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颜滤镜上瘾的年轻人:宁可内耗自己,也要跟风从众
一个人最大的愚蠢是被滤镜裹挟,活在虚幻世界中而不自知。
来源: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原创
颜值当道的年代,不管做什么都要美。
滤镜,堪称国民神器。它有鬼斧神工之效,可以瞬间化腐朽为神奇,是多数人的心头好。
很多人沉迷美颜滤镜的虚幻世界中,内耗自己,盲目跟风,由此丧失自我,丢了理智。
一个人最大的愚蠢是被滤镜裹挟,活在虚幻世界中而不自知。
如今,自拍、发朋友圈前先美化一波,几乎成为晒照的必经流程。
居住在伦敦的Lucy O'Grady,是一位宝妈。自从接触到美颜APP后,她便开始沉迷于那种“站在上帝视角,肆意操控自己颜值”的感觉。
眼珠的颜色再深邃一点点...鼻头缩小一点点... 牙齿再白一点点... 然后发型也要再完美一点点..
每一次精修结束后,Lucy都会对照片里美美的自己格外满意。照片发到社交平台后,若收获朋友点赞,会让她更加充满自信。
长期沉迷滤镜自拍,让她对现实中的自己越来越失望,越来越焦虑。她的内心萌生出一种想法:既然美颜后的自己看起来那么好看,不如就照着那样整容吧。她拿着美颜照去找医生,让医生为她做整容手术。
国内也有很多像Lucy一样的女孩,痴迷美颜滤镜的自拍无法自拔。他们活在美颜相机中,逐渐接受不了原相机里的自己。
心理专家刘蕊平在一档节目中提到:TA对各种“美图秀秀”的频繁使用,会造成TA对“假性完美自我的心理依赖”,这个心理依赖会引发对真实自我不接纳的焦虑,并患上一类被称为“体象障碍”的心理问题。
“体象障碍”:是指个体客观存在某种轻微的外貌缺陷或并不存在缺陷,但其主观想象自己外表丑陋,并过分纠结,最终出现病态的重复性行为。
很多人对美颜滤镜上瘾,其实是在掩饰内心的自卑。
滤镜里的自己确实很漂亮,但不真实。比起每天与滤镜较劲、活在假象里,不如学着接受、欣赏真实的自己。
网友@涂鸦太阳在小红书分享了自己的一个故事:
从大学起,她就活在了美颜相机里。拍照必须美颜、修图,因为她觉得美颜后的照片才是理想的自己。
为此,她很享受朋友圈里的美照,看着周围同学、好友点赞,内心更是欢喜不已。
直到有一天,她看到了林鹤连的一段话:
“要我说女孩子,各有各的漂亮法。有的眉目清冷,有的酒窝甜蜜,有的天生绵软,有的发汗时竟能生出浅浅的香气。你瞧,女孩子生来就漂亮得不讲道理。”
幡然醒悟后,她决定戒掉美颜相机拍照,坦然接受真实的自己。
蒋勋老师曾说过一句话:美是回来做自己。
拒绝滤镜,美由自己定义。
学会正视自己、欣赏自己,才会有更多人愿意去欣赏你。
有一种“照骗”,叫小红书滤镜。
前段时间,上海武康路郁金香“照骗”事件登上热搜。
2023年2月中旬,上海的天气乍暖还寒。有上海博主通过精巧构图+美颜滤镜,为武康大楼和郁金香拍摄了一组绝美照片。
照片中,充满文艺气息的武康大楼,掩映于鲜艳的郁金香花丛中,氛围唯美,勾勒出很多人盼望已久的浪漫春意。笔记发布后,引发无数网友围观和点赞。
随后,很多人争相奔赴武康大楼。到了现场发现:武康大楼旁,压根没有郁金香花丛。只有一盆小小的郁金香,总共只有8朵花。
“郁金香”的真实面目被曝光后,引发群嘲,很多人在评论区留言:“这简直就是照片诈骗!”
周国平在《人生哲思录》里写道:每个人都睁着眼睛,但不等于每个人都在看世界,许多人几乎不用自己的眼睛看,他们只听别人说,他们看到的世界永远是别人的样子。
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景,才是最好的。
当下,不止风景被覆盖上了厚重的滤镜,不少美食也被博主和商家加了滤镜,目的是吸引用户关注和消费。
前段时间,朋友去成都出差。忙完工作后,想尝尝当地的美食。她翻看小红书,发现很多博主都推荐拇指生煎包。
博主晒出的图片中:煎包活色生香,个头大,色泽鲜亮,底部呈焦黄色,上面还放了少许黑芝麻和白芝麻,看着足足有二十多个。
朋友被照片打动,于是按图索骥找到这家煎包店,拿出照片,对服务员说:我要网红同款煎包。
结果店员尴尬地表示:“不好意思,我们店内没有图片上的这种煎包!”朋友不肯罢休,说网红就是在你们店里买的呀。
无奈之下,服务员只好给了她一份店内正常售卖的煎包,不仅色泽暗淡,个头还小,数量只有6个,价格20块钱,朋友大呼上当了。
事实上,被网红美食照片吸引被骗消费的例子还有很多,消费者往往乘兴而去,失望而归。
在充斥着网红文化的社交网络里,滤镜让很多人没了主见,他们习惯性跟风、随大流,在盲目从众里逐渐丧失自我。
心理学著作《乌合之众》里说道: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低智商化等特点。
懂得跳出从众心理,不人云亦云,保持独立思考能力,才能避坑。
别让加了滤镜的社交网络,毁了你的生活。
被网红滤镜愚弄,失去理智
曾看过一个痛心的视频:
四川龙漕沟突发山洪,一名父亲坐在巨石上抱着孩子与洪水对抗,他多次试图将孩子抛上岸,但二人最终不幸被洪水卷走。
岸上的母亲看到老公孩子被洪水冲走,一度哭到昏厥。事后,虽然父亲最后获救,但孩子却命丧黄泉。
明明是网上的“森林秘境”,为何酿成令人悲痛不已的人间惨剧?原来,在发生山洪灾害前,不少博主发文种草龙漕沟,说什么遛娃好去处,说什么徒步秘境,还推荐那里有很多好玩的地方,非常适合出游放松。
在这些种草笔记中,唯独没有说明这里会发生山洪,会有潜在的安全风险。甚至还有一些无良博主教导游客“如何避开管理人员”“剪开铁丝网”“顺利下河耍水”。
不负责任的“网红推荐”、罔顾事实的“网红滤镜”,让很多人因为无知、盲目相信网红,最终付出生命的代价。
无独有偶,前不久某社交平台上的一组照片引发关注和热议。
照片中的两美女穿着JK短裙和性感短袜妖娆地并排坐着,旁边放着小桌子,背景是一大片白色木绣球花,仿佛一幅惬意唯美的春游野餐照。
后来,有网友从另一个角度揭开了图片的幕后“真相”:原来两人不是在野餐,实际上坐在了一处两三米高的保安岗亭上。
这个保安岗亭位于上海曹泾某地铁口,是工作人员执勤用的岗亭。后来,因为有太多人跟风去打卡,工作人员出于安全考虑,连夜加班把岗亭给拆了。
网红滤镜看似美好,可隐藏在美景下的危险却无人告知。
不要轻易相信“网红滤镜”,理智打卡,且行且谨慎。
社媒时代,无论主动还是被迫,人们越来越生活在滤镜的世界里。
李泽厚说过一句话:“行为是由自己选择,生活是由自己负责,命运是由自己决定。”
跳出滤镜,保持理智,不内耗自己,不随波逐流。
行走在理性中,生活在感性里,用最美的心情,过自己的日子。
点个在看,与朋友共勉。
点击 关注富书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富书生活馆,和你一起提高生活质量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