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 112-院士槐丹
“环儿,别疯疯癫癫的到处乱跑。我们吃完饭,就上北大去找沙璧的博导,好吗?”刘邦在宾馆的喷泉边,找到玉环。她竟然跟几个小孩一样,把皮凉鞋脱了,光着一双凝脂一般的玉足,在喷泉水池里摇曳,把刘邦看呆了。
在去北大的路上,玉环讥笑刘邦:“你不能用老眼光看你的环儿,必须用看刘梅的眼光看我,知道吗爸爸?”
见刘邦点头称是,接着问:“沙璧的博导叫什么,听说是一个院士?”刘邦摇摇头,不记得沙璧提及过他的博导姓名。刘邦在手机上输入沙璧的名字寻找了一下,发现他的博导是国内人类精神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主任槐丹,54岁,一级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槐丹的办公室在未名湖畔的一栋大教学楼里。因为今天是周末,要刷卡才能进去。玉环跟一个身边一直低头看手机的学生模样的男生说:“喂,帅哥!刚才换衣服,忘了带卡,跟你进去呗!”
男生一惊,差点把手机搞掉地上。转头却发现是一位言语甜蜜,貌如仙女一般的女子,正笑眯眯地看着他。“你是中心新来的老师,还是博后?”男学生有点惊喜地问。
“我是来找槐院有事。今天他在中心吗?”玉环言语甜甜地问,同时紧跟着男生进入大门,很快就被带到三楼主任办公室门前。刘邦也恨不得贴身跟着他们,才勉强蹭卡挤进中心大厅,好在没有看守人员在场。
槐丹刚开完会,回到办公室,还没来得及喝口茶水,就听见敲门声。见到两位不速之客,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不知道他们怎么会找到这里。
张玉环先自报家门,取出工作证和二院开具的介绍信。信中请求北大精神病中心有关人员,帮助张玉环大夫与史珲父母取得联系等。刘邦帮着补充,告诉槐院他们跟沙璧是朋友,他委托他们去看看史珲和她的父母。
槐丹接着问了问刘邦沙璧的现状,听完后才解除他们是骗子的警报。槐丹接着让一个学生模样的人,端出两杯茶水,分别递给已经落座的来客。
槐丹想厘清他们见史珲父母的原因和动机,因为史珲父母都是槐丹的恩师,他不愿意把什么人都带到恩师家。从他们话里话外,今次就是为了史珲的事,而眼前的俩个人,居然认识沙璧,还是朋友,到底怎么回事。
槐丹最后从刘邦话中,才知道这位老兄刚从美国回来,跟沙璧母亲和女儿是邻居。受朋友之托,已经看过史珲,现在想见见史珲父母。而这个女子,长得雪肤花貌、风姿绰约,非富即贵,槐丹不敢轻易打发他们走人。
槐丹还是问了一句:“带你们去没问题。两位见她的父母,是礼节性的呢,还是为了给史珲治病?”
张玉环明眸皓齿地笑道:“槐院真是绝顶聪明之人!两者都有。我爸爸他很同情沙璧的遭遇,并对他永不言弃的初心之真挚而动容。我虽然不是专治史珲之病的行家,但是对于人类精神创伤对人类身心健康带来的无穷无尽的后遗症,算是有点心得。
“除了从药物治疗出发,帮助史珲摆脱精神枷锁,也可以从心灵的救赎上想一些办法。通过我以前的经验,有时会给患者带来彻底的治愈。沙璧认为,您是他一生最信赖的恩师,希望您能帮助我们,给史珲一个机会!”
玉环说完,泪水涟涟,如梨花带雨,让天下男人动容而怜惜不已。
槐丹知道这位女子,一定是宗教人士。虽然槐丹一直相信科学,但是随着对疾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很多用于开发药物的机理自相矛盾,而无法自圆其说。很多病人对药物没有反应,史珲的病例,就是最典型的。
槐丹想起史珲,想起沙璧,想起史珲父母,心中很难平静。槐丹觉得自己是中国精神分裂症研究和治疗的巨擘,但是对史珲的病情却毫无办法,感觉治与不治,她的病情都是时好时坏,看不出差别。让他心灰意冷,不知道是判断错误,还是药物无效。
今天既然有人站出来说,她也许有办法,那就让她试试吧!当初沙璧不就是这样一路试过来吗?从天南到地北,从中国到美国。现在有人想从科学到宗教,治好史珲的病,也是一个思路一条路子。
槐丹,毕竟是一个科学大家,他的心胸和视野,让刘邦钦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