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某些清华毕业生与他们的祖国

某些清华毕业生与他们的祖国

博客

清北,特别是清华,我是很佩服的。清华的本科课程教育,就我个人的认识而言,比英美的名校要好,比澳新等国的所谓名校更是甩几条街,但不知为什么博士的水平就不如人家了。

去年曾去过两次清华的校园,在秋天的落晖中与冬雪的寒风中,我看到了清华大体育场后的巨大的标语

”健康为祖国工作五十年“

看完后,不觉有些无语了。

有些自媒体上说,清北的毕业生大部分都出国了,大多去了美国。我也相信这大多数毕业生都在”健康地为祖国工作五十年“。

只是不知道,“祖国”到底是哪个国?

有些人或许说,科学家不是无国界吗?再说,清北的学生为什么不能象其他大学的学生有自主择业的自由?不是嫉妒是什么?

中国国情是,国家给清北的钱,每年都远超其他大学。所以,清北的学生不能不说,是多沾了中国的光。

中国给清北投入了那么多,产出到底如何呢?

中国在清北的投入产出,与在其他大学的投入产出相比,到底如何呢?

言论自由应该允许我这样一篇酸葡萄的随便说说吧。

 

其实我也在海外工作生活了几十年,有时也思考,为什么清北的学生喜欢出国,喜欢去美国?

原因我列几条,供大家评论

1. 大学的文化与气氛。当年建校,就是美国的主意。拙作《乌有七日谈》里就说过,“我本来报的数学系,可是却被安排进了英语系。我乡下口音重,说的土话都被同学嘲笑说是日语。学英语对我可是天大的挑战。就在我拼命恶补英语的同时,我的同学们都或明或暗、或早或晚地准备留学美国了。这不奇怪。京都大学本来就有留美预备班的别名。很多国人都私下赞美美国人的大度与宽容,设立了庚子赔款资助中国学生留美,以帮助中国,我说这正是美国人的狡黠与远见。人家老美用武力征服你后,还强盗地敲诈你一笔巨款,然后用这笔钱将你国家一代又一代最精英的人才输送给美国。战国时,吕不韦早就知道投资人才的重要性,说人才是真正的奇货可居。可吕不韦才货了一个皇帝,而美国人货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才!当然,有人说,我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这话也对,我没去成美国。因为英语好的同学都留美了,我这个成绩差的只好留校当了老师。对,我成了京都大学的老师。”

2. 大学老师功不可没。清北的老师们大多是在英美名校镀过金的,在各种原因下回到清北工作,或多或少都喜欢带节奏,什么英美大学会如何,学子们耳濡目染下,都想老师推荐去看一下英美到底如何。这个也是传统。我见过老的,中年的,青年的在海外的清北人,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对某党某国深恶痛绝,发誓决不回去。

3. 某些人的自尊心。到国外多年,恕我孤陋寡闻,似乎混得好的人不多,当年想象中的上流人生生活似乎少有人真正实现。与同学聊天,方知清北的朋友出国相当多,但。。。。问之,说人家都出国了,自己不出都不好意思。在国外好坏可以维持一点想象中的优越。我一北大的朋友说得很直,你看回国,与同学聚会,在什么档次的酒店?最后谁在买单?

我说,尽地主之谊,不是咱们华人的传统吗?

友人说,当年国家改革开放,海外侨胞回来,大宴宾客,谁在买单?你偶尔去英美见到老同学,同学请你吃的什么档次的餐馆?

 

写来写去,发现自己好象跑题了。。。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沿滨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