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黎世往事:“民科”的故事
(注:“民间科学家”往往是指那些不是科班出身的研究者。)
我对”昆虫”这个词,情有独钟。在图书馆偶然看到这本2010年出版的“昆虫百科”(Insectopedia)放在书架上,就忍不住把它借回来了。
这本书的编排很有意思,作者是以英语26个字母的顺序来普及有关昆虫方面的知识。
以字母A开头,讲了我原来不知道的一种情况:那就是在空气中悬浮着大量的小昆虫,随着气流在地球大气层中循环。这些小小的昆虫,被带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对于这些小昆虫来说,它们属于世界居民。
以字母C 开头,讲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给昆虫的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这个故事勾起了我在苏黎世学习时的一段往事。
苏黎世大学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很厉害,主要是以果蝇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人为突变对果蝇发育的影响。
动物所专门请了一位画图员,来对这些突变后的昆虫形态绘图。她的名字叫Cornelia Hesse-Honegger。
Cornelia出生于一个艺术家的家庭,父亲和母亲都是当时瑞士艺术圈里的名人。所以家里常常是鸿儒满座。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她从小就喜欢画画,能把小小的昆虫画得非常逼真。艺术学校毕业后,在苏黎世大学找到了这份工作。
按理说,在大学里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相夫教子,画自己喜欢的昆虫,日子可以过得很安逸。
可是艺术家的天性就是不安份,每天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些实验昆虫,看到它们经过突变而变成了缺胳膊少腿的样子,让她对这些小动物产生了怜悯之心,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这些可怜的小虫子的模样,用她手中的画笔,一笔一画真实地记录下来。
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爆炸后从核电站逸散出来的放射性物质,随着大气层空气的流动,飘散到了欧洲各地。
位于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当时是由前苏联政府管理操作,所以当时核电站爆炸的消息并没有马上被报导出来。
是瑞典的科学家首先检测到了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严重超标,发出了警报。这样人们才知道在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发生了大爆炸。
当Cornelia 读到这些消息以后,让她立刻想到的这些泄漏出来的放射性物质,会不会对生活在自然界中的昆虫也产生如同在实验室里一样的效果?
她预测这些飘浮在大气中的核污染物,很有可能会落在瑞典的一个小城四周。
于是,在核电站爆炸后的1987年,她利用自己的年度休假,只身一个人前往瑞典的小城(Osterfarnebo)。白天拿着她的捕虫网,在小城的郊外搜集昆虫,到了晚上坐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从野外收集到的昆虫。
让她感到吃惊的是,在她所收集到的这些小昆虫里,果然发现了一些身体出现畸形的个体,和她在实验室里所观测到的一样。
她用写实的画笔,再现了这些畸形的昆虫的形态特征。经过有限的数据分析,她得出了自己的初步结论,认为这些在野外收集和观察到的畸形昆虫,很可能是核电站泄露出来的放射性物质所造成的结果。
回到苏黎世以后,她把这些畸形昆虫的画稿和她得出的初步的结论,告诉了她的教授。教授对她所观测到的结果大吃一惊。对她所得到的结论也觉得有点脑洞大开。如此重大而且敏感的结论,教授认为还是谨慎行事为好。
得不到老板的支持,她并没有放弃。她觉得应该让大众知道这些情况,所以她把自己在瑞典观察到的结果写成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当昆虫不再是它们原有的样子”(When Flies and Bugs Don’t Look the Way They Should ),于1988年发表在了苏黎世最有名的报纸之一“Tages Anzeiger”上。
这篇文章的发表立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巨大反响。瑞士本来就是一个比较保守的国家,大多数的民众更愿意保持传统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对核电站敬而远之,谈虎色变。
“学院派”认为出自一位“民间科学家”的个人观察,没有采取科学研究方法采样,没有系统的数据统计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不足以让人们信服。
“民科派”则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这些所观察的结果,白纸黑字,证据确凿。瑞士政府应该关闭所有已经在瑞士境内建成的核电站,避免造成对人类的更大伤害。
这一场争论在瑞士一直延续了多年。我1989年到苏黎世理工昆虫所学习的时候,昆虫所里面的博士生们也分为了两派。在实验室组会的时候,两派也会对这件事情发表不同的看法,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没有办法说服对方。
想不到这一件尘封多年的往事,让我在读这一本“昆虫百科”的科普书时,又清晰地浮现在了我的脑海里。
Cornelia现在已经从当年默默无闻的“民科”成了是一位著名的“环保专家”。她的昆虫绘画展览在世界各地展出。她的视频也出现在各个不同的访谈节目中。
在“学院派”和“民科派”之间,争论还会延续下去。并且还不断会有新的话题加入进来,比如现在最火的人工智能ChatGPT,到底会不会超过人类,最终毁灭人类?现在谁也不知道,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大家都是“小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