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T12而不是13,14,15
实际上粗分下来,大学有十几个学院方向,包括通识学院。
其中主力是商,法,医,工。理偏小,往往算作工的一部分。卫也偏小,往往被医的光芒掩盖。基本上就是依照该行业职业在社会上的地位决定的。决定地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预期收入。所以CS脱颖而出。严格说CS只能说是系一级,排不到学院一级。但是现在往往单出来比较。这也是CS不仅起薪高,而且的确比较不好归类。介乎于工学院和通识学院之间。通识学院单出来大体上就是LAC。
T12或者大藤级或者A+/A学校和T13-30小藤级或者A-学校的分界线,当然不是因为12这个数是正好一打。而是因为按标准恰好分到了这里。
标准就是综合影响力,综合实力。综合就不能太独。要在多数学院方向上强,尤其要在商法医工方面不仅要强,而且得有很强项才行。
T13以后和T12之间有非常明显的落差。就是强学院的密度有明显落差。这就造成两个问题。一个是假如一个高中生,似乎有些潜力,但是对未来又不很明确的时候,在有多种强学院的学校,接触,发现和选择的机会就好得多。另一个是,毕业以后用学校名头的时候更直接方便,不需要加上学院专业的解释。很多时候也根本不给你解释的机会。
当然任何简化的划分都不可能十分准确。但是人脑的处理能力又十分有限。所以能概念性划分就不错了。当然也就难免有个别意外。但是大方向不会差太多。比如小藤级大公校的院系其实挺全的,但是因为是公校,所以人均教学资源,以及类似的学校名头不好解释在具体人身上,都是短板。再比如康奈尔也是比较全面的,但是半公校和地理位置也使得它不足以大藤。
反过来T12中加理工最另类,独辟蹊径,独出境界。普和霍也是比较独一些,一个是独通学院,一个是独医学院。当然比加理工还是更综合一些。但基本上T12还是很综合强大的。
或者这么看,小藤级的强学院是大藤级,小藤级的弱学院是州大或者B+/B/B-级。或者说大藤级的GPA是4.0左右。小藤级的GPA是3.5左右。州大级的GPA是3.0 左右。小藤级有没有考4.0的课目,有,但不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