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性格也是一把双刃剑
民族性格也是一把双刃剑
舒怡然
我对日本人的了解,最先是从读小说。记得八岁那年,我看的第一本小说《平原枪声》,那本书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章不是别的,恰恰是第十九章叫作“铁壁合围”。铁壁合围是日军在侵华期间使用大部队严密交互包围的战术,那堪称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大扫荡。小说中描写的日军在冀中平原上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横扫过去,对于来不及逃走的村民,格杀勿论。对于抗日武装力量,更是往死里打。这样的逐渐将包围圈缩小,就象用篦子刮虱子一样,层层歼灭。看完那一章,我才第一次领略到战争的恐惧,也是第一次透过文字了解到日本人的残暴。直到今天我回想起当年看“铁壁合围”时的感受,仍然是心惊肉跳。
后来上高一时,我看了一部日本电影《人证》。记得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一时兴起,和我们讨论起这部电影,他提了个问题,“人证是什么意思?”这个今天看来十分简单的问题,可那时的我们却谁也答不上来。于是,他一字一顿地说:“人证,就是人性的证明。那么,什么又是人性呢?”他并没有给我们答案,让我们自己回去考虑,关于人性的问题,的确让我思考了很久。
《人证》讲的故事是,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日本,一个驻日美军黑人士兵和日本下层姑娘八杉恭子私生了一个孩子强尼。黑人士兵离开日本时带走了孩子。20年后,这位黑人老兵去世,强尼便带着父亲遗留下来的一顶草帽和一本西条八十的诗集到日本来找母亲。但此时的八杉恭子已是日本的社会名流,她为了维护自己富贵的生活和社会地位,不顾母子情,刺死了自己的儿子强尼。最后,恭子为了逃避法律制裁,也是受到良心的遣责,她跳崖自尽。
表面上看这是一部反映人类伦理的影片,但实际上影片对于战争给人们心灵造成的创伤给予了深刻的反思。应该说,人间悲剧的产生皆因战争,战争是导致人类自相残害的根源。如果说,我对于日本人的印象有所改变,那就是在看了《人证》之后。我感到,一个民族如果能够思考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创伤,那至少说明它还是个有良知的民族。
一直以来,有个问题令我百思不得其解,这就是,二战期间,为什么日本军队在短短的几年内,就能长驱直入华夏中原,而且把战火烧遍整个亚洲?是他们武力雄厚,战术得法,还是得利于他们的武士道精神?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很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人的精神起着绝对的支撑作用,尤其是在半个多世纪前,打的并非百分之百的技术战争。而令日本人引以为骄傲的武士道精神,无疑为日军的大举挺进助了一臂之力。这也正是他们民族性格的最真实的写照。
看看这次日本人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表现,面对海啸冲走了家园,面对核泄漏所导致的致命核辐射,他们冷静沉着,毫不惊慌,为世人所称道。有人说他们素质高教养好,等等。但如果你去看看历史,就不难想到,这正是日本民族的性格使然。中国有句俗话,叫作“山难改,性难移”,这话适用于一个人的性格,它同样也适用于一个民族的性格。
在很多时候,民族性格如同一把双刃剑。冷静的极端就是冷漠,甚至是冷酷。我这样说,丝毫没有贬损日本人民族性格之意,而只是说,我们看问题应该是多侧面的。日本人的这种民族性格,当被某些极端主义者利用时,就极易走向相反的与大多数人为敌的一面,比如二战时期被军国主义集团所利用,日本人呈现给世人的就是冷酷凶残,不可理喻的那一面。当然,任何战争都是残酷无情的,就象希特勒屠杀犹太人,同样是血腥恐怖骇人听闻的。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那么,民族性格在决定民族命运当中是否也起着同样的作用呢?这的确是值得社会学家思考的一个问题。
今天,我们居住在地球村,当人类中任何一个族群面临自然灾害威胁时,其他族群理应伸出援助之手,这是出于人性的最基本的考虑,应该是毫无异议的。尽管中日之间历史上曾经有过创痛和纠结,但是这绝不应该成为中国人拒绝帮助日本人的理由。看到网上的许多争论,觉得很无奈。中国人也许是民族感情太重,在这件事情上有点剪不开理更乱的味道。其实道理很简单,就象面对一个溺水之人,甭管他是好人坏人,你能够见死不救吗?这是最起码的人道主义的诉求。
至于你是否在重复着“农夫和蛇”的故事,那又是另一回事了。人做善事,并不是祈求回报;或者说,祈求报答并不是我们行善的本意,否则也就失去了善举的意义了。
2011 年 3 月 1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