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文学城读书,艺术帖》下

《文学城读书,艺术帖》下

博客

最近读到一篇叫“禁欲,中年人最高级的性感”的文,深度文,写得也稍微有点绕,读了几遍才琢磨过来里面说的并不是我的书评《女人到底有没有性权力?》里面所说的“欲”。

文章的大致的意思是:人到中年,物多事多,欲望多。要挣更多的钱,买更多的东西,吃更多的食物,去更远的远方,人的欲望就如同牙膏一样,当它被挤出来之后,就很难再挤回去。而中年人的现实光景却是:上有老,下有小,人生是旷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剩你一个人在那里徊徨。生活的重担常常压得你喘不过气来,再加上种种的欲望,如果不好好控制的话,哪怕是一片落叶,都会是压垮你的最后一根稻草。人到了一定年纪才会明白,禁欲,才是当代中年人最顶级的性感,而控制住欲望,生活才可能避开大部分不必要的痛楚与懊悔。

细细品味,觉得做者说得蛮有哲理的,可到底如何才能真正避开这些痛楚和懊悔呢?我脑中闪现了孟德斯鸠的话:“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

今天继续发我们的读书,艺术帖下集,特别感谢朋友们的支持和参与,回头会再做个游记的帖,疫情下我们虽然不能真的订票出游,但一样可以有“诗与远方”,欢迎文学城所有的朋友都来参加,活动一个礼拜后5/4号截至。参加的朋友送我游记的链接,一张不要编辑的原图,发送的标题要注明是游记,新,旧博文都可以,谢谢大家!

非凡的凡人——读《史蒂夫 ·乔布斯传》

——美丽的人生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33170/201509/187477.html

我不是疯狂的果粉,但却越来越倾向于成为乔布斯的fans。乔布斯生在旧金山,成长在北加州称为湾区的地方。有一段时间,我常常驾车经过那里。我居住的内华达州雷诺,距离他长大和创业的地方咫尺之遥。甚至,他的生父,就是我这个小城的居民。因此,当我一有机会接触到的时候,便毫不犹豫在众多图书中挑出了《史蒂芬 乔布斯传》,这部由他亲自授权,由《时代》杂志的前总编沃尔特艾萨克森执笔撰写的传记著作。

没有人不惊叹于乔布斯的奇异,他似乎是上帝拣选的人——超凡脱俗,与众不同。具体到他的一生,更从头到尾都是奇迹。生父母在他尚未临世之前,就规划好了他的人生,他注定与生身父母无缘。被遗弃的遭遇,是乔布斯心上巨大的黑洞。虽然养父母极尽爱心,对他予取予求,宠爱有加。但当他成长为青少年,一旦具备了探寻的能力,便毫不犹豫雇佣了私人侦探去寻找亲生父母的下落。

这一段经历令人唏嘘感叹。乔布斯坦言,他并不认为生他的人是亲人,他心中真正的父母亲永远是选择他,养育他,把他从医院抱回家,呵护他长大成人的那对质朴善良的工薪夫妻。他只是好奇,想知道他们是怎样的人,对自己有哪些决定性影响。许多人眼里脾气暴躁,肆意伤害别人的乔布斯,在这件事上,却表现得非常细心,并十分在乎他人的感受。事实上,他从二十五六岁事业初获成功的时候,就开始寻找亲生母亲。但他怕因此伤害到养父母的感情,一直等到1986年,养母因病离世,才放开去行动。当他几经周折,终于和生母相见的时刻,又是一番动人情景。母亲自是悔恨流泪,不停地诉说自己的思念,絮絮叨叨地解释当初的艰难,和无奈的决定。而乔布斯,却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聚会中,总是轻声安慰母亲,说他并不责怪她,“这不是好好的长大了吗?”

读此文字,想象中是一个叛逆的大男孩温柔对待妈妈,那场景让人潸然泪下。天才的乔布斯,也是凡人啊!

一个人的灵山 —— 被冷落的诺奖得主

——夕阳影里一归舟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1656/202005/15546.html

在瓜果皮、汽水瓶子、罐头盒子、面包纸和香烟屁股堆积的绿皮火车里你听到了灵山,装作漫不经心地,让说者在香烟壳子上画了路线图,路线从乌伊镇开始。

于是,故事从“你”身上开始,在铺着青石板长长的小街,在印着一道深深的独轮车辙的石板路上走进了童年,又在河边上的凉亭里搭讪上了一位离家出走的年轻女子,两人同去寻灵山,只因灵山一切都是原生态的,只因不能容忍还有一个没听说过的去处。

好了妥了,这是个游记,还是温软香艳版的 。不过可以肯定,就冲着瓜果皮烟屁股,绝不是浪漫版的。过了岁数,便到了绕开爱情信仰的时节。

一个“你”在南方旅游,另外一个“我”从西川盆地沿长江溯流而下,逃离鬼打墙。鬼打墙是山里的一道墙,或一座峭壁,或河。碰到它,脚就是迈不出去,就不断走回头路。“我”的鬼打墙就是给庸医误诊为肺癌,所幸有家人朋友相助再诊,蔓延到了气管壁左肺第二肋间的一块模糊的阴影无影无踪。“幸亏是那误诊了我的大夫救了我的命”,喜极而泣,不能不馈赠自己第二人生,开始云游。

于是,一邪一正,一南一东,你方唱罢我登场,每人一章节,两个旅程轮换着平行展开。。。

 

解读方方-我们不要“软埋”

 

——黑贝王妃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3714/202005/45.html

《软埋》是眼下正在热锅上的作家方方2016年的小说,也是在《方方日记》之前我读过的唯一一部方方作品。这部作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来遭到官方非议之后下架。

我在读这本书之前不知道方方这个作家,她比我年长几岁,我读文学的时候她还没有成名,她成名以后那二十几年我已定居澳洲,基本没有接触过国内的文学。这本《软埋》被禁以后,当文学教授的大学同学发了个PDF版本给我,有幸读到,很受震撼。

我的解读:

方方把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讲得波澜不惊,就像《方方日记》的笔法一样,以流水帐的方式随意记录过往的日子,以白描的手法不急不缓地勾勒出线条简洁而鲜活的人物,再以敏锐精巧的文思结构故事,让读者一层一层和丁子桃一起爬进18层地狱,发现惊人的历史残骸,从而提出一个被时间软埋了的问题:“那时候是不是凡是地主都应该斗?地主真的都那么坏吗”?(青林)

在我的印象中,大概这是第一部文学作品从地主家庭的视角对中国建国历史上大笔书写的土改运动,那让1.5亿农民获得土地的壮举,提出了质疑。这恐怕也是这本书被视为毒草下架的原因。

尽管书中的“李政委“,当年领导和实施土改的人,也认为有些人,比如陆子樵,当初不应该被镇压,但 “。。。当年并没有人出来分析,穷人为什么会穷,穷人中有没有地痞流氓。更没有人说,哪些富人是好富人,哪些是坏富人。。。谁都不懂呀,所以一下子就过了头”。然而,李政委这样的权威仍然认为,土改“矫枉过正是必须的,不然我们怎么能镇住他们(富人)”?

作者也知道这个问题目前是不可能有其他答案的,所以她笔下的人物都以不同的形式对此予以“软埋”:

  • 丁子桃的公公陆老爷选择实质性的软埋,“。。。让尸体与泥土融为一体,让房屋随时间自然风化,很多年以后,人们不记得这个庄园的主人姓陆。再多年后,甚至没有人知道这里有过庄园,更不知道里面有过这样残酷的人生”。
  • 陆家二少爷回来寻过亲,临走时说了三个永远:“永远不再回来,永远不会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乡,永远不让子孙后代知道这个地方”。
  • 丁子桃以失忆的形式软埋,自己亲手埋葬了所有家人的尸体,“经历了这样的事你以为我还活着吗?儿子是她唯一活下去的原由,儿子没了,如果不失忆,她是万万活不下去的;当记忆复活,丁子桃就此悄然死去,不再醒来。
  • 丁子桃的丈夫吴医生以改名换姓的方式软埋。因为他知道如果他是地主家的儿子,也绝对活不下去;他的日记里写到:(家乡)永远不要回去,也不让后代知道这个地方。。。和陆家二少说的一样决绝。
  • 青林几乎发现了自己母亲的来历,但是他选择“坚强而轻松的活着:“坚强的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坚决不去知道那些本该知道的事情”。。。“我不是那种敢于直面真实的人,更不是那种扛得起历史重负的人。平庸者不对抗,我就是个平庸者。。。”

或许接受软埋是平庸者的选择,而方方不甘于平庸,所以写了这本书。这部作品的震撼不仅在于向世人揭示出“软埋”这样一个理念,还在于书中传达的“我们不要软埋”的呐喊:

  • 黛云的婆婆死前哭着哀求“我不要软埋,软埋不可以转世”;丁子桃在最后的时刻也呻吟:”不要软埋“。。。其实作者方方笔下的每个人物都在挣扎着不要软埋:
  • 陆老爷留下了儿媳活着;
  • 丁子桃依赖失忆活下来,有了新的生活,有了后代;
  • 吴医生保存了一本日记;
  • 青林发现了父母身世的秘密,他的朋友在写一本书。。。

《软埋》说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种无能为力,我们每个人生命的很多章节都或多或少被时间软埋掉了,正如历史:

  • 在日本的二妹说,不但她的日本老公,甚至她83岁的婆婆都对日本二战中的侵略恶行一无所知,那段历史日本被软埋了;
  • 中国1989年的六·四事件,从八零后开始的两代人都已经没有认知,几乎被软埋了;
  • 我们50后60后是文革历史最后一代见证人,而我们正在亲眼目睹这段历史被灌了砒霜躺进坟坑里接受“软埋”。。。

方方这部小说因“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和美学的丰富性”而获第三届“路遥文学奖”,同年又被斥为“大毒草”下架。我和国内教授文学的同学们聊起过这本书,大家对这本书的文学和社会价值都是大加赞赏的。

我不知道除了官方的考虑以外,其他把这本书视为毒草的人都是什么人?如果他们是80后90后我可以理解,他们没有经历过国家的动荡,养尊处优的顺境和国内特定的教育使很多人对社会缺乏批判性的思考,所以他们不懂方方。

而我们50后,60后,经历了几十年社会、家庭的变故,是有故事、有社会情绪、有批判精神的一代人,我们很多人身上是有伤疤的。为了我们和父辈经历过的那些悲剧永远不再重演,中国从此国富民强,文明发达,我们需要方方这样不甘平庸的作家,他们的文字是让我们的历史和我们生活的所有真实,无论荣辱对错,事非曲直,都有机会不被软埋!

另外,我也希望在我们在网上写博客的人是因为不想被软埋而发声,而不是来软埋发声的别人,比如方方。

第二次穿越:回到那个难忘的岁月

——花似鹿葱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5898/202005/3781.html

《生活与命运》带我的第二个穿越是回到文革,回到那个双亲被关押、自己提心吊胆的岁月。

小说大量篇幅写德国集中营里和苏联劳改营的情况,写那些无辜的知识分子、资深的布尔什维克怎么就成了自己监狱的阶下囚;还有那些虚伪冷漠的官僚,势利眼的小人,总觉得好像在写我们曾经的一段历史。

叶芙根尼雅要去办户口,领供应证。她跑了多少次,跑了多少个相关部门,各种各样的貌似严格公允的条文要求,几乎让人绝望!最后父亲的老友在州委书记面前一句话,结果芝麻开门——什么都有了!

印象深刻的如施特鲁姆填写一张调查表。30个栏目,几乎跟我曾经填过的一个娘胎出来的!一张表曾经让人填得家私曝光自尊全无!

不知道现在国内是否还存在这样内容的表格。也许改了吧?但是表格那些详尽内容残忍询问所形成的思维定式还是处处可见。就说当下批判某人,一定挖祖宗三代,查财产地位,跟当年大字报口诛笔伐的形式同出一辙。原来根子在北边啊(真是巧合,上边就是北边,北边也是上边)!

再比如那个前州委书记、坦克军政委格特马诺夫,如果换个汉语名字,不就是说现在国内的一众大小官员吗?

还有那些被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党关进监狱蒙受不白之冤的老革命,米哈伊尔、阿巴尔丘克、克雷莫夫,都是与布哈林、托洛茨基等共事的坚定的布尔什维克,至死都相信自己不过是被小人陷害;

还有那些本来不问政治只专注在科研领域的知识分子。典型如施特鲁姆,一会儿被批判,一会儿得到斯大林重视,一会儿因为是犹太人因为众多亲友关进监狱而被怀疑,一会儿被逼在什么抗议信上签名;

所有好像都在预言也会发生在中国的这一幕。

。。。。。。。。。。。。。。。

说的结尾是开放式的,主要人物最后都没有结局——

克雷莫夫在内务部监狱会被判刑吗?决心陪伴他的叶芙根尼雅会受到牵连吗?

战功赫赫的诺维科夫突然奉命去莫斯科是凶还是吉?

劳改营的阿巴尔丘克会被枪毙吗?

施特鲁姆最终屈服于政治压力还是成为原子弹研究的功勋?他跟柳德米拉的婚姻走向何方?

读书的时候也正是海内外华人为一本《方方日记》搅得沸沸扬扬不能安宁的时候,忽然想起那个写《日瓦戈医生》的帕斯捷尔纳克,也被当时的苏联人骂得狗血喷头。想到格罗斯曼此书若是早早出版会有怎样的境遇。当然,他连活着看到此书面世、被骂、被禁的机会都没有。也真是巧,帕斯捷尔纳克和格罗斯曼,他们两个都是犹太人。不同的是,帕斯捷尔纳克看到了自己著作的出版,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并在1985年终于得以恢复名誉,格罗斯曼就没有那么幸运,他的书1988年才在苏联公开出版,届时他已经去世24年了。

以抨击斯大林时代专制黑暗最著名的作家当属索尔仁尼琴。格罗斯曼跟他都是同时代人,都属于解冻文学的作家,但是索尔仁尼琴的最早一部《癌病房》也晚于格罗斯曼。他活得长,之后又有《古拉格群岛》、《红轮》相继问世,作家本人历经劫难九死一生,晚年既有戏剧性,也算寿终正寝。相比之下,格罗斯曼更是悲剧人物。

作家生前终于没能得见自己痛定思痛的作品问世。八十年代,此书被偷偷带出俄罗斯,不久苏联解体,西方不再那么感兴趣铁幕后面的一切了。直到九十年代,有人慧眼识珠,才再次推荐此书在聚光灯下,引起世人瞩目。国内最早是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应该给这家出版社点个大大的赞!因为他们在1989年就早早推出了这本书,我看到就是这一版的电子书。。。

《瓦尔登湖》的简介

——雪中梅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8058/202004/44073.html

梭罗在书中写道:“我虽然独居森林,但依然不乏知音。”“去探索你的内心世界吧。这就用得着眼力和大脑。”

梭罗除了读书写书之外,他还喜欢交际。也就是说他的性格有开朗豁达的一面。他不认为自己是个隐士。因为那些真正隐居的人对现实是不关心的或者是厌倦的。而梭罗无论对当时现状的探讨,还有对人与大自然关系怎样和谐相处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满腔的热情。他能够把理论和实际联系在一起,并且把自己的哲学思想表达出来。

梭罗盖的房子很小,傢俱也很简单。“我的屋子里备有三把椅子:一把独处时用,两把给友人来访时坐,三把交往活动时用。要是来客很多,始料所不及,也还是三把椅子招待他们,不过,通常他们都在屋子里站着,节省空间。。。”“我的屋子这么小,有时也有一些不变之处,那就是说,我们高谈阔论重大思想时,客人和我相互之间很难保持适当距离。你的思想需要足够的空间,方可准备扬帆启程。。。”由此可见梭罗当时的生活条件是很艰苦的,不仅住处窄小,而且在食物上的招待上也是有限的;可是这些都没有影响到客人们的来访,人们为的是能够在一起共同探讨哲学思想等方面的问题。这不由想我想起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应该说梭罗的清贫也引起过别人的疑问。面对这种情况,梭罗答道:“你的声誉好不好,并不取决于你是否请客吃饭。”可以说当时梭罗种植的谷物是仅够自己平时所用,所以没有多余的食物来招待客人。有趣的是,有一次,一位客人走的时候却留下了一个礼物,梭罗看到后很高兴:“我引为自豪的是,有一位客人在一张权充名片的黄澄澄胡桃木叶子上,留下了斯宾塞的几行诗,我就不妨拿它来做我的陋室铭----”。。。

 

读毛姆的《刀锋》

——暖冬cool夏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796/202004/39774.html

读完了毛姆的《人生的枷锁》,又一鼓作气读了他的另一部作品《刀锋》。这部小说比较短,250多页,前后花了大概九天时间。

个人觉得《刀锋》没有他的其他两部作品《月亮和六便士》《人生的枷锁》来的精彩。写下一点读后感也是强迫自己动动笔,加深些印象,为日后翻读留下一鳞半爪。

主人公Larry是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年轻飞行员。战争的血雨腥风让他亲眼目睹身边生龙活虎的战友,顷刻间生命陨落。退役后,他心中留下的创伤和阴影无法抹平。他迷茫,沮丧: 如果生命可以如此短暂,人应该怎样活着?人生的意义何在?为此,他放弃意中人,身边的幸福,和一份唾手可得、报酬丰厚的工作,流落欧洲,欲踏破铁鞋寻找答案。他当过煤矿工人,做过邮轮上的发牌生,他历经人生各种体验,读书钻研,求救传教士,如此这般,依然困惑不解。最后他踏上东行印度国之路,在禅和佛教里找到部分答案。他决定结束漂泊生涯回国,继续他低物质欲望的苦行僧生涯,因为在他看来,钱不能带来自由,精神世界的自由快乐才是人终极的追求。。。

我读陈冲笔记

——思韵如蓝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865/202004/46746.html

以前零零碎碎地读过些陈冲的文字,因为"影星"二字的隔阂,除了留下些清新,小资的模糊印象,并不上心。

一场瘟疫,我们被迫成了大事件的见证人。大家纷纷动笔,冥冥中预感,我们的今天,值得记录,因为这将成为未来的"历史"。陈冲的疫情日记大概也是如此,于是我又读到了陈冲的文字。

也许岁月给了我更多的体验和积累,这次,我发现自己非常认真地喜欢上了陈冲的心语。

多数海外华人,都在融合他乡的经年努力中不觉地认同了"生命平等尊贵"的普世价值。因此,陈冲弃养双胞胎一事几乎成了她人品包装上抹不去的印迹。我个人觉得,今天,这事可以放下了。可能我和陈一样,很晚很晚才做了母亲,而且在心想事成之前,同样有过强烈渴望却恐之不得的煎熬,我对她更容易产生理解和宽容。中年女人做母亲是很疲惫不堪的。尽管陈冲已经有了经济实力,尽管我也有父母,公婆四个老人的轮流呵护,尽管我们都幸福到了泪流不可自制,现实依然是,这是一桩很累很累的幸福。也许,她那时,真的handle不了了

陈冲是个传统的人。我现在越来越看到,一个人对传统价值的认同和守护的能力,完全根植于原生家庭的哺育和浇灌。陈冲深爱自己的原生家庭。这爱,是人生激励,也是情感负重: 再苦再难,我也不能轻贱了自己,否则,怎么对得起亲人!? 她说:"性感来自欲望的压抑与控制",估计这句话也是这个欲望时代的恐龙箴言了。在这个竞相张扬,泛滥成灾的世界,谁还懂得: 经久不凋的美,只绽放在克制的土壤?!

弃也不是,留也不是,张爱玲纠结二十年的自传体小说《小团圆》

——yy56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47690/201907/19284.html

一九七五年夏天,张爱玲笔耕不辍,被岁月朦胧的往事就像晨雾消散了之后,越来越清晰。 “这篇没有障语“ 张爱玲写道,“越写越长” 。

她说 “我写《小团圆》并不是为了发泄出气,我一直认为最好的材料是你最深知的材料,……”。她又说在《小团圆》里“讲到自己也很不客气,当然也不是否定自己”。

张爱玲还说“这是一个热情故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

要我说,这书绝不只是关于爱情,热情。数十个玲珑活现的人物哪个不是带着七味罐登场。爱,恨交加,热情和冷漠交替。人生的甜酸苦辣就像野兽派的画,是那么的刺眼。

《小团圆》完稿于一九七六年,原稿628页,陈述了主人翁九莉和被她称为二婶的母亲蕊秋四次团圆,和三姑楚娣团聚作结,当然,也泼墨在以张爱玲与胡兰成为原型的女主人公九莉与有妇之夫邵之雍的恩怨情长以及和朋友比比,恋人燕山的的故事。而这故事又是在林林总总,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家族众成员,无数佣人,朋友过场的杂乱背景下展开的。开头大有著名导演罗伯特·奥特曼Robert Altman的势头,稀奇古怪的名字闪电式的人物穿插让你目不暇接。而且书中揭示的人性残酷,心理变态,真不亚于 伊莎贝尔·于佩尔主演的《钢琴教师La pianiste》。

难怪林梦是这么评价这部小说的:

“这是本一翻开就令人魂飞魄散的书,一面读,一面手心冒汗,如同坠入不见底的梦魇。很少有作家肯这样暴露自己的冷和残酷,不稀罕任何体谅,更不屑廉价的同情,一个比较完整的张爱玲事迹,一部冷酷地成长小说。”

谁爱读书?和伍尔夫谈读书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47690/202004/41549.html

美国人读书的习惯是从小培养的。儿子小时侯,一到假期就去参见市里的读书竞赛,奖品很简单就是一本书。到了高中,他参加了两次市里的读书竞赛,奖品就是可以参加写书人的宴会,在那,他见到了戈尔巴乔夫,基辛格。

可是,现在美国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据说一般的美国人一年也就读四本书。而且有27%的人连一本书都不读。真正爱读书的人是以色列人。在以色列驻中国大使馆的网站上说, 40.1%的16-65岁年龄段的以色列人每周至少读一本书。这当然比传说中的每人一年读64本书少多了。

最近,我读了《追风筝的人》(The Kite Runner)和《相约星期二》( Tuesdays with Morrie)。过些天写写读书笔记。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早晨起来,听了慕容读的《伍尔夫读书心得》觉得不过瘾,就找了译文读了一遍。书写的对我有启示而且很精彩。

女人到底有没有性的权力《Desert Flower》

——菲儿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25182/202003/49883.html

跟边走边看博友说了几次想写性学鼻祖金赛博士的一些性理论,连照片都照好了,不过今天还是想先谈谈女人的性权力。

最近又看了刚来美国时跟着Book Club 读的《Desert Flower》,它是一本关于国际女模特Waris的自传,英文的写作非常通俗易懂。我当时拿起了就放不下来,因为要去夏威夷度假会漏掉两次聚会,我在走之前就赶紧将书读完了,还写了我的第一篇英文书评,受到读书会会长的表扬。:)

说实话,即使现在想起书里的这些描述都令人不寒而栗:“那个吉普赛女人死神般的脸上长着一双让人恐怖的双眼,从包里拿出一个破刀片,用吐沫吐在上面试图擦去别的女孩割礼后留在上面且已经凝固的血迹,然后在自己的衣服擦了一下,就在我的下体上割了起来,没有消毒,没有麻醉,我的的眼睛被绑住了,但我却清晰地听见刀片在身上来回割扯的声音。” Waris昏死过去,等她醒来,“看见那个女人用荆棘在我下体上戳洞,然后用一根很粗的白线把阴道缝了起来,最后只留下一个小洞让我小便和来月经,从而保证我在结婚前没有办法和别人做爱,为将来的丈夫留下一个纯洁的处女身,也只有这样我才能成为了一个真正“干净”的女子。”割礼后的两个星期她因感染一直处於半昏迷状态并发着高烧。割礼除了让她每次来月经就疼得要昏死过去,小一次便更是要长达十几分钟外,还让她永远失去了性快感,因为割礼将她性器官的敏感处一起割了去。。。。Waris心有余悸地回忆着她五岁时被割礼的恐怖情景。

“世上还有比这惊世骇俗的女性割礼更残忍的事吗?!曾经听说过非洲妇女阴道要被缝起来的习俗但当时觉得这一切非常遥远,并不在意。Waris的自述,使这个血淋淋的事实突然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看着五岁女儿无辜的小脸和孱弱的身子我想象不出他们怎么可以对一个小孩子那么残忍?和我们这里文明世界的父母要存一笔钱为孩子将来读大学一样,索马里女孩子的父母也要存一笔对于他们来说很大数字的钱,但这笔钱不是为了让孩子读书,而是准备给他们做割礼:一份最贵重的嫁妆。因为只有这样的女人才有资格被嫁,才会有人要娶,很多女孩在割礼的当时就丧失了性命, 她姐姐就是其中的一个。”

我在45岁那年背井离乡远嫁英伦 -《文明的差距》读后感

——林向田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1920/202004/38771.html

“我在45岁那年,背井离乡,远嫁英伦,无疑是我这一生中最正确的选择。”这是高安华在2013年出版的书《文明的差距》中的一句话。昨天看见菲儿发的帖“做人,要有点文化”,号召大家来读书追求精神财富,我把《文明的差距》重读了一遍。

高安华2000年在英国出版自己的回忆录《天边》。《天边》出版后深受西方读者欢迎,畅销全球五十多个国家。《天边》也被广大读者认为是郑念的《上海生死劫》和张戎的《鸿: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的姊妹篇。《文明的差距》是《天边》的续集,描写了作者在英国的生活。通过生活细节的描写,高安华告诉读者中国与英国“文明的差距”,她的结论是:“中国的历史比英国长久得多,当中国在两千五百年之前,社会文明高度发达,出现了老子、孔子、孟子、孙子等一大批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时,英国还是原始社会, 人们还居住在山洞里。可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英国早已从工业革命时迅速崛起,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宪政体制,并不断完善。今日英国社会之文明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号称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并且还在继续拉大这个文明的差距。”

青春的你们看似无恙- 致Jennifer Yu 的一封信

——黑贝王妃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3714/201811/22292.html

亲爱的Jennifer同学,

你好!

原谅我冒昧写信给你,从读你的小说《 Imagine Us Happy》的第一章开始,就有要和你聊聊的冲动。我是个即将退休的澳大利亚中学老师,从幼稚园到大学,再留学,差不多做了18年学生,到澳洲后又当了25年老师,几乎一辈子都消耗在校园里,原本觉得再不会对学校有什么留恋。今年我休假没有去学校,自此决定不再当老师,可是你的小说只几笔,就把我带回了学校。原来美国的学校和澳洲的中学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SAT考试(我们这里叫VCE),Project 小组,高年级才能享受的去校外咖啡馆的特权,学校餐厅和图书馆的情景对话,课外活动,各种等同于“Glorified High School Mating Rituals” 的晚会等等。对校园生活的亲切感,让我从一开始就喜欢你的书,迫不及待地想把它读完。

过去的这一个星期,我有空就坐下来读你的书,里面的人物一直陪伴在我身边。你笔下的Stella, Kevin, Lin, Katie and Yago 我都认识,我可以轻易在我过去的学生中认出他们,而你的描述又给我一个不同的角度,让我对他们有了新的了解。还有那位哲学老师,Mr. Mulland,让我想起我们学校的那位哲学老师,高高瘦瘦地披着一头漆黑的卷发神神叨叨,但是深受学生爱戴。有一次我的学生绘声绘色地学他讲课, 就像你描述的那样,在白板上写下一行字:什么是哲学?然后在哲学一词下面画两道!我读到你写的那行时,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

宅家的日子:读书篇
 
——淡然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25486/202005/13568.html

疫情这么严重,怎么能静下心来读书?于我,这句话应该反过来说,我是因为读书,才能使自己静下心来!疫情时间,想躲社交媒体!太多的真假新闻,太多的相互指责,看多了,情绪低沉,焦虑郁闷。要完全躲开社交媒体是不可能的,不过慢慢发现,读书既可以填补不上社交媒体的时间,又能暂时逃避现实。而且读到一本好书,常常放不下手,于是自然就少了陷入新闻中的时间。读书,让我在纷杂中有了一时的安宁!

我是属于陶渊明形容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之辈,以至很多从前读过的书已忘却了大半。看了就会忘,似乎读书便成了浪费时间?我也这么想过。可现在我的想法变了,当然是读了又记住了最好,但即使过后忘了情节,如果已经体验了读书过程中的喜怒哀乐,那我也知足了。所以,虽然"好读书,不求甚解",依然"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自从听说有可能居家工作,就想着该去图书馆借一些书,拖拉了几天后终于在一个晚上去了图书馆。一进门就见一告示,因为疫情图书馆第二天就不再开门了,庆幸自己去得及时!因为已接近图书馆晚上关门时间,赶紧取了预约的书又随手多拿了几本陈列在楼梯口书架上的书。

《Death in Focus》 便是我随手多拿的一本书,只因为它的封面与我喜欢的一本书《Alice Network》的封面很象。

 
 
让人感动让人流泪的《子熊故事》
——波城冬日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8493/202004/51110.html
 

菲儿儿的文学沙龙高朋满座,才子才女佳作连篇,真是文字的盛宴。菲儿定义她精心制作的

《文学城艺术博文帖》为《禁欲,中年人最高级的性感》, 哈哈,不要理解错哦,这个欲被菲儿定义为各种物欲, “而控制住欲望,生活才可能避开大部分不必要的痛楚与懊悔。”我上周答应菲儿交作业的,为家里的事一操心给忘记了, 今天看到菲儿大帖,额头猛拍,赶紧翻箱底,找出一篇毛毛糙糙的影片,追着菲儿喊: 给俺也留个坐....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25182/202004/50351.html?#comment_51039

《A Great Family Movie: The Bear》
―"The greatest thrill is not to kill but to let live"
    James Oliver Curowood
last night, my daughter ‘s suggestion got approved and four of us  have watched a 1988 movie The Bear《子熊故事》. The story was originated from the American author James Oliver Curowood's novella 《The Grizzly King》 published in 1916. The book was based on several trips he took to British Columbia, and the young hunter, called Jim in the book, is based on Curwood himself...

让人体味各种滋味的《草房子》

南山松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35538/202005/2360.html

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写的是有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南方一个名为油麻地小学的几个故事。虽然是围绕一所小学校的故事,却让成人也体味出人生的一些无奈、挫败和喜悦。

这里有调皮的毁坏家里的有用物品改做成自己需要东西或工具的桑桑,有为了自己的尊严触怒整个班级和校长,但最后又通过努力为自己赢得荣誉的秃鹤。这里有私生女孩子纸月舍近求远的求学。这里也讲述了在孩子眼中看到的青年男女波折的爱情,和并非有情人就能终成眷属的现实。这里有执著的老人为了要回自己失去土地的挣扎,有被领养的孩子融不到集体中的孤独和苦闷。这里还有富有家庭里的自尊自爱的孩子在家境败落后的坚强成长……

这里多是善良的人们。但不管人们有多善良,或者他们的希望是多么的简单美好,现实的世界都未必会风平浪静地等待他们,命运不会总是温柔地对待他们。无常的人生给不同的人们出了花样不同的难题,让他们经受不同的历练来感受人世间的甜酸苦辣。难过、难堪、难受、孤独、绝望、希望……各种情感会随机地抛向身世不同的人们,让他们各自品尝、各自思考、各自面对、各自决定,然后各自走着不同的人生道路。而没有被苦难击倒,在失败中不失勇气的人们将是最有希望得到成功的人。

书中的最后一个故事给我的启迪是:生活中或许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意外或者不幸降临,但有时,简单的两个字“别怕”,就能让人从不知所措中沉静起来,勇敢地面对不可预知的世界。

 
《一曲晚期四重奏》的若干瞬间

——舒啸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19562/202004/46346.html

“……把其它的留给无知和愚蠢的傢伙们吧。他们只会用盘点失误来判断演奏。对于我来说,哪怕是仅仅一个非凡的乐句,甚至一个升华的瞬间就会让我内心充满感激!”

                                              —— 卡萨尔斯

有几年,我看的电影很大程度上局限于美联航跨越太平洋的航班上播放的影片。那天,又一次落座后,点开“新片”,一个片名吸引了我的注意:《A Late Quartet》(一曲晚期四重奏)。

通常,当说到“晚期四重奏”,无须加上作曲家名字,人们自然地会理解为贝多芬的第12 - 16号弦乐四重奏,加上原本作为作品130号(第13号弦乐四重奏)第六乐章的“大赋格”,作品133号。这六曲弦乐四重奏是我二十多年来听过次数较多的音乐作品。尤其是作品131号(第14号弦乐四重奏)。

当我点向“Play"时,眼光又扫到了主演的名字:Philip Seymour Hoffman(菲利普·西摩·霍夫曼), Christopher Walken(克里斯托弗·沃肯), Catherine Keener(凯瑟琳·基纳)。三位都是我喜欢的演员。脑子闪过:怎么没听说过这部电影?

熬过广告后,谜底很快揭晓:或许就是题材过于小众,这部电影少有被提及。不出意外,片名中的“晚期四重奏”就是指贝多芬的。整部电影围绕着一场演出。而那“一曲”正是作品131号!

 

想攀进上流社会的人,电影《寄生虫》

 

——菲儿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25182/202002/19545.html

 

在城里跟着晓青追剧,跟着子乔看电影。《寄生虫》(Parasite)这部影片原来就看过了,这次奥斯卡夺冠后和朋友又去看了一次。这次电影院里几乎都是西方人,即便是外语片,英文字母也只有简单的翻译,但大家都看得很入戏,经常听见他们轻轻的叹息,完全被电影里所揭示的黑暗给震憾了,真可谓一部黑色喜剧的惊悚片。影片里面也有很多的隐喻和符合,比如气味,石头,楼梯,地下室等。

最后连社长也被司机金基泽杀了,观众在问为什么?

司机金基泽曾两次问社长一些很私人的有关他们夫妻感情的问题,越界了被社长喝斥。而当后来一切都开始不可控制他几乎濒临崩溃的时候,毫不知情的社长还要他去扮演印第安人给大家助兴,这时你可以看见司机眼睛里面满是的愤怒。

再加上男女主人一直在说司机身上有难闻的气味——也就是指司机一家的穷人气味,更加剧了阶级的歧视。他们甚至在客厅沙发上做爱的时候还说闻到了藏在茶几下面的司机的气味,这种从心里对他的鄙视让司机在心里种下了仇恨。

而最后社长看见他的女儿被砍社长没有马上去救反而掩鼻嫌弃钥匙的气味,至此,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关系开始由剑拔弩张到彻底的大爆发,司机一刀刺死了社长。

奉俊昊导演希望由电影让观众体会到现实世界中的这种绝望,无奈、焦虑,恐惧,用荒诞,黑色幽默来呈现最赤裸裸和血淋淋的现实,虽说电影是发生在韩国的事情,但贫富差距的鸿沟在全世界哪里都越来越大,无法逾越。我想这也是这部电影之所以获得这么多的奥斯卡大奖的原因,因为电影很具有现实的鞭挞作用。

最后想说,其实现实,网络中都有许多和电影里面一样靠造假想进入所谓上流社会的人,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都一样。假文凭,假豪宅,假职业,假头衔,假经历,假照片,真的就是缺什么就“造”什么,炫什么。他们到处进行忽悠,误导,欺骗,一旦被人揭穿, 就像电影里金家的人一样恼羞成怒,疯狂报复。他们的内心贫瘠,没有自信,并且以为别人会和他们一样的心理黑暗。最终日益膨胀想做“上层人”的欲望终于促使他们越过了做人的底线。。。

鬓边不是海棠红和三姐哪个好看?

——momo_sharon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5499/202004/28909.html

前天晚上开始看《鬓边不是海棠红》,片名很独特。该剧改编自水如天儿的同名网络小说,讲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北平,一代天才京剧名伶商细蕊与爱国热血商人程凤台因戏结缘相知。两人在梨园百态和战火动乱中并肩奋斗前行,坚定了振兴京剧国粹的信念和定倾扶危以身救国的崇高理想,最终携手与残酷命运砥砺抗争的传奇故事。

还没看完四集,不敢妄评,就说说对几个主要演员的感觉吧。

尹正第一次得知,有点意思。他是星海音乐学院毕业的,有演唱功夫。戏曲功底也不错,有腔有调,有板有眼的。网上有人说尹正有点像张国荣。确实有几分形似,但不如张国荣长得精致、耐看。气质则很大的不同。张国荣骨子里的那种忧郁,一般演员是不具备的。

黄晓明则一如既往地帅,根本没有年龄感。这部戏中感觉他的演技有了质的飞跃,不再那么”油“了。

扮演他太太的佘诗曼却怎么看怎么别扭。四十好几的人了,整个扮嫩。跟黄晓明在一起,分明就是姐弟两。佘诗曼扮演的角色,据说是平阳第一美人,可佘诗曼长得也太一般了,这个“美人”头衔她受不起啊。并且佘诗曼是香港演员,还要配音,那口型一看就不舒服。看到剧中黄晓明的姐姐叫她弟妹时,感觉要崩溃,这个姐姐比佘诗曼也年轻太多了!为何请一个香港演员演京味剧,百思不得其解。

看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有感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57575/202004/54553.html

父亲对京剧的热爱可以用痴迷来形容,后来遇见了我的母亲,两个人的那种对京剧的共同爱好从此就把他们紧紧连在了一起。文革后期,老式京戏仍然被视为旧时糟粕不准听也不准唱,能听能唱的就只有《红灯记》、《沙家浜》和《智取威虎山》等几部样板戏。为了过戏瘾,父亲去百货大楼买了不少样板戏的唱片,拿回家里用留声机放着听,闲暇之余还会关起门来用京胡自拉自唱,郭建光、李玉和、杨子荣替代了曾经的诸葛亮、杨四郎、徐彦昭,都是他喜欢唱两句的角色。由此看着父亲,我也对京戏渐渐有了些兴趣,以至于样板戏里的男女老少的唱词和唱腔我几乎都会背会唱,也算是一种旁门左道的培养记忆的方式。后来,戏曲在文化解禁后被再次发扬光大,那些曾经让老戏迷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又重新回到了舞台上。以后每次回家探望父母,看见最多的场景就是他们二人一起坐在沙发上不厌其烦地看着电视里播放的京剧音配像,看着全国京剧大赛,看着各种京剧表演的实况录像,看京剧成了父母二人毕生最大的业余爱好之一。因为对京剧的不陌生和程度极其一般的喜好,也使我对那些有京剧表演夹杂其中的影视剧作品格外的留意。由此,当我知到最新播出的名叫《鬓边不是海棠红》的电视剧就是一部以梨园故事为基础的作品后,我就决定要好好地把它看上一遍。

《鬓边不是海棠红》整个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它讲述的是:出身沪上却在北平发达万千的年轻商人程凤台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被朋友请去看了一场由刚刚到达京城就崭露头角的青衣男旦商细蕊的演出,不想从此就被他的近乎无懈可击的唱功和风姿卓越的扮相给吸引住了。当商细蕊立足未稳,又因为秉性倔强而被嫉妒他的京戏协会会长以及同门师爷算计就要被迫远走他乡的关键时刻,程凤台挺身而出毅然决然地挑头做起了商细蕊戏班子水云楼的老板,从而使商细蕊有了日后在京城一步步发展并最终成为名震四方的天下第一旦的坚强后盾。而后程凤台又在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的最初时期暗中帮助抗日武装运送军火并最终彻底粉粹了日本人要把杀人武器运送到中国内地的罪恶阴谋的故事。乍一看,这就是一个有钱的公子哥与年轻戏子之间的惺惺相惜的传奇故事。事实上,贯穿这种情谊的根源却来自于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永不磨灭的爱戴。。。。

追了一个喜欢的剧《鬓边不是海棠红》

——田野maomao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9787/202005/4147.html

特别喜欢《鬓边不是海棠红》。平常我看剧一般都直接略过片头和片尾部分,有的时候,片中间啰嗦的地方还要快进一下,然而在看《鬓边不是海棠红》时,我却不是这样的:每一集的每一分钟都没有跳过,实在是太喜欢这部戏了。

绝不跳过开头是因为太喜欢它的开场MTV。这开场MTV以京胡的婉转又略带凄凉的戏腔开始,紧接着是着精美戏服的赵飞燕,嫣红在偏暗偏沉重的背景之下格外的亮眼和阳光。古城,炮火,戏台,缓缓飘落的紫红幕布,像在梦里,又像是流动的河,然后是一个苍凉的男声,以戏曲的调调在唱着最美的歌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此时大幕徐徐拉开:这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北平,所有传统曲艺都在那里融汇,是千年梨园最辉煌的舞台,同时也是近代中国最艰难的时刻。在日本侵略者的刀光火影之中,讲述几代名伶的跌宕命运和悲欢离合,以及在当时的历史背景里不畏强暴和世事艰难为戏生为戏死的故事。

中间也不能跳过,因为你不知道在哪里就会有一段精美的唱腔,或婉转悠扬,或柔情百转,或慷慨激昂;还有那戏服,一针一线的刺绣,考究的就像是一件艺术品;更别说头饰了,云髻凤钗,青丝璎珞,华胜步摇,熠熠生辉。剧中有一段《长生殿》的戏,商细蕊载着杨贵妃的魂儿,杨贵妃借着商细蕊的戏,且歌且舞,踽踽独行,娓娓唱来,岁月都在他的戏里活生生地再现了。这场演出让程凤台流泪了,也让他成了商细蕊的知音:“一出《长生殿》每个人都能从里面看出自己的人生,我看见的是无奈,是步步妥协,是被命运拉扯着,过着自己根本就不想要的生活。”整部戏的道具服装,亭台楼榭,精致美妙到叹为观止!故事也好,背景宏大,人物众多,彼此的关系错综复杂,又交互关联,构成了那个动荡年代里最真实的京风国韵和家国情怀。

结尾也不能错过,稍稍有点清明上河图的样子,每一帧都像一幅从岁月里走出来的水彩小画,伴着从心里流淌出来的《此生此世》,一直唱进了我的心里。想起从前读过的章诒和的《一阵风,留下了千古绝唱》,心中一阵阵惆怅,正如歌中唱到:“我不后悔和你风雪中走了一回,干了这杯戏里灵魂相对。有些惭愧我不说你心领神会, 就此一醉梦里你说人间好美!”

 

到威尼斯鳳凰大劇院看歌劇

——北欧风轻雨绵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4253/202004/39424.html

六年前第二次去威尼斯時,如願以償在城中的鳳凰大劇院(Grand Teatro La Fenice) 觀看了現代版的歌劇《茶花女》 La Traviata。

歌劇La traviata 由意大利作曲家威爾第Giuseppe Verdi 根據法國作家小仲馬的原著 La dame aux Camélias 改編成三幕歌劇,於1853年在鳳凰歌大劇院首演,儘管首演失敗,但經修改後重新上演的 La traviata 不僅獲得了成功,還經久不衰火到了現在。 “La Traviata” 直譯為“迷途婦人”,中文無論是原著還是歌劇都譯成《茶花女》。

兩個多世紀以來,鳳凰歌劇院一直都走在歐洲歌劇藝術潮流的前沿,歌劇院擁有完美的現代音響設備,劇場音響效果十分好,近些年來歌劇的演出編排不斷創新,鳳凰歌劇院已成為歐洲新歌劇演出的場所,而《茶花女》則是威尼斯鳳凰劇院常年上演的經典劇目。

从电影《人神之间》到任命Brett Kavanaugh大法官

——yy56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47690/201809/36238.html

篇82:6-7:“我 曾 说 : 你 们 是 神 , 都 是 至 高 者 的 儿 子 。 然 而 , 你 们 要 死 , 与 世 人 一 样 , 要 仆 倒 , 像 王 子 中 的 一 位 。”  以前读到这里觉得这不过是过去的事或许未来可能发生的事,可这真的发生在当下了。1996年3月26日,7名法籍传道士在阿尔及利亚遭《伊斯兰武装团体》(GIA, Groupe islamique armé) 挟持后下落不明,两个月后,他们的头在几十公里以外的荒野被村民发现;几天后,该团体宣称杀害了这批修士。这就是骇人听闻的“提比邻事件”。

电影《Of Gods and Men(人神之间)》就是2010年,根据这一真实事件,由札维耶·波瓦(Xavier Beauvois)执导,兰伯特·威尔逊(Lambert Wilson)及麦可·朗斯代(Michael Lonsdale)主演的法国电影。。。

逆境中的牡丹

摄影:草虫               配文:乔宁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2290/202005/496.html

2020 年的春天,病毒疯狂肆虐。全一种强烈的惊恐和死寂的阴影下,往日繁华热闹的都市,如今安静、空旷,居家避疫的人们,莫名的凄凉和落寞,天天看着疫情泛滥,心乱如麻。

某一天,某个清晨,微风习习的花园,刚刚飘过一阵银丝雨。影友草虫踩着露珠来到这里,不经意间,一大片盛开的牡丹花迎面扑来,盎然,似火,带着妩媚和柔情,与她撞了个满怀 !

草虫端着相机,停下匆匆的脚步,眼前一片粉絮金星,忍不住拭目多看几眼,哈哈!百花之王,久闻芳名的牡丹!她们一如既往的张扬,贵族般的气度,在万物更新的春天,昂首怒放。面对无形无影的阴霾,无所畏惧,依然如此任性,神采飞扬!

走谷雨,探牡丹。差点忘了,“我与春天有个约会”,人间美好的四月天!

草虫小心翼翼地把一朵朵盛开的牡丹收入镜头。

各位花迷粉丝,一起来欣赏一下哈。

 

岁月长河里看电影的老故事(上)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3653/202004/54653.html

今天就来说说岁月长河里,我看电影的那些老故事。说实话,我小时候可是个当之无愧的‘看电影大王’(那是还没有电视机的年代)。 上小学后,头几年里,成天肚子里爬满了饥饿的虫子,日夜都叫得咕噜咕噜的,在我妈省级机关食堂里吃饭,按人头定量买来的,糠麸黑面飞机包菜大馅包子,一点油星都没有,吃了不填肚子,立马就饿了。学习用的课本也是黑黄乎乎,高低不平的再生纸作的。在那粗糙的再生纸作业本上写家庭作业,还真遭罪呢,字总是写得磕磕绊绊的,横不平,竖不直,一不当心还断铅笔芯儿。

那时订的寒暑假学生场电影票,3分钱一张票,各种各样的电影,也不管啥是少儿不宜的。不过那会儿电影尺度再大,也不过就是个短短的男女接吻镜头。记得有一次,一部电影里演的是一对年轻的男女勘探队员,双双掉队后,在深山里两人互助求生,产生朦胧感情,最后男主角冒着生命危险,把正要掉下悬崖的女主角,一把拉救了回来,劫后余生,然后就有了一分钟不到的,两人相互拥吻的激情戏。他俩每接一个吻,全场小孩子(包括我和我姐)就齐声跺脚,大叫‘矮油’(南京方言‘哎哟’),真有排山倒海,掀翻影院屋顶之势,那时中国的孩子,营养瓜菜代,发育晚,十几岁了,上了中学还分男女界线,相互不说话呢。我和我老初二的同学们应该是等到下乡当知青后,才从地头场院里,老乡们男女之间那些津津乐道,永远开不完的荤笑话里,接受了性教育启蒙吧。

上小学五年级时,全校作文比赛,也不知咋整的,我得了个全校第一名(我本平庸之辈,所以小时候的这种事也会拿出来炫耀,请不要砸砖啊),我爸对我的奖赏是暑假电影票不限量,那个夏天,我和我姐在南京鼓楼曙光电影院里看了至少有60多部电影呢。

五十年代末,60年代初,我父母也带着我们姐俩看过中苏合拍的《风从东方来》还看过些国外进口电影。大多数是苏联片子如《基辅姑娘》《复活》《白痴》《俩姐妹》《红帆》啥的,因为我家无论吃月饼,看电影还是出门去玩,都是平均主义, 家里四口人,每人有份,所以父母想看的电影,我们年纪太小,也带着去。记得我看那个苏联的《复活》根本不懂什么意思,只是忙着吃父亲从电影院隔壁的老回民馆子马祥兴买来的四角多钱一个的高价牛肉包子。那会儿困难时期,父母的工资大部分都用来买高价食品给我姐俩增加点营养了。回忆起来,刚上小学一二年级时,看过一部中法合拍的儿童彩色影片《风筝》,是说中法儿童友谊的,当时觉得太好看了!现在还记得那个漂洋过海,被法国男孩捡到的中国彩色风筝是个拿金箍棒的孙悟空,电影里法国男孩的妹妹,是个金发碧眼像小公主一样,特别可爱的小姑娘。

以下是我文革前,上小学初中时看过的电影,很多都想不起来了,如果您在文革前也看过以下的电影,那我们就击掌握手同代人了。

《一江春水向东流》(记得是在玄武湖看的露天电影)《天仙配》《永不消逝的电波》《摩雅傣》?《林则徐》《女篮5号》《五朵金花》《上甘岭》《山间铃响马帮来》《柳堡的故事》《神秘的旅伴》《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英雄虎胆》《国庆十点钟》《英雄小八路》《祝福》《林家铺子》《宝莲灯》《西游记》《五彩路》《马兰花》《小铃铛》《大李老李和小李》《哥俩好》《女理发师》《乔老爷上轿》《甲午风云》《阿诗玛》《刘三姐》《早晨二月》《舞台姐妹》《小刀会》《苦菜花》《冰山上的来客》《野火春风斗古城》《青春之歌》《李双双》《枯木逢春》《秘密图纸》《小兵张嘎》。。。

 

波德莱尔(Baudelaire)《邀你远游》

译记:

微信上,老同学想象着等疫情过后约友远游。我于是想到波德莱尔《恶之花》里的这首诗作。

这是诗人写给恋人Marie Daubrun的,想象着与她相伴去一个幻梦的地方,温和潮湿的气候、古意豪华的家具房间、芳香的花卉、纵横的运河、来自世界各地的船只、灿烂的夕照 ...... 在那里逍遥地相爱一生。
波德莱尔这里的远方其实是被他理想化的荷兰。诗人还有首同题的散文诗,收在《巴黎的忧郁》中。在散文诗里,他这样描述那个理想中的地方:“独一无二的国度,在我们北面的雾汽中隐藏,可以称其为西方的东方,欧洲的中国”(Pays singulier, noyé dans les brumes de notre Nord, et qu’on pourrait appeler l’Orient de l’Occident, la Chine de

波德莱尔原诗格律严谨,五七音节行交换,韵脚为aabccb。音韵极其优美,吸引了不少作曲家为之谱曲。

或许在这非常时期,更要有诗、音乐与远方,还有一些美好的想象。狄金森不是说 “ 若是很难找到蜜蜂 / 仅有白日梦也行” 吗?


邀你远游

(法)波德莱尔

舒啸 译

我亲爱的小妹妹,

梦想该有多甜美

到那里去生活在一起!

逍遥之中的爱情,

爱情之中的平生

在那与你相似的疆域!

朦胧微茫的天空

太阳也雾汽蕴蒸

对我心灵有种种魅力

你双眼妩媚俏丽

那么地莫测神秘,

透过泪珠更生辉熠熠。


在那里只有和谐与美,

豪华从容而妖娆陶醉。


闪亮的家具陈设,

经岁月打磨润色,

来装饰着我们的房间;

极致珍稀的花卉

飘逸了芳馨菲菲

融入龙涎香氤氲薰然,

天花板雕饰丰美

镜子更厚重华贵

东方风情的荣耀绚烂,

一切都对着魂魄,

隐秘地悄声诉说,

家乡的话语亲切甘甜。


在那里只有和谐与美,

豪华从容而妖娆陶醉。


看那交错的运河

酣睡着千舟百舸

它们的本性漂泊流浪;

是为了能够成全

你那小小的期愿

从海角天涯一路远航。

太阳已西斜沉落

正给着田野阡陌,

运河纵横与大城泱泱,

披上紫色和金光;

这光线热切浑茫

笼罩着天地渐入梦乡。


在那里只有和谐与美,

豪华从容而妖娆陶醉。

看电视连续剧《决胜法庭》

——晓青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41038/202003/12078.html

故事说得是公安机关和检察院联合办案,最终粉碎了江东市政商勾结腐败杀人案。检察官高剑、检察官助理傅小柔为代表办案团队,跟公安局刑警队长马力行密切配合,大力取证、复核真相,用证据说话,极力寻找证人作证,最后将幕后大佬绳之以法。 

这部剧中演得最出彩的是演员于和伟,他也是我最喜欢的演员之一,这部剧他演得非常好,也是我看过他演的剧中扮演角色非常成功的一部剧。

推荐给大家。

抱着白兔的女富豪

——南岛水鸟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8280/201806/29913.html

我喜欢去的一个地方,是悉尼中央火车站南边不远处的 Chippendale 小区,每隔一段时间就想去逛一逛,感受一下学生在那里举办活动的气氛。区里和周边是个大学府,包括悉尼科技大学、悉尼大学商学院、澳洲圣母大学、国际语言学院等多个院校。

。。。 在绿广场旁边,有两座特别的建筑:一座是私宅,由澳洲女富豪朱迪丝.尼尔逊Judith Neilson拥有,这私宅看上去像一座现代雕塑,它是在一个旧厂房原址上建起来的。这座“ Not to everyone's taste ” 的建筑,曾经获得2016年国家建筑奖中的“顶级住宅”奖。

另一座是经过重新改装内部的4层旧砖楼,外墙上标有“ 白兔画廊 White Rabbit Gallery ”,它同样是朱迪思.尼尔森拥有,习惯上简称“ 白兔 ”( 下文也用此简称 )。白兔是公开的,免费的,里面全部展示的作品都是朱迪思的私人藏品。

朱迪丝在澳洲很有名,不仅是因为富有 ( 澳洲女富豪排名第二 ),还因为她是慈善家、艺术品收藏家。她对中国当代艺术情有独钟,尤其欣赏21世纪中国绘画艺术的变化、创新,她大量收购、展览当今中国艺术家作品的创举,在澳洲独树一格。

1999年,她在悉尼的一个画展上,对其中的一件由国内艺术家创作的雕塑很感兴趣,就认识了该作品的作者,后来她还和这位艺术家成了朋友。从这里开始她走上了专门收藏中国21世纪的当代艺术作品的路。

新冠时期的生日,送你一只红烧猪手

——?ziqiao123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1398/202004/42750.html

家里有人四月份生日。几个星期前我就开始琢磨,餐馆肯定是去不成了,最喜欢的糕饼店大概也不会开了。虽说疫情当下所有的异态都成了常态,但是越是难熬的日子,越要过的有滋有味、有模有样。家墙之内,屋顶之下,我乃母仪天下、位尊权重,此等大业,舍我其谁?当下毅然决然:“竹钗卷青丝,粗衣短打扮”,即日入厨下,洗手备家宴。

。。。。

大鱼大肉是家里无肉不欢的食肉一族的最爱。为别人过生日自己也要尽兴不是?趁机烧了一道自己喜欢的红烧猪蹄。猪蹄是闭关之前最后一次囤货的时候买的。当时就想,今后的日子再怎么艰难,如果有红烧猪蹄吃,总还不算太差。红烧猪蹄的做法其实不复杂,最关键的是上糖色和文火慢炖。

话说红烧猪蹄可是一道历史悠久的文化名菜,有关它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宋朝。南宋时期著名诗人陆游曾写过一首流芳百世的爱情诗——《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陆游与表妹唐婉青梅竹马、情投意合。喜结连理之后没几年,因为母亲不喜欢唐婉,陆游被迫休妻。八年之后,陆游回家乡绍兴,游沈园赏春,巧遇已嫁作他人妇的唐婉。唐婉在征得丈夫的同意之后,派人送去酒菜以致敬意。百感交集的陆游挥手写下了这首风流千古的 《钗头凤》。诗中的第一句“红酥手”,世间普遍有两种释义。一种认为指的是唐婉红润酥软的玉手,另一种认为指的是一种叫“红酥手”的酥酪点心。。。

参加活动:家里蹲 憋出了个“艺术摄影师”

——边走边看66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1372/202004/37004.html

看他这几天直喊闷我就说你得有点爱好,看我从来都不闷,可学可玩的东西多着呢。 这话音儿还没落呢这人家就雷厉风行地真干上了,花了万八千的上网上买了个相机,还先斩后奏,要不是银行给我发fraud提示邮件我还不知道呢。 这小子平时去yard sale 去淘那些所谓的破烂宝贝我都忍了,买的那些个画啊瓶子啊我看得上眼的没几个,他自己也常常稀罕几天就忘了,过了一阵子又看到了还问这是谁买的,纯粹就是为买而买。现在倒好没处去逛yard sale了他跑到网上去ZUO去了,谁说只有女人ZUO,男人要是ZUO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我有点来气,我们出去游时从来都是我像老黄牛似的给他们当摄影师,结果回来是发现我的相片都没几张,好像我没跟着去似的,就他这么个连我都不如的菜鸟级的咋一下子玩这么高级的,唉,言多必失言多必失啊。 人家可不这么认为,直说我的建议真好,还搬出一套理论来为自己辩解:人除了吃和睡还要会花钱,不会花钱的女人都是猪,男人为了让女人不变成猪而赚钱,女人为了让男人不变成猪而花钱,既然我不咋花钱,他就只好花了,省得都变成猪。

 自从得了这么个新玩具,人家可是有的玩的了,整天追着我们拍。 家里的其它群众都不配合,他就盯上我了。 我带着围裙做饭他也拍,我在躺椅上葛优瘫他也拍,还让我摆兰花指。 TNND,敢情得了个新玩具把我当道具了。昨个儿吃过晚饭我刚要上楼休息他又拉着我让我给他当道具,我虽然只会木桩站,但还是配合着送表情,他左对焦右对焦的,我脸都快僵了才听到快门声,我满怀期待地想看看他把我拍得有多美,一看没把我气得背过气去,这是拍我吗?!敢情把我当背景陪衬了!

人家可不这么想,告诉我这叫艺术!

红薯玉米面窝头,老公笔下的奥巴马

——燕麦禾儿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3995/202004/48078.html

为了参加菲儿的艺术节,周末,绞尽脑汁地赶写一篇书评。昨日拜读到迪儿弟弟的《弧光》影评,其视角之独特敏锐,探索之犀利前卫,思考之深邃辽阔,令我仰叹不已。低头观自己的涂鸦,不禁哑然失笑。罢了,既是俗人一个,还是上个菜谱最为适合。

下面介绍的“红薯和玉米面窝头”,健康,好吃,超简单。

宅在家里,老公又拿起了画笔。这幅“奥巴马”,是速写,只花了半个小时就完成了。我非常喜欢,因为老公笔下的奥巴马,不再是位政治家,而是一位亲民幽默的普通人。

不能出门看人,可以宅家观花

——多伦多橄榄树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0786/202003/44609.html

春天来了,即使是我们这里的春天,也已经到站,卸下了行李,准备住店了。很多树开始发芽,青草偷偷探出了碧绿的小脑袋,室内的花,早就大胆地开始了春天的芬芳,蓝天、白云与阳光都打上了春天的烙印。

这本该是出门看风景看人的时节,可惜疫情当下,谁敢没事儿就出门呢。

躲在家里,隔着窗户,看见外面的车子明显少了很多,间或还有几个溜狗狗的人,匆忙走过。

小狗狗在家里怎么呆得住啊,这个时期,不知道要怎么去安抚这些无可爱的小生命。

我有将近一年没有什么旅行史了,本来这个春天计划去看父母,现在已经是一个不能实现的梦想了,比当初的出国梦还要难以实现。 不知道秋天可否成行。

昨天和朋友们谈到疫情到底何时能够结束,大家的心里好像都没有数,我觉得,现在是三月底,如果整个四月大家都能坚持宅在家里,严格执行防护措施,五月应该会有所缓解,但是,如果这个病毒不能在夏天被彻底扑灭,那么秋天来临的时候,我们也有可能要面对新一轮的爆发。

真得很可怕呀,这个疫情已经给经济造成了潜在的危害了,假如五月这个疫情不结束,后面市民的基本生活有可能受到极大影响,所以,四月非常关键,四月能熬过去,至少可以在注意防护的情况下开始正常的经济运转了。

人间四月天的景色,除了在心里,就是在网上了,这点的确让人非常难以忍耐,人一辈能拥有多少个春天呢,今年的春天,就这么被生生地被夺走了。。。

【原创-纯音乐】寂寞的人--by 带娃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4027/202004/47492.html

一、创作背景:

“创作”两个字感觉很高大上,其实就是想起来然后弄出来一段曲子而已。曲子是纯音乐,没有歌词。本身结构是按照流行歌曲的一般结构来写的。主歌,副歌,再加上点前奏,间奏和尾声。主歌(第一段旋律)是一天半梦半醒的时候突然有了一点灵感,然后手机录下来。后来对着电脑写了副歌(第二段旋律)。主要想表达一种比较寂寞无聊的心情。:)

二、制作过程:

 曲子里的所有声音都是用专门的编曲软件制作出来的。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作曲也变得非常容易。如果你大概懂乐理,然后会一些软件操作就可以了,和写文章差不多。编曲(也就是伴奏部分)参考了一首我喜欢的流行歌曲。所有的声音(包括人声)都来自软件。如果你能找到一个乐队录音就更好了 :) 还有一点声音效果是直接网上下载的。当然,大部分声音最终的来源都是自然的声音或者乐器,编曲软件提前帮你录制好了而已。:)

谢谢收听。:)如果有想填词的,欢迎和我联系。

昨天,我收到了老妈的遗嘱

——TRUEFIRE

近比较心焦,其实不止心焦,还有心烦意乱和无可奈何!为啥?昨天,俺收到了老妈的遗嘱。。。。

这疫情实在可恨!虽然到目前为止我和家人都还没有中标,但我却是疫情实实在在的受害者!先有父亲病重到病逝不能回国尽孝奔丧,现在老妈病重也渐渐难支!回国,如果说之前还在考虑被隔离的麻烦,现在想找这麻烦都没有了!由于中国政府已经公布:所有外国护照的既往签证都“暂不生效”,回国的大门早已牢牢的被关闭了。。。。

要说俺家族内部被称为“民国美女”的俺妈,那可是家里实实在在的女汉字和顶梁柱!俺妈年轻的时候就是文工团的台柱子,那可是标准的文艺青年呢。她最喜欢的也是钟爱一生的就算唱评剧了,她最感激和怀念的人就是中国最著名的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这要从俺妈和新凤霞的一段奇缘说起。。。。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9934/202005/8583.html

惭愧!疫情下拿不出手的生日礼物!

——TRUEFIRE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9934/202004/38328.html

随着孩子们一天天的长大,我们也携手进入了人生的后半程!她的生日我的生日也过得一年比一年凝重。。。平时的年份过生日,总有张张罗罗绞尽脑汁给她买生日礼物买玫瑰订蛋糕,最后全家找一可心幽静之处大餐庆贺一下!今年不同了,如火如荼的疫情下出门购物实在让人纠结和胆战心惊,所有饭店关门美餐一顿更是成为泡影。。尽管如此,俺还是决定送给孩子妈两件生日礼物。。

第一件是一首歌。随着年龄增加对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诠释!我特别喜欢美国老一代乡村音乐大家Don Williams的一首歌:you're my best friend。说起中国的爱情歌曲,基本都是少年少女专属!很难找到或没有那种表达结婚后的爱情歌曲,更别提老夫老妻的爱情歌曲啦!!可Don Williams写的这首歌却让我如痴如醉,他对孩子妈的爱的表达那

么实在也那么真切。。。和我一起听吧,顺便仔细体会一下歌词!

第二件是一幅画。对于油画,我喜欢十九世纪那种暗背景、单一光源所突出的一个人物或者景物主题!可她不,她喜欢现代的亮丽颜色的画,尤其喜欢光线色彩都很强的纯风景油画!所以啊,俺就费了一天的牛劲儿涂了一幅!您是不是也喜欢呢??!!

新年同庆加显摆--'高手在民间’的我姐

——小溪姐姐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3653/202001/26363.html

鼠年同庆,先请您观赏以上我姐八十年代的瓷刻作品《松鼠吉祥》。 

一对小松鼠是不是栩栩如生,神情各异,活灵活现啊?身上的毛发有浓有淡,好像被微风吹抚,松松软软茸茸,仿佛就要呼之欲出啦!

2020的春节已经到了街拐角,趁世界华人同庆中国农历新年之际,再和网友们分享一次我姐所传承的中国明末清初的民间瓷刻工艺,图个平平安安,热热闹闹迎新春的气氛。当然我也是特意,再来显摆—下我家"高手在民间"的姐姐 (自己没本事,靠拿姐姐显摆,请手下留情,砸砖轻点儿啊 :-))。

2018年刚开博不久,我发了姐姐那充满年味的窗花,得到不少网友的留言夸赞。我转告姐姐后,她也很开心。这里特别感谢网友山里人家168(我根据自己的感觉,喜欢称她为‘山里清纯妹妮’)前两天给我的美好留言和鼓励,于是来了兴致,重新发上我过去写的一篇关于我姐瓷刻民间艺术的文。

 我姐天生丽质,聪颖过人,心静加悟性,读书吟诗作画和剪纸,从小无师自通。我姐读中学时,考上的是江苏省第一名牌重点。她文革下乡种地当知青,上调回城后,我妈好不容易托朋友,还有学生引荐,请当年工艺美术届权威过目了我姐的画作,还有她的手绘彩蛋等工艺品,后又经过面试,姐姐幸运地被招进市工艺美术公司。姐姐也是当年被招的学徒中,具有文化艺术天赋的皎皎者之一,她被分配学习瓷刻。

 十年前,我在网上Google到南京地方志里对瓷刻的介绍:瓷刻是萌牙于中国南北朝,流行明清的宫廷艺术。瓷刻又名刻瓷,就是用刀和色彩在出窑的瓷器上“绣花”,触其有手感,观其有笔墨,即有细腻稠密线条,又有苍劲浑厚块面,生动表现中国画笔,墨,水相融的意境。

宋代,陶瓷业蓬勃发展,大量精美优质的瓷器不断问世,皇帝和一些达官贵人在玩赏瓷器时,时常在那些晶莹如玉的瓷釉上题诗作画以自娱。为了使笔痕墨迹永久恒新,就命手艺高超的工艺雕刻家进行镌刻,瓷刻便正式诞生。但由于瓷刻的创作难度较大历来难以在民间流传。明末清初时才开始在一些手艺人和书画家中流行,使瓷刻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

我姐专精瓷刻是从1973—1985年。记得姐姐的刻刀头是真正金刚钻石的,还真应了中国的古话,没有金刚钻,别揽那瓷器活。。。

 

 

盖娅传说

——喜清静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3450/202004/42957.html

Heaven Gaia 盖娅传说是由中国著名服装设计师熊英于2013年创立。所有作品都选取上等的材料,精雕细琢,专注于细节。将生命之美与灵性化于无形,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如同花间飞舞的彩蝶,灵动无拘,绝尘逸世。

这么美好的东西自然是贵的,据说模特儿手中小小的团扇都是以万元而计。我喜欢的歌手霍尊是她的御用男模特儿。不管多贵,中国的顶尖歌手和演员们是买得起的,而央视的主持们只能租来穿穿。

音乐欣赏:乱红,梅花三弄,绿野仙踪

——小声音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12860/202003/19794.html

 在这张专辑中,两位演奏家功力的碰撞所创造的旋律与技艺的融合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使得音乐中蕴含了无尽的想象和慑入心灵深处的震撼。很少有这种情形,当听到一首乐曲,内心便会不由自主的被召唤,专辑中,吹奏者陈悦细腻而感性的演绎是传统的、古典的、更是现代的、时尚的。这位楚楚的东方女子,吹唱着一管箫、一支笛,用全新的音乐语言,将现代东方女性的含蓄之美、娴静之美,展示给我们。

《乱红》,一个东西方音乐元素奇妙融和的音响国度,时尚与传统的天作之合,心灵栖息的世外桃源。 箫声如水,在钢琴的映衬下起起落落。音乐中似有泰戈尔的韵脚,隐约散发着绿茶的清香。箫与钢琴合奏的声音之美妙,使人仿佛能看见一个个银质的音符从箫声中滑落,在钢琴上跳跃,闪烁。心也跟着音乐,来到了一个静谧安详的清凉世界。终于离开了流行歌手的群情激昂,也不想让电视里的红男绿女占据这个美好的午后,那么,《乱红.箫与钢琴》就是你最好的选择。可以说,这张专辑不光是学习笛箫艺术的好题材 (有些曲目沿袭了旋律简洁优美,却又十分见功力);也是追求放松心境、缓解压力疲劳的良品;更是真正嗜好品味音乐的人的至宝。我想我知道如何欣赏这张专辑,清晨,我会让《爱尔兰晨风》把我唤醒…午后昏昏欲睡,傍晚,一天的紧张疲惫将在《乱红》中化解,消沉的心会变得从容、坚强…夜深人静或车行雨中,《梦回欧罗巴》会让我与世隔绝、充分感触独自一人的感动与逍遥……

 箫、笛和埙都是古老的东方乐器,采用的是“自然音阶”之律,而钢琴采用的却是十二平均律,这样两种“语言”完全不同的乐器,如何进行亲密的交流和对答?

【如诗如画小提琴】专辑《琴声无边》《伊甸园》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12860/201410/25009.html

陈蓉晖,是一位艺术上有很高造诣的旅美青年小提琴演奏家。她对中国民族音乐有特殊的感情。她的演绎讲究音色、乐感和内涵,演奏风格细腻、柔美而又不失大家风范。一些非常熟悉的旋律经她演奏,别具一格,耐人寻味,情到深处,感人肺腑。正如她自己所说的:“我,是用一颗海外游子的中国心在倾情演奏的”

陈蓉晖演奏风格独特,与大多数国人熟悉的几位演奏家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她感情饱满,指法细腻,时间(速度)、力度控制精准,音色纯净、明亮,旋律柔和,抒情性强。

 

《文学城艺术博文帖》(上)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菲儿天地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