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是否像30年前日本一样坏?有可能更糟!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成为经济停滞的代名词,经济繁荣让位给了低迷增长、人口下降和通货收缩。
许多经济学家说,今天的中国看起来和那时的日本很相似。现实是:从许多方面来看,中国的问题比日本更加棘手。根据某些指标,中国的公共债务比当年日本的更高,其人口结构也更糟糕。中国正在面临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超出了当年日本与美国面临的贸易摩擦的范畴。
另一个经济阻力是,中国政府近年来一直在打压私营企业,似乎在意识形态上不像当时的东京政府那样倾向于支持经济增长。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一定会重蹈日本刚刚开始走出的经济停滞年代。它有一些当年日本没有的优势。中国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可能会远高于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
即便如此,经济学家表示,这种相似之处对北京的共产党领导人来说是一个警告:如果他们不采取更有力的行动,中国可能会陷入与日本类似的长期经济低迷期。尽管近几周采取了一些零碎的措施,包括小幅降息,但北京方面并未采取重大刺激措施来重振经济增长。
花旗集团(Citigroup)的首席亚洲经济学家Johanna Chua表示:“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政策反应可能会使其陷入‘日本化’。” 她认为,中国的整体增长前景可能会比日本下降得更快。
今天的中国与30年前的日本有许多相似之处,包括高债务水平、老龄化的人口和通货紧缩的迹象。
在长期的战后经济扩张期间,日本成为当时美国政治家和企业高管都担心的一个势不可挡的出口强国。但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房地产和股市泡沫双重破裂,经济因此陷入困境。
日本政策制定者将利率降至几乎为零,但经济增长未能反弹,因为消费者和企业专注于偿还债务以修复资产负债表,而不是为新的支出和投资融资而继续借债。
日本投资银行野村证券(Nomura Securities)研究部门的经济学家Richard Koo曾创造了“资产负债表衰退”这著名一术语来描述这种现象。
中国也在经历了多年的非凡经济增长后,房地产泡沫破裂。尽管政府正努力鼓励中国消费者多借款多消费,但中国消费者正在提前还清抵押贷款。
尽管利率较低,私营企业也不愿意投资,这引发了经济学家对货币宽松在中国可能正在失去其有效性的担忧。
根据某些衡量标准,中国的资产泡沫并没有那么大。根据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估计,中国的房地产价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从2014年为国内生产总值的170%上升到了2020年的260%。根据官方数据,自泡沫破裂以来,房价仅略有下降。中国的股票市场在2021年达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80%的最高水平,现在下降到位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7%。
根据摩根士丹利的估计,日本总土地价值在1990年达到了国内生产总值560%的比例,但在1994年回落到国内生产总值394%。
此外,中国在城市化率上还有有利条件,2022年仅为65%,而日本在1988年是77%。这可能让中国在人们迁往城市并从事非农业工作的过程中具有更多提高生产力和增长经济的潜力。
中国对其资本市场的更严格控制意味着其货币大幅升值而损害出口的风险较低。而日本在近几十年中不得不多次应对其货币大幅升值的问题,时不时加剧其经济困境。
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的经济学家最近写道:“我们认为对中国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担忧是有点过头。”
然而,从其他方面看,中国的问题将更难解决。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更快,在2022年就开始下降。在日本,这件事一直到在泡沫破裂后的近20年的2008年才发生。
更糟糕的是,中国似乎正在进入一个在达到富裕国家地位前就发生增长率较低的阶段,即在富裕之前就变老了。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的人均收入为12,850美元,远远低于1991年日本的29,080美元。
还有一个债务的问题。考虑到地方政府的表外债务,根据摩根大通的数据,中国的总公共债务在2022年达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95%,而1991年日本的总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仅为62%,这个问题限制了政府实施财政刺激政策的能力。
外部对中国的压力也似乎更大一些。日本曾面临来自其贸易伙伴的巨大压力,但作为美国的军事盟友,它从未冒过像一些分析师现在描述的美中关系那样的“新冷战”的风险。美国及其盟友阻止中国获得先进技术并减少对中国供应链依赖的努力已经引发了今年外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急剧下降,这可能会在长期阶段中显著减缓经济增长。
许多分析人士担心,北京方面低估了长期停滞的风险,而且在避免这种情况方面采取的措施太少。迄今为止,适度下调主要利率、降低购房首付比例以及最近对私营企业口头上的大力支持,对重振市场信心几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美国银行皮晓琴(Xiaoqin Pi)等经济学家认为,需要在财政、货币和房地产政策上采取更加协调的宽松政策,才能使中国经济增长重回正轨。
但习近平主席在意识形态上反对政府增加被他称为“福利主义”的对家庭和消费者的支持。
(这是我的原始翻译。
原文英语作者:Stella Yifan Xie)
我其他的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