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科普-比较艾滋病病毒和武汉病毒发现史,看科学的进步

科普-比较艾滋病病毒和武汉病毒发现史,看科学的进步

博客

(抱歉,原文被网友指正有错,但文学城不让修改。只好删除后重发)


(周末自家隔离,减少社交活动,只实验室-家-超市三点一线活动,有闲心翻翻历史。本人不在免疫/病毒/流行病学领域工作,有错误的地方,敬请生物同行指正。)

第一个记录的艾滋病病人是在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这是拉开了人类和艾滋病斗争的序幕。法国科学家蒙塔尼(Luc Montagnier)是在1982年收到临床医生的请求,希望帮助找到艾滋病的病因。他是知名的反转录病毒学家,找他是因为怀疑到致病的病毒很大可能性是一种不知名的反转录病毒,希望他能分离出病毒,并能确立起病毒和艾滋病之间的关系。一年多时间他的实验室成功分离出了病毒LAV。但病毒千千万万,要证明就是这个分离出来的病毒致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把这个病毒送到美国知名病毒学家盖洛(Robert Gallo)的实验室。作为著名的病毒学家,盖洛其实早在1982年就指出了艾滋病的病因可能是反转录病毒的假设。他的实验室也分离出另一种病毒(HTLV),正在测试建立他们从不同病人身上分离出来的病毒和艾滋病的关系。到1984年盖洛实验室发表了几篇文章,证明了从四个不同病人身上分离的病毒都能导致艾滋病。并用其中的一株病毒HTLV-3作为靶标开发出艾滋病的诊断药盒并申请了专利。

那时候分子生物学还在启蒙阶段,克隆,DNA测序等等分子生物学的标准技术水平低,进度慢。两国科学家之间的争议从开始的专利权到后来发现HTLV-3和LAV的DNA序列完全相同,盖洛有没有偷窃法国科学家的病毒作为自己分离出来的病毒的嫌疑,经历了几年时间才在两国政府的干预下达成和解。两人也在2003年通过顶极“科学”杂志发表系列文章,承认法国科学家先分离出病毒,美国科学家在证明病毒和艾滋病的关系上的贡献,为双方共享诺贝儿奖铺平了道路。但2008诺贝尔奖只发给了法国科学家,没给做出重大贡献的美国病毒学家盖洛。。。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DNA测序变得越来越容易,多国科学家后来对艾滋病的起源通过野外调查和基因分析证实,人类艾滋病病毒HIV-1起源于野生黑猩猩,病毒很可能是从猿类免疫缺陷病毒SIV进化而来。1959年,非洲刚果国的一个从森林中走出的土人,被邀请参与一项和血液传染病有关的研究。他的血液样本经化验后,被冷藏,就此尘封数十年。没想到的是几十年后,这个血液样本成了解开了艾滋病来源的重要线索。。。

从非洲的土人到美国欧洲的感染者,到分离证实病毒,到今天,几十年了,艾滋病还没有找到特效的药物,也没有合适的疫苗。最大的问题是这个病毒感染的是人免疫系统里的一种重要细胞。而人体应对病毒感染的最好武器就是免疫系统。。。我还记得90年代初我国内博士毕业,要求写一篇自选的与毕业论文无关的综述性文章,我挑选了艾滋病这个题目进行答辩,因此对艾滋病疫苗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博士毕业前给美国一位华裔科学家写信,询问在她实验室作博士后的可能性。她几个月后回信说没有经费,信是从香港发出来的。从此我走进了一个不一样的领域。。。


武汉病毒肺炎最早的病例是2019年12月1日。到2020年1月7日,实验室检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获得该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对比80年代的艾滋病毒,可以看出这几十年科技的进步。知道了病毒DNA的全序列,就为以DNA/PCR诊断铺平了道路。PCR技术是上世纪80-90年发展完善的技术。现在各生物实验室已经广泛使用,只要这个全序列出来,很多实验室其实都可以自己设计诊断盒了。这在艾滋病时代是不可想象的。数据共享,DNA序列可以在共享平台上发表,别的国家和实验室只要对比一下数据库里的类似病毒(如SARS/MERS)的DNA序列,就可以设计出武汉病毒特异的诊断方法,即使没有特效药,有效的隔离病人就可以控制扩散。

快速诊断病毒感染的方式基本就是两大类:建立在病毒特异抗原-抗体反映基础上的方式和根据DNA序列设计的特异PCR检测方式。这两种方式都需要分离出病毒,建立病毒--疾病的对应方式后才能完成。但针对一种未知的病毒,抗原-抗体的诊断方式需要相当长时间,因为生产特异抗体费时费力,还需要检测评估。只有找到类似病毒(如SARS病毒和武汉肺炎病毒)的抗体,希望已有的抗体能和两种病毒的特异抗原交叉反应才有可能快速推出诊断方式。而根据DNA序列设计的特异PCR检测方式就快多了,这种方式唯一的问题是灵敏度太高,万一实验室出现污染,假阳性就会出现。这大约是加拿大第一例病人第一次确诊时不敢说一定,而是说95%的可能的原因。个人感觉盖洛当时的诊断盒应该是抗原--抗体为基础的,当时还没有PCR技术。


从80年代初生物火热的程度,到今天生物成为火坑专业,许多人都抱怨生物烧了这么多钱,耗掉了这么多人才,进步却这么小。。。其实回头看这几十年的进步还是很大的。我大学同学群里,大部分还在从事生物本行,少数改行了的“叛徒”们,不少其实还是利用他们的生物知识,在医药相关的领域从事融资专利等等工作,很少真正完全脱离生物的。研究生同学/校友里,离开生物本行的比例高一些,尤其后来年青的校友们。生活所迫,都能理解。当中科院副院长的老同学来群里宣布中科院的诊断试剂盒已经送往第一线时,老同学们欢呼点赞,很多其实是对自己不负所学,坚持在火坑专业的一种欣慰。

去年圣诞节前我和一个研究生同事开始的卵巢癌老鼠模型成功了。当时赶时间,研究生希望回家过节,在细胞数量不够的情况小勉强上老鼠模型,心里一直打鼓是不是能长出肿瘤,上个礼拜我俩检测,80-90%的老鼠按我们设计的显示有肿瘤长出来了。下个礼拜我们就要开始测试我们自己筛选出来的,还在试验级别的药物了。该药物在乳腺癌老鼠模型上的测试非常成功,研究生三月份要去参加一个年会,送进去的文章摘要已经被组委会挑选出来,获奖。估计他也快毕业了。这么多年我一直给研究生们作基础工作,在分子细胞水平提供支持,最后的动物模型都是他们担当,我成了永远的第二第三第四。。。作者。他要毕业了,我就得顶上去,从头开始学作动物试验。这个研究生对我很客气,也知道我这些年一直帮助一批又一批年轻人毕业,他很有耐心的教我。。。。活到老,学到老,子宫癌和卵巢癌在分子和细胞水平的操作我都准备好了,就差这动物模型临门一脚。。。也许证明了我们筛选出来的试验药物对卵巢癌子宫癌都有效,感兴趣的大制药公司会更多一些。。。

(二0二0年一月二十六日)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A-mao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