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在槟城
《孙中山在槟城》
槟城有条阿美尼亚街,非常热闹,两边餐厅咖啡馆礼品店林立,游客一茬又一茬,流连忘返。
街的入口,有一幅槟城有名的壁画,骑自行车的男孩,每个人都要上去搭一把手,然后发上网络,昭告天下,我在槟城。
当然我也不能脱伍,烈日炎炎下排了队,老公“咔嚓”一声,基本的拍照义务算完成了,只此一張就可证明我来过此地。
阿美尼亚街不長,400米不到。街口是著名的骑车男孩墙画,人群络绎不绝,街尾其实也有一处景点,却鲜为人知。
这就是孙逸仙博物馆。
孙先生有很多名,孙中山、孙文等等,多达62个,英文Sun Yat Sen在海外广大流传,我老公就只知道孙逸仙,跟他提孙中山、孙文就一脸茫然。这倒也是,咱中国人名呀字呀号呀,真是雅兴多多,外国人除了名和姓,有时还有别名,若再有其他名,除非有原因,必须得改名隐姓了。
而孙先生有这么多名字,的确也是事岀有因,思想先进干革命呀,就得被清政府追杀的。
干革命需要不仅是人,更需要钱,于是孙先生就来槟城募款。
槟城位于今天马来西亚境内,而马来西亚被英国殖民了一百多年。最早他们带来了一批印度人,主要是建筑铁路什么的。接着华人也来了,是来锡矿工作的,但华人不仅勤奋,而且非常能吃苦耐劳,很快就富裕起来了。
因为槟城有钱,槟城的华人有钱,現在华人还占人口70%,孙中山就来此募捐。槟城为辛亥革命出了不少力。
整个槟城有19处历史古迹,与孙中山与他的追随者有关。然而这段历史好像己被遗忘了,在槟城旅游图的80景中,没有一席之地。
纪念馆虽在维修中,却是据于最热闹的阿美尼亚街的街尾,竟然无一人前来参观。街头的骑自行车小孩,大家都排着队拍照。
街尾对中国历史有着深大影响的孙逸仙博物馆,却是如此的静悄悄,静得有点让人悲伤。
记得前些日子马英九在大陆,问年青人知道什么是三民主义吗,年轻人一脸茫然。民主、民权、民生,我们年青时,听到这这三句话,可都是会热血沸腾的呀。
早年华人下南洋,都是迫不得已的别井离乡,是穷,是为了挣一口饭吃,不是“润” 。“润”是带着钱溜了,生活过的美滋美在的。
身无分文,飘洋过海,那时的华人怀揣着一股乡愁去打拚,心中无一不是想的是落叶归根。
姓周村是槟城一个水上渔村,是华侨最早的居住地之一,原居民都是泉州同安杏林社的。
旧时出国的人都像拔萝卜一样,一个个拔出来,都是自家田里的,沾亲带故的,穷得一清二白,也只能投靠亲朋好友,抱团取暖。
于是各种会馆应运而起,供同乡人栖息。晚上我在槟城街道溜达,举目四望,福州会馆、番禺会馆、南海会馆、广州府会馆、燕京旅社、博爱药堂、五福书院…..
这些名字就自带着一股思古悠情,进去的是長袍马褂者,岀来的是崇奉民主的新青年。
我总是想,为什么辛亥革命中,最早主張暴力推翻满清统治人都集中在海外,以留学生、华侨青年为多。最早期的革命团体亦是在海外成立,比如孙文1894年在檀香山组织了兴中会,筹款资助革命。而大名鼎鼎的同盟会则成立于1905年的日本东京。
在国外几十年,我想我找到答案,就是这些华侨特别的爱国。出国是迫不得已,在国外接受了自由的思想,迫切地想推翻腐败的清政府,给穷苦百姓光明的前途。
也因此,辛亥革命的先驱者在海外华侨中筹款特别顺利,有钱者捐钱,青年们谈着理想,投身于革命事业中。
我去槟城游玩前,只知道它因位于马六甲海峡而著名,根本没想到它还有一段与中国革命息息相关的历史,让我刮目相看,对华侨油然而生一股敬意。
槟城,孙文曾在这里筹钱支持辛亥革命,民主、民权、民生,倘若蒋介石能遵守真正的三民主义,中国,则可能在民国时就实现了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