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就是海华不好
是别人向我推荐这部电视剧的,我开始看的时候,已播放了一大半了,虽说看了有想法,也马上就写出来的(见下一、二),但也提起了我的兴趣,加入了追剧大军,我还真是第一次实时地追一部中国电视连续剧,说起来这可是我以前最不屑的,这么看,这部剧确实够吸引人。我把看剧期间写的几篇微信短评文整理一下,再加上我看完整剧后的一些看法,都放进这篇文章里。
一。 从中国电视剧《都挺好》看国人愿意看到的海外华人精英的惨状的心态
一位朋友提到这部电视剧,说描写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 刻画的很深刻。我正好想放松一下自己,找来看了十几集, 还没播完。就这么十几集谈感想似乎不全面,就算浅谈吧! 人性刻画上还真有不错的地方,比如那家长子的心态, 就让我频频点头呢,正好科学家下班回来, 我就对他说他也应该看看,因为我有时能看到他的“嘴脸”呢! 中国式的好儿子似乎总是在父母与自己的妻儿之间舍弃自己的小家来 赢得“孝子”的尊称。这个话题,慢慢再聊。
先说说我看了觉得特别可笑也特别失真的那个硅谷精英的惨况! 那个大哥清华毕业,又去了史丹福大学读研究生, 在硅谷工作十几年,这样的高材生年薪不过九万而已, 要知道硅谷的贫困线就要七万多美金了,这哥儿们干了十几年IT, 一年才挣九万,住的房子看上去却是超过百万的独立屋, 也不知他怎么买得起的?最搞笑的是他被裁员,找不到工作, 老婆让他去找送披萨外卖的工作,我看到这里“噗嗤” 一声笑了出来,因为在吃饭,儿子问笑什么,我就说了这个情节, 在硅谷出生长大的儿子也哈哈大笑,说中国电视剧怎么这样? 堂堂史丹福大学毕业生会找不到工作?还有更搞笑的, 找不到工作赖在家里的大哥, 在国内一私人企业销售经理的妹妹一个电话之后, 就搞定了他在硅谷一家大企业的新工作, 薪水还涨了三分之一到了十二万美金, 这中国妹妹也太神通广大了吧?!虽说美国公司里有推荐人奖励制,可还真没见过哪个中国企业里的销售经理能指挥硅谷的人事决定的。想当年我们进任何一家正规的硅谷高科技公司,不都是要过五关斩六将的,一轮一轮的interview, 岂是一个人可以说了算的?!
在中国的影视剧中, 似乎当年我们这一代留学出来的人,即便贵为硅谷精英, 如今也必须被写成loser,似乎这样国内人心里才平衡! 想想可能吗? 二哥那样花钱读二本的人也在国内混的薪水不低名牌满身, 堂堂清华和史丹福的毕业生却灰头土脸连工作都找不到! 反正只要镜头一扫到国内,那基本上都是明晃晃的高档品, 镜头一扫到美国华人,那就立马变成中低档的布置和品位, 这样是平衡了如今国内不少人的心理, 可是一个影视作品总是遵循这样的套路,不仅失真, 而且明显带着有色眼镜,令人看了不的不说: 也就是国内人写海外华人!不贬低一下,大概难受。
二。都挺好,就是海华不好
吐槽归吐槽,还是身不由己加入了追剧大军。又连着看了好几集,还有个结尾几集没看到,却读了篇影评,说三十年前,海华是丁洁琼,今天, 海华成了苏明哲了!看得我笑出声来。 丁洁琼是当面手抄本小说出名的《第二次握手》里的海外华人形象。 苏明哲则是现在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里的海外华人。
我看剧开始也对苏明哲硅谷精英loser的形象提出质疑, 硬要把海华精英塑造成如此的失败者,来衬托“厉害了,我的国”, 有愚弄之嫌,更有迎合厉害国人的洋洋自得的心理之说。
电视剧还没播完,大家都很关注,我也承认里面人性的刻画很生动, 真是一切都很好,唯有海华不好。
再说点剧外的感想:
以前在硅谷,没有机会接触在海外的中层以下的华人, 身边都是海外精英,虽说每家也都有每家的琐碎事儿, 也见人闹离婚,也见人海归,也见人吵吵闹闹, 也见人被炒鱿鱼失业,但真没见到苏明哲这样的人! 从硅谷搬到美东,接触了各个层次的华人, 尤其是有一段我做中英口译,接触到了不少底层华人, 这些人为了奔前程来到美利坚,没接受过西方高等教育, 心里只有钱,却往往被钱所困,日子过得就不那么容易。 我为警察局里自曝被强奸的华女翻译过, 为教育署里想领出被美国家庭监护的小女孩去看杀人犯的母亲的外祖 母翻译过,也为很多不会讲英文的华人翻译过,他们很多身处底层, 辛苦打工赚的钱寄回国给家人, 自己顶着一个海外华人的帽子继续辛苦, 这样的华人可能更接近苏明哲那样的打肿脸充胖子的失败者!其实, 每个群体,海华也好,美国的犹太人、意大利裔也罢, 都有高中低的层次,中国当然也更是如此, 可硬要以一个群体的高层来与另一个群体的底层来相比, 那是美国人说的苹果比橘子,不是一回事儿!
我近年常回国,也常看到这种趋势! 国人说起国内大城市的飞涨房价,那个自豪!最爱说的就是“ 我们这里一栋房在你们美国可以买带花园的别墅了!” 我往往哈哈一笑,不想让人家失望就也符合说一声是, 心里想着真是太多人喜欢用苹果比橘子啊!
前两天在拉斯维加斯遇见一位故友, 他说起在中国一个小城市买了栋房子,因为房价便宜, 我都惊讶中国还有那么便宜的房价, 似乎所有人都在说几万一平米的价格呢! 可见便宜的地方房价是不会出现在国人的嘴巴里的, 他们爱拿上海北京的房价跟美国偏远地区的比如德州、 佛州的房价相比, 其实北京上海的房价应该与纽约旧金山的房价相比, 那也占不到什么便宜了,更没有青菜萝卜的撇嘴可能了!
刚从中国回来的女儿对中国的评价,还算中肯, 她说确实有些地方看上去(注意是看上去)不亚于西方世界了, 但是要她长久住在那里,她还是摇头。她不是物质的金钱主义者, 贫穷学生一个,可她看中的艺术,在中国普遍不被重视, 纹身馆里的人告诉她不需要学艺术懂艺术就可以做纹身师, 似乎只要对赚钱感兴趣就行了,她对此深恶痛绝!
也是不久前我遇见的故友,原是艺术家, 练就那一身的本领耗费了他们的整个童年和少年以及部分的青春年华 ,可是美国几十年的移民生涯也把当年的艺术本领全部丢弃了, 我看了觉得可惜,即便年华流逝,如果我们都能保持初心, 保留对艺术的那份爱心,即使岁月无情, 我们追求艺术和生活之美的心会让我们的生命显得与众不同且更有光 彩和意义!那只有真正爱艺术和生活的人才能做到, 才可能有的境界。
一个人的境界往往取决于他本身的修为以及他周围的环境, 一部电视剧的境界也如此,如果只是想迎合“厉害的国”的品味, 就很难彰显生活的真实性,必然会有瑕疵。
三。人性刻画深刻,电视剧都挺好,唯有海外华人刻画失败
终于追完了!《都挺好》电视剧算是我完整看完的不多的中国电视连续剧中的一部, 很久没这么追剧了。光从这点看,这部电视剧就有成功的地方。
我想最成功的地方,除了原生家庭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还有就是我们要学会原谅,或者说和解。记得我写长篇小说《放手》时,就是围绕着这个主题,对于原生家庭给我们带来的伤害,我们常常忘不掉,容易戴着枷锁前行,这种伤害在我们刻意远离之后,人到中年之际会突如其来的爆发,再一次对自己的新生家庭和人生造成二度伤害,而这个时候,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选择原谅,并不是只原谅伤害我们的人,像影视剧中,那个重男轻女的母亲已经去世了,原谅或者不原谅一个死去的人,意义对那个人都不大,可是对于活着的人却是意义重大,所以,我们实际上是学习让自己放下。我当年写小说《放手》也是写的一个被原生家庭中的父亲伤害至深的女子,带着那种伤痛走进自己的婚姻家庭中,造成夫妻间的隔阂最终导致了婚姻的破碎。所以,所谓的放手是对自己那种纠缠不散的怨恨放手,正如这部剧中的结尾,苏明玉站在老宅门口,恍惚中仿佛看到昔日的母亲疼爱幼小的自己的幻像。我们都无法改变过去,可是我们可以选择今天如何去想,选择放下过往的伤痛,选择记住那些美好的记忆。
剧中,兄妹的和解过于急促,现实生活中,存积那么多年的积怨,不大可能在短时间里一两件事情就能化解。父女的和解我倒觉得比较合清理,毕竟,父女之情有根基,兄妹之伤却是成年累月,太深久了。但影视剧的长度也有限吧,加上艺术作品来自生活却往往高于生活,所以,我也能理解剧情的安排。
只是,对于苏明玉形象的塑造,太过于依赖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一个高管白领,充其量还是属于打工的,把她说的似乎对于金钱多到对任何事都无所谓的地步,也是迎合了国内一些人对于白领的幻想和如今扬眉吐气的“有钱”之骄傲,有人看完剧算苏明玉的身价,说已上亿,虽说有高级打工仔所谓的金领成富翁的事情,但是这样的神话现实生活中有几多?一个大学毕业不过十几年的女子,官至销售总经理而已,还是做机械的传统公司,身价上亿?更像是个传说罢了!就像国内有人口气常常很大,一张嘴就是几个亿,这样的人要他掏出几十万甚至几万可能都比登天还难!可人家就是喜欢以亿而论事。
苏明成的二哥形象,我倒认为是最现实的,妈宝男在中国很有代表性,啃老也很普遍,只是他那个媳妇被塑造的太好,不大符合人性。苏明哲这位大哥,我是怎么看怎么都是猪八戒的嘴脸(演员演过猪八戒),没有一点点海外精英的样子,连影子都没有。打肿脸充胖子只是长子的自尊心在作祟,剧中一到有老大有关海华的片段, 我就忍不住要吐糟,比如,老大媳妇也算老留吧, 竟然是硅谷公司的前台,没搞错啊,哪个老留不是一身本领,至于要去做前台吗?美国不缺英文流利 土生土长没有大学文凭的年青人做前台。这种基本的薪金很低的工作如何需要一个英文讲的不咋地的老留来做!还有她的美国老板训斥她的态度,恶劣到 让我觉得那该是发生在中国的公司里吧? 更何况硅谷的公司大部分没有准确的上班时间,早到早走,晚到晚走, 有些工程师,中午才到,半夜才走,没人会说。我做“领导” 那会儿,下属不同寻常的晚到, 一般都会关心的询问是否家中有什么事, 最基本的领导情商啊!哪有那样训孙子样的训属下的?那在中国大概司空见惯吧? 还有那大嫂吃面包,一看就是国内人吃的样子,不烤不涂任何东东, 就那么拿着一块白面包往嘴里送...... 很多细节上一看就不是国外,都是国内的人以自己的心态来揣摩的海外。还有说国外中国菜贵,海外华人都在家自己烧饭等等,看了我真是不晓得说啥好?中国菜贵是在欧洲吧?美国的餐馆,中餐馆比西餐馆那是便宜多了,硅谷的高薪华裔工程师们不说经常,至少每周都会下馆子的吧!你看看硅谷开的那些各式中餐馆从粤菜川菜上海菜到台湾菜,应有尽有,就知道那里的华人最不少吃的就是中餐馆。估计编剧和导演可能硅谷都没去过,所以一看到描写国外的,就真忍不住啊, 包括大哥住的那栋房子,红砖房,要知道美国西部砖房很少,尤其硅谷,地震啊,美国东部才砖房遍地。太多国内人看国外的错误景象了!
但是,整部剧还是吸引我看完了。 除了有关兄妹和父母子女间的爱恨情仇描写的精彩, 还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人性描写很触动人心。最后一集, 倪大红和姚晨演的真好,尤其那一段抢习题书, 把老父亲几十年前的愧疚和女儿的彻底原谅都演绎得完美无缺, 令人潸然泪下!
再有就是职场描写也让人哭笑不得,好像总要上演宫斗剧才算职场斗争, 我写剧本那会儿, 也为了要我写出这种宫斗效果我觉得不现实有过不同意见。 可真心讲,我在硅谷的二十年职场,还真没见到那样的职场争斗!国内几乎所有的职场戏,不加点间谍之内的就没戏了,可是现实生活中的职场,哪有那么多间谍?跳槽会有,竞争会有,踩着别人肩膀往上爬的也会有,拍马屁的更不少见,但是,非要把职场弄得像个谍战战场一般,也就是中国的影视剧了!还有,一个公司的老总就像一个皇帝,装病装弱智,看别人斗个你死我活,才出来收拾残局,还往往都是妻子家的人拆墙脚,活生生就是过去帝王皇亲国戚家的内斗,哪里还有现代企业管理的作风呢?这样的老总首先人品就有问题,怪不得每个职场都弄得像宫廷剧里的宫斗不停。而好不容易做到集团总经理的三四十岁的女子有几个?这个女子为了一个患老年痴呆症的老父亲就放弃了自己的职业生涯,真的也就是电视剧了!又回到中国人的孝道第一中,兜兜转转还是回到起点。到底儒家文化根深蒂固啊!
看到不少评论说,如果苏明玉没有那么多的钱,这个家庭的结局就会更惨,似乎钱左右了一切包括亲情,很可悲啊,这种看法,也代表了当今中国民众的价值观吧!但这与影视剧所传达的那种动则几十万上百万都不算一回事的苏明玉的气派和“豪”,是不是如出一辙呢?更有不少女性铮铮有词地说女人就得有钱,才底气足。一切归到钱字,就是今天中国社会的价值观。
总而言之,电视剧深入挖掘了一些人性,尤其在以往都是以宣传子女孝道和传统慈爱父母的中国,反其道而行之刻画了一个恶母和一个作父,并展示了深受其害的下一代的伤痛,这点算是勇敢而为,可最终还是把所有的“恶人”都洗白了。也是,家,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却是以情维系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个影视作品的教育意义吧。虽说对海外华人的描写令人忍不住觉得可笑,忍不住吐槽一堆,也从某个侧面反应了国内人的某些心态,但是不影响整部戏想表达的中心思想,这是值得肯定的。
希望中国的影视作品会越来越好,不仅描写中国土地上的人民生活形象生动,也能在顺带描写海外华人时,实事求是,不偏颇不戴有色眼镜,创作出真正值得流传下去的经典之作。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BeautyinAut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