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远去的一代人—— 读小说《小姨多鹤》

远去的一代人—— 读小说《小姨多鹤》

博客




远去的一代人
—— 读小说《小姨多鹤》
http://www.xstxw.com/x_103/43608/list.html 

1

在严歌苓的所有作品中,被人们谈论最多,影响面最大的莫过于《小姨多鹤》。一个名叫竹内多鹤的日本女人从年轻到年老,她的一生,匪夷所思,苦难之极。她的故事,更是牵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令人扼腕,令人唏嘘。与其捆绑在一起的一对中国夫妻张俭与朱小环也是命运多舛,一生艰难。他们的遭遇叫人难过,也令人同情。

苦难,本来就是人生的影子,要活着,就免不了。所以,这一个男人与两个女人的故事,或者说是一个日本女人与一对中国夫妻的故事,就更加复杂、不幸与悲哀。又因为他们生不逢时,恰好赶上了中国现代史上最动荡,最翻天覆地的时期,这又为他们的不幸雪上加霜,令他们的悲哀更加无法避免,挥之不去。

小说一开始所呈现的,就是一个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史实——曾经来到过中国东北的日本垦荒开拓团。这是伴随着日本军队来中国屯垦的一个个日本农民家庭。说是垦荒,实际上是由日军将上好的农田从中国农民手中夺过来,分发给这些日本农民耕种。这些农民通常由一百多户人家组成一个村子,实行以村长为代表的日本式的管理。

实际上,这个所谓的垦荒开拓团,是日本政府妄图永久占领中国东北的一项阴谋。这些日本农民就成了阴谋下的棋子与牺牲品。果然在日军节节败退的时候,日本政府就顾及不到这些臣民的安危。从小说中故事来看,他们之中大部分人都死于中国民间武装与苏军之手。

小说中的竹内多鹤就来自这样一个名字叫代浪村的日本村庄。她的运气不佳,刚长到十六岁,就碰上了苏联军队开进了中国东北,面对中国老百姓的清算与苏军的威胁,这些以妇幼老残为主的日本村民,(四十五岁以下的男丁都去充军打仗了)开始了集体大逃亡。从此竹内多鹤的悲惨命运就开始了。

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日本人竹内多鹤就被故意隐藏了,代之而出的是连汉语都不会说的中国人多鹤。平日里就被人们叫做多鹤,身份是张俭之妻朱小环的妹妹,全名是朱多鹤。由于她还是三个亲生儿女的小姨,小姨多鹤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故事也就这么揪心得展开了。

2

小说的事情是从一九四五年的九月开始,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结束,前后历时近四十年。这期间的中国从战争到和平,从经济建设到搞文化大革命,再到改革开放,故事中的三位主人公张俭、朱小环和多鹤,从始至终都被缠绕在一起,共同经历这段跌宕起伏,充满艰难的人生。

张俭作为一家之主,先是当农民,与农家女朱小环结婚。后因朱不能生育,在张俭父母的坚持下,又廉价买了个日本女人为张家留后,做生育机器。日本人在中国从统治者到沦为他们的女儿被中国人奴役与买卖,说明沧桑巨变,也算是一段因果报应了。

如果不是后来东北解放了,这桩事也就不算什么。解放军来了后,这样的事就说不清楚了,况且还涉及的是一个日本女人。于是张家很害怕,为了躲避追查与不可知的未来,他们决定举家搬到没有人认识的地方去。这样张俭带着朱小环与多鹤,还有多鹤生下来的女儿,一家四口去了钢铁基地鞍山,张俭当了工人。

在鞍钢,这一家人很快就适应了下来,可是又因为多鹤怀孕了,张俭为了不露马脚,又搬了家。这一次是响应工厂的号召,支援新厂建设,一家人又到了江南的一个叫马鞍山的地方,在那里张俭继续在钢铁厂当工人,全家便在那里扎下了根。这时,多鹤终于为张家留了后,而且一生就是一对双胞胎男婴,取名张铁和张钢。

纸里面是包不住火的。多鹤的身世与在张家的身份,被张俭的两个年轻的东北老乡工友发现了。人心险恶,张家的处境很危险。也终于没有躲过去这一劫,在文化大革命的武斗高潮中,张俭被检举揭发了。随后就是判刑坐牢。张家失去了经济来源,两个女人胼手胝足地维持着这个家的生存,还要给狱中的张俭以关怀与信心。

多鹤的三个孩子,慢慢也知道自己的家与别人家的不同,并且也对家里三个大人的关系心知肚明。除了双胞胎中的老大张铁,另外两个孩子没有难为父母。然而张铁却是个不孝之子,在文化大革命中好的没学,学了一身六亲不认的坏毛病,常常对多鹤刁难与不敬。多鹤也被居委会的女干部凌辱虐待,命她打扫楼道卫生与刷厕所。

后来,中日关系改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多鹤的终于拨云见日,有了转机。她被大大地礼遇了,堂堂正正地恢复了日本人的身份,并回去了日本。此一去就是五年半。当再回到这个家的事候,张俭因为患病不能自理,被监狱送回来治病。虽然说一切检查均正常,可是他骨瘦如柴,人如枯槁。多鹤一见到他就哭了。

多鹤给家里所有人都带来了一套礼物。可是自己穿戴的都是捡朋友淘汰下来的旧衣服,就连皮鞋都是比自己的尺码大两个号的,在鞋前尖处塞上棉花穿在脚上。怪不得在南京火车站一下火车,朱小环就觉得她走路不对劲儿。她在日本的工作是公司里的清洁工。她之所以五年半之后才回来这个家,一定是才攒够了路费和回来所需的花费。

她看见张俭的身体这个样子,就毅然带他去日本检查诊断。经过一番周折,张俭终于跟随多鹤去了日本。在那里被查处,他患了骨髓炎。张俭住进了医院。可是他并不知道病情的真相,还在幻想着出院后,找份不需要说日语的工作,等有了积蓄,再把朱小环也接来日本。怀揣着这个美好愿望,他离开了人世,结束了他担惊受怕并最终付出了代价的一生。

多鹤的女儿在东北老家嫁了人,生了孩子,日子却过得很苦,根据张俭生前的要求,多鹤请求朋友担保,将这一家人移民到了日本,女婿在百货公司做擦窗户的工人。多鹤的小儿子张刚在解放军里当了排长,也娶妻生子了。大儿子张贴依然好逸恶劳,厚着脸皮央求多鹤为他办理移民。

为此,朱小环披星戴月地做针线活,为张铁积攒路费。最后张铁也去了日本。却从来也不写信回来。倒是多鹤常常给朱小环写信。告诉她这件事,那件事,比如说张铁来了,她把自己住的小屋子让给张铁住,她到女儿家挤一挤,等等。多鹤在信里用的最多的词就是但愿。可见她还有好多心愿没有实现,还在拼搏努力中。

在中国的家里,只有朱小环一个人了。陪伴她的是小儿子张钢的那条叫黑子的狗,张钢常常写信给她,这一天,该有信却没有来,“黑子朝着邮递员的笑脸始终不挪开,直到邮递员骑车上了坡,它还站在原地,摇着尾巴。朱小环只好安慰它:‘黑子,明天就有信了,啊?’——”

3

这就是一个男人与两个女人的故事,也是日本女人多鹤在中国的故事。从开始到结尾,除了三个当事人都老了,其中也有一个离世了而外,就是有了三个儿女,并且儿女也有了儿女。在岁月的面前,所有的不幸与艰难,都微不足道了,都化成了浮云,都成了过去。可是这个故事留下来的痛,却不因为时间的久远而化作乌有。

张俭的一生,朱小环的一生,多鹤的一生,看似荒诞离奇,却又是那么得真实具体,历历在目。因此他们的一生,又是那么得艰难、悲哀与不可思议。他们的人生目的是什么?他们最终获得了幸福吗?他们这样做值得吗?或者说作者借着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难道仅仅是他们之间所发生的那一系列故事吗?这些个问号,令我们深深地思考着,心绪无法平静。

人们发现,在这三个人中,最悲惨,最无辜的是多鹤。最不幸,最可怜的是朱小环。最矛盾,最痛苦的是张俭。多鹤自始至终对自己的命运都没有选择权,对于她来说能活着就是很大的成功了。朱小环仅仅是不能生育,就为此卷进了一个扭曲的人生。张俭先是听了父母的话,一开始就做错了,到后来错上加错,一生都在忐忑惊恐中度过。

张俭的生性外刚内柔,对父母言听计从。可是他又是个很男人的男人,有自己的主见。发起火来凶神恶煞般狂怒,他与多鹤躲在舞台的角落里偷情被人发现时,他的不慌不忙与厉声呵斥对方的霸气与狠劲儿,使他的魄力与男人气概尽显无遗。

他最初真是把多鹤当作了传宗接代的一个工具,对她没有感情。这个时候的张俭就是一个冷血动物,不仅多鹤不喜欢他,也令读者极其反感。后来,多年后,他终于爱上了多鹤,开始了与多鹤为时两年之久的秘密恋情。要不是被人撞破,这段缠绵还会延续下去。既然在妻子朱小环的眼皮底下,多鹤都为张家生了三个儿女,为什么还要偷偷地爱着,不敢让朱小环知道呢?这就是张俭性格与人品上的缺失之处。

张俭以为张家留后为名,实际上却是尽享了齐人之福。关于这一点,小说中写道:张俭在小环那里得到的是快乐,在多鹤那里得到的是舒服。可是表面上他却要讨好朱小环,对多鹤不理不睬。这是做给朱小环看的。做为妻子,朱小环对他已经够了仁至义尽的了。他却还要欺骗她,说明他心里不磊落,深藏着自私与虚伪。

他在河边能狠心地把多鹤甩掉,就暴露出这人的凶险与狠毒。他让多鹤离开,固然是为了这个家在政治与道德上的安全。可是其手法之残酷无情,却是令人震惊与不齿的。被甩下的多鹤,身上仅有五块钱,言语不通,又不知道家里的门牌地址,在外面流浪了一个月,步行数百里,费尽周折,吃尽苦头,才自己找回来。

张俭的此举与丧尽天良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他以后的蒙难跟这件事也不能说是没有关联。这件伤天害理的事情,应该也折损了张俭的阳寿,这也是他在盛年之时,得了不治之症的而早逝的一个原因。这件事是张俭人品上的最大败笔,一个已经为他生了三个孩子的女人,他竟可以以这种方式抛弃她,就差没有直接杀了她,其残忍之极,令闻者乍舌。

朱小环,农民的女儿,有着典型的东北农村女人的性格,泼辣能干,能说善道,风风火火,古道热肠。用小说中话来说,她有许多勇敢,其中就有一个勇敢是不怕丢人。她可以当众坐在地上捶胸顿足,哭天抹泪。更可以骂人骂出花样,谁也惹不起。

可是她的外交功夫也是一流的,大多的时候,她是满讲理,满亲和的一个人,她的朋友很多,先是居委会的头面人物,当她家落难,她的狐朋狗友,就变成了在街上混得那些待业青年。总之,她是个走到哪里,哪里就热闹的人物,总是有许多人围绕着她转。

她是这个家的核心人物。别看张俭说一不二,可是真正当家的还是朱小环。而且朱小环对多鹤很好,把她当作亲妹妹来心疼。原先张俭父母把多鹤买回来,她是坚决不同意的,可是为了丈夫,为了张家的利益,她最后还是屈从了。并且一直从中成全张俭与多鹤的感情互动。

如果说她的这种行为,不算是充当了张俭的帮凶的话,朱小环还是个相当不错的人。有度量,能担待,很豪爽,够机灵,办法也多。张家如果没有她,也就不成为张家了。如果她是个小肚鸡肠的女人,多鹤也绝不会在张家呆那么久,或者说,张家也一定会天天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不过,归根结底,她又是为人做嫁衣裳。她这一生作出很多牺牲,对张俭忠心不二,两肋插刀都在所不辞。多鹤生一个孩子,她就高高兴兴地做一个孩子的妈,任劳任怨地为孩子操劳,就像这孩子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三个孩子都叫她妈,到了最后,又都知道她不是亲妈。她的心里一定很悲凉,不过她不计较,还是照样爱着这些孩子,并以三个孩子有出息而为之骄傲。其实,三个孩子中,只有小儿子张钢懂事,也是真的爱她这个妈妈,到最后在中国陪伴她的还是这个儿子。

朱小环为什么对张俭这么好呢?原因不复杂,却不仅仅是因为张俭是她的丈夫,而是因为在关键的时候,在接生的大夫问,要大人还是孩子时,朱小环的公公婆婆一口同声地说:要孩子。而张俭却斩钉截铁地说:要大人!并不顾父母的反对,撂下狠话,不留下大人就要与接生的大夫拼命,毫不含糊地坚持要留下大人。

那一刻,正在产床上奄奄一息的朱小环,听到丈夫这样坚决的表态,能不对张俭感恩戴德吗!朱小环是一个极讲义气的女人,她遵从了她的良心,终生不渝地护着丈夫,报答丈夫。终其一生,朱小环问心无愧。

在三个人当中,多鹤的命最苦,也许当初她逃避村民的集体自杀是个错误,她要是当时在姥姥呼唤她的时候,就跑去姥姥的身边,她就能跟姥姥所在的村子里的村民一样,一家家被自己人处决了。那就什么故事也没有了。她的人生轨迹就会这样地写:竹内多鹤,生于日本,长在中国东北(日本人称为满洲国),也卒于那里,时年十六岁。

可是,她拒绝死亡,更是拒绝自杀。她要活下去,虽然活得代价很大,她还是宁愿活下去。她才十六岁,是一个如花的少女,她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她勇敢地跑回自己所居住的村子,告诉人们在村长回来要村民们自杀前赶快逃亡。她的消息救了全村的人,包括她的母亲与弟弟妹妹。可是也开始了她的苦难。这个苦难不是逃亡时失去了一个个亲人成为了孤儿,而是整个一生的屈辱与悲哀。

如果说多鹤一开始就是为了生存而活着的话,那么到了后来,她变成张家生孩子的机器以后,就是为了爱而活着的了。她看着一个个从她身上掉下的肉,就疼爱不已,就忘记了任何劳苦与悲哀。虽然她不是三个孩子名义上的母亲,可是她可以天天与她的孩子们在一起,伺候她们,看着他们长大。这她就满足了。做为一个女人,这就是多鹤的全部财富与生活,她知足了。

小说中很少说到她的心里活动,这个人物的刻画都是通过她的动作与行为,以及他人的眼睛,他人判断来完成的。她给人的印象是:文静,勤劳,节俭,能吃苦,讲卫生,心灵手巧,对人极有礼貌。虽然生活极其清贫,可是她把孩子们打扮得一个个清清爽爽,非常干净。就连张俭的工作服,她自己的工作服也是洗熨得挺扩洁净。家里的水泥地板也被她天天用硬刷子跪在上面刷得幽蓝发亮。

在中国人堆里,一眼看上去,她就是不一样。尤其是在那个封闭的年代,多鹤的发型,穿戴,气质,做派等,给人的感觉太不一样了。这也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全家蒙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其实就是张俭的朋友小彭不向军代表检举揭发,居委会的干部也迟早会怀疑多鹤的身世,最终也会从张俭的东北老家,调查出来多鹤是日本人的这个真相的。

多鹤虽说是日本人,可她是日本的农村人,在那个年代的日本农村还是比城市里的居民贫困很多,而且能够到中国开垦荒开拓的人,一定是更穷的农民。所以,多鹤是日本劳动人民家里的孩子,从小就吃苦耐劳惯了。在战争中又经历了死亡的考验与历练,因此,她被卖到张家也是好事,至少她的生活得到了保障。胜于被冻死,饿死,或者被人凌辱死。

但是,到了张家后,被迫与张俭合房时,她是抗拒与痛苦的。直到数年后,张俭真的爱上了她,她才开始接受张俭,并把他视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张俭被判了死缓之后,她差点为张俭跳湖自尽。不过后来还是想开了,杜绝了死的念头。她去探监时告诉张俭,每天晚上九点,他们一起互相想着对方,就能感觉到对方就在身边,彼此鼓励,坚强地活着。这成了张俭在狱中坚持下来的力量,也是多鹤回到日本后继续思念张俭的方式,终于,在五年半后,她见到了张俭,并把他带到日本。

在一个怪诞,非常不正常的家庭组合里,这对曾经相互猜忌隔阂的异国男女,最终能够殊途同归到不离不弃的爱情与亲情上,纵然是个奇迹,也是人性中的善良与真诚所释放出来的必然瑰丽。这段刀尖上的爱,终于转危为安,并成为当事人苦难一生中的甘之如饴与无怨无悔了。

4

张俭走完了他的人生之路,闭上了眼睛,在日本,在多鹤的身边,安息了。可是多鹤的路还没有走完。现在她是不必为身份担惊受怕了,然而在日本也没有她的位置,她举目无亲,只是靠当年被她救过的久美这个老乡的寻找与帮助,她才回到了日本,她还做繁重的体力劳动,养活自己,接济女儿一家和儿子张铁。

多鹤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她当然不会忘记朱小环,虽然有小儿子张钢在中国陪伴着她,但是多鹤知道,朱小环心里还想着她,她们毕竟患难与共地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了几十年,虽有摩擦,却已是情同手足,不能割舍。此时,多鹤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把朱小环接到日本,两个人生活在一起,互相照料,安享晚年。可是多鹤的经济条件太有限了,她的愿望怎么能够实现呢!

多鹤离开了生命的危险,离开了政治的险恶,可是还是没有离开贫困,她的日子还是很艰难。她的命为什么这么苦呢?为什么就不能让她过一天衣食无忧的好日子呢?人们都说全能的上帝是公平的,然而在多鹤的身上,我们看到的都是苦难。从年轻到年老。难道她还要苦下去吗?她的一生就这样的一路下去直到最终的完结吗?

也许多鹤的一生是在告诉我们,战争的结果,就连发动战争的那一方的百姓也要被波及而遭殃。如果没有侵略战争,多鹤的亲人也不会成为冤魂,多鹤同家人也不需要远离日本到中国东北来垦荒开拓了。那么多鹤的一生就会在日本度过,再苦,也不会比她在中国遭受的苦难还苦,再累也不会在晚年还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继续与清贫为伍还累。以她的勤劳与坚韧,她如果自始至终生活在日本的话,到了晚年一定会丰衣足食,无忧无虑。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日本人在侵华战争中留在中国的孤儿陆续都回去了日本,但是遗憾的是,她们在日本的生活却没有保障。她们是战争的受害者,日本政府只是把她们接回去,却没有安顿好她们的生活。所以就出现了多鹤所面临的难处,回到了日本,还要为能够融入社会在生活的底层苦苦挣扎。问题是她们已经没有了青春与健康。她们哪里还有力量再吃苦耐劳地去拼搏呢!她们的处境依然令人痛心与不忍。

5

作者选取了这个题材,挖掘了生活中这样一个既真实又感人,也让人心痛不已的故事,从此人们记住了,在这个世界上,在历史的一段进程里,由于战争的原因,曾经有过多鹤这个女人,有过朱小环这个女人,也有过张俭这个男人。她们共同演绎的,是一个荒谬却又不能否认的故事。

他们一生的经历与苦难证明了,人活在世上是不由自主的,一旦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权利不勇敢地生活下去。一旦担负了人生的一个角色,不管是丈夫还是妻子,或是父母的子女,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就要顽强地在人生之路上走下去,直到完成任务,生命终结。

做为一个男人,同时还是两个女人的丈夫,三个子女的父亲,张俭完成了他的使命,走完了人生之路。虽然做得不漂亮,但他还是尽了力了。朱小环也来到了生命的后半段,她生性乐天,即便是在苦难之时,也没有什么挫折能压倒她。虽然她没有亲生儿女,可是她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母亲。她同样无私地奉献了她全部的爱与年华给了丈夫的三个孩子。她没有让她的丈夫失望,她活得有价值,有意义。

多鹤的一生具有一定的启示性。她是日本人,生长在有极端日本意识的群体里,他们的意志是宁可死也不愿意被战胜者屈辱。可是多鹤却没有,接下来的日子里,她默默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她被中国人买回了家,被占有,她心里一定是屈辱至极。但是,为了生存,她忍受了。

当时她还是一心要找到正在逃亡的那些日本人,要跟他们一起回到日本去。所以她从张家偷跑了出来,一周后,自己却又回来了。至于她去了哪里,她没有说,可是她告诉张家,她怀孕了。并且把她的真实名字和年纪,她的日本家乡的名字,都端正地写在纸上,郑重地告诉了张家。

从这一刻起,多鹤认命了,她死心塌地地留在了张家,准备做母亲了。是那个正在她腹中孕育的生命,让多鹤放弃了原有的打算,她开始接受了现实。尽管这一家是曾经不共戴天的中国人。在这里,多鹤的人性超越了民族性。她服从了生的愿望,为了腹中的生命,她什么都愿意做,都不在乎,也都不计较了。从此以后的多鹤不是日本人,也不是中国人,甚至也不是个妻子,就是一个女人,一个母亲,一个在新的环境里,以母亲的名义活着的人。为了爱,可以忍受一切的人。

其实张家就是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这个古训看得太重,才有了以后那么多的烦恼与苦难。不过,看过了张家一男两女一生的故事之后,还真是让人清楚地感悟到,人生之爱不就是在生养培育下一代当中得到体现的吗?人生的乐趣不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回报与满足的吗?人性的无私忘我,倾力奉献,也只有在这件事情上才能够完全的显示与兑现。

所以说,中国人千百年的古训,实在是人性之爱最大也是最具体的呼唤与彰显。它没有国界,不分人种,是普世之爱。小说中三个主要人物,都是坚守这个爱的典型。尽管他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为着他们的爱,他们的爱心,他们从来就没有后悔过,也不曾动摇过。

他们在世上就是靠着微薄的工资,做工吃饭的小人物,无足轻重,芸芸众生。因此他们什么也不是,他们就是个自然人,他们只是男人与女人。但是,他们用自己的爱心与本能,完全牺牲了自我,将生命无条件地传递给了下一代。

如果说他们的人生充满了苦涩与悲哀的话,他们所展示出来的爱的本能,却让他们见证了人性本身的伟大与无私。他们的一切苦难都源自于要生儿育女,传宗接代这个最古老的观念与目的。他们顽强地努力着,抗争着,以他们认为合理的方式,进行着。自然,他们的目的达到了。

他们的无私奉现,朴实并真诚。他们不计一切代价,不顾一切后果的执著,就是为能有下一代。因此,他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实在不是为了自己,都是为了后代。尽管他们付出了一生中最好的时光,他们也在所不辞,毫无怨,直到榨干自己,把生命完全转嫁到儿女和儿女的儿女的身上。

6

在这部小说里,作者使用了大量的东北方言,这令故事更有趣味,更有特点。比如作者竟然用上了“隔影”这个词,这是东北人在表示一件事或一个人,令人不悦而产生的一种令人极不舒服的感觉,是一句非常传神,非常口语化的东北话。还有“王八羔子”更具有东北人骂孩子时那种又爱又恨的感情色彩。朱小环的口头禅:凑合着吧。也是浓郁的东北乡土话,老百姓的口头语。这些语言特点,都令这部小说的人物,更真实,也更有性格。

张俭这个人物被塑造得不温不火,既有龌龊卑鄙的一面,也有光亮高大的一面。既不同于父亲张站长的精明能干,却也不是个庸碌无能之辈。他那半睁半闭的骆驼眼,成为他的永恒标志,作者就此没少着墨,一来二往,令这个沉默寡言的男人很有些人格魅力与份量。

此外,朱小环,多鹤的人物塑造也都是足斤足两,毫不含糊。在人前,朱小环的泼辣热诚,八面玲珑;多鹤的胆怯羞涩,沉默无语。都形成强烈的对比,令人印象深刻。而且多鹤越是茫然无助的样子,越能得到人们的同情与好感。这也是张俭的两个工友小彭与小石不约而同地都喜欢上多鹤的原因。

说到多鹤被这两个年轻工人喜欢,应该说也是件好事,这样既可以帮助张家化解危机,也能够给多鹤找到一条出路。可惜的是这两个人只有玩多鹤的心,却没有要把她娶回家的意思。而且当中的小石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威胁多鹤,这个细节令人吃惊,也想不大明白。

七八年来,这个人是张俭家的座上客,每到星期天就来张家蹭吃蹭喝,怎么到了末了竟能露出如此的面目,像个无赖一样逼迫多鹤就范呢?这个细节有点儿突兀,缺乏相应的过渡与必要的说服力。不知道是不是网上电子书有了遗漏,令人摸不着边际。

事实上,小彭与小石这两个人,是张家仅有的两个朋友,在小说里频繁出现,对于故事的推进,具有相当的功用。可是,这两个人物的演变,尤其是小石的变化,还是无法令人信服,这应是小说中存在的一处疑点。

作者以神奇之笔,写出了一部部感人肺腑的故事,创作了一个个丰满生动的人物。多鹤,朱小环,张俭,又成为一组熠熠生辉的艺术形象,满载着仆仆风尘,与第九个寡妇,与金陵十三钗,与王葡萄,赵玉墨,戴教官等,相会相聚,济济一堂,令作者的文学天空更加璀璨,光彩夺目。

如今张俭已经离世了,多鹤与朱小环,也应该是八九十岁的人了。无论她们是健在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她们都已成为我们的亲朋与近邻,住进了我们心里,并成为我们的一份牵挂与怀念。她们的故事,她们的爱,以及她们为了后代,甘愿以一生为代价,默默奉献与坚持的精神,均感动与震撼着我们,使我们的心也豁然开阔了起来。

与他们比,我们的物质生活是不是好得不少呢?可是从人性与人格上来比,我们是不是一定有他们那么纯粹,那么朴实,那么忘我,以及那么能吃苦耐劳呢?再苦再难,再多挫折,她们还是笑着走了下,没有遗憾,没有怨言,没有患得患失。他们淡定地面对一切,又默然地接受一切。直到云开雾散,风和日丽。

她们是平凡的女性,却有着坚强的人生。她们代表了一代人。不过,这一代人远去了,不再有了。




             音乐:杰奎琳的眼泪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点缀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