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体操与长寿
最近有一份报告显示,日本超长寿人数(110岁以上)占世界第一,截至今年共269人。报告指出,日本人的长寿秘诀是饮食,除了吃海鲜、生鱼片以外,有吃饭只吃八分饱的习惯(hara hachi bu-腹八分)。中国《皇帝内经》也有“七分饱,三分寒”的记载,民间也流传“吃饭留一口,活到九十九”的说法,只是国人管不住自己的嘴。(中国超长寿人数经核实9人,未经核实人数杂乱。)
据报告分析,除了饮食以外,日本人长寿还有一个秘诀-广播体操。广播体操是日本教育家Tatsumi Hijikata的发明,1928年开始在日本推行“收音机体操”(rajio taiso)。近百年,日本人把广播体操注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工厂企业坚持每天给员工做广播体操的时间。报告认为,广播体操对日本人的长寿起到了积极作用。
国人对广播体操不陌生,从上小学起就每天做广播体操。记得那时叫“课间操”,不是跟着电台广播做,而是学校广播室放唱片,音乐参杂着霹雳兹拉的爆豆声。据百度介绍,中国的广播体操制度是1950年从苏联引进的(没有提日本人的发明)。1951年12月开始在广播电台播放广播体操,工厂、机关大院、学校,每天喇叭一响,千百万人随着音乐做操,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新鲜事。后来做操的人越来越少,便局限于学校了,学生离开学校以后,基本上就与广播体操告别了(除了中小学老师外)。文革期间广播体操中断,到了80年代,有人倡议恢复全民做广播体操,号召政府机关、工矿企业建立“工间操”制度,曾经火了一阵。后来出操率不到20%,广播体操基本还是扎根学校,推出一套又一套中小学生广播体操,全民出操的盛景一去不复返。
广播体操是很好的健身运动,不需要任何器材,不受时间场地限制。年轻时喜欢的一些健身运动逐渐不适合年老,上了岁数以后,应该恢复做广播体操,每天5分钟就行。忘了自己上学时是第几套广播体操,上网看了几套,第五套的音乐比较耳熟。不管是哪套,动作大同小异,不外乎上肢运动、伸展运动、踢腿运动、转身运动、下蹲运动…有些动作对老人有挑战性,所以也不必完全照搬,秉承广播体操的理念,自创一些动作也不妨,贵在坚持。
上面提到“吃饭留一口,活到九十九”,想起一段往事。文革逍遥期间,跟几位同学扒车去泰山游玩。登上泰山顶,住了一夜,第二天从后山下山。在山脚有一座寺庙,进去碰见几位长老。一打听岁数,都过了古稀之年。一位长老看着我们这帮惊讶的毛孩子,教诲道“吃饭留一口,活到九十九;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老婆长得丑,活到九十九。”当时年少,不懂第三个“活到九十九”的寓意。现在懂了。
说走题了,言归正传。中国广播体操的发展背后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比如清华大学体育教授马约翰的儿子马启伟,受父亲的影响,喜欢健身,体型健壮,被选为第一套广播体操图解的模特。为了推广广播体操,邮电部1952年发行了一套广播体操邮票,全套40枚,是1999年“民族大团结”以前枚数最多的一套邮票。在农村,有的干部强迫农民出工前做广播体操,不做就扣工分。电影明星李连杰,上小学的时候做广播体操动作优美,上了一段纪录片,被什刹海体校一位教练发现,招去学习武术,后来才有了大名鼎鼎的Jet Li。
回到本文的主题,坚持做广播体操,争取健康长寿。自己照着第五套广播体操的视频,跟着音乐,能做完八个动作,只是腿踢得没有那么高,腰弯得没有那么低,转身不到180度,其他动作还比较到位,特别是原地踏步。
温馨提示:上了岁数,刚开始要悠着点,谨防肌肉拉伤。老人很容易肌肉拉伤,而且不容易恢复,相信很多人都有体会。现在动作已经学会了(更准确地说,又学会了),记住了,不用看视频,可以自己掌握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