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中国人好吃, 滋味没搞对?

中国人好吃, 滋味没搞对?

博客

中国人一向以自己的“吃文化”自豪。 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吃。这个国家把很多别国人不吃的东西都尝试了。 飞禽走兽,昆虫野草;吓人的蛇,游鱼的翅。 有些吃是因为豪富的追逐, 更多的是几千年中的贫穷和饥荒。

刚到美国时, 一位教授曾经说,“你们中国五千年, 净用来研究吃了。 美国两百多年, 都用来干别的了”。 他说得有道理了。 中国人热衷于吃, 即使到了美国, 仍然顽强地保存着做中国饭的习惯,吃自己熟悉而西方人不吃或很少的东西,比如鸡爪,动物内脏等。

周末母亲节出去吃饭。提起了吃。做中国饭,写中国美食的人很多, 但咱们真的知道食物的“味儿”吗? 上升到科学的角度,恐怕很少。 这大约是中国人的一个弱点,对科技一贯的不重视。 

 

比如说到味道, 中国传统说法是: 酸、甜、苦、辣、咸。 我是直到去年的Xmas/新年的假期才认识到自己以前对味道的理解是不科学的。 因为孩子在家里说, 人类可以认知的不是酸、甜、苦、辣、咸。 那只是味道,指我们吃喝时所体验到的一切。 它和味觉是不一样的。

人类的味觉, 指细胞检测到的东西。 味觉细胞位于舌头的前部和后部以及口腔的两侧、后部和顶部。 这些感受器细胞,或称味蕾,与正在吃喝的食物或饮料中的分子结合,并向大脑发送信号。 我们的大脑感知这些刺激的方式就是我们所说的味觉。 目前有五种已被发现和公认的基本味觉:酸、甜、苦、咸、鲜。

 

对鲜的认知,是日本教授池田( Ikeda )对人类的贡献。 20 世纪初,东京帝国大学化学教授池田菊苗发现发现汤的味道好, 因为增加了海带。 他受到启发,开始研究起化学结构。直到1908年,池田教授确定鲜味是由L-谷氨酸引发的。

鲜味从日语是 Umami, 或者更符合英文的 Savory。 人类的味觉可以感受这种味道。 谷氨酸是非必需氨基酸,把它和钠结合时,教授创造了味精(MSG)。 1909年,池田教授申请了商业1化生产味精的专利。 味精随后被开发为作为调味品进入食品供应的行列。

虽然味精本身无臭无味,但当它添加到食物中时,会带出那些特殊的鲜味,令人愉悦。因为钠和谷氨酸盐在唾液中分解后,游离的谷氨酸盐激活人的鲜味味蕾。今天,味精是一种流行的食品添加剂,由发酵淀粉、甜菜、甘蔗或糖蜜制成。

池田教授在1936年去世了。 他发明的味精在 1960 年代受到攻击。 当时一名医生说在吃了中国食物后生病,并将其症状归因于酒精、钠或 MSG。 他给《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写了一封信,引发了人们对 MSG 的愤怒。

美国FDA允许在安全剂量下使用味精。 不过现在一般的中国人也不用味精了。 我自己做饭调料很简单, 就是橄榄油和盐。 有的使用鲜味酱油和意大利醋(balsamic vinaigrette), 红酒错苹果醋等也用。 加上一些植物调料。

激发味蕾鲜味感觉的谷氨酸盐,天然存在于营养丰富的食物中, 比如鱼类、干酪、干的和新鲜的西红柿、土豆、海藻、核桃等。 盐和味精都可以增加味道, 不过味精中的钠是等量食盐的三倍, 这就是为什么吃了MSG做的菜,味道很鲜但常会口喝的原因。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BeijingGirl1
相关阅读
理加德先生的早餐(独幕话剧)伏魔大将做产品跟搞对象一样习近平访俄推其和平建议长篇小说《如絮》第一百零一章 香港-1951年 1 遍寻不见哭泣“觉得中国人好欺负!”墨尔本华人网吧遇劫,匪徒持刀挟制店员!“伸手就能捅到我们!”看见华人还回头来抢?“伸手就能捅到我们!”澳洲华人网吧遇劫,匪徒持刀挟制店员!看见华人回头来抢?“觉得中国人好欺负”破罐子破摔---心理震撼症候群?佳 作 有 约女医生考取MD这个案子太好玩了!公道自在人心!美国佛州禁止中国人买房购地 谁赞成?谁反对?我花了2万多,测评4款网红学习机,没搞清几点不建议你买~三月的细雨历史小说《黄裳元吉》第六十五章 影子双林奇案录第三部之天禅寺: 第一节《温暖的甜蜜的》导演谈|人生滋味没那么简单,但终也是苦尽甘来,5.3见!维特公布了冠状病毒的文件,过去的几年权威比真相重要Pillar of Cloud by day/Pillar of Fire written on heart desire习近平此次访俄,中俄关系由”盛”转衰的开始幻想“赚够500万退休”的北漂年轻人:钱还没搞到,梦想已破碎“伸手就能捅到我们!”墨尔本华人网吧遇劫,匪徒持刀挟制店员!看见华人回头来抢?“觉得中国人好欺负”对话操盘手 | 不会做品牌私域,是因为没搞懂这六个问题大多数人的一生都得不到一个知己!命中注定的我(4)沙特太会做生意,欧洲人好惨!中国网友笑抖了晨游,游泳圈里的鄙视链,被后浪拍死了腥风血雨里的南明短命王朝(十二)美丽犹他(五)鲍威尔湖(Powell Lake)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