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 130-熊掌与鱼(1)
刘邦觉得,地地道道的美国饮食,是一个大熔炉,没有特色,却兼容并蓄。与日本文化相比,美国更多的是拿来主义,不做太多改变,基本保持母体的原汁原味。
刘邦在这次刘家聚会上,顺应大众口味、美国特色,采用美式和中式两种食物风味。对于熊掌,在华人的心目中,是属于上山珍,一般人没有口福得以一尝。对于普通的美国人来说,可能会被华人一顿忽悠搞得难于适从,但是内心一定觉得熊掌跟猪蹄、凤爪和牛尾一样,应该是被割除,成为下脚料,做成家禽饲料蛋白质添加剂,才是正道。
基于这样的考虑,刘邦未对女儿刘梅说,怎么处理熊掌,而是等聚会后,在华人中间慢慢享受这顿美味。刘邦只想在亲人间品尝这样的山珍海味,包括女儿刘梅、妻子刘红、女儿媛媛、杜大姐、沙璧和沙莎。
刘邦害怕会被海关扣押,否则真想留一只熊掌,送给李湘和吴淼以及苗青青母子尝尝。刘邦为了烹调好熊掌,花了不少功夫。刘邦觉得四只熊掌,仅靠他一人之力,会很费时,要求女儿妻子都来帮忙。
结果刘梅建议,找杜十娘这位厨娘加入熊掌前期处理,为父亲专心烹调好熊掌,奠定成功的基础,贡献胜利的保障。刘邦说让他考虑考虑一下,想不到女儿早就先斩后奏。刘邦接到杜大姐加盟的电话,只好同意。
一到刘梅家,杜十娘告诉刘邦,她娘家在光都光华镇是大户人家,家里请了专门的厨子,就擅长烹调熊掌。杜十娘说,解放前她娘家在东北有生意,所以碰到猎户叫卖棕熊的熊掌,她的外公有时会买下,送回家人尝尝鲜。
到杜十娘出嫁前一年,娘家只有母亲在世,还跟她提起吃熊掌的事情:费时费料,不是皇亲贵族,哪有家当享受这份口福。
刘邦问杜十娘:“大姐,你见过你娘家那位做过熊掌的厨师吗?”杜十娘说:“他是跟我外公家做熊掌,我娘还是个未出阁的女儿。我娘嫁给我父亲那年,国家已经解放了。我外公所有的财产也归公了,家里哪里还请得起厨子。”
“姐姐,那你吃过熊掌没有?”刘邦又问,因为刘邦觉得杜十娘没有亲历亲为过。“吃是吃过,倒是没有自己做过。也没有趴在窗户外偷看过。听我娘说,外公从来不让家人进厨房。那时的厨子只是家里一个下人,地位很低。因为他主管大家一日三餐,还是挺受我外公的尊重。”杜十娘一边说着,一边在搪瓷盆里把已经煮得七八成熟熊掌上又粗又硬的黑毛,一根一根地费力地拔掉。
“姐姐,熊掌指尖的短毛,很难去除,只能用老虎钳才能拔掉。”刘邦把大姐处理过的熊掌,再清理一遍,保证熊掌表面干净整洁。刘邦想做带皮熊掌,所以非常费时费力。
冲洗了三遍,刘邦把四只干干净净的熊掌放进漏勺,控干水分。杜十娘问:“弟弟,你说哪只最好吃?”刘邦说,所谓熊掌,指的是熊的手掌,所以最好吃的左前掌,其次右前掌,后掌不叫掌,叫熊脚。杜十娘听完,忍不住笑了起来:“也不知道我小时候吃的是掌还是脚。你说说这熊掌到底吃的是什么呀?”
刘邦接着告诉杜大姐,吃熊掌,是吃它的皮、筋和肉垫。“那它跟猪蹄有啥区别?”杜十娘已经记不清楚当初吃熊掌时的感受了,忍不住再问。“猪脚,皮厚,肉薄,胶原少;熊掌,皮软,肉厚,筋多胶浓,是加强版的牛蹄。”刘邦虽然自己没有吃过,但是功课做得足。只好照本宣科。
“姐姐,我们把洗净血水、控干水分的老鸭两只、成年土鸡两只、梅山猪肉四磅,鲜姜两大块、香葱一卷,同四只熊掌,一起入煮锅,加冷水到漫过食材。煮开后转中火煮四个小时。中间不能加水,所以根据剩余的汤位,调节火候。”刘邦跟杜十娘一边捡拾食材,一边开火吊高汤、煮熊掌,喂出熊掌的鲜美味道。
刘邦盖上锅盖,见杜十娘满脸通红,一脸汗水,就抽出几张面巾纸给她说:“姐姐,擦擦脸上的汗。真是太辛苦姐姐了!”杜十娘只是笑眯眯地看着刘邦,擦着汗,没有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