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咬文嚼字:性格、观点、心态、悲剧

咬文嚼字:性格、观点、心态、悲剧

博客

微信群里有朋友问:一个悲剧的发生,是否和心态有关系?和性格有关系?什么样的心态会让身体生病?怎样克服心理性格上的障碍?
回答这几个问题,我还是得先澄清几个概念:

 性格:

我把性格归于天生的成分,即天性。
人的硬件部分,包括分析总结能力、想象能力、细节观察能力、主动实践能力......我们很难区别这些能力的大小,再加上现实社会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这部分是可以通过后天来培养,于是人们一般把这些天性潜能的不同归结于后天努力大小的结果,基本上没有人提到先天的区别。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精神种子--人对喜乐的追求,包括肉体上的舒适和精神上的快乐。

 观点:

加一个概念,就是通常所说的三观。最近我一直在试图用阴阳二分法来看待世界,三观的说法让我很不舒服。我觉得从物质世界和精神境界两方面来划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客观世界认知和主观价值体系。人是世上客观万物之一,有着存在的价值,我觉得可以把人生观化分到世界观和价值观里面。
追求喜乐的种子,在不同的天生硬件配备、不同的生活环境中慢慢滋生、培养出一个独特的、每个人都不一样的客观世界认知和主观价值论断体系。

 心态:

观点直接决定人的行为表象。心态就是人在自己的生活表象下的内心感受。硬件配备越强,世界认知越全面,价值体系越靠谱,内心状态越坦然,人生才有可能更快乐。
说到心态,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乐观和悲观。我觉得这是一种情绪感受,具体到做事上,就会有能不能、对不对、好不好等等不同的结论。“能不能、对不对”帮助我们做决定,“好不好”提供行为过程中的动力。

 悲剧:

人活着,通过观察、比较、和对喜乐的追求,不自觉地就会产生希望。希望加上时间的界定,就是期望。当事件结果低于我们的期望值时,人们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每个人的期望值不同,但同一时期、同一个文化中,绝大多数人会持有类似的期望。如果事件结果低于这个共同期望,可能就算是悲剧了,相差越远就越悲。
工资涨幅不够高,可能会导致个人的不开心,但远远不能称之为悲剧,毕竟有的人工资还没有涨, 有的人可能还降了,有的人可能还在苦苦寻找着一份工作。但类似早年丧母、中年丧偶、老年丧子等事件,对于现代人来说应该算是悲剧了。
一个事件是否是悲剧,这是个观点,取决于人们对这件事的价值论断。观点变化,结论也不一样。比如过去大家觉得人人都该结婚生子,一辈子单身、孤苦伶仃度日,蛮悲剧的。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在乎自由自在,单身生活反而是很多人所崇尚和追求的了,还谈何悲剧呢?

回到这几个问题上。

一个悲剧的发生,是否和心态有关系?

肯定有关系。心态直接影响人的决定和行动,行动的结果导致现实生活状态。《Mindset》里有不少类似的描述,尽管我并不推荐这本书。

和性格有关系?

这个答案也是肯定的。可惜我们既不能改变自身的硬件装配,也不可以选择年幼时的生存环境。到了成年,很多认知和观点都已经成为定式,即使是生活不如意,大多数时候也都归于外因。改变自己远远比抱怨外界难呀!所以才有了《少有人走的路》。

什么样的心态会让身体生病?

我觉得过多的情绪会影响身体健康状态。心态也是情绪感受,所以过多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尤其是“小喜”以外,都不太好。人不可能没情绪,但不要被情绪左右。专注自己该做的事、能做的事。

当然,生病和肉体休养状况也密切相关。《When Breath Becomes Air》,作者积极、乐观、向上、但过于认真、严谨、负责。紧张的学习工作,导致身体保养不足,30多岁癌症去世了。

怎样克服心理性格上的障碍?

要克服障碍,首先得先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找到自己心理性格上的障碍,才有可能针对不同特点,努力拉回中庸之道来进行克服。举个例子:
前些天(1/17/2019),女儿听《Enlightenment Now》的作者Steven Pinker的讲座回来,觉得很失望。作者用很多数据图表证明现在的世界比30年前好很多,但女儿觉得他有点盲目乐观,只用有利于自己观点的数据而忽略某些其他信息。同时女儿也烦恼自己为什么总盯着别人的不足,极为不满自己的悲观心态。
我还没有想好怎么开导女儿,沉默寡言的儿子插话说:“这不就是半瓶水的问题吗?”我一惊,天天玩游戏、看视频的儿子竟然知道“半瓶水”的说法!赶忙装傻追问:“什么半瓶水?”
儿子说:“瓶子里有半瓶水,到底是半瓶满还是半瓶空取决于你要做什么。如果想要装满瓶子,那就是半瓶满。如果想要倒空瓶子,那就是半瓶空。”女儿听了,跳起来说:“啊!你这是典型的乐观主义者!”
嘎?我这装满人生哲理和智慧的脑袋怎么有点转不过来。女儿解释说:“如果想要装满而看到半瓶空,或者想要倒空而盯着半瓶满,就是悲观主义。小弟弟正相反,所以他是乐观主义者!”语气里满满的羡慕嫉妒。
女儿的确有点悲观,我曾经说过和她分享一个舞蹈YouTube视频,第二段让我感动得落泪,而女儿得出的结论和评委金星一模一样(视频在此:https://youtu.be/me6extcfA6o )。

后来我们又讨论到底是悲观好,还是乐观好。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其实没有什么哪个好,阴阳平衡,什么都不可能少,中庸平衡最关键!
针对女儿的情况,我会多多引导她体会事情的亮面。比如听Steven Pinker的讲座,尽管讲座没那么好,但听众的问答讨论以及路上和朋友的交流,其实收益还是满满的。而且回到家里,还提供了和妈妈、弟弟聊天的话题。
儿子倒是比较乐观,负面作用是拖拉懒散,我又得不断提醒他:“即使你真的是块金子,也得花点时间清理一下周边的石头瓦砾,让别人看见你吧!”

 学会放下,追求精进: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更让人沮丧的是,我家俩娃16,14岁,到目前为止,我也没有觉得我的教育和提醒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有时候也怕自己的衡量标准不准确,很可能把孩子们往歪路上推。
更何况,即使是真的克服了自己心理、性格上的障碍,也只是“天时、地利、人和”里面,“人和”的一个自我元素而已。天灾人祸,不知何时会临到谁头上。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与孩子们纠缠,我越来越觉得放下自己的掌控、相信神的设计和引导好像更合理些,自己的心态放松不说,孩子们也可以自由发展,更好地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

星云大师出版过两本书,《人生就是放下》和《人生就要不断精进》。


我没有看过这两本书,网页-http://www.kaoder.com/?m=thread&a=view&fid=55&tid=578988 里面讲述:“佛教里很多话是‘对治悉昙’。对放不下的人,告诉你要放下;对懈怠的人,告诉你要承当......在精进中放下,在放下中精进,才是真精进,真放下。”
我们在群里针对这两句话也讨论过。到底是放下还是精进?放下什么?精进什么?我的体会是:
放下物质世界的欲望,就是放下对外界事物(包括人)的掌控和不切实的期望。
精进精神境界的观点,就是精进对世界的客观认知,建立靠谱的价值体系。说具体点,就是精进待人原则和做事方法。

可以这么说吧:人生需要不断精进“如何放下”。

文章写得有点晦涩,主要是自己也没有完全想透彻,大家将就着看吧。

汗

点点滴滴的个人体会。
任何观点都只有一部分是对的!我写写、你看看、挑着信、试着用。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JustTalk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