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李安、成龙——人生的三个成功典范
张艺谋、李安、成龙——人生的三个成功典范
张艺谋、李安、成龙都属于现在社会全方位意义上的成功者。
成功是人生价值的标本,不成功的都一样,成功的却各各不同。成功是有招数的,是当事者善于审时度势的结果;而如何审时度势,却实实在在体现了当事人的价值观,折射了当事人浸染其中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滋养以及一己的人文情怀。
张艺谋、李安、成龙都是演艺界人士,有可比性。人们看到了这三人成功的光环,却往往忽略了这三人成功的差异。
张艺谋的成功,是草民进城稳扎稳打最后发了大财的方程进行式。
张艺谋是有才气的,也有勇气,当年他靠卖血积钱买相机搞摄影、因超龄而冒胆提笔给文化部长写信陈情而后特准入电影学院这一幕,在在证明张艺谋是条关中汉子。他敢为。
果然他随后拍出不少好片子。《红高粱》一炮而红,尤其是《活着》,因为拍得太好到现在还禁演着。但是接下来他没再拍过值得称颂的好片子,《一个不能少》是他艺术上表达人性的最后一抹彩霞。有人说他张郎才尽,有的说他被招安了身不由己。
张艺谋也曾想着打进好莱坞来着,哪个导演、演员不想走走好莱坞的红地毯、星光大道上留个手印?
当张艺谋左携右傍谋女郎进出好莱坞剧院,左右前后全他妈大牌,看看架势他恍然明白好莱坞这条道绝不好走。当然咱不能怀疑他的勇气。但是,中宣部禁演了《活着》,这一招比好莱坞大牌的光环更寒心。
张艺谋是个聪明人。他突然明白过来,自己的人生道路该怎么走,捷径在哪里。人到中年这份顿悟太重要了。
这下一定要说说张艺谋的生活环境。
张艺谋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不过因为政治因素他们家决没有张扬吐气的时光,他父亲出身黄埔军系,前国军军官,况且他还有个亲叔叔在台湾呐。这样的环境会产生怎样的人格呢?比较压抑,生存的敏感度安全感比一般人强烈,起码是养成了看风水的眼光(漓江镜像、西湖镜像请他做导演算是请对了人),就是所谓“审势度势”,明白自己的进取得失,地理位置。年轻时候一无所有就无所畏惧,现在,已经有了名气,权衡进退当珍惜羽毛。
这种时候,人生价值观就起了关键作用。人生追求什么?
好莱坞明星的风光,说到底,是什么呢?在张艺谋眼里(也包括百分之90的中国人)不也就是荣华富贵四个字?人生牛逼烘烘?
《活着》禁演,官方未必说一个字,但张艺谋看懂了领会了。荣华富贵看起来高不可攀,但进了门入了道,也就是囊中探物,看你怎么取。环顾业内,经过几十年高压杀伐,老一代导演武功已废,自己已是中军大帅;而好莱坞群星闪烁,轮到自己不知猴年马月时不我待;国内的局势,只要自己顺着道走,就是金光大道,虽然和好莱坞的星光大道格局不同,但人生的实质意义差别并不大。所谓鸡头牛尾论,中国人传统的选择都是宁为鸡头不做牛尾的。
所以张艺谋就潜心在国内谋发展。果不其然几年下来达到一哥地位,08奥运总导演一锤子定音昭示其国家御用第一人地位。这就引起另一位大佬陈凯歌的酸味醋意。他自恃导演世家身世,红色血统,一哥位置应当归他所属,憋着气和张艺谋争高下。89六四,张艺谋一声不吭,陈凯歌高调表态出走纽约。张艺谋是以入世的态度做入世的事,苦工状态,小农意识;陈凯歌想出世,表示自己的不俗,狷傲,清高,但骨子里其实还是俗,很入世,因此往往败北。出身不一定全是红利,说具题外政治话,薄熙来就败在他那出身上,惯于扯大旗登高一呼,以为世界于他可以予求予得,结果被草根出身的王立军暗算,身败名裂。
张艺谋不是个理想主义者,是个现实主义者。理想主义者看重的是追求的过程,现实主义者注重的是追求的结果,在中国的社会生态里,生存的本能总是抑制扼杀理想主义的灵魂。一样是成功,理想主义体现出更丰富的人文情怀,激励人心;现实主义表达的是状态场面气势,刺激感官和欲望。现在中国的社会实在太需要激励而不是刺激。人的感知层面是丰富多彩的,灵魂的深度深不可测。
现在来说说另一位导演——李安。他为了在好莱坞扎根,便在纽约潜伏下来,将近十年,真正是十年磨一剑,不仅仅是买菜烧饭带孩子,他耐得住寂寞。他终于逮到机会,《冰风暴》得到好评,《断背山》让他得到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断背山》故事简单场景平常,却拍的荡气回肠,艺术氛围浓烈,催人泪下,断然不是张艺谋能够探足的层次。李安由此僦身国际大导演行列,是华人的荣耀,台湾之光。
李安的潜伏,说明什么呢?他一定也前后掂量过,审时度势过。李安的坚守表明他有充分的自信。自信产生于价值观。
荣华富贵,在李安的人生字典里大概只有“荣”这个字。在台湾没有政协人大,名人没有特权。就是单单致富,李安也没必要潜伏,他可以靠拍广告片、接一些二三流的本子赚钱。但是李安像处女一样守住底线,一松手,业内的传言就是定位,再也接不到一流的好剧本了。
台湾富足的自由经济,和自由平等的社会环境(相对于同时的大陆),使人能持平常心和正常心态,以及较高的竞标(理想)起点和眼界境界。人生理想——可形见的物质欲望转化成理念,感性升华达到精神层面,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以富贵凭人生。人生是个过程,理想不过使过程呈现精彩。有理念支撑的理想展开内涵更深邃,不为生计所迫,没有物欲熏涨,所以有人性的光芒。
一般来讲,比较纯粹的状态接近事物的本质,人们能够接受虚华但真正欣赏并为之感动的还是纯粹、本质的东西。
李安得奥斯卡奖之后笑容依旧含蓄谦逊,还是平常心态平常人,这就显出人性魅力,及社会和文化的润化影响之力。
现在明白成功者不同的成功之道了吧。成功本质的区别在于:
看重过程,就不在乎速度。持之以恒并享受过程。
看重结果,必在乎速度,急功近利,注重成功后的实利。
因为拥有的过程不同,最终导致成功后面对名利社会的反应也大相径庭。成功者事后面对名利的表现最能体现他(她)所处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情怀。
最后说说成龙。成龙是个合成的典型,他这样的明星风范只能够产于香港这种地方。成龙的片子年轻时是喜欢看的,打斗摆噱头。他总令我想起少年时的一个发小。此君天生善跑善于攀登跳跃,当年他在三层高楼的屋顶上奔跑如飞,翻墙爬树灵巧快捷健步如飞。数年前我们叙旧,我还说:你生错了地方。假如生在香港你就是第二个成龙!此话一点不夸张,就是有人有天生的本领的。成龙就有翻墙攀登灵捷轻巧的本能,他生对了地方。香港是个自由港,有本事自由发挥,没有大陆和台湾那种种限制(当年);因为是商业社会,养成商业头脑,就事论事利益分沾。成龙有武艺又有头脑,该当他成功。
成龙少年成名于本港,青壮年闯荡好莱坞,李小龙猝死他正好做替补,打下一爿天地,中国功夫扬名好莱坞。几近中老年阶段他又转战大陆,频繁出击,在各类场合以名人巨星身份议政,以致给人爱国者映像。
其实是错觉。人生在成龙眼里不过是“揾食”的过程,他要的是——通吃。俗话讲:甘蔗哪有两头甜的?成龙偏要吃到头还是甜的!之前在本港在西方成龙都得了满贯,年数大了腿脚不灵便了,大陆是他最后的战场,他自有战术应对,便是我们看到的种种。制度有转型,人也可以吗,艺人转型吃政治饭成龙还需要学习成长。
通吃,黑白红、老中青三道通吃,大满贯再加上满堂红,成龙要收官,他有这个实力的。说他爱国,我是不信的。他的名言:中国人就是需要管。他当年假如生在大陆,被共产党管一管,还会有成龙这个明星吗?这句话对大陆国民不公平。智商是不能通吃的。
成龙是彻底的现实主义者。说他有理想,是我们太文学。香港社会养成艺人以利益的眼光衡量自身与世界的沟通,精准到位丝丝入扣,人生何尝会不成功?成龙是个中典范。此处还可以说一个人生通吃的名人,和成龙有得一比,当然地位在其之上,就是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他是通吃的典范,人生处处是精彩,活到老得意到老,一路春风。说杨老爱国——你们信吗?不过,诺奖世上有几人啊?何况是中国人。杨老有这个资格通吃。
通吃是一种人生状态,凭本事做到无可厚非,但要标上政治标签那就显得浅薄无品了。
张艺谋、李安、成龙的成功范例其实是三种制度三种社会三种文化的体现。人是社会的产物。
国人实在不必苛求张艺谋。个人的追求和价值取向脱离不了出身羁绊和社会大环境,现实主义不是错,张艺谋没有装逼牛叉就可以了,况且更没有为虎作伥。张艺谋张郎才尽不是始于今日,其实在他决定做中国鸡头那一刻就限定了他才华发挥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区域决定眼界,体制限定人才;而且张艺谋生长在古都西安,受皇气熏陶有很深的帝王英雄情结,往往想表达出恢宏的场面浩荡的情怀,可惜,人生初期的窘逼烙印难以消除,所以总是皇气虚张,土气露馅,底气就缺那么一点。张艺谋功成名就,对好莱坞还是难以忘怀,这次想用《金陵十三叉》冲金:重点题材,启用好莱坞明星,大投资,大场面,结果呢?自然是糟踏了。当然了,还是收到一点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就有歌星称,看了此片从此不用日本货。嘿嘿,正合当下义和团精神之滥觞。
当一个政府或者政党垄断了社会资源,社会的竞争机制迫使个人淹没在机制漩涡里。人性有天生的趋利本能,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一切都在情理之中;只是无需扯大旗附丽政治。人生一切成功都有其可歌可泣的初始阶段,但结尾就未必精彩,有些甚至是乏味的。
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三种典范里多多少少看到自己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