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脚本?
习惯于睡前的阅读,昨晚,是武志红的心理学文章。他提到所有优秀作家的好作品之所以打动人,那是因为他们都是从自己内心深处发出的才能打动受众。他们在说自己的故事时候,在很深的挖掘自己的人性中的某个侧面,而在那个层面上,很有可能也是许多人自己的人性,因而产生很深的共鸣。他说到小说《飘》,说到它和作者本身的人生体验有很多的契合。他说道白瑞德告诉郝思嘉他再也不爱她了,郝思嘉追出去在院子里的大雾,看着这团雾,她惊呆了。对对对,我记得那个细节,那团大雾。他说,这团雾,可能就是郝思嘉潜意识里的那团雾,人生的迷雾,人性的迷雾。他说,心理学之所以迷人就是因为它可以帮助看清你眼前的迷雾。
他提到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脚本。这是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伯恩提出“人生脚本”这个概念。伯恩认为,每个人都在童年时代形成了一个“人生脚本”,像是一个人的人生剧本一样,会有开始、展开、高潮、结束和尾声。通常情况下,如果没有很深地去认识自己的话,我们并不知道这个脚本是什么,只有当它真实发生了、展开了以后,我们才会知道。
我开始回想自己的人生脚本,是的,在它展开之前,我不知道它是什么,也就是说,再碰到了一系列的偶然事件作为人生阅历的时候,很多人性深层的东西才开始体现,不然它就没有界面,无从附着。而这些东西,也在人生的经历中,被支持,被打击,被修正着,曲曲弯弯的形成了木质化的自我。
回忆着,比较着,发现更喜欢现在的自己。为什么呢?现在的自己,从15岁起的半月板切除,经历了三次手术,每次都要切割点东西,身体已经残缺不全了,体力精力也在相对低的水平上,但我觉得自己的“魂”在长,从一个弱弱的,胆小的小苗,成长为一棵老树,而这棵老树的残破,并不影响我对她姿势的欣赏。我发现了一个秘籍,把自己变得强大的秘籍,那就是你要实实在在的,你要坦诚,不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不完美,毫不隐瞒的做一个时时在精进,在成长的不完备的自我--比如一头死猪。
这是一种姿势,或者说很根本的态度。这之上可以有很多枝条的生长,有对有错,但你不怕,错了就毫无吝惜地砍掉,重张,就这么简单。这份简单让你获得了一份自由和轻松。可以沿路摘及果实,吃掉,变成肌肉,继续前行。就像我昨天在声乐课上和老师说的,我知道自己有100个错,没关系,一个一个改,改一个就少一个。就像是已经在地上了,就没有了被从高处打下来的危险。
有一点点高兴,因为找到了这个姿势。
那么,什么作品在我心里有着共鸣,从而更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内心呢?有名的作家?一下想到了刚看完的《芳华》,比较着正在看的HBO的《Newsroom》,还有喜欢美国畅销书的作家Danielle Steel的小说。 看完芳华的第一个感受是心里堵得慌,那是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令人诅咒的年代。那个年代是把人性中最丑陋的东西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年代,对我小时候的经历,真的是一场愿意早点醒来的噩梦。中国文化中有一种悲剧,就是在你面前把一个精美的瓷器打碎,让你捧着这些碎片唏嘘不已,帖回去也不是从前的瓷器了。但是你怎么想,它都是非碎不可,这就是命!《芳华》里,人的善良被人利用和践踏。让我看了好久都拔不出来,这就是他的艺术上的成功吧。而美国剧 《Newsroom》,让我觉得他在讲故事时,尽管有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但翻出的最后一张牌是人性中的善良,它是那么强大,像是在你心里有这一阵阵涟漪,逐渐的扩散开来,深入下去,变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我在想,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美国文化中的这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心里的那份共鸣。心里喜欢美好的东西,讲令人难过的故事,这个年纪了,不看也罢,嘻嘻,原谅自己:)))
在一系列的自我审视中,我常在审视自己写东西的内在冲动究竟是什么?此刻,有一点清晰起来,它除了一种把新的认知和自己进行一种“缝纫”之外,更重要的是“确定”,那就是把自己真实的,好的东西,哪怕只是一点点,在内心里确定下来,踩实了,继续成长。我猜,也许这些年的博客在帮助我,因为我写下来了便是一种自我强化,而且所有来访的朋友,留言的朋友在帮助我,给予我力量,帮我确定方向,给予我肯定,让我有动力保持好的,改掉错的,前行。
咳咳,今天是圣诞节,顺祝所有来访者,留言的,默默关注的朋友神诞快乐,谢谢你们。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南山碧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