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复旦大学海内外校友会的一封信

复旦大学海内外校友会的一封信

博客

复旦大学海内外校友会,各位校友:

       2013年4月16日,我校2010级硕士生黄洋同学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突然失去这样一位优秀的同学和朋友,所有复旦人都深感悲痛和惋惜。

      黄洋同学2005年入我校医学院学习,2010年进入我校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攻读硕士学位,刚刚以优异成绩通过博士生入学考试。他是一位怀揣梦想、品学兼优、孝顺父母、乐于助人的优秀学生。如果没有这场令人痛心的意外,再过三年他就能像众多校友一样博士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反哺家庭,奉献社会。

      他的不幸去世引发了学校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校友们纷纷来电询问、关心此事,全球各地的复旦校友群也在热烈讨论此事,有的也已经发起捐款。黄洋的父母均早年下岗,黄洋是他们最大的精神支柱和未来希望。如今黄洋走了,留下孤独的父母,这是他在尘世最为牵挂的人。同为复旦人,在悲痛和惋惜之余,我们都希望能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校友完成捐款后,希望给复旦大学校友会邮箱 [email protected] 或当地校友会联系人发送信息告知,我们也会做好咨询、统计和协助工作,体现复旦校友守望相助的精神。 


 

如捐款,请汇至如下账户:

国内校友捐赠:
账号:0332-6708-0170-03441
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五角场支行营业部
收款单位:复旦大学
汇款事由:为黄洋捐款  xx校友(请务必注明)

 

海外校友捐款:(FOR OVERSEAS)
Account name: FudanUniversity
Account Number: 4377-5925-2978
Bank name: 044159 Bank of China Shanghai Guo Ding Road Sub-Branch
Bank Address: No.290 Guo Ding Road, Shanghai, P.R.China
Swift Code: BKCHEN BJ300
Message:Donate for Huang Yang    xx Alumni (MUST WRITE THIS MESSAGE)

                                   

                                复旦大学校友会

                                     2013-4-18




复旦大学校友会 Fudan University Alumni Association
电话:86-21-55664929,86-21-55664307 传真:86-21-65648138
地址:中国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本部1号楼117室 邮编:200433 
复旦大学校友网:http://www.fudan.org.cn 校友会新浪微博:http://weibo.com/fudanxyh

(E-mail ZT)

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宿舍投毒案

  4月7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门诊6楼第一会议室,有一个人缺席。

  缺席者是黄洋。他本应该在这个晴好的初夏早晨,坐到这个会议室里,参加博士研究生复试。在将近一个月前,黄洋参加了初试并顺利通过。

  顺利几乎来得没有任何意外。黄洋的专业成绩不仅受到同学认可,导师更对黄洋赞誉有加。但一杯清澈透明的饮用水,改变了黄洋整个生命轨迹。

  数月以来,被师友均笃定认为将稳进博士研修的黄洋,尚需为完成一篇漂亮的硕士毕业论文而继续努力。4月1日,按照黄洋的日程表,他会前往学校图书馆,为他的论文润色。

  “时间不够,”勤奋的黄洋此前对身边同学说,“我的研究实验还没做完,论文也没写完。”

  那个中毒的早晨

  那是个阴霾的清晨。黄洋起床,打开寝室的饮水机,喝了一小杯水。黄洋立即觉得味怪,便将饮水迅速吐出,但剩余的部分有毒水,已径直被咽了下去。

  毒物并没有立刻发挥作用。直到黄洋来到图书馆,最开始的呕吐方才出现。中午,黄洋独自步行前往距离学校仅一街之隔的中山医院就诊。当日,他被诊断为急性肠胃炎,医生为他开出了抗感染及解痉的处方。

  黄洋的同校学弟莫慈(化名)在当天中午接到了黄的电话。“他说感觉不舒服,要打针,希望我过去看他。”莫慈回忆。

  大约下午两点,莫慈赶到点滴室。彼时,黄洋正在接受头孢滴注,手呈惨白色。在有暖气的注射室里,黄洋持续向莫慈抱怨身体很冷,因为体感难受,黄洋一度还像个负气的小孩子,对莫慈说,不想再打针了,要回学校。

  迅速爬升的体温摧毁了黄洋坚持回校的念头。下午4点,黄洋的体温攀升至39.3度,坚持不愿打退烧针、吃退烧药的他终于松口,对医生表示愿意接受打退烧针。

  对于突如其来的病痛,黄洋在当日就已对莫慈说,他怀疑清晨喝下的那杯怪味的水,可能就是突发急病的原因。莫慈说,在当日黄洋被诊断为急性肠胃炎时,医生即已由黄洋的主诉推测,寝室饮水机内的桶装水可能因置放日久,细菌滋生而引发食物中毒。

  当日,N-二甲基亚硝胺远未进入任何人的视线。黄洋、莫慈和医生均推断,导致黄出现病症的原因是饮用水内可能滋生的细菌。在众多被考虑的细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当时嫌疑较大。

  这是一种常见的细菌,由其引发的感染会导致患者剧烈呕吐。

  但看似对症下药的处方并没有缓解病情。黄洋的病历显示,在4月1日完成所有注射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

  第二天早晨,黄洋仍呕吐、发热,并感到腹部隐痛。当日,黄洋第一次接受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检查。结果显示,这两大项内的数个重要指标均不在正常值内。黄洋开始接受保肝及输血治疗。

  病情随后急剧恶化。3日,黄洋的血小板开始减少,被送入住进了外科重症监护室;7日,鼻孔出血;8日,陷入昏迷。在此期间,治疗团队不断尝试确定引发黄洋肝功能重度损伤的毒素来源,直至9日,黄洋的一位师兄收到来自陌生号码的短信,提请注意一种化学药物,经过院方及师生努力,最后发现引发黄洋中毒的是N-二甲基亚硝胺。

  复旦大学新闻发言人方明对媒体说,学校和中山医院曾组织过多次全市专家会诊,试图寻找黄洋的病因,但一直未能完全确诊,最后想到提请警方介入调查。

  11日,在饮水机弯管的残余饮用水中,警方确认找到了少量N-二甲基亚硝胺,黄洋的室友进入警方排查视线。

  一个“有点悲观倾向”的人

  15日晚间,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发布通告称,4月12日,警方基本认定同寝室的林沐(化名)存在下毒嫌疑。

  黄洋的寝室位于医学院20号寝室楼背阴的四层。寝室本可供四名学生入住,但在2010年黄洋开始就读研究生后,这个寝室一直仅住有三名学生。由于一位上海籍的学生经常回家,寝室实际上仅有黄洋及林沐日常居住。

  林沐正是目前被警方认为具有重大作案嫌疑的黄洋室友。2010年,这位本科就读于中山大学的潮汕小伙,以优异成绩被保送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部。

  由于医学科室甚多,在医学院研究生部,寝室室友各自拥有不同研究方向的情况极为正常。黄洋在研究生阶段的方向是耳鼻喉科,而林沐则主攻超声科。

  在科研方面,林沐的成绩并不逊于黄洋。2011年9月,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青年论文论坛上,林沐的一篇文献被评为优秀论文。第二年,在新一次的会议上,林沐又作为嘉宾在青年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

  两段青春的悲剧交集?

  《东方早报》引述林沐高中同学小吴的话称,林在中学时期“性格比较安静,不过待人真诚,挺聪明,是一个和善的人”,但有时候“脾气确实有点古怪”。

  林沐的近照显示,他有着高颧骨、剑形浓眉、戴眼镜的青年形象。然而即便是去旅游,林沐出现在照片里的表情,大多数仍显严肃。

  “那些良心被狗吃了一大半,不分轻重乱开检查,乱开药的医生,通通他妈的不得好死!”这是一条由林沐发布于2009年6月的签名,目前仍被记录在他的空间里。彼时,林正在中山大学本科就读。

  在医学专门论坛丁香园,林沐针对如何防止医院暴力的帖子回复:“对待迷茫的患者的疑问要耐心,再忙也得平静下来解释。对于专门找事的就不能手软,该出手时就出手。”

  林沐对自己的情绪状况也曾有过不满。“周围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而我的状况却像天气,反复无常——像个神经病。”在复旦读研的第二个学期末,林沐发表日志,这么写道,“我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不喜言辞,不善言辞……我想,我是个有点悲观倾向的人。这种悲观倾向会在不恰当的时刻提醒我事情的不确定性,让我动摇、害怕、继而放弃。”

  即便在这篇日志里,林沐把自己称为“怪人”,他仍寄语说,“要成为一个简单的人,要乐观,要自信”。

  一次悲剧的交集?

  在莫慈看来,黄洋、林沐等三人组成的寝室关系看起来“挺好的”。

  外人已无法从黄、林口中听到他们对彼此的评价。不过在去年底,林沐在微博上曾经透露他对黄洋的称呼是——“黄屌丝”。

  “上海的冬夜,开着电脑,在小台灯的光照下,看着各种图文,听着电脑的沙沙声,还有黄屌丝的呼噜声。”林沐说。

  外人也已很难确认,“黄屌丝”究竟是寝室好友间的一个玩笑,抑或是暗藏玄机的一种嘲讽。

  黄洋的家境确实不好。他曾在演讲中提到,其来自四川一个普通的小县城,父母在上高中那年就双双下岗,母亲还体弱多病,光医疗费用已经让家里欠下了一大笔钱。

  不过刻苦的黄洋在本硕阶段的成绩有目共睹。然而由于家境的原因,黄洋对于继续攻读博士的选择曾有过两次反复。2012年,黄洋的成绩实际上足以让他获得直升博士的资格,但他却选择放弃。

  莫慈回忆,黄洋当时并未想过考博,对他来说,医生这份工作责任重大,他觉得自己承担不起,他想要去公司。

  “作为复旦大学枫林校区赛扶团队的前任领队,黄洋的领导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莫慈说,“无奈黄洋因事耽搁而错过了公司的招聘季,最后在2012年底才决定考博。”

  莫慈强调,黄洋和林沐的专业和就读的医院都不一样,因此他们在获取博士就读资格的问题上,根本不会有利益冲突。

  官方尚未披露林沐涉嫌毒害黄洋的原因。本报记者则从一位接受过警方调查笔录的黄洋同学处获悉,林沐已对警方供述了毒害黄洋的动机,但警方对动机的核实尚在进行中。

  更多的人则在网上呼吁,在没有确切证据之前,要“重证据,轻口供”,不轻易给嫌疑人下判断,并由律师及时介入。

  莫慈则告诉本报,4月1日,在结束陪同黄洋并返回医院的途中,他曾见过林沐。而那天下午,林沐正前往就读中的中山医院。

  “我当时告诉林,黄洋患病打了针,现在在寝室,希望他回寝室后能帮忙照顾一下,”莫慈说,“林则对黄洋患病表示同情。”

  莫慈说,黄洋直到去世前,都不知道他的病是因为被下毒。治疗期间,他还曾请超声波专业的林沐为他做B超检查。

  黄洋曾对康复很乐观。大约在4月3日,黄洋打电话给复旦“圆梦墨脱”志愿者项目的负责人小高,说自己食物中毒,等痊愈后还会参与到志愿者的工作中去。

  2010年,黄洋曾作为志愿者远赴西藏墨脱支教。而今年暑假,黄洋本计划带队再度前往墨脱,而前期的准备工作,黄洋一直亲力亲为。

  林沐在黄洋发病期间,也显得并不慌张。黄洋入院治疗后,莫慈和同学在探视返回途中偶遇林沐。据莫慈回忆,当时林还与同学一起讨论黄的病情。

  4月3日,黄洋被送入重症监护室。当晚,林沐则观看了同学推荐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部影片讲述一个台湾青年因情侣猝死而走向犯罪道路。

  “它有在抨击女人是祸水吗?”林沐发表了简短的观后感。

  8日,黄洋病重陷入昏迷。而林沐则在当天凌晨发布了被警方带走前的最后一条微博:“有时候挺痛恨这个行业的,名义上叫做医生,但是面对病人,尤其面对那些急切想从这里解决困惑的病人,帮忙总不能帮到底,好比带一个问路者走了一段路,然后跟他说,你找别人帮忙吧。”

  这是林沐在社交网络上第一次对医生这个职业表达负面情绪。四年前,他曾在《内科学》扉页写下这么一句话:“我热爱医学,立志献身医学事业,为祖国医学发展与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

  就在将要踏进复旦校园前夕的暑假里,林沐在空间写下:“要有一种执着:骂粗口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唯有武力”。他的朋友打着哈哈开玩笑评论说,“暴力不能解决问题,但能解决你。”

  “我知道还有一条: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林沐回复到。

  “你那么瘦,打得过人家么?”另一个朋友问。林沐没有回复。

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宿舍投毒案的相关报道: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3/04/19/2346756.html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3/04/18/2346551.html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3/04/17/2344231.html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3/04/17/2343951.html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3/04/17/2343491.html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3/04/16/2342650.html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3/04/16/2341974.html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3/04/16/2341948.html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3/04/16/2341357.html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3/04/16/2341062.html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3/04/16/2341051.html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3/04/15/2340621.html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3/04/15/2339436.html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3/11/27/2820272.html

案件总结:上海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医学生投毒杀人案,让人唏嘘不已,因为无论是被害的还是投毒的学生,都是上海复旦医学院(以前叫做第一医学院)的高材生,学习成绩优异,能力强,本来都是好医生的材料,可惜因为一个学生心理有些残疾,居然做了学医的最不该做的事情----投毒杀人!而且杀的是同寝室的同学。其实两人并无特别利害冲突,只是同寝室三个人为了房间内的桶装水的水费问题分摊意见不一,两人要三个平分,而投毒的那位却不愿意,理由是自己喝的少,其实另外一位上海本地学生平日里都不住寝室,喝得更少,结果竟然这样的小事不能达成一致,最后决定两个分摊水费,而投毒的学生自行解决寝室喝水问题。或许这个过程里投毒者被受害人揶揄了几句,心中忿恨,决定投毒杀死室友,经过半年精心准备,偷得毒药放入饮水机,终于得手。而让人震惊的是,眼见室友生命垂危,投毒者依然无动于衷,还给室友做B超,经常去探望,和被害人家属同居一室时也无流露分毫不安或内疚,令同学和被害人家属都意外万分。若不是和投毒者一同做实验的同学发现被害人的症状和中毒的小白鼠很类似,短信提醒被害人的师兄注意该特种毒物,引起中山医院方面的重视,恐怕被害人怎么死的都无从知晓呢。而这两个学生都是家境贫寒的穷二代,能够学医并且获得研究生的头衔,已属凤毛麟角,本是光宗耀祖的事情,也是得以摆脱穷命的最佳机会,谁料为了一桶水费问题,鸡飞蛋打,两个家庭都遭受灭顶之灾啊。说书的忽然想起有人曾经说“无极”是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本是当笑话来讲的,谁想到现实里真有一桶水引发的投毒案。如此看来,陈凯歌导演倒是有先见之明,片子虽烂,可是却带有预言呢。


  复旦医学院研究生黄洋被人投毒致死。16日上海公安局文保分局向记者证实,黄洋同寝室林某有重大作案嫌疑,4月13日被警方带走,现已被刑事拘留,其作案动机仍在调查。记者了解到,刚考上博士的黄洋,1985年生,四川自贡人。涉嫌投毒者林某,广东汕头人,1986年生。两人均为复旦大学医学院在读研究生。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独家采访到了与黄洋关系亲密的老师,这位老师和妻子全程参与了黄洋的救治,还有黄洋的师兄,以及侦办此案的警方人员。他们的叙述,令人痛惜地呈现了黄洋生命的最后15天。据新华社新媒体专电

  黄洋其人

  刚考上博士孝顺懂事

  据了解,黄洋前不久刚以同届分数第一考取了五官科方向的博士。他的父母都是下岗职工,家庭经济困难。进入大学后,母亲因为肝脏生病做过大型手术,医疗费、药费等基本上全部是他用奖学金和打工挣来的钱偿还的。在他整个大学和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所有费用全部是自己挣的,从未用过家里的钱。黄洋的父亲告诉记者,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孩子从没让他们操过心。因为家庭困难,他每年春节才回一次家。“他跟我们说,他跟老师、同学相处得很好。”

  据黄洋生前的社团好友高翔介绍,2010年黄洋曾跟随复旦慈善社团“圆梦墨脱”前往西藏墨脱为当地小学支教,时间达一个多月。“我们原本今年7月想让他带队再次前往西藏墨脱支教。” 综合

  中毒疑云

  喝了饮水机的水后,出现中毒症状

  案发寝室在复旦大学枫林校区,4月1日早上,黄洋喝了一口寝室饮水机内的水,发现味道不对,以为是坏了就没有再喝。

  到了10点多的时候,黄洋开始恶心、呕吐并伴有发烧。导师和同学马上把他送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当时医院初步诊断后也以为是吃坏了肚子,按照胃肠炎给予输液治疗。

  4月2日晚上9点,病情加重的黄洋在同学陪同下去看急诊,化验结果显示其肝功能已出现损伤,随后住院治疗。

  3日,黄洋病情继续恶化。医生会诊初步认为是中毒造成了肝功能的损伤,但究竟是什么毒素,一时依然难以判断,无法及时对症下药。7日,黄洋开始鼻孔出血,治疗对他不起作用;8日,他陷入了昏迷。但病因仍然未明。

  案情转机

  神秘短信帮助锁定嫌疑人

  9日,事件出现重要进展。黄洋的师兄孙某收到了一个陌生人发来的短信,提请注意一种化学药物,周围有人常在用。孙某收到短信后,马上将情况告诉了黄洋的导师,并查询了校内的医学论文资料,发现使用该药物后的实验室小白鼠症状与黄洋此前症状十分相似,而相关实验论文的作者正是黄洋的同寝室室友林某!

  大家立即把情况向医学院和学校领导反映,并报了案。“学校和公安部门都很重视,跟黄洋的老师、同学一一谈话。”该老师说,之后就听说有人看到犯罪嫌疑人被控制了。

  12日,医院发出了病危通知书;13日下午,黄洋瞳孔放大;14日下午,没有了脑电图,肺部纤维化无法自主呼吸……

  记者了解到,黄洋与涉嫌投毒的林某目前在两家医院的不同科室从事不同方向的研究,并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

  16日下午3时23分,医院宣布:黄洋去世。家长痛失孩子,学校痛失学生。

  疑似嫌疑人微博被曝光

  昨天晚上,有网友称发现疑似嫌疑人林某的微博(@大汉漠北)。“@山东传播小王子”称,复旦大学黄洋中毒事件的犯罪嫌疑人,看起来与常人无异,从他的微博中可以感觉到他对某些医生有些不满和质疑,或许从他微博的所言中可以一窥他的心理。“@永远的Eva73”则表示,确实没有看出什么动机。

  @东方早报【饮水机里的毒药成分,初步查明为N-二甲基亚硝胺】记者获悉,导致复旦研究生黄洋中毒的物质初步确定为N-二甲基亚硝胺。该物质毒性强,常用于医药及食品分析研究,可在实验动物中人为制造肝损伤的模型。较小剂量地长期暴露也可能增加肝癌风险。普通医院并无库存,一般由课题组购买。

  N-二甲基亚硝胺

  别名:二甲基亚硝基代胺;N-亚硝基二甲胺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主要用途:用于医药及食品分析研究

  健康危害:对眼睛、皮肤有刺激作用。摄入、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可能致死,接触可引起肝、肾损害

  毒性:属高毒类

  连线江苏高校:危险品管理有严格规定

  两个人、两把钥匙

  才能打开保险柜

  黄洋的离去让很多人感到悲伤,同时,也不禁让人疑问:“某有毒化合物”到底是从哪一个渠道流出?是学校实验室,还是商店、淘宝?昨天,现代快报记者询问了南京多所高校,均表示对危险品和剧毒物品的购买、运输、使用甚至是废弃物的处理都有严格规定。

  “我们实验室对这方面管理非常严格,特别对于危险品,大家都会互相监督。”小王是南京大学化学化工院的博士生,用他平常跟室友开玩笑的话来说,“一丁点能致人死亡的剧毒,我每天都会接触不少”。“可我们根本不可能将危险品带出实验室,每次使用都有严格的程序。”小王简略解释了一下他每日实验的流程,“存放危险品的保险柜需要不同的两枚钥匙才能打开,而两枚钥匙又是交给不同的人管理。如果我们要取实验品,在提取时,需要登记签字,用完归还时也要登记签字,做好备注。”小王说,即便是实验过程中消耗剩余的危险品,也需要用配体中和之后才能倒入废液缸,“严禁将有毒物品倒入废液缸,废液缸的处理则有专人定期来回收、处理。”

  随后,现代快报记者查阅了南京各大高校有关“剧毒品”和“化学品”的相关规定后发现,对于这些物品的运输、领用、归还及保管方面,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

  比如,《南京中医药大学库房管理制度》规定:“领用剧毒品必须由领用人、实验室主任和主管部门负责人在领物单上签字后方可发出,领用量只限一次实验用量,用不完的剩余剧毒药品,应在当天交还危险品仓库;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危险物品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制度。其工作人员必须政治可靠、责任心强、熟悉危险品性能和操作规程;发现危险物品丢失、被盗或安全事故隐患时,应及时报告保卫处和资产与设备管理处。”

  《南京大学化学危险品管理办法》则规定:“化学危险品必须存放在条件完备的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专用储存室(柜)内,应当符合有关安全规定,并根据物品的种类、性质,设置相应的通风、防爆、泄压、防火、防雷、报警、灭火、防晒、调湿、消除静电、防护围堤等安全设施,并设专人管理;化学危险品库的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守出入库管理制度,审批手续必须完备才能予以发放,双人双锁管理,精确计量和记载,严加保管;提取剧毒品、爆炸品须二人或二人以上提货。”

  “对于危险品、剧毒物品的管理,国家是有相关规定的。各高校、实验室也会根据自身情况来制定更严密的细则。”南京中医药大学资产管理处处长张孝良介绍道。现代快报记者曾偲

  新闻链接

  ●1994年,年轻貌美,成绩优异的女大学生朱令在读清华大学期间,出现铊中毒的状况,并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由于其并没有铊的接触史,因此被认为是投毒事件,当时怀疑是同宿舍同学所为,但至今没有结案。

  ●2004年,成绩优异的云南大学生化学院学生马加爵,因为和舍友打牌时发生口角,最终将舍友及相关同学杀害。

  ●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的常某因与同学关系紧张,为了报复,他通过非法途径从四川一家化工厂获取了250克硝酸铊,通过注射器向3名同学的水杯中分别注射了稀释后的硝酸铊溶液,进而导致3名同学中毒。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同一屋檐下,舍友之间如何相处

  昨天下午,在黄洋曾经住过的宿舍楼正对面一栋楼实验室公告栏里,张贴出了一张醒目的A4白纸,上书“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引得不少路过学生唏嘘不已。据了解,这张打印纸是一位老师在昨天看到新闻后贴出来的。室友间应如何相处?大学生心理应如何自我调节?

  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

  产生矛盾,如何释怀?

  转移兴奋点,运动或者咨询心理医生

  “其实每年的开学季,我们的电话都会被打爆。”张纯说,大多时候,都是一些非常琐碎的问题,诸如宿舍谁去打水,“你凭什么喝我打的水”之类。

  人都会有情绪、有压力,但发展到极度反应,会经历三个阶段,一是自我排解阶段,“这时候自己可以解决,用时间换空间。”第二阶段是寻求家人朋友或者网络平台倾诉,“男人可以学阿Q,女人可以模仿祥林嫂。”第三个阶段,就是无论被动地隐忍还是主动积极倾诉都没有办法解决,就会出现所谓的“靶行为”,“谁要对我的痛苦负责?”这时候就会寻找攻击目标。

  张纯说,为了不发展到第三阶段,在成长阶段,家长和教师应该培养孩子的抗击打能力,让孩子吃点苦,受点委屈。

  如果人格已经形成,性格中容易产生嫉妒、记恨的情绪,张纯给出如下建议:首先是兴奋点转移,如果焦虑源是室友,眼光可以放大些,找到室友以外朋友宣泄。另外,锻炼身体其实也是一种调整情绪的方式。“如果这些都不起作用,那就要及时去看心理医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邱建新

  为何“同室操戈”?

  宿舍不仅是共居场所,也是情感交流的“小社会”

  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特长、潜能和禀赋,但是评价体系的过于单一,造成了这场悲剧的发生。邱建新说,其实投毒者也是中国最优秀高等学府的顶尖人才,“只不过过于追求成果、效率,让他忽视了人和人之间最基本的情感互动交流。”

  邱建新认为,宿舍不仅是一个同学间共居的场所,也是人与人情感交流的“小社会”。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化过程和经历也不一样,可能你觉得习以为常的一句话或者一个行为,在别人看来就是对人格的侮辱,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芥蒂,另外,贫富差距带来的消费方式不同,也会影响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80后、90后的孩子关注自我,常常忽略和他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这些都是造成悲剧的潜在因素。

  “同住一个屋檐下,空间距离近,但心理距离远。”邱建新说,尤其在复旦投毒这个案子上,“可能宿舍的几个同学,每天都会泡在图书馆或者医院里,看资料,学习科研知识,全力追求成果和课题,然而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最终酿成了这样一个后果。”

  现代快报记者王颖菲郝多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JoshuaChow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