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移民生活(20)理性和信仰的困境(之一)

移民生活(20)理性和信仰的困境(之一)

博客

 

理性和信仰的困境(之一)
——对天主教和基督教的认知

         少年时代喜欢读文学作品,爱尔兰女作家伏尼契(1864——1960)写的《牛虻》,曾经让我很着迷。书中男主角亚瑟是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位哲学系大学生,他对红衣大主教蒙泰里尼很是崇拜。但是,当他听说自己是蒙泰里尼的私生子后,他的信仰一下子幻灭,他拿起锤子把墙上的上帝雕像打得粉碎!因为按天主教的教规,教会的神职人员是不能结婚的,所以,他心中的上帝和生活中的偶像刹那之间崩塌,从此远走天涯海角的南美,历经磨难,遍体伤痕,回到意大利,化名牛虻,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亚瑟对天主教信仰的破灭,以及他顽强不屈的英雄品格,给我青少年时代的记忆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中学大学时期,通过世界历史学习和文学作品阅读(如揭露宗教腐败的《十日谈》),知道西欧中世纪政教合一,教会专制腐败,迫害科学家和进步人士,社会暗无天日,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掀起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宗教被迫进行改革,有了基督教新教,并退出政坛,欧洲各国才陆续进入现代文明社会。
在中戏读书期间,看表演系同学演出法国莫里哀(1622——1673)的喜剧《伪君子》,舞台上的讽刺对象就是天主教传教士。所以,从我的经历和所受的教育来看,天主教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很糟糕的。
       然而,上个世纪80年代,我奉命做贵州省宗教情况调查,通过深入实地考察和阅读资料,我对宗教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
       首先是宗教的群众性。当年我到威宁县盐仓区板底乡,亲眼目睹当地彝族民众如何参加基督教的礼拜活动,男男女女几百人,坐在他们自己修建的简陋礼堂中,坐在木板上,读经书,唱颂歌,场面十分感人。调查得知,板底乡有近一半的群众信仰上帝。在我写的《板底乡的宗教活动调查》一文中,比较详细记录了板底乡的彝族群众的信教情况。
       其次,在威宁县档案局,我看到一本1938年武汉出版的小册子,名叫《苗族救星》,介绍英国传教士柏格里(1864 ——1915)到穷乡僻壤石门坎传教的经历。远在英国的柏格里,得知中国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十分艰苦落后,迷信鬼师,如同迷途的羔羊,他放弃了自己的舒适生活环境,历经千辛万苦来到贵州威宁的石门坎地区,为当地苗族群众修教堂,建学校,传播基督教文化,移风易俗,为当地苗族群众做了不少好事。51岁时,在为老百姓治病中,他不幸染病身亡。他去世后,当地教民为他举办了盛大的葬礼,并为他树碑立传。他的感人事迹在毕节地区广为流传。柏格里的传教事迹,使我深受感动,知道柏格里这样的传教士如同白求恩一样,都是一些为信仰而献身的优秀人物。当时,我写了《柏格里与石门坎》一文,发表在贵州省《文史丛刊》上,得到贵州省一些苗族知识分子干部的肯定和认同。
     80年代,又亲眼看到当时贵阳市黔灵西路的基督教会的教堂,每到礼拜日,可以容纳近千人的教堂里座无虚席,甚至在教堂的过道和走廊,都有人站在那里观看唱诗班唱颂歌,听牧师讲经传道。当时我虽然还是一个无神论者,但已经知道宗教劝人向善,参加宗教活动可以结交许多好朋友,可以改变人的精神面貌,对广大群众有很强的吸引力。
      到了多伦多以后,进入基督教家庭教会学习,对基督教存在的意义和问题有了进一步了解。关于基督教存在的意义,我在《参加基督教活动纪实》一文已经有所表述;至于在《圣经》学习中产生的问题,主要是《圣经》上讲述的许多故事,包括耶稣的降生和死而复活等等,违背现代科学常识,令人无法信服。
         另外,在一本教会出版的小书《上帝与人间的苦难》(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学温伟耀教授)中,提到从公元前的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公元前341—274)到18世纪的哲学家休谟(1771-1776),直到20世纪的哲学家亚当斯夫妇,都对上帝的全知、全能和全善提出过质疑。这些哲学家的质疑归纳起来是:既然上帝无所不知,那么他一定知道地震、海啸和瘟疫等灾难的发生,他为什么不提前发出警告,让人们躲避?如果他无所不能,他为什么不制止这些灾难的发生?如果他对人类有大爱,为什么对遭受苦难的人类不出手援救?这使我想起,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贵州省宗教情况调查中,得知在贵阳市郊青岩镇,一些基督教徒被清兵抓获,准备杀头,这些教徒跪地祈祷,祈求上帝救助,结果仍然死于清兵的屠刀。无处不在的上帝为什么对这些虔诚的教徒的祈求置之不理?
因此,我对基督教教会中所宣传的上帝全知、全能、全善,以及教会活动中的祈祷等,一直心存疑问和困惑。
       在理性和信仰的困境中,我求助于科学家和哲学家。
       当代天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879——1955)对上帝是如何看待的?网上维基百科的介绍是:“爱因斯坦从小也没什么宗教信仰,但到了中学的时候,他上了一所天主教学校,在学校里不知怎地突然狂热地信了天主教的上帝和耶稣(犹太教是不信耶稣的)。不过到了12岁左右,他看了一些科学和哲学著作后,就放弃了宗教信仰直到去世都没有再信仰任何宗教。但同时爱因斯坦并不承认自己是个无神论者,他坚持自己是有信仰的,只是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
另一篇《爱因斯坦的信仰观》(作者临风)一文中称:“1929年,在他50岁生日后不久,他接受维埃里克的专访。维埃里克问他:你真相信耶稣在人类历史上存在吗?爱因斯坦说:‘无可置疑!没有人读福音书会感受不到他的临在。他的个性在每句话中悸动。’又问,‘你相信上帝吗?’他的回答是:‘我不是个无神论者。我也不是个泛神论者。这个问题太大,不是我们小小的脑袋可以理解的。……我们看到这个宇宙奇妙地安排在一起,它遵照某些定律运转。而我们对这些定律只不过有非常朦胧的了解。”这就是说,爱因斯坦相信耶稣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但却不相信耶稣就是上帝;其次,他否认自己是无神论者,但那个主宰世界的上帝,人们目前还是无法知道。
       最著名的哲学家康德(1724——1804)对宗教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他的观点则是:上帝不属于人的认识范围,说上帝存在,无法证明:说上帝不存在,也无法证明。(见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第62页)但他认为:“我们虽不能以理性来证明上帝的存在,但人对上帝的信仰,却可在理性的实践内获得验证,人以理性实践善行,便自然地要求上帝的存在。”而且“只有在上帝存在的公设下,人的道德生活才可获得保障与满足。”(见西雅图大学神学与宗教学教授《康德与基督教》一文)
 看来,从爱因斯坦到康德,他们都认为上帝的存在虽然目前还无法证明,但人类的社会生活还是离不开宗教信仰的。这种宗教信仰无论是上帝或者是天理良知,都可以让人保有敬畏之心,不至于人性泯灭,由人堕落为非人。实践证明,人一旦失去宗教信仰或宗教情怀,那么人的道德生活就无法保障。
     《圣经》中指出:“末世必有危险的日子来到。因为那时人要专顾自己、贪爱钱财、自夸狂傲、违背父母、忘恩负义、心不圣洁、无亲情、不解怨、好说谗言、不能自约、性情凶暴、不爱良善、卖主卖友、任意妄为、自高自大、爱宴乐、不爱神”等等。 (见《提摩太后书3》)这种末世的乱象,实际就人们心中失去信仰以后,社会道德崩溃的可怕景象。因此,我们心中不能失去对上帝、苍天、天理、良知和真善美的信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潘文鸣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