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你的手指流出了一个我
大約半年,我就要清理一次書房,把書架、書箱、書櫥、紙箱等都要清理一番,將不用的書報、書稿等清理出來扔進垃圾桶。突然間,我找到一本《艾青詩選》,一翻開就現出《給女雕塑家張得蒂》,其中有:從你的手指流出了頭髮....../從你的手指流出了眼睛...../從你的手指流出了一個我......。並且還使這個“我”體驗到了:“有我的呼吸/有我的體溫......”
能為一位中國大詩人雕塑,這已經是十分不容易的事了,並且還促使大詩人為她寫一首詩讚美,這更是少之又少的例子了。
讀了艾青的詩句之後,我想以後如有機會也去欣賞,參觀一下雕塑展覽會吧。
世上的事真是無巧不成書,本月3日,我讀到一位朋友傳來他寫的參觀悉尼邦迪海之雕塑展的文章,我讀後拍案叫絕。如果沒讀這篇文章,我根本就不知道有這回事。於是,我即寫微信對他說,明天我叫家居服務的徐姑娘載我去參觀,兩個小時夠嗎?因為服務時間只有兩個小時。接著我即打電話給徐姑娘,並將地址傳與她。過不久,她來話告知,來回就要3個小時,如加上塞車和觀看時間最少要5個鐘頭,我被潑了一頭冷水。既然去不成了,那拜讀了他的大作,不也算是參觀過展覽會了吧。突然,友人來電話邀我明天上午前去觀賞。
於1997年創辦的這個世界上最大型的免費向公眾開放的戶外雕塑展,本來在悉尼每年舉辦一次。後因新冠肺炎之疫情而停辦了三年,今年又重返悉尼邦迪海灘,時間從10月21日至11月7日。
這個陽光、大海、藝術三位融合的雕塑展,其展品來自十幾個國家,並且由各個流派的藝術家創作出來的千奇百怪的一百多件的藝術品。它們不僅迎來了來自世界各國、各地區的數十萬人前來參觀,並且使其展品帶來了震撼心靈的效應。
那一百多件展品分別在三處展出,其一,主要是在臨海的一大塊大草地上擺開;其二,較小的物件以及戶外的重型大物件經過縮小後也都放在戶內再展出;其三,從大草地邊拾級而下至海畔的一大片黑礁石旁。這裏的環境也相當吸引遊客,遠處太平洋水天相接,那深藍色的海洋在陽光之下波光粼粼;近處海水的顏色淡了許多,令人雙眼舒適;就在我們腳下的海岸邊驚濤駭浪,濤聲震耳,卷起千堆雪!
在這裏展出的一百多件作品中,有八座雕塑是中國藝術家親手製作的。所用的材料類別繁多,有木制的,有用鋼板焊接而成的,有用青石雕刻而成的......。如用青石打造的外方而內園的排成長隊的,每座比伸開雙臂還要寬的石墩,每個約有幾十噸重。還有用水泥或松香等原料與岩石融為一體的各種造型......。
眾多的展品形象都比較鮮明,當然也出現了另類,有的在像與不像之間,有的不管你從東西南北的方向去觀察,總是猜不出這到底是什麼東西。如有一個用廢鐵片電焊起來的,有三條纏在一起的,像蛇嗎又沒有頭,像蚯蚓嗎兩頭又太尖。這到底像什麼?不得而知。
對於某一件雕塑作品,當你無法想像時,你又怎麼產生出幻象呢?但你不能武斷地否定它。藝術家創作出來的作品,是要與讀者、觀眾互動、交流的,至於觀者會獲得什麼,這是因人而異的。退而言之,哪一件雕塑對你而言毫無感覺,那就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吧,不用悲憫也不必謾罵。如在海邊的岩石上蓋一塊大白布,又如在一個岩石的窟窿裏放上被遺棄的木椅殘肢......。它們也會化腐朽為神奇嗎?
在一起觀看展品中,友人對我說,頭一次他參觀後即寫了一文,第二次是陪家人來觀看發現漏看了許多,他要補上去,所以還要再寫一篇。他並且對我說,你也要寫一篇,看看你是從什麼角度去寫的,有什麼感覺。看來友人是下了命令,我也只能從命了,那就步其後塵吧。
那位女雕塑家為艾青所造的像是一件藝術品,它已經從“小我”擴大到“大我”了,“小我”本是對艾青而言,而“大我”是對大眾而言。故而,面對所有展品人人都應當把它們當成是自己的,尊重它、愛它、欣賞它。在觀賞時先要投入自我,然後,物我,客主之間展開互動、交流。雖然有的藝術家在自己的作品裏已注入了“生命”,但觀者不一定會察覺到。在這方面詩人做到了極致,因為他在自己的造像面前也是一位觀眾。不然,怎麼知道它已“有我的呼吸/有我的體溫”了呢?!不過詩人也太誇張了有點,但明白的讀者倒覺得有趣。在欣賞雕塑藝術方面,或許我們達不到艾青那樣的高度,但完全可以作為一個方向而加以追尋。
在這眾多的雕塑面前,如果沒有十分鮮明的形象,我是看不懂的,也無法想像,可以說不懂藝術,也許是隔行如隔山吧。
年輕的時候,我總以為自己有一張文憑就可以稱之為“知識份子”了。後來讀的多了,認為在這座知識大山裏自己的學識淺薄,根本達不到一個分子,故稱自己為“半知識份子”。如今,在這眾多的雕塑面前,我根本不懂藝術,猜不透作品的含義,十分無知,應該稱自己為“知識原子”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