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上海之旅2)我的老家北外滩
北外滩是我的老家,现在父母仍住在那里。政府对北起大连路南止外白渡桥西到周家嘴路的规划从周家嘴路先实施,第二步动迁东面长治路到江边。
经过几年的重建,在周围逛逛可以看到繁华的北外滩航运客运物流办公大楼林立,江边公园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相望,延绵起伏的n南外滩古典建筑群和对岸浦东现代摩天大楼尽收眼底;也可以看到尚未开发的昆明路至东余杭路的老城区,我娘家的唐山路就在其中。
上海变化之快令人乍舌。去年十月这里还是一幢破旧的以色列建筑,我没拍。今年成了豪华的咖啡馆,门口有喷水小池和雕像。
望西走五分钟就是唐山路了,这家大院好几十户人家,在我娘家大楼的斜对面。五十年代初,我经常趴窗看它的二楼有小孩走来走去,六十多年过去了,依旧;除了装上了空调除了更拥挤。
安国路弄堂边门。
东余杭路夹安国路,从1950开始就是大菜场,上世纪末菜场入室。
老父亲年届九十高寿,行动不便,想趁我在的时候,与护理阿姨一起推轮椅到改建后的北外滩走走,看看当年经常出入的客轮码头和货轮码头。
我那天晚餐后回旅馆,先去北外滩探路,看看轮椅斜坡道的走向。这也是近年来国内跟进世界残疾人协会的一个措施。
北 外滩繁华的夜景令我大吃一惊,这就是离我娘家十分钟步行的公平路码头?这就是北外滩绿化地?我问了正在把腿搁在树上锻炼身体的一位半百妇女。此人不是本地 人,而是来自安徽的护理阿姨,专门护理一位八十岁上海老太。随着社会老龄话和地域收入,上海几乎每个老人家庭都有24小时护理,我父母家也有一个,一般上 海人喜欢叫护理阿姨。这个阿姨很会说也不设防,马上带我去走一遍残疾人专用道。她说她每天推老太来这里,老太欣赏风景,她参加广场舞,然后连翻五个跟斗。 看我把眼睛瞪到额头上,她说,我很健康的,从小做惯了,于是,开始了说她的五十年人生故事。
我问为啥这里没有绿草地,都是水泥平台。护理阿姨说,这里有残疾人专用道。公平路以北也是北外滩,有草地,但是没有平坦的残疾人道,得用力推车,累的,你不行。我每天玩了这里再去那里,我有的是力气。最远还把老太推到外滩。
跟 着她走了半小时,我已经气喘吁吁了,我说差不多了解了,我要回旅馆了。这位热心的安徽大妹说,我送你回去吧。我有点疑狐会否有什么麻烦,网上看到骗人的事 情太多了。但是又不好拒绝,就这么她一路说一路走,到了旅馆再见。我忍不住拥抱了她,谢谢她的介绍和陪伴。这样的外来妹外来嫂解决了上海市老年人护理的大 问题,靠自立劳动生存,是我最最敬佩的。
这是网上下载的有草地的北外滩,如果没有残疾人道,对我就没意思了。回国主要看望父母让他们高兴。
这张是某天与旅居日本的上海朋友经过此地拍的北外滩绿化地。那天阴雨,对岸雾气绕淼。
再从网上下载一张晴天的北外滩。那里比温哥华更高大上的大商场大餐馆大酒店大超市没拍,本人还是喜欢风景多于现代建筑。
在北外滩,传统市井服务和豪华奢侈享受并存。我到上海第二天,就去了上图左上角照片中的理发店剪发,20人民币。那水准比温哥华任何我去过的都赞,一坐上椅子全然没有温哥华理发店里的忐忑不安。
就在理发店对街,是路边摊头剪发烫发刮脸都有。邻居的孙女两岁前就是这位剃头师傅挂的头,剪好后再用茶叶洗,现在五岁女孩的头发铮亮乌黑。
说是裁缝店,其实就是改个裤脚修补一下而已,我拿去一条过于宽大的裙子,想改成上衣和裙子或者连衣裙,麻烦的生意人家不要赚这个钱。走了几家都拒绝了,又万里迢迢地带回温哥华哪天自己改一下。
据说,上海常驻户口两千万,实际人口八千万还是很保守的估计。外来人口几乎占了所有服务性行业,那位看手机的年轻人服装是否是清洁工?
上海地铁四通八达,公交车出租车的存在并不影响这位电动载人车的生意,他说附近老头老太到五分钟步行路程的下海庙烧个香拜个佛到五分钟步行路程外的社区卫生所配个药,都会找他的,便宜方便。
大众汽车商店门口,修自行车换轮胎打气。我父亲的残疾车在这里检查了下漏气有否并打气,三元人民币。护理阿姨说贵了,她一个人去只要一元就搞定。
以前听说洗脚店带色,现在这里越来越多,有一家还是一律男士服务员以示与“色” 全然无关。露天街边的也有不少,感觉绝对值来说,街面大庭广众之下扦脚除鸡眼刮脚并不便宜,但比洗脚房便宜一半。有意思的是,街边的价格表里还注明可以开发票。
带着老爸游北外滩。
喜欢臭美的我。
对着全新的景象,老爸完全不认得了。 脑溢血后的他,服药后没有开心没有伤感没有回忆没有向往。女儿偷偷流泪了。
护理阿姨出门也很高兴,她的辛苦和心态得到我们全家人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