴弹班与敢死队”是不行的,必须要有一支战力基本完整的新部队加入战场才能有效,其实第1兵团确实还有一支这样的部队——第155师。
此次南浔线战役,第155师虽然参加了九江外围战和金官桥之战,不过作战时间短、战斗强度不算大,损失也比较小,战力基本完整。问题是彻底解决万家岭第106师团的意义大不大,李汉魂回忆,“德安之捷并没有解决整个德安方面的问题”,即便将第106师团全歼,此时日军攻还是攻、国军守还是守,不会形成反转,因为九江还是在日军手里,日军部队还是可以由此向各个方向发起进攻。
当然还有舍不舍得用的问题。一个舍不得用是李汉魂保守了,在金官桥之战时,李汉魂把第29军团所辖的第19师、预备第9师顶到第一线,而自己的第187师、第155师放在二线,几乎是坐看湘军第19师几乎打光,其保存实力的企图实在是无可隐瞒。这次围歼日军第106师团,李汉魂也只是把第187师调上来归于第74军指挥,而把第155师放在张公渡,这都是在前敌指挥部后方10里了,不管万家岭是攻坚还是阻援,一直打到最后第155师动也没动。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广州战役开始了,日军开始进攻广州了。委员长日记,“二日,闻敌军自上海青岛向南运兵,并声言攻粤,曰:‘观其运输大舰五十艘,约可装兵五万人,无论其虚实如何,此时仅运五万兵力攻粤,毫不足动摇余之大计也;且观百武与和知求和之意,可知敌之焦急之状为何如耶。’”
日军准备攻占广州,国民政府倒是早有准备,这种准备包括备战和失守,“思进思退”全考虑到了,比诸葛亮“未思进先思退”还要周全,唯一遗憾的是没想到的广州失守如此之快,半个月就丢了大半个广东,不打仗只行军也就是这个速度了,再快也快不了多少了。
委员长算了一个算术题,“运输大舰五十艘”,50乘以100,“约可装兵五万人”,于是心里甚是瞧不上日军的广州攻略,“此时仅运五万兵力攻粤,毫不足动摇余之大计也”。
蒋委员长是不世出的大英雄,大英雄的“大计”自然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动摇”的。此时武汉会战激战正酣,前线将士前赴后继、血洒疆场,舍生赴死、甚至与敌同归于尽,主帅此时心意焉可动摇?虽然日军攻城略地、江南江北两路齐发逼近武汉,但是委员长已经看穿了日军的虚弱!“且观百武与和知求和之意,可知敌之焦急之状为何如耶。”——日军为什么急着攻打武汉、广州,那就是为了求和!而且是很“焦急”!
是谁让委员长看到日本求和的焦急?哈哈,不是正在进行武汉攻略、广州攻略的日军几十万人马,这些都放不到委员长的眼里,放进委员长眼里的是两个人——“百武与和知”。
“百武”是日本军部特务机关政务课长百武末义,“和知”是和知鹰二,日军大本营付,主持参谋本部的特务工作兼兰机关长。日军参谋本部的特务机关将中国分为华南、华北、华中、东北四区,分别成立相对应的机关负责特务活动,其命名即为“梅、兰、竹、菊”。
和知鹰二,陆大第34期,历任关东军参谋、广东驻在武官、支那驻屯军司令部付(太原机关长),对阎锡山做了很多工作。1936年8月任支那驻屯军参谋,常驻天津,主要任务是策动李宗仁、白崇禧。和知公馆有一部电话可以直接联系广西,而李、白的代表黄南鹏也不住宾馆而是住在和知鹰二家里。1936年两广的“六一事变”,和知鹰二允诺将给予军火支持,不过因为事情结束得太快,军火也就不了了之了。
萧振瀛曾任宋哲元第29军总参议,1935年任天津市市长,次年任冀察政务委员会经济委员会主席,在此期间与住在天津的和知鹰二有密切联系。抗战爆发之后,第29军升格为第1集团军,宋哲元为第1集团军总司令,同时兼任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萧振瀛也调任第1战区长官部总参议。第1集团军从河北一直退到河南,最后撤到郑州,1938年3月宋哲元辞去第1集团军总司令之职,萧振瀛也就离开西北军系统避居于香港。
1938年7月下旬或8月初,和知鹰二到香港找到萧振瀛,提出要与国民政府谈判,结束中日战争。萧振瀛当即向武汉方面汇报,并且得到授权与和知鹰二展开谈判。
和知鹰二提出停战总原则6条,1.停战协定成立之时,两国政府正式命令,停止一切陆、海、空军军事敌对行动,中国政府以新的姿态,恢复“七七卢沟桥事件”以前状况;2.日本政府绝对尊重中国主权、领土、行政之完整。3.两国军事完全恢复战前原有状况后,以平等互助为原则,商订经济协定,以谋东亚经济全面的合作。4.两国谋国防上之联系,在共同防止共产主义目标下,商订军事协定。5.两国政府努力恢复两国人民情感上之亲善与谅解,取缔一切互相排侮之言论。6.两国在此次事变中所发生之一切损失,以互不赔偿为原则。
和知提出的《经济协定基本原则》4条,1.本平等互助原则,尽先欢迎日本投资,如日本财力不逮,可向欧、美各国商借资本。2.资源与市场之紧密调整与提携。3.两国互惠关税之协定。4.战后复兴之合作。
《军事协定基本原则》3条:1.中日两国共同防卫,共同作战。2.平时训练,得聘请日本军事顾问及教官,向日方订购及补充器材。3.国防之联系。军事内容与情报之交换。
很明显就是要掌握中国的财权、军队指挥权,这和“满洲国”的区别有限。8月26日蒋介石在日记中也记下,“对和知应拒绝。”但是随着战事发展,日军离着武汉越来越近,特别是占领九江之后,委员长发觉武汉要撑下去恐怕很困难,于是心理产生变化,9月26日,增派曾任北平社会局长雷嗣尚到港,与萧振瀛一起展开对日谈判。
9月27日,萧振瀛、雷嗣尚与和知鹰二第一次会谈,首先告以军事协定不能签订,军权死活不能出让,这是谁也知道的。和知鹰二倒也痛快,立刻回答军事协定与经济协定,均在恢复七七以前原状后再办。
萧振瀛、雷嗣尚赶紧打电话给委员长,委员长一听日本人对自己的军权没兴趣、立刻指示,“ 1.与对方谈话,切不可稍有一点增减,必须依照所面述之范围,万不可有所出入。”意思是你俩别随便许诺,告诉你们啥就说啥。
“2.不可抱有成就之望,要知我方全处被动地位,迁就不但无益,必受大害。如主动方面有诚意,我方不迁就,亦能成就也。”意思就是虽然咱们一路败仗也不能“迁就”,要穷横穷横的。
“3.每日在途中住宿地,能通长途电话时,请通电话一次,以便随时接洽,恐逐日局势有变化,俾可随时洽商也。”要理解委员长的“急迫”心情。
“4.对于无商量余地之事,如彼方再三试探,必须坚强拒绝,以我方本不望有所成就,而所欲望成者,实在对方也。此意须特别认识,并知我国至此,实毫无其他希望,只有死中求生之一途也。”这个就是指所谓的《军事协定》了。
“5.一切言语态度,须十分稳重从容,万不可带有急忙之色。缓急先后,皆由其便。我方必须以无所为〔谓〕之态度处之,更不必要求其必答,有所期待也。须知我方除此之外,并无再可商洽之事,即以此为最后之办法也。”意思就是“装”。
“6.所写具体各件,切不可以书面明示彼方,且须对彼言明,无具体成文之件携来,一切皆以口头商洽,作为临时相商之事可也。”这个你懂的。
接到委员长的指示之后,二人下午继续与和知鹰二谈判,开始具体商谈,有些要求不痛不痒,但是“4.如果军事停止,一切恢复七七前状态后,中日两国诚意展开两国、两民族之全面合作,将来定可做到经济合作,外交一致。”这等于是有军权的大“满洲国”,蒋委员长还企图留下一件底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