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人
以下是本文在世界日报的连接地址: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52/6265386?from=wj_catelistnews
二十幾年前我來美國後,上小學四年級的兒子下午三點多就放學回家了,美國十二歲以下的孩子在家裡必須要有成人照顧,我們夫妻倆忙著打工維持生計,孩子照顧不來,在老年公寓居住的八旬老爸就常來我家住,便於照顧我的兒子。
老爸來的時候,帶著自己家裡睡的一個單人床墊和簡單衣物,其中有個和人的手一樣長的竹耙子,可以伸到自己的背部抓癢,就是我們閩南話說的「不求人」。
那時我剛剛四十出頭,背癢的話,自己的手可以繞到後背抓癢,雖然反弓著手,還是可以克服的,畢竟抓幾下就能解決問題,手很快收回,不會很難受,所以我從來沒有使用抓癢的工具。
可是老爸年紀大,背比較彎,手抓不到背癢的位置,只能靠這根「不求人」了。老爸說,沒有這根「不求人」,晚上就睡不著,「不求人」和牙刷毛巾一樣重要,是必備的隨身用品。
我看老爸的「不求人」已經使用太久,看起來不衛生,於是我出門購物就留心買新的。在西雅圖的超市和商店都沒有這種竹耙子,逛了幾家便利店,才找到「不求人」,而且非常便宜,九十九美分就可以買到。
我真的很難想像,這種竹子做的工具,如果是在美國製作的話,從竹子本身的成本到製作工錢,九十九美分肯定做不出來;後來我才知道,這種工具都是來自中國或者東南亞,勞工便宜。
有了新的「不求人」,我背癢的時候,再也不用憋著氣把手伸到背後抓癢了;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手伸到背後的位置更短,怎麼努力都抓不到那個位置了。
現在「不求人」是我日常生活最需要的用品之一,我回國一定要帶一把自己的「不求人」,否則到酒店的第一個晚上就睡不了。但有時出門就是忘記帶這個小玩意兒。
有一次我到外州看望朋友,住了幾天,就是忘記帶它,結果睡到半夜背癢難受,不敢打擾主人,只能把背靠在有直角的牆上摩擦。這種經歷很尷尬,我和朋友說這事的時候,沒有想到他們也和我一樣,不敢坦白而已。
美國很多小商品物價一直都很便宜,我的「不求人」用久了就扔掉,再買新的。從我一九九三年來美國到二○一八年,美國的這種摳癢的耙子一直都是九十九美分,因為這一年有位朋友臥病在床,無法外出購物,託我為他買一把「不求人」。
那一天我專門為他去九十九美分便利店買「不求人」,找了很久找不到,後來問服務生,發現在一個角落裡還有三把,價格還是九十九美分。這三把可能是這家商店最後剩下的吧,我全部買下,過幾天我路過這家店,已經看不到「不求人」了。
後來有段時間,這家便利店的「不求人」漲到二點九九一把,其他店有的更貴,賣到五美元一把,九十九美分就想「不求人」的時日不再了。
現在,美國的物價越來越高,生活費用越來越大。但是,比起那些生活在充滿戰爭恐懼和疫情災難的人們,美國人的日子還是比他們好多了。
這些年我們心裡都有抹不去的痛,不過很多困難我們還能自己克服,不求人,想到這裡,我們還是要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