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套收获了无数赞誉的“大众历史读物”,至今已畅销了数百万册。
它就是——《历史的温度》。
2017年开始,从《历史的温度1》到《历史的温度6》,这个系列一直保持着每年一本的更新速度,但依然被数百万读者在线追更。
2023年,《历史的温度7》,如约和大家见面了!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七”这个数字,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个任务的完成,也代表着一种终结——如果你了解某部国产经典动画片,或许也能猜到这本书用紫色封面的玄机所在。
《历史的温度》系列,缘起于作者张玮(馒头大师),每天讲一个历史故事的方式,迅速积累起了超高人气。
之所以决定用写故事的方式讲历史,用馒头大师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希望“稍微给大家拨动一下历史的窗帘,透出一道光”。
让大家知道,历史其实和我们原来想的不一样,并不是冰冷冷却枯燥乏味的,它是有温度的。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它可以照亮现实,也能照亮未来,我们回顾历史才能更好地理解当下。
历时7年,当《历史的温度》系列走向完结,馒头大师将这次的主题,定格在了:隐退、告别和离席,这三个关键词上。
如果这7本《历史的温度》你一本都还没有入手,那今天的第一个问题,小编就来给你科普下——这套书,为啥一看就会让人上瘾?
《历史的温度》系列从2017年与读者见面以来,六年时间销量已经累计超过百万册,不但斩获颇多奖项,更是得到了众多读者的盛赞。历史上很多有名的人物、故事,都被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还原。在作者张玮的笔下,历史不再是难以理解、生人勿近。他会从细节入手,分析当时的人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选择。而历史都是相似的,我们现在遇到的很多问题,历史上有很多人都遇到过。所以读历史,不仅仅只是看他们的故事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人物的过去与抉择,我们还能增长许多见识。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历史的温度7》的主题定为“那些退隐、告别和离席”。在这些故事里,你将穿越历史,看到有人告别职业的舞台,也有人告别人生的舞台;看到一个集团乃至一个朝代倾塌前的细微征兆,也看到一个时代巨变之后给各种人带来的改变;观察到灾难之下各种人性的凸显,也感受到时光流逝中那些珍贵的回忆……像过去6本一样,书中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有意思的历史故事,这些看似由时间、地点和一连串数字组成的历史事件,背后的主角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人性、有故事、有真性情。
“上海滩三巨头”中成名最早的黄金荣为何潦草而去?
当年风靡全国的《灌篮高手》,故事真的止步于“全国大赛”吗?
当年职场精英的标配微软MSN,为何没能扛过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
当时间的潮水涨落,有太多细节消失其间,引人遐想,也令人嗟叹。而张玮,将这些故事、这些人物,从历史中打捞出来,用一如往昔的平静口吻与细腻文字,让风干的历史变得鲜活,让陌生的名字重新丰满,让每一次告别,都留下色彩与温度。小编这里,说一下自己读过《历史的温度7》后感受最深的两个人:隆裕太后和“幼天王”洪天贵福。
这两个人,对于所有学过中国近代史的同学来说,应该都是非常熟悉的“历史透明人”,虽然绕不开,但在历史书里,基本一笔带过,无关轻重。
但在《历史的温度7》中,小编第一次感受到了这两个丰满人物带给人的那种深深同情。
作为《历史的温度7》的开篇人物,中国最后一个皇太后——隆裕太后叶赫那拉·静芬,她的一生,让人无比唏嘘。叶赫那拉·静芬
作为慈禧太后的侄女,隆裕的一生基本都由不得自己做主,从小便被当做皇后培养,性格和善,温良贤淑、三从四德,甚至本分到有些懦弱。
但慈禧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的侄女能有她那样的心机、手段乃至魄力。
这种方式,像极了现代相当一部分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既要求你顺从听话,又希望你能独当一面。先把孩子教傻了、压顺了,再来嫌弃孩子不够强悍独立。结果就是,在慈禧和光绪双双殒命之后,隆裕在面对错综复杂的政治局势时,只能顺从听命,毫无还手之力。她的一生,从出生起便注定是一个道具,根本没有自主选择的空间:丈夫是指定的,使命是指定的,生活是指定的,垂帘是指定的,最后,退位也是指定的。在短短45年人生里,你会吃惊地发现,她从来没有拥有过一丝爱情、自由。另一个同样的苦命人,则是将太平天国带入终局的“幼天王”洪天贵福。
作为洪秀全的嫡长子,洪天贵福同样是一个悲剧性的历史人物,随父亲进入“天京”之后,从此再也没有出过天王府,也没有受过太好的教育,与世隔绝。却无奈在只有15岁的时候便“继位登基”,此时的天京已经是被围困两年之久的孤城。
天京攻陷后,在经历数月的东躲西藏之后,最后在江西被俘获。洪天贵福被捕后的自述
论能力,洪天贵福确实是没有的;论责任,他也确实是被冤枉的,他只是个傀儡;论气节,一个15岁的孩子,很难做到铁骨铮铮。
洪天贵福将所有的生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押解他去往南昌的湖南人唐家桐身上,在供词中,幼天王多处提到这位“唐老爷”,希望在自己知无不言之后,能被释放,跟随唐老爷去湖南。
这便是令人唏嘘之处,正如当时的江西巡抚沈葆桢所言,清廷根本不在乎洪天贵福本人是否有能力兴风作浪,事实证明他也确实没有。关键在于他的身份,他不死,太平天国的旗帜就没有倒,后患就会无穷。
所以,更令人唏嘘的事情发生了:旁观者都知道洪天贵福必死无疑,但他本人却浑然不知。张玮在《历史的温度7》中点评说,在他看来,还有最让人唏嘘的事——洪天贵福说“我只愿跟唐老爷到湖南读书,想进秀才的”。
在阶下囚洪天贵福看来,考个功名做秀才,是表明他接下来要“赎罪”和“好好做人”心迹的一个佐证,但他是否知道,他的父亲洪秀全又是为何走上起义之路的呢?
1864年11月17日凌晨,洪天贵福觉得自己有必要再向唐老爷表明心迹,专门写了三首诗:
张玮,也就是“馒头大师”。有着主流媒体从业经验的他,是一个特别能讲故事的人。多年来,他在为我们讲述一个个的历史故事时,也都尽量用一种第三方、不带情感色彩的口吻还原当时的历史事件。
对此,张玮说:“很多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跳出当时的历史环境,在现在用‘上帝视角’去评价当时的人和事,这对当时的人来说,不公平。”除了客观,张玮笔下的历史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温度”。当他娓娓地向读者讲述那一桩桩历史事件的真相时,总能揭开幕布,让人看见一个个有真性情的人。《历史的温度》系列出版到最后一册,他依旧以真诚的态度面对读者。我曾经在一次签售会上说过,有六个字,可以时刻拿来提醒自己:
“一切都会过去。”
当你失意时,你可以用这六个字提醒自己,而当你得意时,亦然。
读历史越多,可能对这句话感触越深。
但这并不是一种消极的态度,正如这本书收录的35个故事,固然结局都是告别或终结,但如果把时间轴拉长来看,幕落幕起,每一场结束又何尝不是在孕育一场新的开始?曾经有人问我,读历史到底有什么用?我想了想,回答了十二个字:读懂过去,活好当下,坦面未来。
1840年,所谓的天朝大国的大门,被人用大炮强行轰开,一个叫李鸿章的人,说了一句话:我们遭遇了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
而如今,我们正面对一场百年未遇的大变局,我们回望过去的几年,难免会有彷徨,有迷茫,乃至有焦虑。
越是在这样的时候,我觉得,越是可以多读一些历史。
的确,我们正身处一个风云变幻、信息爆炸的时代环境。面对当前的诸多不确定性,多读一些历史,或者是多读一些书,恐怕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点击图片,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