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难忘的东亚课
九十年代初在瑞士留学时,给我印象最深的一门课是一般中国人都不选的东亚讨论课。所谓的东亚讨论课,其实别的东亚国家都不讲,只讲中国。我之所以选这门课,就是想知道外国人是怎么看中国的。
那一年,中国的经济增长达到13%,为世界各国之最,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因为经济成就让世界刮目相看。所以这一年的东亚讨论课有很多学生参加,开课的那天我坐在第一排(这是我的习惯,为的是能够听清楚),回头一看,诺大的一个阶梯教室几乎坐满了人。
老师是从德国请来的中国问题专家,据说曾在北京做过三年的研修。西方教师很擅长于启发式教育,尤其这种讨论课更是互动性极强。上课伊始,老师首先要求去过中国的同学举手。我回头一看,手臂如林,竟然有一多半人去过中国,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接下来老师继续提问:提到中国,你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请大家说说,重复的就不要说了。同学们的回答是五花八门,很有意思,也很耐人寻味。有的同学说,提到中国,我首先想到的是长城,老师就把长城写在黑板上。有的说,我首先想到黄色,有的说首先想到红色,老师就写下黄色和红色,以此类推,越写越多,越说越细。如:有的首先想到的是天安门,有的说是自行车,有的说想到中国是个人口大国,有的说想到孔子,有的说中国的历史很长,有的想到中国的泰山,而且说泰山很美。最滑稽的一个是说想到了北京烤鸭。估计这位是个好吃的主,而且只去过北京。最后,老师把黑板写满了才结束这个提问。而回过头来,老师把大家说过的总结一下,自己又加了几条,这样,也就形成了中国的一个总体形象。老师加的几条,我现在能记住的只有一条,即中国是当年全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老师继续提问:提到中国人,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对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同样是五花八门。如:中国人很勤劳,中国人很会做生意,中国人很严肃,黄皮肤,黑眼睛,中国人很聪明,中国人很好学,中国人很瘦,中国人个不高,中国女孩很漂亮,中国人很热情。几乎是把所有的描述性名词都用尽了,可就是没有我期待的那个词----善良。这成了我的一个心结,在以后的日子里没少和瑞士人探讨这个事。为什么在他们的眼里中国人不是善良的呢?我不相信这是他们的疏忽,而是他们内心深处有这样的成见。
这么长时间了,东亚讨论课的其它内容我几乎都忘记了,唯有这第一次课,这个漏掉的词让我至今耿耿于怀。
那个时候,我们中国人尽管骨子里很骄傲,可因为国家落后和贫穷,在西方人面前并不是很自信,因此我非常在意中国人给他们的印象。一次,我问几个传教的天主教徒对我们中国人的印象如何。我相信教徒一般不会说谎,就像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出家人不打诳语一样。他们的回答很巧妙,说在所有的亚洲人当中,给他们印象最好的是中国人,因为中国人来瑞士都是来求知、读书的,而且大部分人都彬彬有礼。给我们印象最差的是斯里兰卡人,他们来瑞士就是做难民,还手脚不干净,小偷小摸的。
他们说的是实情,因为当时能到瑞士留学的人不多,每年国家公派只有十二个人,自费的寥寥无几。瑞士不是移民国家,用其它方式去瑞士不容易,除非结婚。不像去澳洲和北美那些移民国家,各个阶层的人都有,因此,去瑞士的中国人总体素质比较高。
与学国际政治的博士生罗杰成为朋友后,我们经常在一起探讨有关中国的问题。一次我问他,如何看待中国的历史,他只说了一个词:血腥。我想,也许很多瑞士人了解中国都是从媒体和书本里了解的,可读读我们的历史,的确是很血腥的。这大概源于近代中国一直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连年的战乱、内斗和革命将人道主义精神挤压的几乎殆尽,而让瞋恨之心越演越烈。而一个瞋恨心很重,又缺乏人道精神的民族的确很难被人视为善良的民族。尽管我认为我们中国人大部分都是善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