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友黑妮的强贴:(某些)外语系女生们为何不嫁洋丈夫?
( 围观生活多嘴:嫁中嫁西,嫁有嫁的姻缘,不嫁有不嫁的顾虑,无需强求,望各位大侠放轻松。据黑妮的第一手八卦资料,学外语的很少外嫁,此乃海外单身同胞们的福音,呵呵。另外,黑妮居然选俺做苦大仇深的代表,这个嘛?呵呵,那有这么嘻皮笑脸的苦大仇深代表?)
本来准备好好写一篇学术论文的,正在旁征博引写的当头,那个特烦人的科草上窜下跳,嚷嚷雄起,不得安宁;俺又缺乏“以静制动”的能耐,被他的搅场搅得失去 了方向。干脆,就来个简约篇吧。黑妮,年轻的时候,谈过几任洋人男友。婚嫁的时候,做了逃兵。因为涉及隐私,所以,只谈理论,只谈别人。
所有故事真实,所有人名虚构。首先声明,本篇是黑妮同学们的“婚姻种族歧视论”,那些嫁了洋丈夫的外语系美美们,真诚祝愿他们的婚姻长长久久,幸幸福福;我们的种族歧视偏见是我们这个圈子人的心声,和她们无关。
波尔说:俺摁了电门。反正已然这样了,多摁几下也无妨。这个话题算电门一。
还有,校长语录:说爱情不分种族,我旁注:只分天多长,地多久。但爱情后面,世俗男女不顾人间隔膜,头脑发热地冲入婚姻,这个时候,两性关系间的磕磕绊绊就唱成了主旋律。
外语系的女生在学校的时候接触的第一批洋人是外教。很遗憾,我在校的时候,北外法语系的外教都是女人们,火星末子的事情没有发生。一年级上phonics课程的是一个比利时老太太,我记得的尽是捏着鼻子吃cheese的故事。
毕业后,我们象花蝴蝶似地扑向了“国际人种边境”, 立刻出国的不算,留在国内的我们,黑妮们,个个做了传声筒,小喇叭。
我的大学室友,我的对铺,秀秀,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发出了一个嘹亮的口号:北外的女生只有北大清华的男生才配得上!
这是另一则学校论资排辈的歧视故事。那个80年代,女生们喜欢攀比的是男友学校。你要是找了个隔壁京工的,你真的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她后来嫁了北大的物理系的“超导”,专门研究金属零下多少度后尚导电的学说(俺搞不清楚,就这么白描了吧)。到巴黎两年后,离异。她的夫君出身从物理系转成了数学系,跟我说:俺还是北大媳妇。
我是前北大媳妇,这个前字放在那儿,还跟北大沾着边。对北大的记忆,其实,是北外女生青春的记忆。我们喜欢往北大冲,从根子里拔高自己的爱国情怀。
口号发明者秀秀90年到法国后,和我的一大帮在巴黎的女同学,单身的,离异的,结成了“嫁国男同盟军”,为了扩大择偶范围,口号又改了:非国男不嫁!
那时,我还在国内,天天和欧洲洋男打交道。身边围着一大帮各大公司国际部的所谓“专家”。来个新洋人到中国,他们便作神秘状,第一个奔走相告的故事版本便是:男女睡觉的事情需要国家发行的许可证。
俺在读书的时候,对北外骂骂咧咧;因为,北外的课程设计恨不得要把什么人都培养成罗素、司汤达加托尔斯泰,严重地偏离了赚钱的实用性。这下好了, 女生们在跟随了众多西方ism流派后,个个成了达利的粉丝(西班牙画家,各种主义比如立体主义,印象主义,野兽主义什么的,套他头上都合适),倍儿有文化 修养,欧洲史、艺术史、圣经、希腊罗马神话故事里面走出来的人物,虽说是速成的,但那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容易。经过这番文化洗礼,接触洋人,都拿捏着那个文 化标准考量了。
考量下来,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洋男们,除了那几个在大学做外教的还有共同语言,其他通通是半瓶子醋。洋男技术员们俨然成了“高工”,我们的国男高工还得跟在他们屁股后面转悠。
所以,和一般嫁洋男的勇敢女子相比,外文系的女生少了一种原始冲动:对那个不费力气学语言文化的枕边速成班不感兴趣。
人,真的是奇怪的动物,男人女人都是。中国女人喜欢洋娃娃,真的喜欢。所以,有许多勇敢的女人,就为了这懵懵懂懂的喜欢,以身作职了,做了金发碧眼稍稍褪色的孩子他妈。
现还在巴黎做译员的飞飞,生了三个法国混血儿后离的婚。她也嫁入了口号俱乐部,但拖累她的是那三个表体中国基因彻底消失的混血儿子,倘若再嫁个中国男,全家出门,多国部队,夫妻倒都是同种,儿子却成了“异种”,一带出去,人就好奇,没完没了的解释。
飞飞那个后悔呀!她入了嫁国男俱乐部,估计收效不大,都给那三个儿子闹腾的,无国男问津,现在还是单亲母亲。这点上,当然,对洋人来说不在話下。 他们有仁慈宽厚的胸怀,当然,这也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你要拖着三个鼻涕娃,吃喝拉撒全靠他,呵呵!太平洋的海水全部倒出来,你信吗?可能吗?拖着孩子 的女人嫁洋人,最好孩子养到一定年龄,给他有“白赚”的感觉。
所以,这辈子,要嫁洋人,要生儿女,请三思。我去巴黎,飞飞和我说起这番理论的时候,我也是当“相对论”发明听的。
我们大部分外文系女生为何嫁中国男的理论先放一放。我只说说月月的故事。杭州姑娘,长得标志可人,在一个欧盟会议上,和一个年龄相仿的法国男士相 识。据她所说,当时确实好奇,因为,他的姓氏中有de 在中间隔开(比如: Guyde Maupassant),以为遇上了法国贵族,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就侃去了他们两月的时光。外语系的女生终于找到了大学课本里面的幻影。月月的眼 光还真不赖,这个德先生确实出身名门,在法国几个城市都有chateau。
临阵磨枪,步入殿堂,麻烦来了,洋婆婆要她签署李鸿章的“丧权辱国条约”。倘若日后与她儿子离异,放弃德家族的财产继承权。这是一个巴黎同学尽皆知的故事。月月为了爱情,签了。后来,离了,加入口号俱乐部,现已修得正果。
当然,也有例外。这是唯一的我们这届的例外。我一定要提一提我这位牛逼同学。她是中国另一个外语学院院长的千金。联合国译员,也在一次联合国会议 上遇上了一个PH.D出身的英语法语译员(工科生),一半英国血统,一半法国血统。这个洋PH.D来自一个破碎的的家庭,我同学书香门第,父母全是外语教 授,不忍心女儿“下嫁”了,阻扰了很长时间。这个法国人真是好样的,追了我同学真正5年,奋发学中文。现在,他都可以当法国大学的汉语老师了,还会中国书 法,能读报纸,我同学近日来电说:老公正在苦练小篆。我们给她家去电话,法文是用不着说的,喂长喂短地瞎来。
这个洋PH.D的命是真好,亏得中文造诣,被人慧眼赏识,来到中国,做了一家大型法国公司的全球采购部经理,住上了南京西路的小洋楼。到了餐厅吃饭,对着我侃绍兴菜的特色:咸腌搭配,说上海人家的菜还不够地道。我的同学,好好地放着太太不做,隔三岔五往欧洲飞,还做同传。
我们毕业的这帮外文系女生迈出国门的,国内的,大都有了相当不错的工作,语言文化认同没有问题,自我感觉也特良好。和初去美国国男精英不同的是,没有在生存的底线挣扎,温饱后面,当然,要追求更高级的精神需求和恣意妄为的张扬个性了。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电门二,拍砖的,以后上)同声同气,和语言没有关系。一个人,格调完了,浪漫完了,和哪个男人,都得过锅碗瓢盆,尿布奶瓶 的生活。后来的中国人,甭说你在外面呆了多少个年头,世俗文化的追逐,免不了受全中国13亿人民的影响。人家karaoke,你也要扯着嗓门喊ok,人家 兴什么华文小说,你也要凑热闹。人家万里空巷,争看哪部电视剧,“血色浪漫”跃民加煎饼,你也不甘落后,一集集追。追看完毕,还写心得。入当地主流,刻意 的,只看洋文报纸,那也是时事新闻花边杂志。在心里面的随意性主流,自己清楚。
上个网站,打发时间,你掐我掐,最喜欢的还是中文网站。说来道去的故事,还是那点年轻时代的屁事。文革了,贫穷了,高考摧残了,还有,象围观兄弟似的“夺妻之狠”了。改革开放了,大伙儿奔钱啊,泡妞啊,海归啊,桩桩件件,跟那个成长空白了20几年的洋人,天天阿宝背书啊?
在异国,嫁了洋丈夫,你是孤独的,弱小的。你的七大姑,八大姨,你的娘家团队,通通捞不着了。婚姻,是两个家庭的结合,你嫁了洋人,把那个庞大的 娘家力量,彻底放弃了。二等公民的标签,就是你在你夫家的地位。不认账,也得认账。有个什么女人的伤心事,哭天抢地的,还得牵着那根电话线。要不,就是自 己的那几个小姐妹担待着。你能和那个洋妯娌声讨你老公的不是?还是清一色洋妞小姐妹陪伴你哭到天明?
文化的强势和弱势表现在家庭的婚姻生活中。嫁国男,文化势力上是平等的。中国婚姻强调门当户对,指的是即使国男,还要分个家庭出身的高低贵贱,学 历的匹配相当。洋男们,绝对点说,门当户对,一定没戏。人种不一样,成长的土壤不一样,最关键的是,我们写下了了20年的人生空白,没有相互交汇。
和国男在一起,女生们还嚷嚷个feminism,尤其是上海女人最厉害,把丈夫收拾得服服贴贴。嫁了洋丈夫,彻底平等了,你要跟他说:你就得让着我,他看你,那是从太阳看地球,白天不懂夜的黑。
嫁个国男,夫荣妻贵的美梦是可以实现的。你要歇在家里当太太,热衷跑LV专卖店,你丈夫还乐不可支的。洋丈夫,人家欣赏的是独立之思想,自由之人 格,最好独立工作的女人。女人的十项全能通通占全了,这才体现中国女人的勤劳勇敢。不信,你去周围瞧瞧,哪个嫁洋丈夫的女人不能干?她们被训练得一定比国 男们的娇妻出色。
离婚的时候,充分体现国男的中华民族优秀美德。为孩子,忍辱负重,爱情没有了,死水一潭的婚姻,国男能守,要不就是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一溜 儿;该吃的、喝的,你照有。尤其是年老色衰,爱情丢了,好歹保留个婚姻的名份,携儿子以令诸侯,这是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深入到国男们的血液里 面。洋丈夫,呵呵!你就是生了10个孩子,一纸休书,法庭说话。一支牙膏,一个杯子分个里清外楚,冷冰冰的涵养,不容你哭泣。
鲤鱼跳龙门的女人不在我讨论的范畴内,比如,一个邓文迪放在那儿,她也不算正经外语系毕业,俺也只能做酸葡萄装,只能想象她面对一个80老头的松弛屁股时候是何感觉?
大部分和北外外语系女生擦出火花的国男,绝大部分是高学历的中国精英知识分子。尽管有各种“状”,“苦大仇深”族,据说,人数最多,代表人物有围 观。还有,正在崛起的“装备族”(装B这个词太老土,俺要改, 以后高雅点,通通称“装备族”,大伙儿不用,我专利用),如校长之类的;也有精通女人学术族,如老中;还有晒文字族,如老狼,上窜下跳族大喊雄起族,如科 草殿下;更有loser族,据说以金钱和美女来做标准,他们两头落空。
族归族,他们都是可爱的人。所以,黑妮离异后,坚定不移,还是迈入了“非国男不嫁族”。斗个嘴皮斗得昏天黑地,十八般武艺全能显示,上海话,普通话,英语,法语齐齐上阵。不把人往死里斗,死不甘心。再不行,一纸“留家察看”的审判状纸交付对方手里,怎么着?
婚姻两性关系的平等,利于女性的方面来说,其实质是精神的张扬。家里来了父母探亲,姑表叔侄,或者大学死党,张罗个热热闹闹,痛说革命家史。嫁了 洋人,这下好,探亲探成了工作。下了班后,翻译的工作继续,要不,你笑我笑大家笑,同在一个屋檐下,交流起来比出租房子的中国租客还不如。你一个人,在家 里,还得做联合国发言人,调停周旋于孩子、姥姥、老公间,累得慌!
民以食为天方面的故事,就不多写了。据说,现在洋丈夫特聪明,你弄什么,他吃什么,反正是事不关己型。油烟四起的灶头也能容忍,这是我温哥华嫁洋丈夫的女友说的。
每次来我家party,我都是煞费苦心,需要特意关照那两位洋人媳妇:自己张罗自己的老公,我不负责任。他们每次来,我都感觉他们的寂寞,只有两 人,形影相吊,还要结伴而来,否则,连个说话的伴儿都没了。他们也可怜,我的女友更可怜,手里抱个洋娃娃,还要照顾洋大娃的“精神需求”。在热闹的人群 中,你知道什么叫isolated?
拉扯的都是琐琐碎碎的生活场景。婚姻就是这样。今天清早,起床,我第一句话,问:泡饭有吗?
至于洋男和国男的涵养修养,另开篇章讨论。
***************************************************************************************
黑妮惊现江湖对砖家反手一脚:
黑妮 评论于:2008-06-23 21:14:40 [回复评论] | |
首先,要感谢围观大侠。人家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这种挨砖帖也敢转,明摆着替我挨枪子儿。而且,我还顺手送了他一顶“苦大仇深”的帽子,选他做了代表人物。这也不能怪我,怪只怪他的文章“我要用美元抽死你”,我入戏了。
其次,要感谢所有在这儿拍转的和拍棉花的网友的墨宝。尽管砖头伺候,总是感觉疼痛,但至少让我知道了天下有多少对幸福的中西合璧的佳偶,而我们这种嫁不着好洋人的只好为自己找点特别的自我安慰的理由。
我再次声明,这种观点不是我黑妮一人的观点,是我们这个圈里人的观点。凡事没有绝对,幸福的不同种族的通婚当然有,我只是说出一种我们这些少数人为何对洋人说不的原因。
无知者无畏,更确切地说,嫁给洋人的中国女人,除了爱情两字外,她们还具备冒险性、创造性、开拓性、包容性和好奇心。当你年轻的时候,在大学里读的是以西方文化为专业的时候,念书念的越深,你感觉到的东西距离就越远。你的心底就深深地发凉,甚至绝望,觉得自己无法跨越那道宏构,当然,也许我们某些人对文化融合的要求不同,也许是太高,想和另一半的相处中做到游刃有余,心有灵犀,中西文化观念的差异是如此之大,越往深里学,越是感觉脊背凉。
写这篇文章之前,老是看到这样的标题:嫁给洋人的中国女人们如何如何。黑妮在此写的观点,并非闭门造车杜撰的。我们佩服嫁洋人的女性,她们确实比我们有勇气。而且,我们绝对不做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的样子,我想表达的无非是:甜葡萄很多,也许我们无福,也无本事消受,原因不外乎两个字:挑剔。
既然还可以挑挑拣拣,我们倾向于在中国的土葡萄里面挑选。这也并非过错,就像嫁洋人的女人一样,没有过错。有的,只是,我们的思考。
最后,想说的是,为何拖着孩子的女人们在国外大多嫁了洋人?这个问题要问我们的国男,是他们有问题。(这句话又得挨砖)以后,我再开篇讨论。
|
||||
|
||||
|
||||
|
||||
|
||||
|
借黑妮光,请您阅读我的原创文章
各国人民挨着涮之一:与老中有世仇的印度同事(图)
聚众偷窥江泽民的你,孤独追随杨振宁的我
难以启齿:我有在追悼会上笑场的毛病
我们刚出国时的萎缩男生活
从六四到奥运,我们兜了一圈的中国心
身边的故事:股神是这样诞生的(18+)
身边的故事:二十岁男人被伤害,四十岁男人伤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