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个个都似“哲学家”
几周前在家看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主持人汪涵问一位女嘉宾读什么专业,女孩回答:“哲学”。汪涵说:“你们知不知道小区保安个个都是哲学家,他们每天都问你从哪里来?你来干什么?你到哪里去?”
如果问这几个问题就被冠以“哲学家”头衔,我们在德国居住的五年时间里遇到的德国哲学家真是多了去了。
那些年不论是在德国朋友的生日宴上,还是在公汽,地铁站等车时,只要有德国人主动搭讪,问话模式千篇一律。
“你从哪里来?”
我回答:“中国。”
“你来干什么?”
“读书。”
“读完后你到哪里去?”
这最后一句的回答能够决定对话是否能够继续。开始我都是肯定地答:“学完后回中国。”对方听后通常都表现得很高兴,很满意,面戴笑容,赞许,点头,就差高举右手来个High Five了。他(她)们嘴里连声说:“是呀,这样好,是应该回去。”
后来实在是被问烦了,我有时故意说:“读完后可能在德国找份工作。”对方马上就缄默了,脸也拉下来了,眼睛瞟向其它地方,对话立刻结束。不过也有个别直爽的人会说:“我们德国很小,欧洲很小,为什么不去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其实那时我们还没有想好学完后何去何从,这些德国人就在为我们支招,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离开德国已经17年了,我们还真的被支到加拿大了,不知现在居住在德国的国内同胞是否依然面对德国哲学家的相同提问?
如果问这几个问题就被冠以“哲学家”头衔,我们在德国居住的五年时间里遇到的德国哲学家真是多了去了。
那些年不论是在德国朋友的生日宴上,还是在公汽,地铁站等车时,只要有德国人主动搭讪,问话模式千篇一律。
“你从哪里来?”
我回答:“中国。”
“你来干什么?”
“读书。”
“读完后你到哪里去?”
这最后一句的回答能够决定对话是否能够继续。开始我都是肯定地答:“学完后回中国。”对方听后通常都表现得很高兴,很满意,面戴笑容,赞许,点头,就差高举右手来个High Five了。他(她)们嘴里连声说:“是呀,这样好,是应该回去。”
后来实在是被问烦了,我有时故意说:“读完后可能在德国找份工作。”对方马上就缄默了,脸也拉下来了,眼睛瞟向其它地方,对话立刻结束。不过也有个别直爽的人会说:“我们德国很小,欧洲很小,为什么不去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其实那时我们还没有想好学完后何去何从,这些德国人就在为我们支招,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离开德国已经17年了,我们还真的被支到加拿大了,不知现在居住在德国的国内同胞是否依然面对德国哲学家的相同提问?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微波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