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信仰》读后感——by 薏苡
《母亲的信仰》读后感
——作者:薏苡
我记得《少年往事》中,也有一个练气功几近走火入魔的母亲,不知我记岔了没有,因为《少年往事》我并没有读全。
“ ‘这是一种典型的癔症,应当送去精神病医院治疗。’有见识过母亲暴怒场面的亲戚朋友给我们出主意。”———— 根据小说的描述,我十分认同亲戚朋友的意见,可惜父亲和哥哥都没有这么做。如果母亲能及早住院治疗,也许哥哥不会出现后续严重的抑郁症。有时候,一念之仁的妥协与绥靖,后患无穷,会在未来害了所有的人。
这个故事最悲伤的不仅仅是哥哥自己悲剧的一生,而是哥哥发现自己“对女儿说的话跟母亲跟我说的话简直一模一样。那些话脱口而出,完全没经过大脑”。这是极有可能的。大量的科学数据表明,小时候经历过家庭暴力和虐待的孩子,长大了更有可能成为家庭暴力的施暴者。这种暴力可以是身体上的,也可以是情感上的。
所以,哥哥自杀了。
在深夜里给妹妹发了一千条微信,用烟蒂在胳膊上烫出无数伤疤,所有这些疯狂而极端的救赎方式,都没能拉住一步一步在痛苦中越滑越深的哥哥。看到这里,我觉得哥哥有一点点像古希腊悲剧中的人物。古希腊最大的悲剧故事,莫过于“杀父娶母”,这个故事虽然大逆不道,违背伦常,但充满了男性的英雄主义色彩。而《母亲的信仰》中的这位哥哥,却无力反抗,在母亲神喻一般的权威之下,除了自残之外,别无他法,被活生生地逼疯,关进疯人院,最后自杀。
原生家庭的不幸,其实在中国广泛存在。然而,由于受到传统道德的束缚,这类不幸长期以来不被社会和人们所认可。只要是忤逆父母的意志,一律冠以“不孝”,这样一来,子女们根本无处说理。2007年,武志红在天涯杂谈上发表了一个著名的长帖《谎言中的No.1: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在我的认知中,这个帖子首次开启了禁区,让中国大众开始客观看待亲子关系。我并不认同武志红的所有观点,但不得不说,他拯救了很多在原生家庭中挣扎的痛苦灵魂。
父母亲不是圣人,他们都是普通人。
附《母亲的信仰》(小说)原文链接: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21220/202001/16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