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上瘾:吹鼓手与岁静派
看到一个帖子,很科学地列了建国后海归的名录和悲惨。这是个烂话题,以此来警示中共恶贯满盈。这个贴子小心翼翼地打算探讨知识分子的学识和见识。
我回了贴,尽管已经预感到会被人翻白眼,但是我这种杀手,还是担心血喷得不够远,话说得不够直,人得罪得不够多。
大部分知识分子都是被砍掉了枝杈的乖孩子出身,为了一个目标孜孜以求,从科举到清末出国公派,都有教学大纲,在中国文盲占比超高的情况下,这些旧中国知识分子主要是有读书的资源加持,智力是不是顶尖,不见得。哪怕是上层阶级也有竞争,一心读圣贤书和教学大纲指定书目的光荣传统,使大部分出国留学的知识分子也并没有读多少超纲的书。哪怕读政治学的罗隆基等大右派也满脑子帝王将相,在共产党反右起初,只戴帽子而待遇不变而暂时忍一把。
所以,对老旧知识分子,实事求是最要紧,吹鼓手的做派要不得。尽管我们一贯是:要立标杆,就把标杆的思想擦得锃光瓦亮的,要立靶子,就把靶子的形象搞得万劫不复。
我们的文化里有装蒜的陶渊明、死扛的卧薪尝胆、阿Q的胯下之辱,这种种黑暗都可以乔装打扮成岁月静好贴朋友圈里供人瞻仰和点赞。一直等时机,等哪个不长眼的揭竿而起,而给鸡贼的自己带来翻身的时机。
要知道,鸡贼一旦成了智慧和情商的代词,一群沉默的鸭就会排着队进烤炉。
不打算受害者有罪论,只是提醒反共是不容妥协、不容苟且的唯一一条路。
***
https://www.wenxuecity.com/blog/202304/77363/26260.html?
本质上,是这些学者读书少、知识面狭窄、并且在接受各种理论的时候没有真正思考过。
有些人是因为先天的资源优势而成为某一行业或领域的专家,学识靠用功和积累。
见识靠智力和阅历。
当然有一些人是思考过的,比如杨绛说,他们回国之前看了不少苏联铁幕背后的,有准备,就比较游刃有余。但比较好玩的是他们依然回去了,解释是爱国主义,这显然是迎合舆论的说法。
以为自己与众不同,以为中共与众不同。50年代要走还可以,但是刀没到自己头上的时候,总以为做几天韩信会翻身。
回去又走了的聪明人有,董时进。
比如,老习搞文革,那些有资格按表决器的都以为自己是统治阶层,风再大,只要自己裹紧衣服就能熬过去。暂时牺牲不到自己头上就岁月静好。
***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1200/202304/21769.html?
回复 '如斯' 的评论 :
“恶意藏书” 在世界读书日。
***
很恍惚,经历文革的人还在,写文革反思、读文革反思的都在,怎么就一步一步又走到了今天?
跟演电影似的。将来写回忆录又都是谁谁迫害我,仿佛文革全都是受害者。
有人赞美老邓,仿佛64不是他开枪的。有人赞美老江,仿佛法轮功不是他害的,尽管我很烦法轮功。有人赞美胡温,仿佛推倒教堂不是他们同意的。有人赞美李克强,仿佛河南艾滋大省和骗子不是他治下的。
老想着找个伟人供起来磕头保佑,是中国人命运的死循环。
不给您留言有好处。无论什么话题都能扯到反党。
正如大学生宿舍的卧谈会,无论以什么话题开始,都以你们家曾经做过什么好吃的结束。哈哈。
回复 '杨和柳' 的评论 :
倪匡有句话,大意是,不能把文革的责任归咎于毛泽东一个人,他有成千上万的帮凶,在城市,在农村,在高层,在基层。我非常同意这一观点。中国没有真正反思文革过,走到今天一点不奇怪。
回复 '如斯' 的评论 :
这句话非常对,非常沉重:中国没有真正反思过文革。
谈到倪匡,又想起了周星驰那句话:在中国,做人一定要奸,想做好人,就更要奸。
我一直觉得这句话里有海一样的绝望和悲凉。
我在推特上关注了反贼和名人。包括你说的陈丹青。这些名人和知识分子很好玩,针砭时弊,激情澎湃。与社会周旋,游刃有余。两套话语系统是我们文化里被解释为识时务、情商高的一种大智慧。然而,这种智慧被普及到了方方面面,就成了全民鸡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