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大杂院 (一) 红旗路17号
神秘的大杂院(一) 红旗路17号
大杂院坐落 一个小巷里,地址是:红旗路17号,这不是我们家的地址,是我们大院子里所有人的地址。大院很大,有16户人家,这还不包括西边阁楼上几个做石匠的单身汉。
大杂院大门朝东,进门朝西走还有一个二进的院子,再往西走没有后门了,直接到了城里的主街-北街。那一年,大人们都忙着“备战备荒“,主街那边,都在向下挖防空洞,巷子里,院子里的青石板,被撬掉一大半,用作坚固防空洞的材料。
大杂院的天井只留下了一排青石板,这残缺的石板地成为小孩子玩“跳房子”的好地方。我们把滩螺壳穿起来,再打个结,绕成手环那样大的滩螺壳圈圈,放在石板上踢,从一块石板踢到另一块石板,有时单脚,有时双脚,难度不断升级,可以多人竞赛。最给我们帮忙的就是青石板镶接出的格子,否则,我们就得用粉笔画了。大人们昏天昏地地在挖洞,孩子们心无旁骛,玩得不亦乐乎。
我很快就去上小学了。上学后,我就当了几天“牛妞妞”就变成“牛红卫”了。爸爸发现我本子上的名字,就问我:为什么不告诉老师你改名字了。这里我不得不剧透一下了,我爸爸就是这个学校的前任校长,谁都知道他的女儿叫“牛妞妞”,报名的时候老师根本没问我,就直接写上了。
我的启蒙老师-禹贤英老师,是我爸爸给我挑的。写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要在回忆她的镜头里停留一会儿:上学的第一天,禹老师让我们从矮到高排队,然后从前到后地一个个排座位,矮的坐前头,高的坐后面,这太公平了!这样公平的事,随着年龄长大我越见越少,所以在脑海里刻得很深.
禹老师教了我一年就调走了,去了幼儿园。她告诉我,她没有师范文凭,不教小学了。我很舍不得她走,但没有办法。多少年以后,我才认真地想了想爸爸给我挑启蒙老师这事,他不挑一个有专业文凭的,而是按直觉挑了一个他认可的。他看重的是人的自身素质,爱孩子要排在教育孩子之上,禹老师正是这样的老师。
红旗路现在不叫红旗路了,叫伞巷。这巷子原本就叫伞巷,传说这巷子以前都是住着做伞的手艺人,这里的油纸伞远近闻名,在贵州湖南交界一带十分畅销。
故乡发展旅游,伞巷历史得以挖掘保护, 红旗巷的时光印记已慢慢地淡了,越来越模糊了。
16年我带国外出生的儿子,来到这里,隐隐约约能看到过去的影子:古老的水井,残缺的青石板,带着年代颜色的木墙壁。然而这两年发生巨变,大杂院被彻底地翻新,整个建筑被全部刷新,呈现出符合审美又符合人们想象的古色古香,成为吸引游客的文物保护景点。
诸物思情,物非人非。时光中的红旗路17号,有我最亲的人的身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