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次回国 - 感想总结
前不久,结束了今年的第三次回国。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事情繁多。
往常每年都回去一到两次,甚至三次。因为疫情的关系,好几年没有回去,很多事情积压起来,需要办理。
1 国际旅行
从美国东海岸回广州,最便宜是埃及航空,只需要停留开罗,但时间长。如果喜欢埃及,可以趁机会去玩玩,待几天。埃及比较乱,尤其是最近巴以冲突,整个地区都不安全,建议远离,再便宜也不去。也试过经多哈到广州,只停一站,比较方便,但候机时间也长,也不太便宜。这次经欧洲,感觉是最好的。相比之下,欧洲比上述的地区更加文明发达,当然也有许多问题。比如希思罗机场都是印度人,印度餐,以为到了印度。习拜会之后,中美关系希望有所改善,直航会更多,但刚查了一下,价格还是没有降下来,可能需求还是特别旺盛。
机场海关是一个国家的门户,游客第一时刻接触的地方,服务质量对国家的印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想象,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疲劳得很,一下来就遇到粗鲁的海关人员,肮脏拥挤的厕所,对该国的印象立即就差了不少,给钱也不会再去。
经历的几个国家,似乎中国还比较好些,因为大多数海关人员不说话,但一旦说话就露出真面孔,有的真是十分粗鲁,没教养。执法不需要粗鲁,客气照样可以执法。其它几个国家需要问一些问题。英国接受护照扫描,不需要人,但我的护照可能人脸比较小,系统无法自动识别,不能通过,每次需要到有人的窗口才能办理。这些人都是冷冰冰的,好像家里刚死了人似的。不高兴就别干这行!还影响国家的形象,别人的情绪,自己还要少活几年,真是不值!
这次回国,海关小程序不用了,也不告知。其实很简单,在小程序里发个通知即可,这有多难?现在失业率这么高,并非没活干,而是不想去干而已。入关程序简单化了,这点值得表扬,但入境卡还是要填的。本人认为没有必要,因为入住都需要登记,报告,纯属脱裤放屁,多此一举。英国就不需要。出境卡倒是被取消了,感觉有些意外。总之给旅客提供便利才能更加方便旅游,国际贸易往来。
2 城市的变化
广州的变化还是能够注意到的。空气变得更好了。这几次回去都能看到蓝天。但人口密集还是没能解决。到了人口密集的住宅区,还是能闻到地下臭水沟的味道。在不少公共场合,能闻到浓烈的汗味。 公园不多,尤其是跟北美英国相比。老人儿童都挤在有限的空间,连黄花岗72烈士墓都是老人,一点都不严肃,恐怕也不重要了。你没见银河园(广州的八宝山)有类似的活动。我个人认为,目前国内的一线城市,人口密度远远超过了舒适程度,做什么事情都要挤,都要抢。人口控制是必要的。
住在市区里,买菜购物都很方便,但代价是拥挤,干扰,环境。在北美住惯了独立房的恐怕很难接受。国内也有独立房,但普遍都比较远,购物需要开车才行,跟北美差别不大。 国内有独立屋的还算少数,大多数还是住在公寓里。
城市的交通是十分方便安全。我们主要用公共交通。巴士可以到市区的很多地方,比地铁方便。乘地铁经常要走半天才行,比较拥挤,但地铁比较准时。 我们十几年前就买了羊城通,现在还可以用,到7-11充值即可。在伦敦的时候,人家的地铁系统更加方便,可以直接刷信用卡,不需要换英镑。据说新加坡也可以。问题是中国为什么不行?
信用卡在中国的使用范围及其有限。对外旅馆是没问题的。我在宜家也用过,很方便。别的地方就没用过了。加一个信用卡收款应该不难,相信不少人为了方便,能够接受手续费。我在欧洲从来没考虑过手续费,而是方便自己。这次到英国,一分钱都没换过,刷卡,刷卡,刷卡,连厕所都是刷卡。没有这个方便,外国人到中国还是非常不容易。 除非像报道中的张家界,可以直接收外币,其实有了信用卡后根本没必要。不能接受信用卡,说明中国还没跟世界接轨。搞好经济还有很大的空间。这点都看不到,说明领导有问题,挨骂是肯定的。
电动车的普及让我吃惊。现在主要公路,大街小巷都是电动单车,跟台北,孟买街头差不多,一片混乱,毫无秩序。很难想象,现在的管理水平,居然会让交通变成这样。警察也不管。我看到某人当着警察抢道,警察像是没看见似的。有好几次,我们坐在公交车,在狭窄的高速路上速度极快,紧贴着骑电动单车的,比较恐怖。快递小哥到处都是,更是不守规矩。我读到,千万别让他们碰了,因为背后的公司不负责任,小哥也会立马消失,保险就别提了。奇怪了,每个电车都有牌照的,为什么不要求有保险?国家能够有效控制酒驾,相信管理电动车是没问题的。我估计目前就业形式紧张,要保险,这些行业(快递,送餐)就完蛋了。总之,电动自行车已经泛滥成灾了,横行霸道,完全失控。人行道并非是人行道,一转身,某电车就会突然闪现在你眼前。现在公交车不断播放,要注意来往的电动自行车。 回国探亲旅游弄出个伤来就不划算了。
城市的变化也是不均匀的。不少过去的房子已经变成了破旧烂,很碍眼。我们的旅馆还可以,但后面附近的居民楼就破旧不堪,随时都会倒塌。其实房子不怕旧,就怕不维修,不打理。城市应该有一套严格的管理方案才行。维护小区房子的质量是户主的责任。这点西方做得比较好。
3 人的素质,服务质量
国家大,人口多,素质文化肯定会大不一样。改革开放前,人口流动及其有限,各地有自己的习惯文化。开放后,五湖四海的人突然聚集在一起,文化素质就开始起作用了。这些年来,素质有所改善,但很大陋习还继续存在,比如吸烟,插队。城里面市中心的餐馆没人敢当众吸烟的,但离市中心不远的地方,吸烟的大把。有一间饭店我超喜欢,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但因为吸烟的问题就不再去了。
国内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我住的希尔顿酒店服务也有差别。旗舰的希尔顿,康莱德酒店是没得说的,细节的问题还是有不少,比前些年有很多的长进。比如说,过去你门口挂牌不要打搅,人家当没看见,照样长驱直入,不管你洗澡,亲热,做爱。。。现在没人理你,打扫房间的人也不敲门。不过他们在房间外面制造噪音。打扫房间是他们唯一重要的事情。在美国,打扫房间是一件难事。今年住过的平均是三天之后才有打扫的可能。
最多问题的是房间。入住的第一间因为距离方便,但淋浴间太小,基本无法转身。稍微肥胖一点的,恐怕会造成身体伤害,不知算谁的。到前台抱怨,得到另一间。淋浴没问题,但有一股尸体腐败的怪味,令人不愉快。旗舰的就没有这些问题。 奇怪的是两者价格差别不太大。旗舰还提供下午茶,晚餐酒会,性价比高。 希尔顿的信用卡还提供机场免费行政酒廊服务,但据说马上要取消了。喜欢去酒廊的得开始找别的办法。
政府机构的服务质量如何?我分别去了房产交易中心还有外汇管理局。人员都很客气,而且信息还算准确,办事效率高,比过去有很大进步。 唯一抱怨的是,很多信息可以在网上公布,不需要到场咨询。
银行的服务问题很多。虽然事情能够办成,但需要长时间的等待,需要反复审查。许多老年人不懂得用手机完成银行事物,必须得去分行才能解决。银行的手机应用不友好。没用过的人还必须到分行去了解如何操作。 在美国,不少银行的分行都关门了。在中国,分行到处都是,非常方便,当然也给银行增加了财政负担。
4 生活质量
每次回国,感觉与世隔离,跟疗养院差不多,一切都在控制之中。看不到电子邮件,看不到新闻。文学城是可以手机登陆,不能用本地Wi-Fi去读,但大多数只能读一半,论坛根本上不去,没有显示,一片空白,跟网速有关。 手机的新闻,包括股市新闻统统读不到。很多工作生活压力,身体问题,一旦到了中国,基本都消失了。眼不见,心不烦。
在国内的活动基本都跟生活有关。 电视基本不看,因为没啥好看的,除了政治就是本地新闻,电视剧。老人除了跟剧,就是到公园聊天,打牌,下棋,唱歌,跳舞之类的活动。不知性格内向如何欢度晚年。不能行动的只能待在家里,看看电视,跟保姆聊天互动一下。周末子女孙子孙女回家,一起吃饭,打牌,聊天。
社会还算稳定。经济不好是肯定的,尤其在年轻人的就业方面。房市也比较低迷不振。广州取消限购应该快了,但房市能否翻身谁都不知道,大家都在等待之中。 大家都在勒紧裤腰带,商家在搞价格战,吸引仍然愿意花钱的顾客,尤其是年轻人。喝早茶下午茶的很多,需要排队才行,但吃饭的很少,晚餐不需要定位,生意艰难啊。跟北美不一样,国内没有通货膨胀,而是通货收缩。除了年轻人,其他人压力不大,还没到上街抗议的时候。
从最近的习拜会面来看,习是意识到经济的重要性,想搞好经济,也知道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但最后结果会怎样谁也不知道,但愿不会更坏。
这就是当今国内的现实,这样的生活质量有的人喜欢,有的人不喜欢。我属于后者。没有信息,没有自由,等于没有呼吸,没有思维,除了吃饭,活着是没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