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创新工场之外忧内患
创新工场乱估值意欲何为 李开复外忧内患
最近看到一篇报道《从微薄女魔头到天使投资人》,说的大概是一个有大量粉丝微薄帐号的控制人被创新工场估值一个亿。让我当场就震惊了,新浪三季度亏了三个多亿美金,已经让人开始怀疑新浪微博的发展前途。而创新工场认为此人掌控帐号差不多覆盖2000万用户,就估值一个亿的脑残程度也让人认为这肯定是别有用心而非真正智力体现。一个粉丝就值五块钱啊。。。。。这和我接到的传说中的5块钱一千粉丝的广告相比,差了一千倍。
最近李开复也有些焦头烂额,方舟子的死缠烂打,让李老师虽然在学历上的问题躲过一劫,但是在和奥巴马一起睡觉的问题上,恐怕就绕不过去了。在中国,每个成功者应该身上都不太干净,或者说都有包装的情况存在。而这种包装带来的首要提醒就是切忌把自己打扮成一个伟光正高大全的摸样,比如唐骏、马云等等,不然,总会遭遇巨大的公关危机。当然,这里还是要表扬一下阿里巴巴的公关团队,确实给力,可以满舆论平台的把抗议人士的六点诉求,扭曲成废除信用体系和支付体系。还可以把倒霉的不过卖了一百多万假货的杨某就是反淘头领的消息昭示全国,而那个收了一百多万删差评的淘宝小二则被隐晦成了某网站工作人员。简直就是教科书一般的公关教材,这也是为什么搞了那么多年,阿里才因为老外被骗爆出欺诈门的原因吧。
继续聊聊创新工场的事情,创新工场一直被我称之为抄袭工场,这观点基本也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肯定。不过这个定位,非常符合国外资本在国内寻找抄袭作品的需求。以前美国出现个好模式,外资要满中国去找抄的好的中国团队。现在这种情况终于改变了,李开复老师已经把抄袭产业化了,而且自己提供了费用和环境。以李老师的国际化背景,创新工场项目被资方赏识的可能性大增,本以为这就是一个纳斯达克上市生产线了,可现在看来,貌似开始出问题了。
我一直讲,资本讲究的是退出,而不是什么价值啊,用户啊,资本投你的核心原因就是可以退出。而主要针对互联网领域的资本大部分都是靠纳斯达克吃饭的,美国一旦有了好模式,到中国复制一个然后乘以翻倍的中国用户基数是很容易再去纳斯达克上市退出的。所以创新工场的大部分项目都是可以找到国外的原型的,或者说是微创新什么安卓系统之类的,但是产业化的东西基本到最后都会僵化,创业者没有了生存的压力,也就失去了创新的动力,所以开复老师花大钱抄袭出来的作品,目前看来效果都比较不愠不火。不是很烂的原因是毕竟花了大钱做出来的,不是很火的原因,估计也是因为钱多了烧的。
开复老师可能是个不错的高管,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终于把谷歌搞的风声水起退出中国了。这也是资本选中他的原因,认为他可能更有谷歌创新的基因或者更了解国际性的企业。但事实证明,适合国外资本的,永远应该是陈年、王兴这些草莽英雄,他们真正懂得如何创造价值,如何大量吸引用户,这是开复老师的短板。但那些草莽英雄显然不符合国际资本代言人的形象,于是,抄袭工厂就这么成立了。
最近传出开复老师去和资本谈钱的事情,大概是因为,创新工场的那么多项目,目前还没有可以上市的哪怕一点雏形,资本应该是开始信心不足了。而胡乱的给创业型企业估值,除了自抬身价之外,还是想以资本为依仗,抬高行业门槛,挤出其他的草根创业者,让大家集中围绕开复老师的身边,如果抄袭工厂的模式实在不能大红大紫,那也不妨华丽转身做一个天使vc之类。只可惜,现在又出来一个方舟子。
就好像24券融资关头,跳出来一个速途作家挨踢客一样,一通爆料之下,差不多也该关门大吉了。而现在李老师的紧要关头,大概正盘算着转型的时候,方舟子来搞这么一下子,很可能搞破了李老师的金身,后续的转型和资本很有可能也顺势走出了蜜月期进入惊悚期,也许下一个24券就此诞生。
还是奉劝各位资本和创业的痴迷者醒醒,这世界没什么所谓的青年导师,人还是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