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里路山和水 ——美西自驾(十八):Lower Antelope Canyon 下羚羊谷
从上羚羊谷出来,我们接着往下羚羊谷而去。一穿过98#公路,就见路边有下羚羊谷的大牌子。拐进去, 看到的是一远一近两个小楼,近的是Lower Antelope Canyon Tour,远点的是Ken's Tour of Lower Antelope Canyon。 因为记得网上说,去上羚羊谷需要跟团,下羚羊谷自己开车就可以去到,所以,以为这里,跟刚才上羚羊谷进门口那块一样,只是个交费参团的地方。既然可以自己去,那我们就不想跟团了。于是,就又回到路上。本以为继续往前走一小段,应该就可以找到下羚羊谷的入口,然后就可以自己进去了。
结果,开了一段,没再见到什么标志,心下暗叫不好。只是,路上也没人没车可以问,远远看到前方好像有房迹,就一直开了过去。原来是个收费站,一看名字, Antelope Point Marina。 当时没觉得,后来一看地图,原来不近呢,又到了鲍威尔湖那边了。 问了一下,原来我们刚才拐进去那里就是下羚羊谷的收费站加入口了,没有别的地方可以进。我们只好又掉头往回走。好在,一路的风景也不错了,没咋觉得懊恼。
1)
2)
原来,下羚羊谷的确是自己开车就可以去到,不过,要进谷参观,还是要有纳瓦荷导游的带领。至少,当时我们在那里问了一通,没人说我们可以不跟导游,自己去逛的。 这里也是属纳瓦荷保护区,要交Navajo Permit Fee,不过,在上羚羊那边交过的话,出示一下收据就可以了,不需要重复交。
下羚羊谷在纳瓦荷语中称为“Hasdeztwazi”;意思是“拱状的螺旋岩石”。整年里,有很多时间不会开放。这是因为,这里的安全受天气影响很大。暴洪不一定在下雨时才出现, 就算是下羚羊谷这里是阳光灿烂,如果在远方的上游忽然下了一阵雷阵雨,这里瞬间也就可能变成一处急流奔腾、无逃生可能的地狱。
这样的事故是发生过的, 在以前游客还可以单独进入峡谷的时候。1997年8月12日,12个游客在没有纳瓦荷族导游带的情况下,自己进到下羚羊谷里游览。 当时,峡谷所在地仅有零星的雨点,但在10英里的上游下了约1.5英寸的雨,15分钟后,那里的雨小了,不过继续还在下。就那么几十分钟,降雨便形成了暴洪,直接冲到了下羚羊峡谷中。这12位游客在谷中避之不及,被洪流冲走,最后仅有一位28岁的美国游客因被卡在岩架上而得以幸存生还。其余全部遇难,其中有两位的尸体一直没有找到。
与上羚羊谷位于地面上相反,下羚羊谷是位于地底下的。入口也不显眼,就是山体上一个小洞口。从入口需要爬一段长而曲折陡峭的金属楼梯,才能下到谷底。
3)
下羚羊峡谷的谷地变化较多,有的地方很窄,一个人都需要侧身而过;有的些通道不足人高,需要低头猫身才能过;有时还可能需要靠一些梯子绳索,才能走过去。 进入和谷内行走的难度都比上羚羊高,不过,峡谷上方的开口好些地方比上羚羊的大,光线相对要充裕。
在这里摄影,光柱不再是主题,不过,魔幻光影就仍然是。
4)
5)
6)
7)
8)
谷底很蜿蜒曲折,时不时要爬高爬地。
9)
10)
11)
12)
13)
阳光直射留下的明亮光影,看起来是不是象砂岩上覆盖了一层白雪?
14)
15)
谷内爬行途中。
16)
17)
18)
19)
20)
时不时看得到外面的一小片天,这是上羚羊看不到的。
21)
形状和光影都变化莫测。
22)
23)
24)
25)
这个象不象山洪奔腾?
26)
27)
“拱状的螺旋岩石”, 一路走下来,发现名字取得很是传神。
28)
从谷地这么慢慢爬上来,突然就到达了地面。
29)
看看这出口,仅有一人宽,与地面同高。 咋一看,无法辨识,也无法想到人可以这么从地底下冒出吧。
30)
而我们就是这么突然从地下冒了出来,结果了谷下那奇幻之旅的。
不过,最后得吐嘈一下。当时我们买好票、等出发的时候,有辆大旅游车来了,中国人的团。下了车,他们就被导游带着直接往入口那边去了。看他们那么多人,我还庆幸,我们跟的那拨不跟他们一样时间,比他们晚,不用跟那么多人一起凑热闹。
没想到,我们居然在谷里还是遭遇了他们中的一些人。 谷内通道很狭窄,而导游要保证自己带的一拨人同进同出,所以,每隔十五分钟才进一拨。一拨接一拨,本来很好。结果,前面旅游个团的那几拨人,拖延时间了,所以,我们就给他们堵住了去路。堵住我们的那些,没走两步,就停下来拍照,一个个轮番地都拍到了,才继续移步。然后,没走两步,又停又照。一边拍照,一边喧哗:帅哥,笑一个;太帅了;酷毕了。他们全体停下了无数次,这咕噜儿话我们也就听了无数次。
我们的导游一遍一遍地提醒他们继续往前走。小朋友看他们对导游的话完全没反应,以为他们是听不懂英语,就跟着导游,用普通话喊他们不要堵住路、请他们往前走。结果,还是耳边风,人家全然不理,自顾自的帅呀酷地继续随心所欲。害得我们这群人,只能是亦步亦趋地随他们的节奏而动。
我当时那个纠结呀,不知道是该开口冲他们吼几声,还是闭口哑忍了才好。 纠结之中,还不由得冒上丝丝尴尬,和对我们同一拨的游伴的丝丝歉意,唉,谁叫是咱的同胞们不是。
1)
2)
原来,下羚羊谷的确是自己开车就可以去到,不过,要进谷参观,还是要有纳瓦荷导游的带领。至少,当时我们在那里问了一通,没人说我们可以不跟导游,自己去逛的。 这里也是属纳瓦荷保护区,要交Navajo Permit Fee,不过,在上羚羊那边交过的话,出示一下收据就可以了,不需要重复交。
下羚羊谷在纳瓦荷语中称为“Hasdeztwazi”;意思是“拱状的螺旋岩石”。整年里,有很多时间不会开放。这是因为,这里的安全受天气影响很大。暴洪不一定在下雨时才出现, 就算是下羚羊谷这里是阳光灿烂,如果在远方的上游忽然下了一阵雷阵雨,这里瞬间也就可能变成一处急流奔腾、无逃生可能的地狱。
这样的事故是发生过的, 在以前游客还可以单独进入峡谷的时候。1997年8月12日,12个游客在没有纳瓦荷族导游带的情况下,自己进到下羚羊谷里游览。 当时,峡谷所在地仅有零星的雨点,但在10英里的上游下了约1.5英寸的雨,15分钟后,那里的雨小了,不过继续还在下。就那么几十分钟,降雨便形成了暴洪,直接冲到了下羚羊峡谷中。这12位游客在谷中避之不及,被洪流冲走,最后仅有一位28岁的美国游客因被卡在岩架上而得以幸存生还。其余全部遇难,其中有两位的尸体一直没有找到。
与上羚羊谷位于地面上相反,下羚羊谷是位于地底下的。入口也不显眼,就是山体上一个小洞口。从入口需要爬一段长而曲折陡峭的金属楼梯,才能下到谷底。
3)
下羚羊峡谷的谷地变化较多,有的地方很窄,一个人都需要侧身而过;有的些通道不足人高,需要低头猫身才能过;有时还可能需要靠一些梯子绳索,才能走过去。 进入和谷内行走的难度都比上羚羊高,不过,峡谷上方的开口好些地方比上羚羊的大,光线相对要充裕。
在这里摄影,光柱不再是主题,不过,魔幻光影就仍然是。
4)
5)
6)
7)
8)
谷底很蜿蜒曲折,时不时要爬高爬地。
9)
10)
11)
12)
13)
阳光直射留下的明亮光影,看起来是不是象砂岩上覆盖了一层白雪?
14)
15)
谷内爬行途中。
16)
17)
18)
19)
20)
时不时看得到外面的一小片天,这是上羚羊看不到的。
21)
形状和光影都变化莫测。
22)
23)
24)
25)
这个象不象山洪奔腾?
26)
27)
“拱状的螺旋岩石”, 一路走下来,发现名字取得很是传神。
28)
从谷地这么慢慢爬上来,突然就到达了地面。
29)
看看这出口,仅有一人宽,与地面同高。 咋一看,无法辨识,也无法想到人可以这么从地底下冒出吧。
30)
而我们就是这么突然从地下冒了出来,结果了谷下那奇幻之旅的。
不过,最后得吐嘈一下。当时我们买好票、等出发的时候,有辆大旅游车来了,中国人的团。下了车,他们就被导游带着直接往入口那边去了。看他们那么多人,我还庆幸,我们跟的那拨不跟他们一样时间,比他们晚,不用跟那么多人一起凑热闹。
没想到,我们居然在谷里还是遭遇了他们中的一些人。 谷内通道很狭窄,而导游要保证自己带的一拨人同进同出,所以,每隔十五分钟才进一拨。一拨接一拨,本来很好。结果,前面旅游个团的那几拨人,拖延时间了,所以,我们就给他们堵住了去路。堵住我们的那些,没走两步,就停下来拍照,一个个轮番地都拍到了,才继续移步。然后,没走两步,又停又照。一边拍照,一边喧哗:帅哥,笑一个;太帅了;酷毕了。他们全体停下了无数次,这咕噜儿话我们也就听了无数次。
我们的导游一遍一遍地提醒他们继续往前走。小朋友看他们对导游的话完全没反应,以为他们是听不懂英语,就跟着导游,用普通话喊他们不要堵住路、请他们往前走。结果,还是耳边风,人家全然不理,自顾自的帅呀酷地继续随心所欲。害得我们这群人,只能是亦步亦趋地随他们的节奏而动。
我当时那个纠结呀,不知道是该开口冲他们吼几声,还是闭口哑忍了才好。 纠结之中,还不由得冒上丝丝尴尬,和对我们同一拨的游伴的丝丝歉意,唉,谁叫是咱的同胞们不是。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longh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