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好文共享”
众所周知,要评论一篇文章,它是不是一篇好文章?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为在评论时,依据评论者各人不同的立场、不同的时空环境、以及不同的欣赏水准,因此会有不同的观点与见解出现。
虽然如此,但一般来说,还是可以找出一个大家可以认同的标准,或大多数人的共识,来作为评论的依据!
李敖常常自吹自擂, 狂妄自大! 他不止一次扬言, 50年来, 写白话文写得最好的前三名, 就是: 李敖! 李敖! 李敖! 不过后来他又有了另一种说法: 近50年来和500年以内, 写白话文写得最好的前三名, 就是: 李敖! 李敖! 李敖!
骂鲁迅, 不仅是李敖狂妄自大的表现, 同时也满足了他自大狂的需要. 试想: 如果李敖不把鲁迅骂倒骂臭, 他李敖的白话文怎能算是写得最好? 他又怎可称得上是近代写白话文, 50年来, 500年内的第一人?
但我要问, 白话文写得最好的标准是什么? 到目前为止, 我们似乎还找不到一套举世公认的标准! 因此如果只是用自己的标准, 来评定自己文章的好坏, 说得好听一点, 是对自己的一种期许和勉励! 说得不好听一点, 这只不过是一种自我膨胀、自我吹嘘的广告行径! 他曾经对这一说法, 也不打自招, 承认就是为了要推销自己!
但我觉得世界上任何文学家或艺术工作者, 他们的文笔、创作及思维, 都有他们各自的独特风格, 尤其是真正登峰造极者, 彼此是很难以比较的. 如我们就以胡适与李敖; 他们两人的白话文写作功力来比较, 究竟谁写得比谁好? 恐怕也很难下断语吧! 如再拿鲁迅来与李敖相提并论, 恐怕也只能说是各有千秋!
所以,究竟怎样才算是一篇好文章,大多数人的认知,我想应该是:
一篇好文章,是经得起时间的践踏与不同读者的考验!
有时它就好像一本极受大众喜爱的文学名著,有时也好像一颗光彩夺目的钻石,它不但能让你时常记挂在心,而且还能让你回味无穷。即使一读再读,仍然会使你觉得它清新感人。
所以真正好的文章,不但人人能读,而且人人爱读!尤其是很多特别好的文章,文字简洁,不拖泥带水,言之有物,而且逻辑清晰,议论明确,浅入深出,意境非凡,我们读了以后,不但能增长见识,而且还可以启发新的思维!
同时我个人粗浅的认知,一篇妙文佳作,如果以电影院上演过的影片,所获得观众的多少来比譬,我可分为三大类来说:
一,叫好不叫坐:
这类文章,应该是文笔一流,意境深远,下过一番功夫的!但可能因用辞遣意,太过于深奥,或太过于专业,因此除了少部份有相当文学素养,或专业知识的人,能看得懂外,其余一般普罗大众,那知道他在说啥?
高行健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那部作品“灵山”,请问有几个人从头至尾看过?看过的人又有几个是看懂了的?所以在网路上,像这类文章点撃的人数,一定是少得可怜!
二,叫坐不叫好:
这类文章,刚好与前一类相反,作者文笔通俗流畅,记事论文,尽量适应或迎合大众口味,常常是反应市井小民的心声,尽述他们的所需所求。尤其是有些文章中,如果还夹带着狡辩歪论、人身攻击、情色内容、或对当前的头版政治或社会新闻有犀利的评论等,那就会更为轰动!因此这类文章在网路上的点击率,一定会是超高的!
三,叫好又叫坐:
这类文章,才真的是好文章,作者不但文笔犀利,言之有物,而且行文如流水,单刀直入,一针见血。同时一点也不炫耀自己,只是非常认真投入,写出自己的感受,真情毕露,记述他的所思所为。读这类文章,读了以后,不但会引起了读者的共鸣,而且还会让我们为之沉思不已,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当然这类文章的点撃率, 应该也是超高的!
其实写文章如同做菜,有名的大厨,照理应该知道好菜烂菜的区别。写文章也是一样,真正的写作高手,他应该知道怎样写,才能写出一篇好文章。有人认为,要写出一篇好文章,三分靠天赋,七分靠努力。这话虽然说得不错,但我个人认为,还要再加上:
一,作者写作时,必须要能保持个人的自由心态,隽永思维,不求名,不为利,更不要刻意对别人作人身攻击!作者只对事不对人,纯粹只是为了写作而写作,这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因为要想写出好的文章,创作一篇妙文佳作,作者内心应该还要尽可能的摆脱一切约束和枷锁,譬如:可能会受到的政治迫害;或宗教教规的约束;以及违反善良的风俗习惯和传统礼教的训示等等。当作者心中,没有了这些约束,去掉了这些枷锁,这样他就可以自由自在、毫无顾忌的,发自内心,纯情地他写出他真正高瞻远瞩的思维,言人之所不敢言的见解,说他想要说的,评他所要评的。
二,好文章一定要言之有物,切不可无病呻呤,或不知所云,或前言不对语。文章要有内容,看的人才会看得下去。就如一盘好菜,要色、香、味俱全,就要靠的好材料,好文章也是一样。没有内容的文章,光靠文字华丽去唬人是不行的。懂得吃的人会问:“牛肉在哪里?” 这里所谓的“牛肉”,当然即是泛指文章本身有没有“料”。换句话说,决定文章的好坏,是它的内容而非文字的排列组合!文章内容的性质不同,好坏也没有一定的标准。钟鼎山林,各有各的价值;桔子苹果,岂能硬拿来相比?
三,好文章一定要人人看得懂,所以遣意用词,尽可能要平顺通俗,尽量要避免用冷僻的词汇和典故。因为如果菜再好,但难以下咽和吃了不消化,那也就不是好菜。严格说起来,文章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它只是一种传递信息和启発思维的工具。如果写的东西,自以为好得不得了,但没人看得懂;或明明一句话可以讲清楚的,你偏偏要用五句话来讲,搞得人家没耐心去看,这就犯了没达到传递、启発,与人沟通的目的。所以好文章还要:有如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但要如何拿捏得准,那就要作者的智慧了。
四,好文章,不但要能给人有“回味无穷”的感受,并且还要能让人有”何日君再来”的期盼。所以好文章让人读了以后,还会想再读。而且每读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甚至还会产生不同的启发。如很多人喜爱的“红楼梦”,不但读了还会想再读,读十几遍,都还不会厌倦。
同时写好的文章,一方面要有自己的风格,一方面还要继续保持自己的风格,所以我们读了张爱玲所写的小说,就会感受到张爱玲的风格,觉得这才是张爱玲的小说。
因此从古至今,好文章知多少,但真正好的文章却不多见!一本"古文观止",即知其梗概也!
一位好友,传来一篇文章,标题是:
“好文共享”
“一位黑人出租车司机载了一对白人母子,孩子问妈妈说:「为什么司机伯伯的皮肤和我们不一样」
母亲微笑着回答说:「上帝为了让世界缤纷,创造了不同颜色的人。」
到了目的地,黑人司机坚决不收车钱。
他说:「小时候,我也曾问过母亲同样的问题,但是母亲说我们是黑人,注定就是低人一等。如果当初,她换成你的回答,今天我可能已是另外的一个我.......」
这使我想起:我们常说的话,都在撒着不同的种子,善良的语言,可能会成就另外一个人的一生!
所以有人说,这就是口德!
又常常听人说:「没文化,真可怕!」一个不讲求口德的人,他就是没文化!
可这“文化”到底又是什么呢?
是学历?是经历?是阅历?
答案:都不是。
一个很贴切的解释,说文化可以用四句话来表达:
1.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2.无需提醒的自觉
3.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4.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
我读了以后,虽然文章标题是“好文共享”,但我却认为;这根本不是一篇好文章,因为:“这文章的主旨,并不明确。”
一,一位黑人出租车司机载了一对白人母子,孩子问妈妈说:「为什么司机伯伯的皮肤和我们不一样?」母亲微笑着回答说:「上帝为了让世界缤纷,创造了不同颜色的人。」
这个回答,虽然对一个纯真的小孩而言,为顾及前坐的黑人司机,是很优美善良的回答,但却是一个不具教育意义,不切实际的回答!因为这很容易导致小孩,从小就开始迷信,不会善用自己的思考,去推想在他周遭所发生的一切。当然,如果她们是教徒,信上帝,那就另当别论。
如果让我回答,我会说:“大自然原本就是五彩缤纷的,很多动植物,都有不同的色彩,所以人的种类,也有不同的色彩,这是很自然的。”
二,黑人司机说:「小时候,我也曾问过母亲同样的问题,但是母亲说我们是黑人,注定就是低人一等......
但如换成现今的黑人司机,我想他们绝对不会这样说了。因为在美国,教育己告诉他们,黑人注定低人一等,那是黑奴时代的事,相去久远。现在的社会,法律明定,不分性别,不分种族,不分年龄,人人平等,不得歧视,黑人已经没有自卑的理由了!
作者又言及,我们常说的话,牵涉到口德与文化的关系。
我认为在任何场合,说话留点口德,这是人人都知道的最基本的道德守则,但是否能够做得到?这却要看他的道德修养了!但口德与文化,似乎关系并不太大。
文化是什么?这篇文章作者说:
“...... 一个很贴切的解释,说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
1.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2.无需提醒的自觉
3.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4.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我却不以为然,因为他对文化的认知范围太狭隘,太抽象,我的看法是:
其实人人都知道,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意的概念,很不容易给它下一个精确的定义。虽然已有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都曾经努力过,试图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然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答案。
我个人认为,文化就是任何地域,聚在一起的人,或这些人所属的群体,共同生活所呈现的一切。
知名作家龙应台曾说:“ 确切地说,文化就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对她的看法,于我心有戚戚然。
因此,品位,道德,智能,......都只能说是文化积累的一部份,而口德只是这一部份中的一小部份,因此不必把无口德无限上纲到:有没有文化的层面!
所以我的结论是:这篇文章不是一篇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