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二 国庆
张灯结彩迎佳节,国庆中秋带笑来。
最喜山河如锦绣,大江南北百花开。
开学以后,学校要求全校同学认真学习普通话。中文系要求在学习普通话的同时,学习毛泽东的诗词。
同学们手中,有毛诗选的很少。于是只好又进行刻写油印。并且由教普通话的老师注上拼音。一共是16首。因为印刷的纸十分粗黑,根本看不清楚。
史维华到书店找来找去找到几本《毛泽东诗词选》,共选了36首诗词,而且是洁白的纸印刷的。维华见了喜出望外,连忙买了几本,一本给谭学珍,一本给戈华中。
四年级同学还有半个月时间就要到中学去实习,大家都起早贪黑的在学普通话。
南方吴语区的同学更着急,他们方言口音更难改。三年多了,班上有些同学的讲话,史维华还不能完全听懂。他正愁着,到苏州某中学实习,听不懂苏州话,如何与学生交流。
谭学珍说:“这个你不要担心,中小学生都在学普通话,只要他们会说就行。关键是你要把自己的方言改掉,否则孩子们听不懂。”
“确实如此,我这家乡话,是有些难懂。这几天你帮忙给我纠正纠正。”史维华说。
“你这才叫临上轿,现扎耳朵。”谭学珍笑着说。
“奇怪,这是我们苏北的俗语,你怎么知道的啊?”史维华很惊奇。
“我们家附近就住有几个苏北人,我常听他们说话,所以懂得几句。特别这句话,很形象,很生动,很有趣,所以记得更牢。”谭学珍解释说。
再过几天就到国庆节和中秋节了,学校大门口正在进行装点,想搭个彩门。因为买不到彩色纸张,便剪一些松技,涂染一些彩纸,凑合着扎起个彩门,又把往年保存下来的红绸子做的大红灯笼挂在门口,霎时增添了许多节日的喜庆气氛。
各个宿舍楼的门口,同学们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力更生,进行一些装饰,作了一些美化。
温故园小组的同学纷纷在写诗和练书法,他们准备出一期墙报。
今年正好国庆和中秋连在一起,便一同进行庆祝。
史维华写道:
普天国庆菊花开,又值中秋喜又来。
佳节双重添瑞气,万民歌舞月徘徊。
谭学珍说道:“你把两个节日巧妙地结合到了一起,很好。”
沈之求写道:
纤云轻巧软如绵,碧海丹心万里天。
今夜中秋淮北月,故乡父母照无眠。
戈华中说:“好,你把思乡之情也写进去了,而且前两句写得美如仙子,嫦娥见了,也会很高兴的。”
谭学珍也吟道:
一片姑苏灯火红,玉盘皎皎转晴空。
素娥飞起霓裳舞,满校师生庆学宫。
“好,你把双节同庆的庆字突出来了。写得也很美。你看灯火、玉盘、晴空、素娥、舞。这些意象都很迷人,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双庆图画。”沈之求赞美道。
“过奖,过奖。”谭学珍连忙谦虚地说。
郁琴写道:
帝宇云移月在行,窗前赏月近三更。
秋虫唧唧歌山野,祖国吾为赋深情。
史维华评论说:“好,有景有情,有人有物,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按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你这叫有我之境。”
戈华中没有写诗,说:“我把你们的这四首诗用毛笔书写好,贴在墙报栏里,如何?”
“好啊!”几个同学一齐赞同。
国庆、中秋连续放假三天。史维华、沈之求、冯宝、谭学珍、瞿得运五个同学一起去东山游玩。
东山又名东洞庭山,在苏州西南四十公里处。本名胥母山,因伍子胥曾将其母供养于此而得名。
东山依偎太湖,三面环水,岗峦起伏,主峰莫厘峰高约300米,为太湖诸峰之冠。景色非常壮观。唐代名将席温,南宋诗人陆游,明代宰相王鏊都曾长期隐居于此。
史维华说:“陆游曾在此留下名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白居易在苏州任刺史时也曾常常来此,他有一首《宿湖中》,内中有几句诗曰‘水天向晚碧沉沉,树影霞光重叠深,浸月冷波千顷练,苞霜新橘万株金。’”
冯宝说:“我知道,东山的桔子很甜美。产量也很丰富,每年苏州市面上都能充分保证供应。除了桔子,东山还有一种特殊水果--马齿枣。你们注意观看,这种枣子像马齿状,扁扁的楕圆形,很特别,也很香美甜脆。还有这里的碧螺春也是上等绿茶。”
沈之求说:“春秋时期,这里是吴国、越国的古战场。夫椒之战就发生在这里。两国水军鏖战就在太湖上。”
东山青云如黛,林木葱茏,果树茶林绵连数十里,是名满江南的花果山。秋天则是“树树笼烟疑带水,山山日照似悬金。”山脚下则有方方的稻田,片片的渔塘,点点的白帆。
谭学珍说:“苏东坡有诗曰‘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桔绿时。’”
东山还有著名的雕花大楼,周总理曾陪同外宾到此参观过。
瞿得运说:“我们去看看吧,无锡和这里虽是一湖之隔,但我从未来过。今天到此,不可错过。”
谭学珍也表赞同,于是一同去了雕花大楼。这个楼从外墙到内墙,从窗棂到屋梁全都雕有各种花草动物。全身都是画,整个大楼都是艺术品,据说这些雕刻都来自艺人周云龙之手。历时三年,花去黄金3741两。此楼原是东山在上海做棉纱生意的金锡之、金植之兄弟为母亲而建的豪宅。
游罢东山,同学们一路说笑着回到学校。
果满东山翠欲流,爱观金氏美雕楼。
林中秋菊金光闪,湖上渔帆自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