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食色,性也”:前世今生的世界意義
2000多年前,孔子一句“食色,性也”,令華人社會對吃飯和美女問題,有了樸素的合理的藉口,直至今日,科學界的研究報告,也間接證明了食慾和美麗,的確對健康和壽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就八卦一下,就孔子這句話,聊聊COVID-19之後,人們特別關注的疾病與壽命問題,與“食色,性也”,其實有很大的關係,算是我的一點淺見。
據說,早年的日本,民間給人看病,對病情的嚴重程度的判斷,不是我們老祖宗的“望聞問切”,而是拎著一個裝著煮熟的稻米的竹筒,先讓病人聞一聞,然而觀察病人對米飯的眼光:如果病人很想吃飯,則認為病人還可救治;如果一點不想吃,則認為病人病得不輕,或無法醫治。
也許這樣的判定,今天的人看來有些武斷。但卻是最早日本人關於“食”可以治病的說法。
可見,在沒有醫學科技的古代社會,吃的確是先天的東西,造不得一點假。“能吃是福”,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至於“色”的例子,我想民間更是不勝枚舉。中國人至今說到“性”,無論男女,都是眉飛色舞,津津樂道。沒有什麼東西,比性更重要,能帶來直接的快樂,以及現代意義上的多巴胺。
當然,在我眼裡,“食色,性也”,我有自己的理解。我認可他的樸素的先天的道理,也認同現代人對於“食色,性也”的更寬泛的想法。
怎麼說,孔子的“食色,性也”,她的前世今生,對世界的影響,還是很深遠的。
——“食色,性也”,是最樸素的。
他看得見、摸得著。是普通人觀察身體的第一道防線。
華人社會有句老話“民以食為天”。
即便女人出嫁,也離不開吃飯二字,所謂“嫁漢嫁漢,穿衣吃飯”。男人娶老婆的先決條件,是先要滿足到女人跟著你吃飯的問題,然後才是面子的需要。
可見我們華人活著的第一件事,是吃飯的問題。所以,中國人講人權,總說有飯吃,能生存下來,才是最基本的人權,也是沒有錯的。
然而,古代的“食”非今天的“食”。
古代受生產力的影響,人口及需求有限,食材多半出自天然,種植也好,養殖也罷,甚至完全天成,加工過程都是家庭作坊,手工製作,食物出品用今天時髦的話來說,當然是全“有機”(Organic)的。
今天的“食”,因為生產力水平大幅提高,加之地球人口暴增,食物若是使用傳統製作方式,自然不能滿足人們對食物的需要,只能依賴大規模的工業化量產方式,以及必要的保鮮和防腐技術,才能解決全球100億人的吃喝問題。
儘管人們都知道眼下的種植、養殖、土地和海水存在著一定的污染,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這無疑是矛盾的。
所以,今天的“食”,吃好的意義很重要:
比如優質的蛋白質;優質的食用油;優質的五顏六色的淡水化合物;沒有農藥殘留物的蔬菜和水果;以及優質的調味品。
你能吃到,或不能吃到,意義是完全不同的。
吃到好東西,你的胃口只會越來越好,更不會發胖的,只有好的身體;反之,如果你連好東西都不想吃,說明你的健康出了問題。相信這是有點生活經驗的人都知的樸素道理。
而我認為,今天社會大肆吹噓的所謂的地中海飲食、日本沖繩飲食,以及長壽藍區的健康飲食方式,都是營銷的噱頭。因為這些高級飲食,發展中國家的大部分居民是消受不起的。
有人說,清新的空氣和水以及其他要素,當然也是生活品質的重要考量,但每天人們對“食”的質量,還是重中之重。
遺憾的是,今天世界的很多國家和地區,即使有錢人,很多時候,也享受不到好的“食”物的產品和服務。這當然是比較鬱悶的。
至於說到“色”,我去過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哪裡有世界上管理最規範的紅燈區。從櫥窗陳列,到站著的女人,給遊客的感覺是安全的,有序的,賞心悅目的。怎麼說,也是一道風景,一個特色。
這個北歐國家,據說生產力水平很高,人均GDP達到了4萬多美元,屬於發達國家的一份子。我相信,這個國家性疾病的感染率是最低的。看他的管理便可得出結論。聽說土耳其和泰國也不錯。
我相信:今天的“色”,較之古代社會,將賦予她更多的內涵:
第一,我們現在的人,比古人接受到更多的資訊,大腦得到的刺激是全方位的。我們完全可以超越古人,做到“君子不淫”。
比如走出國門的遊客,去到意大利和希臘,看到很多文藝復興時期的裸體雕塑,我們可以戴著“色”的眼光慢慢欣賞,卻沒有必要忍不住去摸她一下。如果你摸了,老實說就是“淫”了。
第二,我們現在的人,可以有“色”的眼光,看身邊的人和事,沒有必要躲躲閃閃。比如三級片電影;比如畫報上的美女;比如大馬路上的俊男靚女,以及擬人化的自然風光。何謂“養眼”,以及快樂情緒,不都是這些點點滴滴建立起來的嗎。
第三,也許當今生活太好,物質太豐富,人們閒暇之餘,總愛聚焦狹義的“色”,而非廣義的“色”,這當然是一種退步。
其實,廣義的“色”對家庭的意義更大:夫妻的一個長久的對視和擁抱;一個深情的接吻;一個疾病時期的噓寒問暖和撫摸,其作用一點不亞於醫療的作用。
——“食色,性也”,是超越醫學治療手段的第一道防線。
我這些年,不斷看到香港以及台灣的醫療設備的更新,有點像軍備競賽。像癌症治療質子加速器;癌症治療量子治療系統。
比如一些頂級醫院投入巨資引入這樣的設備,像香港的養和私家醫院,台灣的榮總總醫院,聽說做一次治療,沒有10萬八萬港元拿不下來。效果如何我不知道。但我想,99%是醫院為了賺錢。
我在想,如果更多的人,知道孔子的“食色,性也”這句話的真正含義,知道用在購買好食品,好食材,以及好的食用油,和好的調味品上的花費,遠比亂吃亂喝,或暴飲暴食,放任自己的吃喝行為要好得多。
我看到一些富人和名人大腕,天天出入豪華場所以及海鮮酒樓,覺得很有面子,鮑魚魚翅,海味山珍,吃到大腹便便,最終吃出了健康問題,到醫院才發現:都是食物惹得禍,或油品,或調味料,或加工方式的質量,這自然是比較悲哀的。
所以,外國人評價餐廳的好壞,搞出一個“米芝蓮”星級評比,據說就是看你的廚房的食材,調味品,以及出品質量,是否天然、新鮮、有機和環保。雖然不錯的生意經,但還是比較科學的。
——“食色,性也”,更是沒有意識形態和政治立場的人類不可或缺的產品和服務。
我記得,毛澤東時代,對於孔子的東西一概都是打倒的,比如“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也不要資本主義的苗”,現在看來,好像有點絕對化了。好在今天已經不是這樣玩法了。
老實說,孔子的東西是浸潤了深厚華人社會文化的產物,還是我們民族的驕傲。不然,散居在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國家也不會花這麼多錢去推廣和傳播,我想“食色,性也”這句話,一定包括在內。
所以說,樸素的東西是最有殺傷力的,是最沒有意識形態和政治立場的東西。
我相信,全世界無論各種膚色的人,可以不懂孔子,不懂中國國學,但一定認可“食色,性也”這個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今天的“食色,性也”,應該作為中國的一張響噹噹的名片,賦予她新的內涵,而走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