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谈天下(429) 我的1984和奥威尔的“1984”
最近,有关1984的讨论突然多了出来,一个原因是因为1984年已经是过去了40年,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是,那本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世界闻名的小说“1984”,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那我先聊一下我的1984吧。
1984年,我面临的选择就是初升高考试如何才能顺利升入高中,尤其是如何进入高中的特优班(有的地方叫做尖子班),那个时候,中国很多省份还是实行一种制度,就是初升高分流制度,一部分成绩不太好(大约30%)的初中生,会无法进入为升大学而准备的高中,转而进入职高(就是学习专门职业技能的高中),这种制度据说是学习了德国的先进制度,但是问题是当年中国的普通技工的收入的确和大学生毕业后的收入有比较大的差别,而社会地位更加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初升高考试是一个关口,虽然没有高考那种淘汰率,但是也算是高中入学的门槛,而且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是,初升高考试还会决定升入高中后,是否能进入特优班,这个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高考升学的准备,这个比例记得是20%左右,就是TOP20,当然高中三年也还有机会,普通班的学生可以因为成绩优秀而进入特优班,但是难度会大很多。
上半年都是在复习准备考试中渡过,可能因为当时我个人感觉希望只有50%,所以感觉特别紧张,当年的补习班还不是很流行,通常都是通过题海战术来解决,偶尔如果哪位老师给认真指点一下,那也是感恩不尽,不过那个时候的老师也还挺负责任的。
暑假没有太多记忆,可能还是买西瓜啃西瓜,下午煮绿豆稀饭,几乎每天重复吃着相同的粗茶淡饭,偶然和朋友去江边游泳,尽管那个浑浊的江水让人并没有多少愉悦的感觉,但是可以很一帮子朋友一起,本身就是开心的,那个时候,娱乐很少,书很多,图书馆里面借来的书可以让正在青春期的少年,瞪着惊奇的眼睛看看不同的世界,还记得当年朋友通过关系借到了英文版的READER'S DIGEST,尽管英文还不太好,但是也被它精美的印刷和插图深深吸引。
1984年,邓小平有了第一次南巡,而且写下了那句著名的批语,“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多年以后,因缘际会,我也到了深圳那个神奇而充满生机的城市,在深南中路那块巨大的宣传牌前久久伫立。
1984年,有一盒《群众喜爱的十五首歌曲》的磁带,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蒋大为,一人占了三首。大家喜欢《牧羊曲》《美丽的心灵》和《大海啊,故乡》。尤其那首《在希望的田野上》,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充满祈盼的心声,唱歌的彭丽媛后来好像越来越少唱新歌了。那一年,有些歌手也开始小有名气,比如张蔷,朱明瑛,成方圆。
而所有的当年所谓的大牌歌手,其实都比不过一个人,就是张明敏,他的《我的中国心》几乎是春晚后一夜之间就传遍大江南北,另外一首无法替代的歌曲,就是那年开始的春晚压轴神曲“难忘今宵”。
而1984年,最被中国人民记住的可能就是两个,一个是中国49年建国后再次出现在奥运会赛场,许海峰一战成名,李宁王者上场,女排万众瞩目,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全面爆发。另外一个就是国庆35周年阅兵,记得那是我家第一次有了彩色电视机,全家人围坐着看电视直播,而“小平您好”的标语是那个激情澎湃的时代人民的真实心声。
总的来说,中国的1984年就是一个全民积极向上,整体欣欣向荣的年代,
世界范围,我们当年可见度还是有限,但是回顾起来,也有不少值得被记录的大事。比如苹果电脑发表世界上第一台具有完整GUI且产品化个麦金塔电脑,契尔年科接任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印度金庙事件,探索号航天飞机再次升空,美国总统选举,雷根上台,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险遭暗杀,
那我们从现实世界回到那个奥威尔的虚幻的1984,我们回忆过1984的中国和世界,但是发现现在的世界,很多国家的地区原来是那么的“1984”(极权的1984)。
对于没有读过“1984”小说的人,我先简单介绍一下。
1949年,一位名叫埃里克·亚瑟·布莱尔(Eric Arthur Blair)的不安分的英国记者以“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的笔名出版了一部令人震惊的反乌托邦小说,名为《1984》。“它描绘了一个与他的同胞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在1516年命名为乌托邦(希腊语中的”无处“)的社会相反的社会。“
在此期间,也是二十世纪中的第二次,发生了在最强大的国家之间的全球战争(1939-1945)。在这种背景下,乔治·奥威尔第一次理解了在他眼前出现的新的社会范式。1917年马克思列宁主义苏联、1922年法西斯意大利和1933年至1945年纳粹德国的经历向奥威尔展示了一个新的世界秩序。
所有这些革命经历,无论你是赞成还是反对其中的每个政权,都为埃里克·A·布莱尔(即乔治·奥威尔)提供了灵感,他做出了影响深远、新颖而令人痛苦的预测:人类正在无情地走向——没有意识到——走向一个极权主义制度,在这个制度中,每个人的个人自由将永远要服从于一个人的无所不包的意志。这就是自称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的人第一次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专制社会的迫在眉睫的可能性,在这个社会中,个人意志将被老大哥的绝对性情所消灭,老大哥将以所谓的集体幸福的名义来预测、控制和矫正一切。
书中刻画了一个恐怖到令人窒息的世界:历史被随意篡改,国家没有诚信,民众的思想被牢牢禁锢,独裁者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书一开始就写出了三句话: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我相信这几句话时至今日仍然可能成为某些从政者的至理名言。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发动战争,牺牲一部分人的自由,还要自己的民众变得无知从而支持他们。为了达到目的,电幕被装在任何有可能的地方,思想警察无处不在,甚至连幼小的孩童都成为“品行不端”的父母的定时炸弹。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下,大多数人都是党忠诚的追随者。但是即便如此,一个小小的错误也许就会让你突然消失,并且所有存在的痕迹都会被清除干净。
主人公温斯顿是一名党员,他的工作就是为政府篡改历史。工作的特殊性让他能够接触普通民众难以接触的珍贵史料,而这些史料正是可以证明政府篡改历史的证据。这时的他对自己所处的社会有了怀疑,但他看上去仍然是一个忠诚的好党员,每天兢兢业业的工作,按时参加仇恨活动,他原本可以一直这么生活下去,直到他打开了日记本并在上面写下“打倒老大哥”。至此,反叛的种子已然冲破了泥土的阻碍并不断生长。兄弟会的存在就更像是营养液让这颗种子生长得肆无忌惮。奥勃良这个核心党员带着温斯顿加入了兄弟会使温斯顿觉得自己的满腔热血终于有用武之地时,又一盆冷水彻底浇灭了温斯顿心底燃烧的熊熊火花。奥勃良是思想警察头目,并且是一个极致的双重思想者,他对温斯顿不过是“钓鱼执法”,而温斯顿却将他当成了自己的“友军”。最终,他将温斯顿送进了著名的101号房间,对其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思想改造。从温斯顿说出2+2=5时,这个人已经失去了反叛精神,从101号房间被释放时,这个人又丢掉了他仅剩的可以证明他还是一个有思想的人的东西:对女友茱莉亚的爱。至此,他成为了一个行走的机器。
大洋国绝不会只存在一个温斯顿,而这些温斯顿们的力量实在是过于弱小,在强大的国家机器面前,显得那么的不堪一击。毋庸置疑,温斯顿失败了,如果思想一直被这么禁锢的话,那么千千万万个温斯顿都将会失败。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做?像温斯顿一样敢于反抗?还是像茱莉亚一样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做着一些不痛不痒的反抗行为?亦或是直接做普通民众甘愿丢弃自己的思想?可能会有很大一部分人会选择后两者,包括我自己。温斯顿这种明知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多数人所欠缺的,或许这就是我们之所以平凡的原因吧。
书中还存在许多让我细思极恐的细节:无处不在的电幕,无处不在的思想警察,不知道是否存在的老大哥……,最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天真的儿童思想也完全被固化,她们会举报自己的父母,甚至被举报的父母还会为她们感到自豪,因为她们政治正确。 如果有哪个政权可以做到这样,我想它一定能够永世长存。
如果我们来解析一下“1984”里面提到的“大洋国”和现实生活中的极权国家具有很多的相似性。
◇新闻审查(控制你能看什么/听什么,最终控制你能知道什么)
◇言论管制(控制你能说什么)
◇行为监视(控制你能做什么)
◇领袖崇拜和造神运动(培养你的服从意识)
◇篡改历史(美化统治阶层)
◇美化本国,妖魔化别国(通过树立外在的敌人,转移内部矛盾)
◇清洗、迫害异议人士
为啥极权社会都会具有上述特征捏?因为独裁统治者通过上述的这几种功能,最终能达到“(对老百姓)思想改造”的目的(俗称“洗脑”)。那些被成功地改造了思想的人,将只会按照统治阶层希望的方式进行思考。
这种人对于极权国家有如下的好处:
◇安于现状、满足于现状、不思改变;
◇无条件相信国家机器的宣传;
◇无条件服从统治阶层的意志(也就是国家意志);
◇自愿帮助国家机器去改造周围的人(包括自发检举异议人士);
如果一个极权社会对所有的老百姓都实现了上述的思想改造,那这个极权社会也就趋于完美了,整个社会将会很稳定、很和谐。(是不是觉得“稳定”、“和谐”俩词,好像蛮耳熟滴,经常被党国的媒体挂在嘴边)在这样的社会中,劳动人民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思想被改造的人,是不会觉得痛苦滴),独裁者从此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对比一下上面列举的条目,和我们现在的厉害国,我们是不是会细思极恐,但是即便在美国这种国家,我们也会面临其中的部分现实,比如监控和金钱政治,洗脑运动等等,不同的是,西方社会普遍的对于各种“1984”的行为有所警惕,而且洗脑的模式因为和民主选举模式有冲突,而很难出现一元化。
最后,我想说,1984年,那是个美好的年代,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个有着美好回忆的年代,但是“1984”又是一个很残酷的年代,极权洗脑,领袖崇拜和造神运动,美化本国,妖魔化别国,新闻审查,言论管制,行为监视,清洗、迫害异议人士,每一件都正在和有可能发生,不管是极权的国家(如厉害国),还是威权的国家(如新加坡),即便是西方式民主国家(比如美欧日),“1984”在高科技的加持下,只会越来越容易实现,如何杜绝洗脑,独立发现事实,建立独立人格,不屈服于权力,进而运用自己的权力,保护自己的利益,对于每个人可能都是一个挑战。
1984经典句子
1、若你爱其人,就去爱他,当你什么都不能给他时,你还可以给他爱。
2、假使有希望,它就在群众身上。
3、他觉得,迟早有一天,党会宣布说二加二等于五。到那时候,就算你明知道那是个错误,还得把它当成真理信奉。
4、我们将在没有黑暗的地方相见。
5、过一天算一天,过一星期算一星期,虽然没有前途,却还是尽量拖长现在的时间,这似乎是一种无法压制的本能,就像只要有空气,人肺就总要呼吸一样。
6、别的不说,出身和教育养成的说话口音,就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
7、如果有希望的话,希望在无产者身上!
8、全世界到处都是一样,几亿,几十亿的人,都不知彼此的存在,被冤仇跟谣言的高墙隔开,但简直是完整一样的人——这些人素来不晓得怎么思维,但是他们的心里,肚子里,肌肉里却积聚着有朝一日会颠覆全部世界的气力。假如有愿望,盼望在无产者旁边!
9、思想罪不会带来死亡,思想罪本身就是死亡。
10、除非他们觉醒,否则永远不会反抗,但除非他们反抗,否则不会觉醒
11、We know that no one ever seizes power with the intention of relinquishing it. Power is not a means; it is an end. One does not establish a dictatorship in order to safeguard a revolution; one makes the revolution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dictatorship. The object of persecution is persecution. The object of torture is torture. The object of power is power.
我们很明白,没有人会为了废除权力而夺取权力。权利不是手段,权利是目的。建立专政不是为了革命;反过来进行革命是为了建立专政。迫害的目的是迫害。拷打的目的是拷打。权力的目的是权力。
12、集权主义,即为权利集中于某一群人(通常为政党),一切决策、政治权利、经济政策皆由执政党“一党专政”。一个政党又是如何能够让他的人民如此信赖这个政党,即使遭受他的无情压迫仍为之疯狂?那便是:抹去他们曾经的历史,禁闭他们的思维,禁止他们的欲望
13. 一个极权主义社会,老大哥的口号:战争就是和平!自由就是奴役!无知就是力量!二加二等于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