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青春之殇——《挪威的森林》

青春之殇——《挪威的森林》

博客

村上春树在小资人群里是一个备受追捧的名字。早在九十年代,在媒体工作的时候,眼前就不断被这个名字惊到。村上春树,春上村树?起初分不清呢。

后来有了网络,有段时间在新浪网开了博。在那里结交几位文学朋友,其中一位是热情的村上迷。但凡村上春树的小说,都被他拿来分析评论,赞不绝口。

即使那样,我仍没特意去找。当你尚未了解一个你不熟悉的作家时,看他的拥泵者是哪些人,大致可猜一二。我所提到的那位博友,他显然是一个熟谙小说技法的阅读者。但是他的年龄颇轻,阅历较浅,以至于对他欣赏品味的份量,我不由得产生出怀疑。

因此,直到近日,才在偶然发现听书台里有这部畅销多年的《挪威的森林》时,不犹豫地录下打开。

静静地听。为了获得最单纯的阅读感受,我决定不预先查找网络的评论,不看简介里的故事情节。就那么安静地听着。

朗读者磁性的声音和叙述者缓缓的回忆,给人以温情怀旧的触感。我喜欢这部书!叙述者是主人公渡边,一个十九岁边缘的大学生。故事是以他飞去欧洲的机舱里的感受而引起的,那是二十年以后了,已经人到中年。这样的带有无限感伤色彩的文字,很合乎我此时的心境。于是,就一鼓作气地听下去。

《挪威的森林》是上世纪六十年代风靡全球的英国摇滚乐团披头士演唱的名曲。六十年代,年代初,还没有我。而那乐团里搅动了全世界的四个英俊男孩,到现在还红着。经典的艺术,不朽。

据说村上春树写作这部小说的时候,是需要常常戴上耳机,播放着这首旋律简单轻松优美的歌曲。写作的人完全能理解这种癖好,熟悉的音乐,标志着一种特定的气氛。一旦响起,整个环境都像倒放的磁带,时光倒流,他要的感觉就来了。

但是,听着听着,村上先生的大胆直白就把我吓着了。他在里面毫不隐讳地袒露青年男女的性苦闷,直言不讳地将性器官的名称正正经经地写在书里。

这叫我想起以前学文学史的课堂上,记住的鲁迅先生的一个观点。他大意是说,文学写作对素材的选择是应该有原则的。意思就是,写进书里文章里的事情,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作家理应有个掌握。记得老师讲到这里的时候,学生们频频点头。是啊,你总不能把吃喝拉撒睡都写进书里吧!

后来读到的理论多了,才知道那不过是文学观念中的一种。文学的流派,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自然主义等等等等。如果让我来划分,那村上春树先生的写法,就该划入自然主义一类了。那就是,生活里的所有元素,人活着所需要所表现的所有的行为和情感,都可以用文字来记载和表达。换言之即是,七情六欲饮食男女都值得写。在文学史上,自然主义并非孤立的。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甚至整个欧洲,都弥漫着自然主义的灵魂。左拉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大家熟知的莫泊桑也是。

经典的文学,必定要写到人性。写人性,就必然写性。就像中国作家莫言说的,“文学里性描写是非常重要的”。以前我不同意,现在十分同意。

《挪威的森林》写的是年轻人痛苦迷茫的成长过程。——它以日本六十年代的环境作为背景,飞速发展的经济带来的是物欲横流背后的孤独和寂寞。村上春树在里面描绘了繁华都市生活下孤独又失落的少男少女众生态。(百度)

笼统的介绍总是把时代强调得是造就一切悲剧的根源,我并不这样认为。试想把这个时代背景抽掉,故事里面的人物难道就不孤独不寂寞不失落不苦痛?放眼望,哪个时代的青年人不迷惘?哪个年月的青年人不忍受情欲情感的煎熬?村上春树把人物放在那个时代,是因为写东西必须要有一个时代,总不能悬空着。而成就一部优秀的小说,是因为他坦诚写出人性里真实的存在。

虽然如此,这部书所描写的时代,还是带给我许多的震撼。试想那是一九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那时的日本,在小说中呈现出的繁荣现代,书中的男女学生所表现出的自由开放,都令人大吃一惊。日本的大学女生可以随便出入酒吧夜店,尽兴狂欢,夜不归宿。与一贯的日本女性保守守旧,恪守传统,低头谦卑,做男人侍从的形象相差太远。更别说是五十多年以前。

主人公渡边是个善良敦厚的男孩子,很有女人缘。整个故事就是他和四五个女孩子认识交往的过程。故事的梗概就不赘述了,现在着重谈谈对其中几个人物的印象。

渡边这个人,是贯穿作品的主要人物,整个故事都是由他来叙述的。我把他看作村上的化身。他沉静平和的叙说,将读者带进一个深情的语境。青春期的骚动,荷尔蒙的困扰,恋爱的欲望,遇到的女孩子,人生的选择,都在他身上一览无余地展现给读者。

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和他产生瓜葛的女孩子,大约有五位。他所最爱的直子,是他死去的高中好友木月的女朋友。木月在十七岁那年,饮毒气自尽。原来的三人组就只剩下他和直子两人。而直子是个单纯脆弱,脆弱得无以复加,像一个薄薄的透明玻璃一样的吹弹可破的人。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倾斜的不完整的人。是和这个世界无法和谐相融的,精神残缺的人。但我实在是不想这样说她,在我的心里,只是觉得直子是一个太胆怯,太软弱,对这个喧嚣世界太不适应的人。

最终她还是死了,自杀。她的家族有自杀的基因。这也是没什么好说的,命运。她死以后渡边陷入极度的痛苦,到社会的边缘游荡了一个月,最后终究受到某种启发,又回到社会中来。

小说中触及到的一些细微的情感,隐秘的心理活动,其实在许多人的成长中都有过。这也是为什么让人在收听的过程中,常常有似曾相识的亲切感。仿佛跟着渡边君的回忆,也回味了一遍自己的历程。

直子这个女孩子,我是持同情态度。她的脆弱,令人想起我小时候胆小怕人的样子。七岁一年级的时候,由于受到惊吓,休学一年。那时候,常常发抖,吃了一年的中药。后来竟然好了,火柴也敢用手划了,面对陌生人也敢大声说话了。像书里渡边君说的,这是心理的作用。初中以后,我逐渐变得勇敢坚强,渴望爱,却不再祈求别人的爱。直子,假如她能学会自己爱自己,减少对别人的依赖,该有多好。那她就会活下去了。

另一个女孩绿子,是小说里最有青春气质的女孩子。坦白说,我很喜欢她。除了她身上的野性,其他的部分,与我的青春年华有很大的相似。比如她的父母亲,她的求知欲,她的鲜明刚强的个性,她的活泼开朗的真性情。只是她在性上有那么强烈的探索欲望,又那么大胆好奇。这我可要甘拜下风,二十岁,直到接近而立之年,都是好乖好乖的女孩子哦。

最后渡边和绿子牵手了,应该是。书的末尾在这里留了一个悬念,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吧!

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女性,是在精神疗养院中和直子同住一室的玲子。她岁数比渡边和直子大将近20岁,但心灵上仍然是同一个层次上的朋友。精神上的朋友,可以忽略年龄。玲子的遭遇让人唏嘘感叹,她也是在现代生活的压力下,被挤压至几乎破碎的代表。生活的潮水,滚滚红尘,是弱肉强食的天下。弱者如她,一不小心就被淘汰被抛弃被遗忘了。只有自己坚强起来,强硬起来,才能够咬牙活下去。

其实,她并不是那么不幸的一个女人。在她突然手指僵硬,被迫放弃钢琴演奏事业的时候,遇到爱她的先生。坚持不懈,执意和她结婚,尽心呵护,组成一个温馨的三口之家。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想起文革中因受迫害而精神失常的演五朵金花的女演员,杨丽坤,她的先生就是不遗余力地保护起她照顾她。

谁知,尘世上永远都有漂浮的幽灵。一个只有十三岁的女孩子,借口走进玲子的生活,居然导演了一出让她再次崩溃的戏码。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躲,躲开恶毒的人群,躲开这个惹是生非的地方。但是她的先生顾及到工作孩子,不能立刻带她走开,致使玲子的心灵在最需要抚慰的时刻荒芜颤抖。只好住进精神疗养院,在一个远离人烟噪杂的世外桃源,安静地接受心理和肉体的治疗。

玲子的结局应该是美好的。由于结识了诚实敦厚的渡边君,由于直子的死亡,玲子终于离开了她赖以生存了七八年的疗养院,走出幽谷,重返社会。同时她也得到了渡边给予的友情抚爱,又像个姐姐一样给渡边君人生的忠告,促使渡边做出往前跨出一步的抉择,是个完美的结局。

写得有点长了。我是认真聆听了的,还做了笔记。笔记上的潦草的文字,有的我融进了文章里,有的加不进去了。原来还想与《茶花女》做个比较的,因为都是男性作者第一人称叙述的作品。下次吧。

总之,这是一部搁在以前肯定不合我的口味,而此时却能深入理解的书。那平淡讲述中深含的感情,就像一泓沉静的水潭,表面波平浪静,潜入其中,波澜万象。青年男女的困惑迷惘与被迫的成长,年轻时代的空虚,感情无处寄托,只有从性爱中寻求安慰。

最让我对渡边的成熟有所感触的一处细节是,他在与直子相爱之前,与一个女孩子发生过关系。因为爱不起来,便轻易地甩开了人家。等他被直子的死亡刺痛,才意识到当年对那女孩子的态度,实在过于残忍。不管怎样,能有所悔悟,已经是他负有责任的标志。

再啰嗦一句,就是书中描绘的精神疗养院,那里面的生活,倒是很像一个幸福祥和的理想社会。里面的人都有些残缺,不完整,却又都互相友善相待,互相帮助,时常有人性的闪光。但是,谁都知道,那里只是暂时的,不能永久。

如此看起来,不正像是人类暂居的地球吗?地球上的人,社会上的芸芸众生,又有谁不是残缺的呢?忽然感到村上春树的伟大。他可不仅仅是只会描绘性器官性感受的三流作家!本书中还多次写到死亡,以后再述。

期待有朝一日,也能写一本像样的书。

言犹未尽。谢谢阅读!

放一首披头士演唱的《挪威的森林》单曲。没找到现场版。

根据村上春树小说改编的电影,看了一下片段,对片中男女主角的外形和表演均不认同,所以没放上来。不知有没有好的版本。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美丽的人生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