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色匆匆 - 哈瓦那
“美丽的哈瓦那,那里有我的家,明媚的阳光照耀著我,门前开红花……” 走进哈瓦那老城,犹如漫步在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博物馆,殖民时期的城堡和要塞遗址、精美的建筑、狭窄的小街、古老的教堂及修道院、铺满石砖的广场、国营粮店、海明威最爱的酒馆和他住过7年的“两个世界”酒店。。。都在娓娓动听地诉说着那久远的故事,让人流连忘返,恍然时光倒流。
第一次光顾古巴,扶老携幼,不能免俗的选了加拿大人最爱的旅行 package,一周全包的那种。。。养猪额!天天就是在海滩晒晒太阳、吧台喝喝酒水、沙滩漫步一圈又一圈、水里泡泡一次又一次。。。中间包车哈瓦那一日游,也就是打酱油似地走马观花 ,猪一般地放放风。
1。美丽的哈瓦那,最后的社会主义,美好的旧时光。
其实不是不想讲点具体的故事,而是路线实在不很“标准”,怕自己的印象过分零碎, 误导大家。
话说养猪开始的第二天上午,我们在大堂指定的地方预约晚上的正餐。轮到我们了,那位美丽年轻的古巴姑娘盯着眼前的 Toshiba laptop 屏幕, 跟我们伸出四个指头,一声叹息:两个小时电脑死机了4次。然后她通知的检修人员过来了,一位壮汉提着一个大包,从里面拿出榔头、起子、扳手等一大堆工具来。。。竟然奇迹般地修好了。期间随口问了一句哈瓦那一日游,小姑娘眼睛为之一亮,马上给我们报价,国营的大巴多少,私人包车多少(私人公司的)。最后我们选订了包车,司机带导游,早上八点半出发,晚上七点半之前到家,每人40 CUC( 我们有7人), 午餐费另算。古巴节奏,一切都在顺利有序地进行中。
导游 Jenny 和司机准时到了酒店大堂,我们酱油团一行磨磨蹭蹭,将近九点时出门了。这是辆国产小面包车,9个人塞得满满的。Jenny 自报芳龄33岁,非常漂亮的古巴姑娘,很文静,有个2岁多可爱的女儿,还给我们看了照片。跟一般热情四射的古巴人相比 Jenny 略显得活力不足,也没有象很多职业导游那般天上地下无所不知地能侃。不过她的英文特别好,她骄傲地说自己从事这个行业近10年了,在古巴,除了西语,英语几乎就是古巴最普及的语言了。
一路交通非常通畅,车很少,经过省会城市(导游就居住这里)马坦萨斯(Matanzas)市(据说被称为古巴的雅典),距离哈瓦拿90多公里, 巴拉德罗约40公里。
可惜没有机会在这个美丽的省城停留片刻,车上手机扫了两张片片也糊了。回程时因为导游要提前下车,在local 公路旁看到一幢高楼(比较罕见)问导游是不是公寓楼, 回答:是,私人购买的自住公寓,楼层越高越便宜!
朋友们请回答:为什么呢? 答案择日公布。
另一次车上偶遇一搭车的德语导游,从热情奔放的她那儿得知一套很小的住房大约要一万CUC (汽车比住房明显要贵得多),她说他们需要工作十年以上才买得起。跟月平均收入 20 CUC 的古巴人民相比(律师 35 CUC),在旅游行业工作的, 每月可以另外拿到 30-70 CUC的小费, 也许更多(另一位酒店工作人员如是说)。写到这里,想起一点需要补充,就是呼应前面的小费。感觉古巴人民特别需要小费,无处不在的小费这也许是有点令人不悦的地方。虽然他们不一定直白地跟你要,我们只是觉得如果不给足小费就非常过意不去,坐在自助餐厅里也要想着别忘了留点小费在桌子上。有一次早餐的咖啡等我用完早餐了还没送来,后来给了小费后立马就有咖啡喝了,也许我想多了想多了。。。我们带了一大叠美元纸币,最后把身上每个钢镚都搜出来了,身无分文地回家。
提醒一句,信用卡在古巴取款是有限制的,凡是美国公司的信用卡在古巴都提不到款,所以最好请带足现金。
到巴库那亚瓜(Bacunayagua)观景点,走了有一半的距离。巴库那亚瓜大桥 (Puente Bacunayagua),是1957年巴古开始建造,1959年9月建成典礼的。大桥距谷底约110米,长314米,宽17米,是古巴最高的桥。大桥是马坦萨斯(Matanzas)省与老哈瓦那省(如今是新分出来的省,玛雅贝克 - Mayabeque Province)的分界,一边属于马坦萨斯省,另一边是玛雅贝克省。
2。古巴最高的桥,在观景台上眺望尤穆里山谷(Valley of Yumurí)风景幽美、壮观。
3。现场演奏的乐队让人惊艳。
4。游人也惊艳。
一路风光好,自然景色尽收眼底。路上还经过发电站,中国石油在当地的采油基地。导游不无羡慕地说中国外派工人的工资非常高。
大约2小时车程,穿过海底隧道后就进入哈瓦那市区了,远处迎面看到海湾对岸山顶有一座巨大的白色耶稣雕像,在耶稣像脚下可以看到哈瓦那全景。古巴全国人口1200多万,哈瓦那人口200多万,是古巴最大城市。古巴革命前,哈瓦那曾是中美洲最繁华都市,有着“加勒比海的明珠”之称,一个海明威眼里能够跟威尼斯和巴黎媲美的城市。她分为新、老哈瓦那两个地区,我们的一日游,行程主要在老城区。
哈瓦那老城区,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保存完善的建筑,早在1982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文化遗产”。别样精致,石板路径,小巷深处,旧时光的余韵还在久久徘徊,很有欧洲小镇的韵味,我非常非常享受老城区这一块儿。令人遗憾的是,老城里游客满满,小巷里都有点水泻不通的意境,让这充满情调的地方打了不少折扣。
5。最喜欢圣弗朗西斯科广场,又称鸽子广场。
6。巴洛克风格的阿西斯-圣弗朗西斯科教堂及修道院(Iglesia y convento de san francisco de asis),现在是博物馆,广场正是以这座教堂命名的。这座建于16世纪晚期的石灰岩建筑看上有着朴素的巴洛克风格,高耸入云的钟楼36米高,在蓝天下发着白色的光。
7。早年的海关码头
8。当地人和游客
9。民宅,色彩绚丽。
10。激动么,导游说这是国营粮店呢。里面的老爷爷抓了一把古巴红糖直往我手里塞,刹那间俺热泪盈眶,竟无语凝噎,(手忙脚乱调焦)照片糊了,老爷爷也没上镜。。。
11。色彩鲜艳的建筑着实让人迷恋。
12。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建筑保存完好。
13。这里的殖民地风格建筑无疑是精美绝伦的、繁复考究的、目不暇给的。
14。一面整墙上的画正好是对面楼房的写照,非常别致,可惜我的镜头不能同时收进两边。
15。建筑虽然年久失修却依然充满韵味。
16。武器广场里人头攒动,游客绝对盖过古巴当地人。
17。老城象是一位没落的贵族,街道虽然破旧,仍能感受到殖民时期曾经的繁荣。
18。两个世界酒店(HOTEL AMBOS MUNDOS)是一座美丽的粉红色楼,上世纪三十年代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就长住在511房间里,并写下了著名的“丧钟为谁而鸣(FOR WHOM THE BELL TOLLS)”。
19。真心喜欢这些雕花、铁栏和细节。
20。圣克里斯托瓦尔大教堂(Catedral San Cristobal),古巴最大的教堂。大教堂始建于1704年,据说塔上的铜钟1698年铸造于西班牙。最大的亮点是其两边不对称的塔楼,已经成为了它的标志。
21。据说,这座教堂本来就是为了纪念哥伦布而建的,他的骨骸曾经存放在这里,1899年才送回了西班牙。
22。海明威的五分钱酒馆(EI BODEGUITA DEL MEDIO),位于大教堂广场旁的一条小巷里,里三层外三层趴满了人。
23。想象一下:点上一支古巴雪茄,要上一杯用朗姆酒加薄荷叶和柠檬调配的鸡尾酒 Mojito(莫希托),在满墙不乏名人手迹的顾客留言涂鸦里体味时光倒流,欣赏着吧台酒柜正中央海明威留下的字句:“我的莫希托(Mojito) 在五分钱小酒店,我的达伊基里 (Daiquiri) 在小佛罗里达餐馆。”
遗憾的是,我是挤着进去,又挤着出来了 (大家一致推举我做代表去挤肉哈),只体会到肉挤肉,人堆人,还有烟味的意境。当年五分钱的莫希托(Mojito,有人说 “抹黑兜”发音最纯正)已经飚升到如今的5个CUC了,身价看涨哈 ~~ 还真是“文豪不知何处去,酒馆依旧笑盈盈”。
24。莫希托是古巴传统鸡尾酒,用当地朗姆制作而成的莫希托最为地道。传统上,莫希托由物种材料组成:淡朗姆酒、蔗糖、莱姆、苏打水和薄荷,薄荷要用古巴的留兰香或者最常见的柠檬薄荷。
接下来国会大厦(Capitolio 美国华盛顿国会大厦的翻版)只是从车上掠过,连车都没停下。好象说是在施工中,有点尘土飞扬。
25。老妈的ipad匆匆扫了一张,借来一用。
26。革命博物馆是原来的总统府,金碧辉煌的建筑,说是车不好停,我们知趣地没有进去参观,革命历史更是来不及回顾。
27。据导游说这是卡斯特罗曾经战斗过的石头,从老城墙那儿搬来的,仰视一下。
28。发现石头身后有个教堂,非常漂亮:Iglesia del Santo Angel Custodio。
原来导游惦记着带我们购物,应该是一家国营店,里面的工作人员还在用纸抄录着我们购买的商品。价格跟免税商店的差不多,我们直接用美元结算。雪茄的价格从两美元多至十几美元一支不等,价格不菲。老百姓抽不抽? 回答是有盛大节日或 party 时才抽几口,作为奢侈品啦。
29。来一支?
著名的革命广场(Plaza de la Revolución)在老城区西边。革命广场是世界最大的广场之一,其面积达72000平方米,广场一直延伸到海边。这里是很多政治游行的发生地,卡斯特罗曾经就经常在这里发表讲话。
又空又大又破,跟我们伟大祖国雄伟的天安门广场相比根本不在一条线上。也不大有人呢,也许烈日下,老卡不出来讲话,老百姓也就不出来做陪了。
30。空荡荡的广场,看不出往日的辉煌,建筑也着实平淡无奇。
一边是切·格瓦拉(Che Guevara)的巨幅画像及格瓦拉的手迹:“向着胜利,直到永远”(Hasta la Victoria Siempre)。另一边是邮电部大楼,上面是卡米洛·西恩富戈斯(Camilo CIENFUEGOS Gorriarán)的头像(卡斯特罗、格瓦拉、西恩富戈斯被称为古巴革命“三巨头”),而字是“菲德尔(卡斯特罗)干得棒!” (Vas bien, Fidel ),与之对应的南侧是何塞·马蒂纪念塔(109米,基座18米)。
31。逆光下的何塞·马蒂纪念塔
离开旧城往新城的路上经过人口拥挤的闹市区,应该是人口聚集的地方,市容有点乱哄哄,建筑也非常破旧。导游也许并没觉得这些有什么好看的,而且大家肚子空了,汽车一路往西,直奔西边的新城-吃饭。途中经过很大一片公墓-著名的哥伦布公墓,气势恢弘,里面都是白色大理石的雕像和墓碑。旁边不远处还看到一个华人公墓,凋零萧条,落寞地在一个静静的角落。据说,哈瓦那的华人街已经看不到华人面孔。卡斯特罗1959年宣布国有化后,一夜之间,那些漂洋过海辛苦创业的有产华人成了无产者,要么背井离乡逃离古巴,要么在那儿孤老终死,与亲人隔绝。落叶只是飘零,他乡何处不埋骨?!
32。车上手机扫一张。。。这样的地方实在很多,我展示的美好的一面比较多些。
新哈瓦那(美国时期建设的)有很多漂亮的别墅洋房,我们吃饭就在这里。一民宅改建的小洋楼里有好几间都作为餐厅,应该是私人开的涉外餐厅(个体户)。我们所在的一间不大的屋子里摆了两张餐桌,全部是外国游客在用餐,味道还真不错,他们用的原材料都是一流的品质。从酒、头盘、主菜、甜点到咖啡全套,每人20CUC (单点一道主菜龙虾需要 23 CUC,有点看不懂哩)。 在这个人均月收入30美元的国家里,我们一顿饭要花掉近30美元,感慨万千。
主菜有鱼、虾、龙虾、猪肉等,主食是米饭,甜点是flan,味道做得很精致可口,虾仁烧得尤其鲜甜美味。他们端来的几碗黑豆沙,我们以为是甜点,等米饭吃得差不多了的时候,才得知这是浇在米饭上吃的,大名鼎鼎的古巴黑豆饭。黑豆沙汤配米饭,头一次尝试咸的黑豆沙,杯具了。其实加了油和盐的米饭已经很好吃了,浇上这黑豆汤会略微有点咸。假如是甜的,也许我就当甜点下肚了。。。总而言之,吃货们吃得还是挺开心的。
导游在里面的一间屋里吃,我们不需要给导游和司机买单,估计他们是礼尚往来的关系户。
33。看看我们吃饭餐厅对过的小洋楼。这条街上大多是这样的小楼,美国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留下的小别墅。
34。全城最美的东北角,我们在滨海大道遥望莫罗城堡,任海风轻拂,恨不能一眼望到墨西哥湾另一边的美利坚。
35。莫罗堡临风傲视,宽阔的护城河静静守护城堡,清晰地见证着历史的沧桑。
36。著名的哈瓦那大学。在我的要求下,匆匆驶过,远远的大街旁,停留了几分钟。
导游对所谓的名校哈瓦那大学并不以为然,也许是由于古巴的义务教育体制古巴的大学众多且比较整齐,距离拉得不是太开(?)。大学录取也是要凭高分择优录取,如果大学没录取可以去三年的职业学校学习,所有年满18岁的男性公民都必须服一年兵役。
37。大街旁边偶遇卖肉的小店,冲过去卡一张。似曾相识的画面,与祖国那个年代一样一样滴。
38。隔壁是卖菜的,应该都是个体户。
39。蓝色的民宅虽然旧了些,还是风韵犹在。
40。还是回到海边继续晒。。。
41。请跟我来踏浪。。。
42。椰影摇曳海风荡漾。
43。美丽的沙滩、阳光、椰林,还有过去的旧时光。。。一切都留在记忆里。
几日前碰到一位刚从古巴深度游回来的朋友,她参加了本地一家旅社新近开发的深度游首发团,不是纯粹的“圈养 ”式养猪晒太阳,而是古巴西边各个主要城市景点游,有点“放养”的味道,全程有专业古巴美女导游中文讲解。他们的价位比纯粹养猪价略高一点,住宿四星(五星要另加钱),诱人噢。
也许,下一次我们会考虑深度游,比猪玩得深刻一点的行游 ,或许更疯野一些的自由行。。。